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天花裝飾板的吊頂系統,特別是以蜂窩板作為天花裝飾板的吊頂系統。
背景技術:
蜂窩板是一種具有蜂窩狀夾層結構的天花裝飾板。將多塊蜂窩板吊掛在天花板的下方就能拼接成具有裝飾效果的吊頂天花。目前用于吊掛蜂窩板的吊頂系統過于簡陋,只是簡單地用數條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吊桿直接固定蜂窩板,結果使得蜂窩板的邊緣暴露在夕卜。因此,現有的蜂窩板都必須制成帶有包邊的結構,依靠包邊來遮掩蜂窩板的夾層,以避免蜂窩板的夾層暴露于外,影響美觀。然而,這種帶有包邊結構的蜂窩板結構較復雜,生產成本較高,降低了蜂窩板的市場競爭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該吊頂系統既便于安裝,又能夠遮蔽蜂窩板的邊緣,使蜂窩板不再需要帶有包邊結構,從而降低蜂窩板的生產成本,提高蜂窩板的市場競爭力。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首先提供了一種龍骨(亦稱為“天花板裝飾用梁”或者“天花板裝飾用頂梁”),其作用是為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的構建提供基本骨架;所述龍骨包括上側壁、下側壁和支撐壁,其整體形狀是以固定的橫截面形狀縱向拉伸而成的幾何體;從所述龍骨的橫截面看,所述支撐壁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與所述上側壁、下側壁相連,所述下側壁的兩端分別向左右兩邊橫向延展形成兩個側翼,其作用是承托蜂窩板;所述支撐壁的左側設有上下對置的縱向插槽,所述支撐壁的右側也設有上下對置的縱向插槽,且左、右兩側的縱向插槽對稱;所述縱向插槽的作用是與其他配件配合,實現龍骨之間的相互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從橫截面看,相對于所述支撐壁,所述龍骨左、右對稱;所述兩個側翼的邊緣部分向上凸起,分別形成兩個凸緣。所述凸緣的作用是抬起蜂窩板,避免蜂窩板因其底部邊緣存在不規則毛刺而無法平整地放在所述兩個側翼上。進一步地,所述下側壁的兩端分別向下延伸,再向左右延伸,從而在所述下側壁的下端形成夾槽,所述夾槽的作用是用于鑲嵌裝飾條。以上對所述龍骨的形狀特征,主要是橫截面特征,進行了描述。在實際使用龍骨時,通常是由多條龍骨縱橫排列、連接固定,形成本發明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的基本骨架——一種網格狀的支撐結構。為了表述問題的方便,本發明根據所述龍骨在形成網格狀支撐結構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將所述龍骨進一步劃分為主龍骨和副龍骨。所述龍骨的兩個側翼,對于主龍骨而言,本發明謂之第一側翼和第二側翼,對于副龍骨而言,本發明謂之第三側翼和第四側翼;所述龍骨的兩個凸緣,對于主龍骨而言,本發明謂之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對于副龍骨而言,本發明謂之第三凸緣和第四凸緣。需要說明的是,主龍骨還包括由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龍骨接駁而形成的龍骨;在天花板的面積大,單條主龍骨的長度不夠的情況下,需要將兩條,甚至兩條以上的龍骨接駁形成一條主龍骨。