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雙向組合樓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855302閱讀:28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雙向組合樓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工程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樓蓋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木結構建筑工程設計時,水平樓蓋體系均采用單向受力,樓蓋厚度較大,用材較多,管線穿走困難,墻體和基礎受力差異很大,并且這種結構體系多局限在小跨度、荷載比較小的結構中。若需做大空間,則必須加大水平承重構件的截面積或增加梁柱以減小跨度,這樣既浪費工程成本,又增加了施工難度,所以制約了木結構住宅的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受力合理、施工簡便的新型雙向組合樓蓋結構。本發明的雙向組合樓蓋結構包括多個縱向木桁架、多個橫向木桁架和多個緊固件,其中,每個縱向木桁架包括上弦桿、下弦桿和受壓木腹桿,上弦桿位于下弦桿正上方,與下弦桿相互平行;每個橫向木桁架包括上弦桿、下弦桿和受壓木腹桿,上弦桿位于下弦桿正上方,與下弦桿相互平行;每個縱向木桁架與每個橫向木桁架垂直相交,且橫向木桁架上弦桿的下表面與縱向木桁架上弦桿的上表面接觸,橫向木桁架下弦桿的下表面與縱向木桁架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位于橫向木桁架下弦桿與縱向木桁架上弦桿之間,且垂直于橫向木桁架下弦桿和縱向木桁架上弦桿,縱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緊挨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安裝,位于縱向木桁架上弦桿和縱向木桁架下弦桿之間,且垂直于縱向木桁架上弦桿和縱向木桁架下弦桿;緊固件安裝在縱向木桁架與橫向木桁架的垂直相交處,將縱向木桁架與橫向木桁架固定在一起。采用本發明所述的樓蓋,木桁架厚度0. !時可實現9mX9m的跨度,解決了傳統木結構樓蓋過厚,造價較高的問題,同時與傳統單向木格柵相比降低40%木材用量。本發明還具有易于加工、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節約工程成本等優點。


圖1是本發明的樓蓋結構示意2是圖1的樓蓋結構沿逆時鐘方向旋轉90度的示意3是本發明的樓蓋結構的緊固件的一個示例圖4是本發明的樓蓋結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雙向組合樓蓋結構包括縱向木桁架、橫向木桁架和緊固件,其中, 縱向木桁架包括上弦桿、下弦桿和受壓木腹桿,橫向木桁架包括上弦桿、下弦桿和受壓木腹桿。緊固件可以是任何可用于緊固木結構的建筑元件,如螺釘等,這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技術。優選地,如圖3所示,緊固件可以包括上弦掛鉤、下弦掛鉤和連接螺栓,上、下弦掛鉤分別掛在縱向木桁架與橫向木桁架的上、下弦桿垂直相交處,且上、下弦掛鉤之間通過連接螺栓固定,由此限制縱橫桁架相交處四根弦桿的位移,保證縱橫桁架共同受力整體工作。縱向木桁架預先按照施工圖在地面拼裝好,再按照編號擺放在設計位置并做臨時支撐。垂直于縱向木桁架方向分別穿入橫向木桁架上弦桿和橫向木桁架下弦桿,如圖4 所示,每個縱向木桁架與每個橫向木桁架垂直相交。其中,橫向木桁架上弦桿布置在與橫向木桁架下弦桿正上方并坐在縱向木桁架上弦桿上,即,橫向木桁架上弦桿的下表面與縱向木桁架上弦桿的上表面接觸,橫向木桁架下弦桿的下表面與縱向木桁架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位于橫向木桁架下弦桿與縱向木桁架上弦桿之間,且垂直于橫向木桁架下弦桿和縱向木桁架上弦桿,縱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緊挨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安裝,位于縱向木桁架上弦桿和縱向木桁架下弦桿之間,且垂直于縱向木桁架上弦桿和縱向木桁架下弦桿。優選地,可以在至少一部分縱向和/或橫向木桁架的上、下弦桿之間安裝受拉鋼腹桿,以增強樓蓋結構的受力結構。縱向/橫向木桁架受拉鋼腹桿安裝在位于同一縱向/ 橫向木桁架上的、每兩個最緊鄰縱向/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之間。考慮到三角形受力結構比較穩定,縱向/橫向木桁架受拉鋼腹桿的一端連接縱向/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所對準的縱向/橫向木桁架下弦桿位置,同時另一端連接所述最緊鄰的另一縱向/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所對準的縱向/橫向木桁架上弦桿位置。每兩個最緊鄰縱向/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之間的受拉鋼腹桿的數目可以為一個或兩個。如果考慮在縱向/橫向木桁架的兩側同時安裝,則所述數目最多可為四個。出于節省材料及減輕樓蓋自重的考慮,所述數目優選為一個。這些受拉鋼腹桿可以安裝在縱向/橫向木桁架兩側的任一側。當所述數目為一個時,優選為在縱向/橫向木桁架的兩側交替安裝,如圖4所示(也可以采用其他安裝方式, 比如全部受拉鋼腹桿均安裝在縱向/橫向木桁架的一側,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制)。另外,為了取得較好的支撐效果,同一縱向/橫向木桁架上的各個受拉鋼腹桿可以關于大致位于該縱向/橫向木桁架長度方向中心線的一個縱向/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呈“倒八字”狀對稱分布,如圖4所示。受拉鋼腹桿與木上弦桿和木下弦桿之間可以用自鉆自攻螺釘連接。優選地,至少部分縱向木桁架還包括木墊塊,安裝于縱向木桁架上弦桿的上表面, 使得橫向木桁架上弦桿的上表面與所述木墊塊的上表面基本上位于同一平面。采用本發明所述的樓蓋,厚度0. !時可實現9mX9m跨度的樓蓋,解決了傳統木結構樓蓋過厚,造價較高的問題,同時與傳統單向木格柵相比降低40%木材用量。本發明還具有易于加工、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節約工程成本等優點。