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組合木樓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855554閱讀:43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組合木樓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土木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合木樓蓋。
背景技術
目前的木樓蓋相比之下可稱為簡支梁式木樓蓋,該樓蓋為單向樓蓋,且不考慮樓板(木基結構板)與擱柵(規格材或工程木)的組合作用。如圖1所示的僅采用擱柵12 ; 如圖2所示的采用鋼釘23連接木基結構板21和擱柵22組成T型組合梁;如圖3所示的采用鋼釘33連接木基結構板31和擱柵32組成的工字型組合梁。實際中,由于樓板與擱柵之間釘連接的存在,兩者是共同作用進而抵抗豎向荷載作用的。比如試驗研究表明(I)T型組合梁(30cm寬,15mm厚木基結構板21+擱柵22)與單根擱柵彎曲試驗結果相比,相同跨中撓度水平下,T型組合梁較單根擱柵所能承受的彎矩要大,且隨著木基結構板與擱柵的釘間距減小,T型組合梁抗所承受的彎矩不斷加大。當連接木基結構板與擱柵的釘23間距為75mm時,與單根擱柵相比,相同跨中撓度水平下,T型組合梁的抗彎承載力提高近55% ;(2)工字型組合梁O塊30cm寬,15mm木基結構板31+擱柵32)與T型組合梁彎曲試驗結果相比,相同跨中撓度水平下,釘33間距相同的工字型組合梁較T型組合梁所能承受的彎矩要大,提高幅度在15%以上。據此推論,當連接木基結構板31與擱柵32的釘間33距為75mm時,與單根擱柵相比,相同跨中撓度水平下,工字型組合梁的抗彎承載力提高近70% ;現有木樓蓋構造中,只在擱柵上鋪設木基結構板,且連接木基結構板與擱柵的普通鋼釘間距較大,一般為150mm和300mm。因此實際按單根矩形截面擱柵計算承載力和變形來進行木樓蓋設計。研究表明,當釘間距較小如為75mm時,可以考慮木基結構板與擱柵的組合作用,按T型截面擱柵進行設計,亦或在擱柵下部再增設一層木基結構板,按工字型截面擱柵進行設計。考慮木基結構板與擱柵的組合作用后可增大樓蓋的設計跨度。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木樓蓋,以組合梁形式設計木樓蓋,從而合理地利用材料,節約建材或增加設計跨度。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組合木樓蓋,包括木基結構板、擱柵、封邊梁、封頭梁和橫撐,擱柵上下兩面鋪設木基結構板,兩榀擱柵之間設置有橫撐,封邊梁、封頭梁分別設于木基結構板的四周邊緣處。所述擱柵與木基結構板之間用鋼釘連接,鋼釘沿擱柵長度方向布置。所述封邊梁和封頭梁與樓蓋周邊的下部墻體相連,封邊梁與擱柵平行,封頭梁與擱柵垂直。 所述鋼釘以75mm的間距均勻排布。[0012]所述擱柵上側的木基結構板上方澆注混凝土,擱柵下側的木基結構板下方鋪設石膏板。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考慮了木基結構板與擱柵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以組合梁形式來考慮木樓蓋的設計,這樣可以合理地利用材料,節約建材或增加設計跨度,能達到經濟合理的設計目的。

圖1為現有技術中單根擱柵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T型組合梁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中工字型組合梁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木樓蓋骨架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木樓蓋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木樓蓋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組合木樓蓋,由木基結構板1、擱柵2、普通鋼釘3、封邊梁4、封頭梁5、 橫撐6、細石混凝土層7及石膏8板組成。除石膏板8外,構件之間的連接全部采用普通鋼釘3。擱柵2上下兩面都鋪設木基結構板1,連接木基結構板1與擱柵2的普通鋼釘3沿擱柵2長度方向布置。樓蓋沿周邊一圈木基結構板與封邊梁4和封頭梁5亦采用普通鋼釘進行連接。