為了獲得更好的技術效果,本發明除了提供龍骨(包括主龍骨和副龍骨)外,還提供了一種墻面龍骨,所述墻面龍骨包括上側壁、中側壁、下側壁、短支撐壁和長支撐壁,其整體形狀是以固定的橫截面形狀縱向拉伸而成的幾何體;從所述墻面龍骨的橫截面看,所述短支撐壁的頂部與所述中側壁的一端連接、所述短支撐壁的底部與所述下側壁的上側面連接,所述中側壁的另一端與所述長支撐壁的一個側面連接,所述長支撐壁的頂部與所述上側壁的一端連接,所述長支撐壁的底部與所述下側壁的一端連接,所述下側壁的另一端向外橫向延展形成一個側翼,其作用是承托蜂窩板;所述側翼的邊緣部分向上凸起,形成一個凸緣其作用也是抬起蜂窩板,避免蜂窩板因其 底部邊緣存在不規則毛刺而無法平整地放在所述墻面龍骨的側翼上;在所述長支撐壁與所述中側壁之間,還設有上下對置的縱向插槽。所述墻面龍骨與龍骨(包括主龍骨、副龍骨)共有的特征在于,兩者的下側壁均形成了側翼,而側翼邊緣部分向上凸起,形成凸緣,此外,兩者均設有上下對置的縱向插槽,所不同的是,龍骨的橫截面呈左右對稱的結構,亦即存在左右對稱的兩個側翼和兩個凸緣,而墻面龍骨不存在對稱結構。這是因為墻面龍骨是安裝在墻面上的,其長支撐壁緊貼墻面,其下側壁只能向一端橫向延展。另外,為了表述問題的方便,本發明將墻面龍骨的側翼稱之為第五側翼,將第五側翼邊緣部分的凸緣稱之為第五凸緣。在上述龍骨和墻面龍骨的基礎上,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其包括龍骨、墻面龍骨、接插片、直角片、延長連接片、吊碼和吊桿;所述龍骨包括平行排列的主龍骨,以及位于相鄰的兩條主龍骨之間,或者位于一條主龍骨與一條墻面龍骨之間,彼此平行排列,且其兩端分別與主龍骨或者墻面龍骨連接的副龍骨;所述主龍骨的頂部與吊碼連接,所述吊碼的頂部與吊桿連接;所述主龍骨上設有橫向貫通的第二通孔,接插片的與主龍骨連接的一端設有第二倒鉤,第二倒鉤穿過主龍骨的第二通孔,主龍骨的第二通孔的寬度以及接插片的第二倒鉤的朝向,使得接插片的第二倒鉤穿過第二通孔后,接插片無法再反向退出;通過所述延長連接片,兩條主龍骨可接駁成一條主龍骨,所述延長連接片與所述主龍骨的連接方式為鉚接;所述副龍骨通過所述接插片與所述主龍骨垂直連接,接插片從副龍骨的端面縱向插入副龍骨的縱向插槽內,接插片的與副龍骨連接的一端的側面設有第一倒鉤,副龍骨的靠近端部的位置設有與接插片的第一倒鉤配合的第一通孔,第一倒鉤插入第一通孔內,第一倒鉤的朝向使得接插片插入副龍骨的縱向插槽后無法再反向退出;所述墻面龍骨位于所述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的四周;所述墻面龍骨與所述主龍骨之間,以及墻面龍骨與所述副龍骨之間,都是通過所述直角片連接,所述直角片與所述墻面龍骨、主龍骨、副龍骨之間的連接方式為鉚接;需要說明的是,副龍骨主要位于相鄰的兩條主龍骨之間,但是,在本發明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的邊緣部分,副龍骨位于主龍骨與墻面龍骨之間。在上述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的基礎上,本發明進一步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當位于同一條主龍骨兩側的副龍骨處于同一直線上時,使分別將所述兩條副龍骨與所述主龍骨連接的兩塊接插片穿過所述主龍骨的同一個第二通孔。進一步地,在所述延長連接片的中間設有第三通孔,該第三通孔的形狀和尺寸與主龍骨上的第二通孔的形狀和尺寸相同。進一步地,所述主龍骨、副龍骨、墻面龍骨、直角片、延長連接片上都預設有二個或者二個以上間距相等的鉚釘孔。進一步地,所述吊碼的下端設有開口朝下的燕尾槽,所述主龍骨的頂部卡入所述燕尾槽,吊碼可沿主龍骨滑動。
