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調節高度的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撐物,具體地說是一種可用于建筑領域作為體系調節高度的支座。
背景技術:
公路橋或其它建筑物在 行高度調整、主梁更換等結構施工時,需要能夠用于體系轉換的臨時支座,即在垂直高度上可以進行微調、且在結構施工后便于拆除的支撐支座。目前,可調整高度的支座通常采用螺紋調節支座,這種支座雖然可以實現高度上的調整,但是在建筑領域,由于支座往往需要對橋梁進行支撐,所以支座在垂直方向上承受的負荷很大,會達到幾噸甚至幾十噸,在這么大的負荷下,僅靠旋轉螺紋很難實現高度的調節,常常需要借助液壓千斤頂,操作很不方便。另外,由于螺紋調節自身的特點,調節部分的高度至少150mm,使其在垂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間太大,不適宜空間小的支撐點使用。現有技術中,中國專利CN2530124公開了一種新型可調滑動支座,其解決了上述提到的調節支座占用空間較大的問題,從其結構來看包括連接有支撐座的支座、通過減摩介質配合的上底板、下底板,在上、下底板間設置斜面相對的固定楔塊、調節楔塊,在調節楔塊的一端設置定位件;固定楔塊連接在上底板的底部,斜面向下,調節楔塊斜面向上布置在下底板上面,在下底板上還設置側板,在側板上開設螺孔,與螺孔配合的調節螺桿支撐在螺孔內,其內端抵于調節楔塊的一端;在除設置側板的另三個側邊設有限位框,上底板上沿支座滑動方向設有與限位框咬合的擋板。該技術通過調節兩個楔塊的相互配合,施力于水平方向,而使另一楔塊沿垂直方向運動,以滿足承壓、易調節的需求,同時降低調節部分的高度,而底板的長寬均不需增加,有效減小可調滑動支座的體積,增大使用范圍。在該技術中,為了限制固定楔塊只能在垂直方向上運動,在固定楔塊的上部固定連接上底板,并在上底板上設置與限位框咬合的擋板來,該技術的結構很復雜。另外,上底板具有一定厚度,增加了整個支座的厚度,從而使支座調節的最小值受到限制,不適宜垂直方向上空間較小的支撐點使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的支座結構復雜,而且支座的厚度大,不適宜垂直方向上空間較小的支撐點使用,進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厚度小的可調節高度的支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其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為斜面,所述下支座的上表面為斜面,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相同,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和下支座的上表面配合滑動;所述上支座在遠離所述下支座的一端設置固定件,所述下支座在遠離所述上支座的一端設置擋板;[0010]所述上支座的兩側成型有向所述下支座延伸的凸緣,所述凸緣與所述下支座的邊緣配合,以實現限制所述上支座的橫向運動。所述下支座的兩側設有滑槽,所述凸緣與所述滑槽相適配滑動。一種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其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為斜面,所述下支座的上表面為斜面,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相同,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和下支座的上表面配合滑動;所述上支座在遠離所述下支座的一端設置固定件,所述下支座在遠離所述上支座的一端設置擋板;所述下支座的兩側成型有向所述上支座延伸的凸緣,所述凸緣與所述上支座的邊緣配合,以實現限制所述上支座的橫向運動.所述上支座的兩側設有滑槽,所述凸緣與所述滑槽相適配滑動。所述擋板和固定件在垂直所述凸緣的方向上的長度大于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寬度,所述擋板在垂直所述凸緣的方向上的兩端分別設有螺孔,螺孔內設有與其相適配的調節螺桿,所述調節螺桿延伸至所述固定件,并與所述固定件固定連接。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 -5°。所述上支座的上表面上設置有彈性板。所述下支座的下方設置有水平支板。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斜面上涂有潤滑劑。所述下支座上設置有用于借助工具將所述支座從窄小空間內拉出的拆卸孔。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節高度的支座中,所述上支座的兩側成型有向所述下支座延伸的凸緣,所述凸緣與所述下支座的邊緣配合;或者,所述下支座的兩側成型有向所述上支座延伸的凸緣,所述凸緣與所述上支座的邊緣配合。兩種技術都能夠實現限制所述上支座的橫向運動,再配合所述上支座在遠離所述下支座的一端設置的固定件,保證了所述上支座只能在垂直方向上運動。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凸緣和支座邊緣配合的方式滑動,結構簡單、易操作。同時,由于去掉了現有技術中的上底板,減小了支座的整體厚度,適宜于垂直方向上空間較小的支撐點使用。