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無振搗整體注建模具和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技術、方法、設備、材料(包括輔料)和環保領域。即房屋框架、墻體的建造方法、方法、材料和相關設備以及環保、節能舉措等范疇。更具體的說是一種房屋結構的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方法的應用、模具和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較為常見的房屋建筑大體分為框架結構和磚混結構兩種。實踐證明,兩種方法均可行,但并非完美,其中存在的問題很多。迄今為止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另一方面,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環境問題的突顯,節能、減排、環保將是對未來建筑的必然要求。為此,我國政府出臺了一些相應的設計、施工規范,但實施效果眾說紛紜,在建筑業內尚未形成共識,即尚未形成能被普遍接受的“最佳方案”。現有房屋建筑的具體內容分述如下一、框架結構框架結構是指用鋼筋混凝土注建房屋框架,用磚等砌體制建墻體的建筑形式。其施工方法和存在的問題1、框架施工框架施工的基本工藝流程制筋一扎筋一支模一下筋一固模一人工或泵車從上方向模內澆注混凝土一振動棒振動搗實一拆模一保養。此方法之弊病a、如振搗不充分,常導致“蜂窩”、“麻面”、“狗洞”,影響建筑質量。 嚴重時要推倒重做。b、振搗過程中,振動棒在振搗排氣的同時,對振點周圍的模板、鋼筋產生強烈沖擊、破壞。因此,模板加固、鋼筋支墊成為了傳統工藝中的“重頭戲”。廢時、廢工、 廢材料。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出現爆模、鋼筋保護層不符合要求。同時振搗還存在勞動強度大和噪音擾民等問題。2、墻體的制建框架結構的房屋,墻體一般是在已完成的框架范圍內用磚砌之后, 內外批蕩制建而成。此法資源耗費量大,施工工序繁雜,速度慢,對工人的技術要求高,且造價昂貴。市場上普通灰砂磚約0. 30元/塊,砌磚人工費0. 30元/塊,內外批蕩人工費30 元/平方米。一般18cm厚度的墻每平方米造價約100元左右。而且重量大、強度低、整體性差、容易滲水,外觀平整度也難以達到要求,進而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觀。按傳統方法做清水墻,工匠難覓,綜合造價更高。如果按目前剪力墻的方法施工其成本是上述磚墻的數倍,沒有特殊要求,一般建筑不可能選用。二、磚混結構采用磚混結構的建筑,通常是質量要求不高或受財力限制不得已而為之的建筑方式。相信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磚混結構建筑必將退出歷史舞臺。故,不多贅述。為實現綠色、環保、節能、減排,我國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禁止使用紅磚。由于紅磚在制燒過程中大量消耗土地、燃料等資源,污染環境。 全面取締紅磚的使用系利國利民之舉,但取而代之的灰砂磚、空心磚、加氣磚、隔熱磚等要么價格過高,建設方難以承受,要么在強度、粘結性、吸水性等方面與紅磚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所以政府只能用罰款等行政手段強制執行。二、降低建筑物的導熱性系數,以達到節能目的。具體措施大致有以下三種1、內墻或外墻粘貼隔熱材料,然后掛網、批蕩。此方法節能效果尚可,但容易開裂, 影響建筑物的美觀,而且不利于防火。阻燃的保溫材料價格很高,很多建筑商都私下轉用危險的易燃擠塑板作為隔熱材料,最近全國各地樓房施工過程中火災頻發也是由于所用隔熱材料易燃造成。2、使用隔熱磚、加氣磚。3、用保溫砂漿批蕩墻體。第1和3點屬傳統工藝材料改良范疇。除上述框架結構的墻體制建所述弊病外, 還存在價格過高,隔熱性能不理想和影響使用功能,如著釘性差、不易裝修等問題。