進一步地,所述吊碼與吊桿的連接方式為,在吊桿上設有兩個螺紋連接的螺母,吊碼的頂端夾在所述兩個螺母之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主龍骨和副龍骨一起圍成支撐蜂窩板的框架,蜂窩板的邊緣被主龍骨和副龍骨遮蔽,因此采用本吊頂系統安裝的蜂窩板不再需要制成帶有包邊的結構,從而降低了蜂窩板的生產成本,提高了蜂窩板的市場競爭力。此外,本發明結構簡單,易于安裝。
圖I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主龍骨的橫截面圖;圖3是副龍骨的橫截面圖;圖4是墻面龍骨的橫截面圖;圖5至圖6是副龍骨與接插片的連接過程示意圖;圖7至圖8是副龍骨與主龍骨的連接過程示意圖;圖9至圖10是處于同一直線上的兩條副龍骨共同與一條主龍骨的連接過程示意圖;圖11是用一塊直角片連接墻面龍骨和主龍骨的示意圖;圖12是用兩塊直角片連接墻面龍骨和主龍骨的示意圖;圖13至圖15是兩條主龍骨接駁成一條主龍骨的連接過程示意圖;圖16至圖17是在兩條主龍骨接駁延長的部位同時連接一條副龍骨的連接過程示意圖;圖18至圖19是在兩條主龍骨接駁延長的部位同時連接兩條副龍骨的連接過程示意圖;圖20至圖21是主龍骨與裝飾條的連接過程示意圖;圖22是主龍骨、吊碼和吊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2所示,本發明首先提供了一種龍骨,所述龍骨包括上側壁101、下側壁103和支撐壁102,支撐壁102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與上側壁101、下側壁103相連,相對于支撐壁102,所述龍骨左、右對稱。所述龍骨的作用是為本發明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提供基本骨架——一種網格狀支撐結構。為了表述問題的方便,本發明根據所述龍骨在形成網格狀支撐結構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將所述龍骨進一步劃分為主龍骨I和副龍骨2。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墻面龍骨3。如圖4所示,墻面龍骨3包括上側壁301、中側壁302、下側壁303、短支撐壁304和長支撐壁305,從所述墻面龍骨的橫截面看,短支撐壁304的頂部與中側壁302的一端連接,短支撐壁304的底部與下側壁303的上側面連接,中側壁302的另一端與長支撐壁305的一個側面連接,長支撐壁305的頂部與上側壁301的一端連接,長支撐壁305的底部與下側壁303的一端連接,下側壁303的另一端向外橫向延展形成第五側翼3a,第五側翼3a的邊緣部分向上凸起,形成第五凸緣3b,在長支撐壁305與中側壁302之間,設有上下對置的縱向插槽18、19。以主龍骨I、副龍骨2和墻面龍骨3的組合為基本骨架,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了一種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
以下結合附圖,具體介紹本發明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參見圖1,本發明所述的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包括主龍骨I、副龍骨2、墻面龍骨3、吊碼4和吊桿5。主龍骨I、副龍骨2以及墻面龍骨3可采用鋁型材。主龍骨I平行排列,每兩條相鄰的主龍骨I之間平行排列著副龍骨2,副龍骨2與主龍骨I垂直連接。墻面龍骨3固定在墻上。主龍骨I的頂部與吊碼4連接,吊碼4的頂部與吊桿5連接。