所述的可調節高度的支座,由于上支座的下表面為斜面, 所述下支座的上表面為斜面,當下支座向所述上支座的方向進行水平運動時,所述凸緣和支座邊緣配合滑動,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進行疊加,這樣,所述上支座向上運動,從而使所述支座整個高度升高;拆卸時,支座在自重作用下,所述凸緣和支座邊緣配合滑動,所述下支座向遠離所述上支座的方向進行水平運動,這樣,所述上支座向下運動,從而使所述支座整體高度降低。本實用新型將水平方向的移動轉換成垂直方向的移動,從而實現對支座的整體高度進行調整,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易拆卸。(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節高度的支座,所述上支座的兩側成型有向所述下支座延伸的凸緣,所述下支座的兩側設有滑槽,所述凸緣與所述滑槽相適配滑動;或者,所述下支座的兩側成型有向所述上支座延伸的凸緣,所述上支座的兩側設有滑槽,所述凸緣與所述滑槽相適配滑動。所述滑槽進一步限制所述上支座的橫向運動,使所述支座更加牢固、 穩定。(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節高度的支座,所述擋板和固定件在垂直所述凸緣的方向上的長度大于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寬度,所述擋板在垂直所述凸緣的方向上的兩端分別設有螺孔,螺孔內設有與其相適配的調節螺桿,所述調節螺桿延伸至所述固定件,并與所述固定件固定連接。在調節螺桿的作用下,所述擋板帶動所述下支座在平行所述調節螺桿的方向上運動,使調節高度的操作更簡單。另外,所述的擋板、固定件及兩個所述調節螺桿形成一個限位矩形,更進一步保證了所述下支座在平行所述調節螺桿的方向上運動、所述上支座在垂直方向上運動。(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 調節高度的支座,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 -5°。由于其夾角小,當支座整體高度升高時,所需的水平力小,操作簡單。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可調節高度的支座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可調節高度的支座的主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可調節高度的支座的俯視圖。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上支座,2-下支座,3-擋板,4-固定件,5-螺桿,6-滑槽, 7_凸緣,8-彈性板,9-水平支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如圖1-圖3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到,所述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其包括上支座1和下支座2,所述上支座1的下表面為斜面,所述下支座2 的上表面為斜面,所述上支座1和下支座2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相同,所述上支座1的下表面和下支座的上表面配合滑動。所述上支座1的兩側成型有向所述下支座2延伸的凸緣7,所述凸緣7與所述下支座2的邊緣配合,以實現限制所述上支座1的橫向運動。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下支座2的兩側設置有滑槽6,所述上支座的兩側成型有向所述滑槽6延伸的凸緣7,所述滑槽6和凸緣7相適配滑動。為了實現限制所述上支座1的橫向運動,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以下結構所述下支座的兩側成型有向所述上支座延伸的凸緣,所述凸緣與所述上支座的邊緣配合;也可以在所述上支座的兩側設置滑槽,下支座的兩側成型有向所述上支座延伸的凸緣, 所述上支座的凸緣與所述下支座的滑槽相適配滑動。所述上支座1在遠離所述下支座2的一端設置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用于限制所述上支座1在平行所述凸緣7方向上的運動。所述下支座2在遠離所述上支座1的一端設置擋板3,所述擋板3用于控制所述下支座2在平行所述凸緣7方向上的運動。為了方便調節所述支座,本實施例優選所述擋板3和固定件4在垂直所述凸緣7 的方向上的長度大于所述上支座1和下支座2的寬度(圖1和圖3中,箭頭方向為所述上支座1和下支座2的寬度),所述擋板3在垂直所述凸緣7的方向上的兩端分別設有螺孔,螺孔內設有與其相適配的調節螺桿5,所述調節螺桿5延伸至所述固定件4,并與所述固定件4 固定連接。當螺桿擰緊時,所述擋板帶動下支座在螺桿的作用下向下支座向所述上支座的方向進行水平運動,所述凸緣和支座邊緣配合滑動,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進行疊加,這樣, 所述上支座向上運動,從而使所述支座整個高度升高;拆卸時,支座在自重作用下,所述凸緣和支座邊緣配合滑動,所述下支座向遠離所述上支座的方向進行水平運動,這樣,所述上支座向下運動,從而使所述支座整體高度降低。本實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在所述擋板上設置一個螺孔,螺孔內設有與其相適配的調節螺桿,所述調節螺桿的一端與所述下支座相抵觸。作為優選方式,所述上支座1和下支座2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 -5°,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支座1和下支座2斜面的高度與長度比為1 15,所述上支座1和下支座2斜面與水平面的 夾角約為3. 