第2點采用新型的磚結構,不僅磚的生產工藝要進行改進,而且新型磚的成本很高,結構強度也達不到同體積普通磚的水平,應用范圍受到極大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從一個新的角度對傳統建筑技術、工藝、設備、原材料和節能、環保措施等多方面實現了飛躍性的突破。從而,達到簡化了施工工藝;加快了施工速度;節省了施工人力;降低了施工成本的目的。而且所建的房屋強度高、重量輕、整體性好,利于抗震、抗風等級的提高。墻體制建不用磚石,不需批蕩, 厚度可根據需要自由控制,減少或避免了墻體平面度達不到要求和滲水等建筑常見的質量問題。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節能環保措施簡單、合理、防火、美觀、效果可靠。相信這一技術將對建筑業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專利還設計了一種無振搗整體注建模具,其結構由連接件和模板拼接而成,模板之間形成注建空間,模板側面底部設有注漿孔。進一步的模板之間設有導流片。進一步的模板側面開設有插槽,所述導流片從插槽插入穿過模板至注建空間內部。進一步的所述插槽的寬度和導流片的厚度在0. 5mnT2mm之間,導流片外沿保留在模板外側形成把手邊。進一步的所述模板之間設有內連接件,內連接件連接其兩側模板。進一步的所述內連接件呈錐臺形,錐臺形中間開設有貫穿內連接件的通孔,內連接件通過螺絲貫穿兩側模板和通孔進行固定。進一步的在注建模具頂部設置溢流孔。進一步的模板側面底部設有多個注漿孔。當上述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在建造墻體中的應用時,所述模具是將兩塊模板和連接件拼接而成的墻體注建模具。當上述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在建造建筑物構件中的應用時,所述模具是將多塊模板和連接件拼接而成的建筑物構件的注建模具,模板之間形成建筑物構件注建空間,整個
5建筑物構件的注建空間相互連通。當上述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在建造低層建筑物中的應用時,所述模具是將多塊模板和連接件拼接而成的建筑物的注建模具,模板之間形成整個建筑物注建空間,整個建筑物的注建空間相互連通。當上述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在建造高層建筑物中的應用時,所述模具是將多塊模板和連接件拼接而成的建筑物一層或若干層的注建模具,模板之間形成整個建筑物一層或若干層注建空間,整個建筑物一層或若干層的注建空間相互連通。當上述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在建造保溫墻體中的應用是,所述模具與在建造墻體中的應用時基本相同,不過在注建第二面墻的時候,是通過保溫層與模板搭建的模具。為了能夠實現上述方法,與上述模具相配合,本專利還設計一種無振搗整體注建設備,其結構包括進料斗,設置在進料斗底部的送料裝置,設置在進料斗內的攪拌裝置,連接在送料裝置前端的送料管,設置在送料管上的單向閥以及驅動攪拌裝置和送料裝置的驅動機構。通過單向閥能夠防止因注建液面升高所產生的液壓對注建設備直接產生回流壓力,大大降低了送料裝置工作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并能夠隨時中止送料,給工作帶來極大的方便。單向閥的設置是現有頂部注灌裝置所不具備的,也是本專利方法所帶來的必須存在的結構,即只有底部注灌方式才需要設置單向閥或止回閥結構,頂部注灌設備無需采用這種結構。進料斗內設有料位自動感應開關,料位自動感應開關控制送料裝置的啟動和停止。料位自動感應開關的作用是當料斗中混凝土界面低到一定程度時,注漿設備自動停機, 以防因界面過低使再次加料時,攪拌裝置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使空氣進入送料管。