主龍骨I的整體形狀是以圖2所示的橫截面形狀縱向拉伸而成的幾何體。副龍骨2的整體形狀是以圖3所示的橫截面形狀縱向拉伸而成的幾何體。墻面龍骨3的整體形狀是以圖4所示的橫截面形狀縱向拉伸而成的幾何體。本實施例的主龍骨I與副龍骨2具有相同的橫截面形狀,這樣更方便于生產而且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參見圖2,主龍骨I的下端分別向兩邊橫向延展形成兩個承托蜂窩板6的側翼,分別是第一側翼Ia和第二側翼lb。參見圖3,副龍骨2的下端分別向兩邊橫向延展形成兩個承托蜂窩板6的側翼,分別是第三側翼2a和第四側翼2b。參見圖2,主龍骨I的第一側翼Ia和第二側翼Ib分別整體成型有位于側翼邊緣的向上凸起的第一凸緣Ic和第二凸緣ld,由此可避免蜂窩板6因其底部邊緣存在不規則毛刺6a而無法平整地放在第一側翼Ia或者第二側翼Ib上。同理,參見圖3,副龍骨2的第三側翼2a和第四側翼2b分別整體成型有位于側翼邊緣的向上凸起的第三凸緣2c和第四凸緣2d。參見圖5至圖8,副龍骨2依靠接插片7與主龍骨I垂直連接。副龍骨2設有與接插片7配合的上下對置的縱向插槽8、9,接插片7從副龍骨2的端面縱向插入插槽內8、9,接插片7的上下兩邊位于插槽內8、9內。接插片7的與副龍骨2連接的一端的側面設有第一倒鉤7a,副龍骨2的靠近端部的位置設有與接插片7的第一倒鉤7a配合的第一通孔10,第一倒鉤7a插入第一通孔10內。第一倒鉤7a的朝向使得接插片7插入副龍骨2的插槽8、9后無法再反向退出。主龍骨I上設有橫向貫通的第二通孔11,接插片7的與主龍骨I連接的一端設有第二倒鉤7b,第二倒鉤7b穿過主龍骨I的第二通孔11。主龍骨I的第二通孔11的寬度以及接插片7的第二倒鉤7b的朝向,使得接插片7的的第二倒鉤7b端部穿過主龍骨I的第二通孔11后,接插片7無法再反向退出。參見圖9、圖10,如果位于同一條主龍骨兩側的兩條副龍骨2、2'處于同一直線上,那么作為最佳實施方式,應使兩條副龍骨2、2'的相對的端部所連接的接插片7、7'穿過所連接的同一條主龍骨I的同一個第二通孔11。如此可減少主龍骨I上的第二通孔11的數量,有利于增強主龍骨I的強度。參見圖11,墻面龍骨3與主龍骨I之間依靠直角片12連接,直角片12的兩邊分別與墻面龍骨3和主龍骨I鉚接。為使連接更牢固,可如圖12所示采用兩塊直角片12、12'連接墻面龍骨3和主龍骨I。由于本實施例的主龍骨I與副龍骨2具有相同的橫截面形狀,而且墻面龍骨3與副龍骨2之間也是依靠直角片12連接,直角片12與副龍骨2的連接方式也是鉚接,因此圖11和圖12還可作為墻面龍骨與副龍骨的連接示意圖。參見圖13至圖15,在需要接駁延長主龍骨的位置,兩條主龍骨1、1'依靠延長連接片13接駁成一條主龍骨,延長連接片13與主龍骨的連接方式為鉚接。圖13至圖15的示例采用兩塊延長連接片13、13'來接駁主龍骨1、Γ,如果強度滿足要求,也可以只用一 塊延長連接片13。圖13至圖15所示的實施例在延長連接片13的中間設有第三通孔14,該第三通孔14的形狀和尺寸與圖7所示的主龍骨I上的第二通孔11的形狀和尺寸相同。如此,可以如圖16、圖17所示,在兩條主龍骨1、1'接駁的部位再連接一條副龍骨2,或者還可以如圖18、圖19所示,在兩條主龍骨1、1'接駁的部位再連接兩條副龍骨2、2',使安裝更靈活方便。如果采用圖17或者圖19所示的安裝方式,那么兩條接駁的主龍骨1、1'的對接端面應預先開設一個缺口,以使得當兩條主龍骨I、I,的端面拼合后,如圖17或圖18所示,接插片7和7'的端部仍能夠從兩條主龍骨I、I'之間穿過。作為最佳實施方式,主龍骨I、副龍骨2、墻面龍骨3、直角片12、延長連接片13上都應預設二個或者二個以上的鉚釘孔,并且五者的鉚釘孔間距相等。