封邊梁4和封頭梁5布置于樓蓋周邊的下部墻體之上,與木樓蓋下部墻體頂梁板采用普通鋼釘以斜釘形式進行連接,其中,封邊梁4與擱柵2平行,封頭梁5與擱柵2垂直。橫撐6布置與兩榀擱柵之間,與擱柵采用普通鋼釘進行連接。木基結構板1與擱柵2之間的釘3連接間距取為75mm,樓蓋剛度可按只考慮擱柵時剛度的1. 5倍取值。組合木樓蓋工作時,由于木基結構板1與擱柵 2之間釘連接的存在,木基結構板1的軸向力將會提高樓蓋整體的抗彎能力。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先進行木樓蓋骨架施工,施工時先將封頭梁5與底部墻體連接,接著布置一端的封邊梁4,然后布置相鄰擱柵2和兩者之間的橫撐6,依次施工,直至完成另一端封邊梁4布置,進而形成木樓蓋骨架。完成木樓蓋骨架施工后,在擱柵2 上下鋪設木基結構板1,并采用普通鋼釘3連接木基結構板1與擱柵2,最后在上方澆筑細石混凝土層7、在下層鋪設石膏板8。組合木樓蓋所采用的主要材料為木基結構板1可采用進口或國產定向刨花板(OSB)或膠合板(PLYWood),普通鋼釘3采用一般國產麻花釘即可,釘尺寸要求長度 ^ 82mm,直徑彡3. 8mm,擱柵2可采用等級不低于IIIc的規格材或工程木。本實用新型的組合木樓蓋一般是按照樓蓋所在房間功能,計算其所承受的跨中最大彎矩值。按照組合梁的計算方式,計算考慮木基結構板和擱柵組合作用時所需要的擱柵截面尺寸和對應的連接木基結構板與擱柵普通鋼釘的釘間距。施工過程中,先進行木樓蓋骨架施工,構件之間的連接都采用普通鋼釘,連接方式可按一般的木樓蓋連接方式進行;然后在擱柵上下鋪設木基結構板,并采用普通鋼釘按照設計算的釘間距沿擱柵長度方向連接木基結構板與擱柵;最后澆筑細石混凝土層和鋪設石膏板,石膏板與樓蓋底部的連接可采用自攻螺絲。 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應用本實用新型。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該裝置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里的說明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揭示,對于本實用新型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木樓蓋,其特征在于包括木基結構板、擱柵、封邊梁、封頭梁和橫撐,擱柵上下兩面鋪設木基結構板,兩榀擱柵之間設置有橫撐,封邊梁、封頭梁分別設于木基結構板的四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木樓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擱柵與木基結構板之間用鋼釘連接,鋼釘沿擱柵長度方向布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木樓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邊梁和封頭梁與樓蓋周邊的下部墻體相連,封邊梁與擱柵平行,封頭梁與擱柵垂直。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木樓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釘以75mm的間距均勻排布。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木樓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擱柵上側的木基結構板上方澆注混凝土,擱柵下側的木基結構板下方鋪設石膏板。
專利摘要一種組合木樓蓋,包括木基結構板、擱柵、封邊梁、封頭梁和橫撐,擱柵上下兩面鋪設木基結構板,兩榀擱柵之間設置有橫撐,封邊梁、封頭梁分別設于木基結構板的四周邊緣處;擱柵上側的木基結構板上方澆注混凝土,擱柵下側的木基結構板下方鋪設石膏板。擱柵與木基結構板之間用鋼釘連接,鋼釘沿擱柵長度方向布置,鋼釘以75mm的間距均勻排布。組合木樓蓋工作時,由于木基結構板與擱柵之間釘連接的存在,木基結構板的軸向力將會提高樓蓋整體的抗彎能力。本實用新型考慮了木基結構板與擱柵之間的組合作用,達到節省材料,或增加樓蓋跨度的效果,使木樓蓋的設計更加經濟與合理。
文檔編號E04B5/23GK201972286SQ20112000061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4日
發明者呂西林, 康加華, 熊海貝 申請人:同濟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