這種機構設計是由于采用了預排氣工藝才需設置的,只有在預排氣過程中,攪拌裝置不能部分高于混凝土漿的液面,這樣非但無法排氣,反而會在混凝土漿中混入更多的空氣,使得注建效果不佳。本專利設備還設有手動排渣開關,手動排渣開關與料位自動感應開關呈并聯結構,其作用是在注漿結束和清洗注漿設備時排出余料。本專利設備的送料管前端設有連接法蘭盤,通過法蘭盤結構與注漿孔連接,能夠提高連接的穩定性,防止注漿過程中,因所承受壓力過大而導致送料管從注漿孔脫落。本專利所述送料裝置為螺桿推進裝置,驅動機構通過減速器驅動攪拌裝置和送料裝置。螺桿推進裝置能夠提供持續且穩定的推進力,且能夠產生巨大的推進力,能夠克服液壓將混凝土漿泵入模具中。為了能夠快速排除混凝土漿中的氣體,所述攪拌裝置為葉片輪,葉片輪的葉片外沿薄中間厚,攪拌裝置的轉軸與送料裝置的轉軸平行。葉片輪是在與螺旋送料軸連動的長軸上鑲有多排徑向葉片的軸,葉片兩邊薄中間厚(防止攪動時帶入空氣)且垂直于所鑲軸軸線。攪拌裝置位于料管上方,對進入料斗的混凝土進行攪動,排出氣體,防止空氣進入料管。除了攪拌裝置外,本專利設置震動裝置也可以取得同樣的排氣效果。一種無振搗整體注建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料斗,設置在進料斗底部的送料裝置,設置在進料斗上的,連接在送料裝置前端的送料管,設置在送料管上的單向閥以及驅動震動裝置和送料裝置的驅動機構。本專利施工簡單、快捷,節能效果好,墻體薄,節省空間,防火防滲,內外墻面平整美觀,無需批蕩,造價低廉,徹底擺脫了磚砌墻體的種種桎梏和弊病。為建造節能、環保同時兼顧美觀、實用、優質、低造價的房屋開創了一個新的渠道。針對上述模具和設備,本專利設計了一種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i.快速制模,將連接件和模板拼接成注建模具,模板之間形成注建空間,模板側面底部設有注漿孔。S2.注混凝土漿,將混凝土漿通過模板的注漿孔進行自下而上進行注灌,至注建模具注滿為止;S3.凝固拆模。本專利在注砼過程中,混凝土漿自下而上注入注建空間,在注滿模腔的同時,將腔中的空氣擠出,不需傳統工藝中振搗過程,不對模板、鋼筋及相關組件產生沖擊。所以在制模的過程中無需加固工序,從而大大的縮減了制模的工作量,使之變得更加快捷。由于不受振動棒尺寸和振動工藝限制,使得墻體厚度的選擇、制模的快速低成本得以實現。同時還從根本上杜絕“蜂窩” “麻面” “狗洞”和漲模等建筑質量問題。因此可以將金屬或其他材料制成的連接件和模板制成注建模具,并且設計成可以快速拼裝組合的標準件。如支架、模板定位件(從操作難易程度和安全考慮,主張較大的制件用鋁合金型材),頂絲、拉絲、螺栓、螺帽、鍵、銷、尺寸定位塊、位置固定件和鉆有標準孔的不同尺寸模板等。還可以進一步根據建筑設計將標準件拼裝組合,整體制模或將框架和墻體分步制模、施工。這樣注建模具搭建的速度可以很快,無需臨時開模板,不用釘,鐵線等傳統制模輔料。模板內的空間尺寸可以通過調整尺寸定位塊靈活選擇。根據實驗結果,采用本注建方法的模具,搭建速度比傳統工藝快3倍,墻體制模比傳統剪力墻制模速度快5倍以上。而且施工安全、速度快、成本低、建筑物整體性好、質量可靠。根據現場的實驗數據注漿機輸入功率為2千瓦,每小時注漿3m3 ;參與人數5人;工作內容攪拌混凝土、操作注漿機注漿。墻體厚40mm,1小時注墻面積60平方米。本實用新型方法幾乎可以替代現有所有注建方式建造的建筑物的注建方法,小到建筑構件,大到整個建筑物,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以下是針對不同建筑結構的應用。上述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在建造墻體中的應用,包括以下步驟Sll.快速制模,將兩塊模板和連接件拼接成墻體注建模具,模板之間形成墻體注建空間,模板側面底部設有注漿孔;S12.注混凝土漿,將混凝土漿通過模板的注漿孔進行自下而上進行注灌,至注建模具注滿為止;S13.凝固拆模。上述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在建造建筑物構件中的應用,包括以下步驟S21.