6°。由于其夾角越小,當支座整體高度升高時,所需的水平力越小,本實用新型中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很小,因此操作簡單,且滿足工作需要。作為優選方式,在所述上支座的上表面上設置有彈性板。所述彈性板可以采用橡膠、塑料等材料。可以增大所述支座與被支撐物之間的摩擦力,并進一步對所述支座與被支撐物之間的高度進行微調。作為優選方式,在所述下支座的下方設置有水平支板,保證了所述支座的下底面平整,使所述支座使用的范圍更大。作為優選方式,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斜面上涂有潤滑劑,減少所述斜面之間的摩擦力,從而減少水平用力,降低勞動強度。作為優選方式,還可以在所述下支座上設置有拆卸孔,當空間較小很小時,可以通過借助工具勾住拆卸孔,拉出所述支座。本實施例的工作方式當螺桿擰緊時,下支座向所述上支座的方向進行水平運動, 所述凸緣和支座邊緣配合滑動,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進行疊加,這樣,所述上支座向上運動,從而使所述支座整個高度升高;拆卸時,螺桿放松,在自重作用下,所述凸緣和支座邊緣配合滑動,所述下支座向遠離所述上支座的方向進行水平運動,這樣,所述上支座向下運動,從而使所述支座整體高度降低。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其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為斜面,所述下支座的上表面為斜面,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相同,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和下支座的上表面配合滑動;所述上支座在遠離所述下支座的一端設置固定件,所述下支座在遠離所述上支座的一端設置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的兩側成型有向所述下支座延伸的凸緣,所述凸緣與所述下支座的邊緣配合,以實現限制所述上支座的橫向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的兩側設有滑槽,所述凸緣與所述滑槽相適配滑動。
3.一種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其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為斜面,所述下支座的上表面為斜面,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相同,所 述上支座的下表面和下支座的上表面配合滑動;所述上支座在遠離所述下支座的一端設置固定件,所述下支座在遠離所述上支座的一端設置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的兩側成型有向所述上支座延伸的凸緣,所述凸緣與所述上支座的邊緣配合,以實現限制所述上支座的橫向運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的兩側設有滑槽,所述凸緣與所述滑槽相適配滑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和固定件在垂直所述凸緣的方向上的長度大于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寬度,所述擋板在垂直所述凸緣的方向上的兩端分別設有螺孔,螺孔內設有與其相適配的調節螺桿,所述調節螺桿延伸至所述固定件,并與所述固定件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 -5°。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的上表面上設置有彈性板。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的下方設置有水平支板。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斜面上涂有潤滑劑。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上設置有用于借助工具將所述支座從窄小空間內拉出的拆卸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調節高度的支座,其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為斜面,所述下支座的上表面為斜面,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相同,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和下支座的上表面配合滑動;所述上支座在遠離所述下支座的一端設置固定件,所述下支座在遠離所述上支座的一端設置擋板;所述上支座的兩側成型有向所述下支座延伸的凸緣,所述凸緣與所述下支座的邊緣配合,以實現限制所述上支座的橫向運動。本實用新型將水平方向的移動轉換成垂直方向的移動,從而實現對支座的整體高度進行調整,結構簡單、厚度小、操作方便、易拆卸。
文檔編號E04G23/06GK201991246SQ20112009167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1日
發明者史曉斌, 范利, 謝志紅 申請人:北京市市政專業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