專利名稱:復合內墻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復合內墻板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尤其涉及一種框架結構建筑物內隔斷用的復合內墻 板。
背景技術:
在目前的框架結構建筑物里,非承重內隔墻體隔斷通常采用輕質的復合內墻板。 現在所使用的復合內墻板是一種以薄板為面板、中間填充輕質的混凝土的輕質復合板材。市面上的復合內墻板的生產廠家發展很快,但大部分復合內墻板都存在一定的缺 陷或不足。現在的復合內墻板之間的接縫通常采用膠性水泥進行拼接,條板之間沒有預留接 縫材料位置。這樣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粘接密實必然出現大于3mm的接縫,通常面 板收縮值較低,當接縫大于3mm時,后期容易出現裂紋;其二、當控制接縫小于3mm時,接縫 料所用不多,粘接力不夠,也容易造成裂紋的出現。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粘接性好、不會出現裂縫 的復合內墻板。一種復合內墻板,包括芯板及復合在芯板表面的面板。所述芯板上分別相對設置 有榫頭和榫槽,所述榫頭和所述榫槽與所述面板之間設置有填充接縫料的凹口。優選地,所述凹口的寬度為3mm。優選地,所述榫頭或所述榫槽與另一復合內墻板的榫槽或榫頭之間的間隙為2mm。優選地,所述面板與所述芯板的粘接面上設置有凸凹異點。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內墻板在芯板的榫頭及榫槽與面板結合處設置有填充接縫料 的凹口,使得板與板之間的結合更加緊密,也有效地避免了裂縫的出現。
圖1為本實用新型復合內墻板的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復合內墻板另一角度的示意圖。圖3為圖1中的復合內墻板拼接后的示意圖。圖4為圖3中IV處的放大視圖。圖5為圖3中V處的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為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以下將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 明。如圖1和圖2中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復合內墻板的示意圖。復合內墻板100為復合板材,其芯板10的兩表面上貼有面板40,芯板10的側邊分別設有榫頭20和榫槽30, 榫頭20或榫槽30可與另一復合內墻板100的榫槽30或榫頭20配合,使得復合內墻板100 組合成隔斷墻(如圖3中所示)。請詳細參閱圖4和圖5,復合內墻板100之間合攏后,榫頭20與榫槽30之間的間 隙D為2mm。榫頭20和榫槽30的兩邊與面板40之間分別開設有寬度為L的凹口 22、23, 凹口 22、32的寬度L為3mm。復合內墻板100結合后用水泥填補板件的縫隙,凹口 22、32內填充接縫料,讓板縫 之間縫隙控制在2mm之內,相對消除板縫開裂的通病。為了增強面板40與芯板10之間的粘接性能。面板40的表面平整,但其背面設置 凸凹異點,能夠更好地與芯板10復合粘接。經過上述改進的復合內墻板100的榫槽30的凹召口有3處凹口(榫槽30及凹口 32),榫頭20的凸召口兩邊表面薄板留有填充接縫料的空隙(凹口 22),讓板縫之間縫隙可 控制在2mm之內,相對消除板縫開裂的通病。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內墻板100是由兩層鈣鎂薄板放入特制模具,中間澆灌輕質混 凝土而成。這種輕質復合實心條板體輕、板薄,并具有防火、保溫、隔熱、隔音、抗震、無輻射、 增加室內使用面積、縮短工期等優點,滿足建筑物內非承重墻體的需求。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 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 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一種復合內墻板,包括芯板及復合在芯板表面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上分別相對設置有榫頭和榫槽,所述榫頭和所述榫槽與所述面板之間設置有填充接縫料的凹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內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的寬度為3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內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榫頭或所述榫槽與另一復合 內墻板的榫槽或榫頭之間的間隙為2mm。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復合內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與所述芯 板的粘接面上設置有凸凹異點。
專利摘要一種復合內墻板,包括芯板及復合在芯板表面的面板。所述芯板上分別相對設置有榫頭和榫槽,所述榫頭和所述榫槽與所述面板之間設置有填充接縫料的凹口。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內墻板在芯板的榫頭及榫槽與面板結合處設置有填充接縫料的凹口,使得板與板之間的結合更加緊密,也有效地避免了裂縫的出現。
文檔編號E04C2/30GK201695567SQ20102022751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1日
發明者劉曉林 申請人:湖北佳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