快速制模,將多塊模板和連接件拼接成建筑物構件的注建模具,模板之間形成建筑物構件注建空間,整個建筑物構件的注建空間相互連通,模板側面底部設有注漿孔;S22.注混凝土漿,將混凝土漿通過模板的注漿孔進行自下而上進行注灌,至注建模具注滿為止;S23.凝固拆模。上述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在建造低層建筑物中的應用,包括以下步驟[0059]S31.快速制模,將多塊模板和連接件拼接成建筑物的注建模具,模板之間形成整個建筑物注建空間,整個建筑物的注建空間相互連通,模板側面底部設有注漿孔;S32.注混凝土漿,將混凝土漿通過模板的注漿孔進行自下而上進行注灌,至注建模具注滿為止;S33.凝固拆模。上述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在建造高層建筑物中的應用,包括以下步驟S41.快速制模,將多塊模板和連接件拼接成建筑物一層或若干層的注建模具,模板之間形成整個建筑物一層或若干層注建空間,整個建筑物一層或若干層的注建空間相互連通,模板側面底部設有注漿孔;S42.注混凝土漿,將混凝土漿通過模板的注漿孔進行自下而上進行注灌,至注建模具注滿為止;S43.凝固;S44.在凝固后的一層或若干層建筑物上重復步驟Sl至S3直至建筑物頂層。上述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在建造保溫墻體中的應用,包括以下步驟S51.對第一墻體進行快速制模,將兩塊模板和連接件拼接成第一墻體注建模具, 模板之間形成第一墻體注建空間,模板側面底部設有注漿孔;S52.注混凝土漿,將混凝土漿通過模板的注漿孔進行自下而上進行注灌,至注建模具注滿為止;S53.凝固拆模;S54.在第一墻面一側覆上隔熱材料;S55.對第二墻體進行快速制模,將一片模板通過連接件安裝在隔熱材料的另一側,在模板與隔熱材料之間形成第二墻面注建空間;S56.注混凝土漿,將混凝土漿通過模板的注漿孔進行自下而上進行注灌,至注建模具注滿為止;S57.凝固拆模。為了使得上述方法及其應用能夠具有更佳的效果,對上述方法和應用還可以進一步進行如下改進根據所注建建筑物結構的不同,所采用的模具內部的注建空間有很大差異,為了保證混凝土漿能夠按設計需求自下而上逐漸注滿注建空間,防止在注漿孔上方的混凝土漿過于集中,影響流動性,應該控制混凝土漿流動方向,使混凝土漿均布于注建空間內并自下而上注滿注建空間。為此,本實用新型在模板之間設有導流片,用于控制控制混凝土漿流動方向,所述導流片從插槽插入穿過模板至注建空間內部。注建后,在混凝土漿還未凝結的情況下,將導流片抽出,混凝土漿在重力作用下,自動填補導流片所原來占用的空間,實現無縫愈合。為了防止混凝土漿從插槽中流出,所述插槽的寬度和導流片的厚度控制在 0. 5mnT2mm之間,并在導流片外沿保留在模板外側形成把手邊。設置把手邊便于導流片抽出,另外插槽的寬度控制在0. 5mnT2mm之間,由于混凝土漿存在張力的作用,不會從插槽中被擠出,因此保證了模板在抽出導流片后不會漏漿。對于大幅面的注建,如大面積的墻面,這樣模板的面積較大,當注建腔體內灌注大量混凝土漿的時候,模板中部容易受壓向外凸出變形,因此需要在模板上選擇若干位置,施加與混凝土漿在此位置施加在模板上壓力均等的、方向向注建空間的力。所施加的力是內力,即當隨著混凝土漿的液位的升高,模板所受的液壓越來越大,此時施加的內力要與之平衡,保持模板不會受液壓而凸出變形。因此,本專利在施加力的位置上設有內連接件,內連接件連接兩側模板,通過內連接件的方式,能夠在模板受液壓的時候,能夠產生一個反向的且大小與液壓力平衡的作用力,即將兩塊模板向內側拉,保證模板不會凸出變形。為了使得內連接件便于安裝并且能夠使用后重復利用,本專利將內連接件制作呈錐臺形結構,錐臺形中間開設有貫穿內連接件的通孔,內連接件通過螺絲貫穿兩側模板和通孔進行固定。組裝模具的時候,將錐臺形的內連接件的通孔與模板上的定位孔對齊,用螺絲貫穿一側模板和內連接件到另外一側模板,然后用螺母固定。模具的注灌混凝土漿凝固之后,拆去螺絲和兩側模板,從內連接件面積較小的頂部向面積較大的底部敲出內連接件即可。對于受力較小的墻體,可以無需填充因內連接件形成的孔,對于受力要求較高的墻體,如剪力墻等,可以用混凝土漿填入孔中,減小應力集中的情況。