在主龍骨I、副龍骨2、墻面龍骨3、直角片12、延長連接片13上設置間距相等的多個鉚釘孔,不但免去了在安裝現場鉆鉚釘孔的麻煩,而且使得三種龍骨上的同一部位既可以連接直角片12也可以連接延長連接片13,令安裝更靈活方便。為了增強主龍骨的美觀性,參見圖20、圖21,在主龍骨I的下端設有夾槽15,裝飾條16嵌入夾槽15內。裝飾條16以具有一定韌性的材料制成,而且其頂部帶有開口,如此使得裝飾條16可橫向壓入主龍骨的夾槽15內,避免了從主龍骨I的端面插入裝飾條的麻煩。同理,在副龍骨2的下端也可以嵌入同樣的裝飾條16。由于本實施例的副龍骨與主龍骨具有相同的橫截面形狀,因此圖20和圖21還可作為副龍骨與裝飾條的連接示意圖。主龍骨I與吊碼4的連接方式如圖22所示,吊碼4的下端設有開口朝下的燕尾槽,主龍骨I的頂部卡入燕尾槽,吊碼4可沿主龍骨I滑動。吊碼4與吊桿5的連接方式為,在吊桿5上螺紋連接有兩個螺母17 (圖中的另一個螺母被吊碼4遮擋),吊碼4的頂端夾在兩個螺母17之間。此結構便于調整吊碼4的安裝高度。以上結合附圖介紹了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方式的限制。本發明還包括多種變型的實施方式,例如,本發明提供了四種具有不同截面形態的龍骨,這意味著主龍骨I、副龍骨2的截面形態各有四種,因此,僅就龍骨的截面形態而言,主龍骨I、副龍骨2的搭配方式就達到16種之多。又如,主龍骨I、副龍骨2、墻面龍骨3可以沖壓的方式整體成型,也可以焊接的方式由各部件組合而成。總之,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龍骨,其特征是包括上側壁(101)、下側壁(103)和支撐壁(102),其整體形狀是以固定的橫截面形狀縱向拉伸而成的幾何體;從所述龍骨的橫截面看,所述支撐壁(102)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與所述上側壁(101)、下側壁(103)相連,所述下側壁(103)的兩端分別向左右兩邊橫向延展形成兩個側翼;所述支撐壁(102)的左側設有上下對置的縱向插槽,所述支撐壁(102)的右側也設有上下對置的縱向插槽。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龍骨,其特征是從橫截面看,相對于所述支撐壁(102),所述龍骨左、右對稱;所述兩個側翼的邊緣部分向上凸起,分別形成兩個凸緣。
3.如權利要求I或者權利要求2所述的龍骨,其特征是所述下側壁(103)的兩端分別向下延伸,再向左右延伸,在所述下側壁(103)的下端形成可鑲嵌裝飾條的夾槽。
4.一種墻面龍骨(3),其特征是包括上側壁(301)、中側壁(302)、下側壁(303)、短支撐壁(304)和長支撐壁(305),其整體形狀是以固定的橫截面形狀縱向拉伸而成的幾何體;從所述墻面龍骨的橫截面看,短支撐壁(304)的頂部與中側壁(302)的一端連接、短支撐壁(302)的底部與下側壁(303)的上側面連接,中側壁(302)的另一端與長支撐壁(305)的一個側面連接,長支撐壁(305)的頂部與上側壁(301)的一端連接,長支撐壁(305)的底部與下側壁(303)的一端連接,下側壁(303)的另一端向外橫向延展形成第五側翼(3a);第五側翼(3a)的邊緣部分向上凸起,形成第五凸緣(3b),在長支撐壁(305)與中側壁(302)之間,設有上下對置的縱向插槽。