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向組合樓蓋結構,包括多個縱向木桁架、多個橫向木桁架和多個緊固件,其中,每個縱向木桁架包括上弦桿、下弦桿和多個受壓木腹桿,上弦桿位于下弦桿正上方,與下弦桿相互平行;每個橫向木桁架包括上弦桿、下弦桿和多個受壓木腹桿,上弦桿位于下弦桿正上方,與下弦桿相互平行;每個縱向木桁架與每個橫向木桁架垂直相交,且橫向木桁架上弦桿的下表面與縱向木桁架上弦桿的上表面接觸,橫向木桁架下弦桿的下表面與縱向木桁架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位于橫向木桁架下弦桿與縱向木桁架上弦桿之間,且垂直于橫向木桁架下弦桿和縱向木桁架上弦桿,縱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緊挨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安裝,位于縱向木桁架上弦桿和縱向木桁架下弦桿之間,且垂直于縱向木桁架上弦桿和縱向木桁架下弦桿。緊固件安裝在縱向木桁架與橫向木桁架的垂直相交處,將縱向木桁架與橫向木桁架固定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蓋結構,其中,所述多個縱向木桁架中的至少一部分縱向木桁架還包括受拉鋼腹桿,并且所述多個橫向木桁架中的至少一部分橫向木桁架還包括受拉鋼腹桿;縱向木桁架受拉鋼腹桿安裝在位于同一縱向木桁架上的、每兩個最緊鄰縱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之間,用于連接縱向木桁架上、下弦桿;橫向木桁架受拉鋼腹桿安裝在位于同一橫向木桁架上的、每兩個最緊鄰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之間,用于連接橫向木桁架上、 下弦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樓蓋結構,其中,縱向木桁架受拉鋼腹桿的一端連接縱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所對準的縱向木桁架下弦桿位置,同時另一端連接所述最緊鄰的另一縱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所對準的縱向木桁架上弦桿位置;和/或橫向木桁架受拉鋼腹桿一端連接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所對準的橫向木桁架下弦桿位置,同時另一端連接位所述最緊鄰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所對準的橫向木桁架上弦桿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樓蓋結構,其中,每兩個最緊鄰縱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之間的受拉鋼腹桿的數目為一個或兩個,和/或每兩個最緊鄰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之間的受拉鋼腹桿的數目為一個或兩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樓蓋結構,其中,當每兩個最緊鄰縱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之間的受拉鋼腹桿的數目為一個時,同一縱向木桁架上的各個受拉鋼腹桿中相鄰的受拉鋼腹桿在縱向木桁架的兩側交替安裝,當每兩個最緊鄰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之間的受拉鋼腹桿的數目為兩個時,該兩個受拉鋼腹桿分別安裝于縱向木桁架的兩側,和/或當每兩個最緊鄰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之間的受拉鋼腹桿的數目為一個時,同一橫向木桁架上的各個受拉鋼腹桿中相鄰的受拉鋼腹桿在橫向木桁架的兩側交替安裝,當每兩個最緊鄰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之間的受拉鋼腹桿的數目為兩個時,該兩個受拉鋼腹桿分別安裝于橫向木桁架的兩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樓蓋結構,其中,同一橫向木桁架上的各個受拉鋼腹桿關于大致位于該橫向木桁架長度方向中心線的一個橫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呈“倒八字”狀對稱分布,和/或同一縱向木桁架上的各個受拉鋼腹桿關于大致位于該縱向木桁架長度方向中心線的一個縱向木桁架受壓木腹桿呈“倒八字”狀對稱分布。
7.根據權利要求2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樓蓋結構,其中,受拉鋼腹桿與對應上、下弦桿之間為螺釘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蓋結構,其中,至少部分縱向木桁架還包括木墊塊,安裝于縱向木桁架上弦桿的上表面,使得橫向木桁架上弦桿的上表面與所述木墊塊的上表面基本上位于同一平面。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蓋結構,其中,緊固件包括上弦掛鉤、下弦掛鉤和連接螺栓,上、下弦掛鉤分別掛在縱向木桁架與橫向木桁架的上、下弦桿垂直相交處,且上、下弦掛鉤之間通過連接螺栓固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向組合樓蓋結構,包括縱向木桁架、橫向木桁架和緊固掛件,其中,縱向木桁架包括上弦桿、下弦桿、受壓木腹桿和受拉鋼腹桿;橫向木桁架包括上弦桿、下弦桿、受壓木腹桿、受拉鋼腹桿和上弦木墊塊;緊固掛件包括上弦掛鉤、下弦掛鉤和連接螺栓。本發明所述的樓蓋解決了傳統木結構樓蓋過厚,造價較高的問題,同時與傳統單向木格柵相比降低40%木材用量。
文檔編號E04C3/292GK102493599SQ20111044916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9日
發明者周和儉, 李靜, 王海云, 趙磊 申請人:黑龍江中古建筑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黑龍江省七建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黑龍江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