為了避免在混凝土漿制漿過程中混入過量的空氣,對凝固后在建筑物內形成氣眼,盡量減少或減小氣眼,因此本專利在所述注混凝土漿的步驟中,在注灌混凝土漿前先對混凝土漿進行排氣處理,排氣處理后的混凝土漿中的空氣大大減少,凝固后在建筑物內形成氣眼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或者形成很細小的氣眼,對建筑物的受力性能影響不大。本專利是通過勻速攪拌的方法對混凝土漿進行排氣,這種方法簡單方便,能夠排除大量空氣,同時也能夠讓混入混凝土漿中的少量空氣均勻分布,防止產生體積大的氣眼。而且這種方法適用于制作大量混凝土漿,能夠高效的進行建筑物的注建,防止注建過程中因混凝土漿斷供而導致注建報廢。本專利是通過葉片輪對混凝土漿進行勻速攪拌排氣,所述葉片輪的葉片外沿薄中間厚,這種結構的葉片能夠快速排除混凝土漿內的空氣,提高排氣效率。本專利在注混凝土漿的步驟中通過觀察注建空間頂部是否有混凝土漿溢出判斷注建模具是否注滿,這種方式簡單方便,且準確可靠。因此,本專利在注建模具頂部設置溢流孔,通過觀察溢流孔是否有混凝土漿溢出,而判斷是否已經注灌完成。對于大跨度的建筑結構或大面積的墻體,為了能夠均衡注灌,保持各個橫向跨度各個位置的液面都是同步上升的,本專利在建模步驟中在模板側面底部設有多個注漿孔, 并在注灌步驟中多個注漿孔同時進行注灌。這樣便能夠使得大跨度的跨度方向上各個位置的液面都幾乎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單孔注灌填充不到遠端的缺陷。
圖1為本專利設備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實施例1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橫向剖視圖。圖4為圖2的縱向剖視局部放大圖。圖5為圖4另一狀態示意圖。圖6為圖實施例1拆模后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實施例2注建第二墻面的模具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的橫向剖視圖。圖9為本專利實施例3模具的結構示意圖。[0090]圖10為本專利實施例4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舉例對本專利做進一步的說明。本實施例中,注建設備采用如圖1所示的結構。其結構包括進料斗1,設置在進料斗1底部的送料裝置2,設置在進料斗1內的攪拌裝置3,連接在送料裝置2前端的送料管 4,設置在送料管4上的單向閥41以及驅動攪拌裝置3和送料裝置2的驅動機構5。通過單向閥41能夠防止因注建液面升高所產生的液壓對注建設備直接產生回流壓力,大大降低了送料裝置2工作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并能夠隨時中止送料,給工作帶來極大的方便。單向閥41的設置是現有頂部注灌裝置所不具備的,也是本專利方法所帶來的必須存在的結構,即只有底部注灌方式才需要設置單向閥41或止回閥結構,頂部注灌設備無需采用這種結構。進料斗1內設有料位自動感應開關(圖中未示出),料位自動感應開關控制送料裝置2的啟動和停止。料位自動感應開關的作用是當進料斗1中混凝土漿界面低到一定程度時,注漿設備自動停機,以防因界面過低使再次加料時,攪拌裝置3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使空氣進入送料管4。這種機構設計是由于采用了預排氣工藝才需設置的,只有在預排氣過程中,攪拌裝置3不能部分高于混凝土漿的液面,這樣非但無法排氣,反而會在混凝土漿中混入更多的空氣,使得注建效果不佳。本專利設備還設有手動排渣開關(圖中未示出),手動排渣開關與料位自動感應開關呈并聯結構,其作用是方便在注漿結束和清洗注漿設備時排出余料。本專利設備的送料管前端設有連接法蘭盤42,通過法蘭盤42結構與注漿孔連接, 能夠提高連接的穩定性,防止注漿過程中,因所承受壓力過大而導致送料管4從注漿孔脫落。