5.一種包括權利要求I至3之一所述龍骨,權利要求4所述墻面龍骨(3)的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其還包括接插片(7)、直角片(12)、延長連接片(13)、吊碼(4)和吊桿(5); 所述龍骨包括平行排列的主龍骨(I),以及位于相鄰的兩條主龍骨(I)之間,或者位于一條主龍骨(I)與一條墻面龍骨(3)之間,彼此平行排列,且其兩端分別與主龍骨(I)或者墻面龍骨(3)垂直連接的副龍骨(2); 主龍骨⑴的頂部與吊碼⑷連接,吊碼⑷的頂部與吊桿(5)連接;主龍骨⑴上設有橫向貫通的第二通孔(11),接插片(7)與主龍骨(I)連接的一端設有第二倒鉤(7b),第二倒鉤(7b)穿過主龍骨⑴的第二通孔(11),主龍骨⑴的第二通孔(11)的寬度以及接插片(7)的第二倒鉤(7b)的朝向,使得接插片(7)的第二倒鉤穿過第二通孔(11)后,接插片(7)無法再反向退出;通過延長連接片(13),兩條主龍骨(I)可接駁成一條主龍骨(1),延長連接片(13)與主龍骨(I)的連接方式為鉚接; 副龍骨(2)通過接插片(7)與主龍骨(I)垂直連接,接插片(7)從副龍骨(2)的端面縱向插入副龍骨⑵的縱向插槽內,接插片⑵與副龍骨(2)連接的一端的側面設有第一倒鉤(7a),副龍骨(2)的靠近端部的位置設有與接插片(7)的第一倒鉤配合的第一通孔(10),第一倒鉤(7a)插入第一通孔(10)內,第一倒鉤(7a)的朝向使得接插片(7)插入副龍骨(2)的縱向插槽后無法再反向退出; 墻面龍骨(3)與主龍骨(I)之間,以及墻面龍骨(3)與副龍骨(2)之間,都是通過直角片(12)連接,直角片(12)與墻面龍骨(3)、主龍骨(I)、副龍骨(2)之間的連接方式為鉚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其特征在于當位于同一條主龍骨兩側的副龍骨處于同一直線上時,使分別將所述兩條副龍骨與所述主龍骨連接的兩塊接插片穿過所述主龍骨的同一個第二通孔(11)。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其特征是在所述延長連接片(13)的中間設有第三通孔(14),該第三通孔(14)的形狀和尺寸與主龍骨(I)上的第二通孔(11)的形狀和尺寸相同。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其特征是主龍骨(I)、副龍骨(2)、墻面龍骨(3)、直角片(12)、延長連接片(13)上都預設有二個或者二個以上的間距相等的鉚釘孔。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其特征是吊碼(4)的下端設有開口朝下的燕尾槽,主龍骨(I)的頂部卡入所述燕尾槽,吊碼(4)可沿主龍骨(I)滑動。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其特征是吊碼(4)與吊桿(5)的連接方式為,在吊桿(5)上設有兩個螺紋連接的螺母,吊碼(4)的頂端夾在所述兩個螺母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其包括龍骨、墻面龍骨、接插片、直角片、延長連接片、吊碼和吊桿。所述龍骨下側壁的兩端分別向左右兩邊橫向延展形成兩個側翼。所述墻面龍骨下側壁一端向外橫向延展形成一個側翼。所述龍骨包括平行排列的主龍骨,以及與相鄰的兩條主龍骨,或者一條主龍骨和一條墻面龍骨垂直連接的副龍骨。所述副龍骨通過接插片與主龍骨連接,所述墻面龍骨通過直角片與主龍骨、副龍骨連接。通過延長連接片,兩條龍骨可接駁成一條主龍骨。所述主龍骨的頂部與吊碼連接,所述吊碼的頂部與吊桿連接。本發明蜂窩板天花吊頂系統無需將蜂窩板制成帶有包邊的結構,從而降低了蜂窩板的生產成本。此外,本發明結構簡單,易于安裝。
文檔編號E04B9/30GK102900193SQ201110209228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5日
發明者區廷杰 申請人:佛山市利銘蜂窩復合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