本專利所述送料裝置2為螺桿推進裝置,驅動機構5通過減速器6驅動攪拌裝置 3和送料裝置2。螺桿推進裝置能夠提供持續且穩定的推進力,且能夠產生巨大的推進力, 能夠克服液壓將混凝土漿泵入模具中。為了能夠快速排除混凝土漿中的氣體,所述攪拌裝置3為葉片輪,葉片輪的葉片外沿薄中間厚,攪拌裝置3的轉軸與送料裝置2螺桿推進裝置的轉軸平行。葉片輪是在與螺旋送料軸連動的長軸上鑲有多排徑向葉片的軸,葉片兩邊薄中間厚(防止攪動時帶入空氣) 且垂直于所鑲軸軸線。攪動裝置3位于料管上方,對進入料斗1的混凝土進行攪動,排出氣體,防止空氣進入送料管4。除了攪拌裝置3外,本專利設置震動裝置也可以取得同樣的排氣效果。通過驅動機構驅動震動裝置,在進料斗上產生震動,將進料斗中的混凝土漿中的空氣排出。將上述注建設備的送料管連接到建好的模具的注建孔上,即可對模具進行注建, 使用簡單方便,以下對本專利所述的不同種類的模具距離進行說明注建模具的第一個實施例,如圖2和圖6所示的模具是用于建造墻體,所述模具是將兩塊模板11和兩端的鋁合金連接件12通過固定釘121拼接而成的墻體注建模具。結合圖3所示,模板11之間形成注建空間17,其中一塊模板11側面底部設有注漿孔14,并且在注漿孔14的上方設有導流片13,所述導流片13從模板11上的插槽132插入穿過模板11至注建空間17內部,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插槽132的寬度和導流片13的厚度為0. 55mm, 導流片13外沿保留在模板11外側形成把手邊131。兩塊模板11之間設有兩個內連接件 15,結合圖3可以看出內連接件15連接其兩側模板11,內連接件15呈錐臺形,錐臺形中間開設有貫穿內連接件15的通孔152,內連接件通過螺絲151貫穿兩側模板11和通孔152進行固定。內連接件15為錐臺形狀,起確定墻體厚度,支撐和鎖緊模板11的作用。在注漿過程中,兩模板11受力大小相等,反向相反,合力為零。由于在注漿過程中沒有振動,模板11 和內連接件15完全可以承受注漿所帶來的壓力。因此可以簡易制模,不需加固。拆模后, 內連接件15輕敲即掉。注建模具頂部設有一塊蓋板13,在蓋板13的中間設有溢流孔16。注建墻體的時候,將上述注建設備的送料管4連接到模具的注漿孔14上,通過法蘭盤42進行固定。連接穩固后,將混凝土漿從進料斗1倒入,進行攪拌或振動排氣,然后通過送料管4由注漿孔14注入模具的注建空間17內。逐步從注建空間17的底部向上灌注, 混凝土漿逐步充滿注建空間17,混凝土漿受到導流片13的阻擋,繞過導流片13,從其兩側向上繼續灌注。導流片13能夠防止混凝土漿過渡集中在注漿孔14上方區域,均勻分布混凝土漿,保證注建空間17內的所有空間都能夠被混凝土漿填注。當混凝土漿全部填注完注建空間17的時候,混凝土漿會從模具頂部的溢流孔16流出,當觀察到溢流孔16有此現象的時候,即可停止注灌。停止注灌之后,則可以將導流片13從模具中抽出,如圖5所示,借助把手邊131能夠很方便的抽出導流片13。此時,混凝土漿尚未凝固,導流片13抽出后, 在重力的作用下,混凝土漿能夠自動愈合,將導流片13所形成的縫隙封閉。由于插槽132 的寬度只有1. 5mm,由于混凝土漿有一定的張力,拔出導流片13后,混凝土漿不會通過插槽 132流出。當混凝土漿凝固之后,對上述模具進行拆模,如圖6所示,拆開連接兩塊模板11和兩端的鋁合金連接件12的固定釘121,同時也拆下貫穿兩側模板11和內連接件15的螺絲 151,然后從面積大的一側取出圓臺形的內連接件15。取出后可以選擇填補由內連接件15 形成的孔,或者選擇不填充。上述拆模方式簡單方便,所制墻體7的平整度與使用的模板11 一致,一般情況下,能較為容易的控制在兩米范圍內,平面度誤差小于2mm,這是人工批蕩所不能比及的。注建模具的第二個實施例,當上述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在建造保溫墻體中的應用時,所述模具與在上述實施實例中建造墻體中的應用時基本相同,不過在注建第二面墻的時候,是通過保溫層與模板搭建的模具。結合圖7和圖8所示,先通過上述方法注建一面墻體7,然后在墻體的一面鋪上保溫材料8,如圖8所示,通過兩側的模板21和鋁合金連接件22裝配成具有注建空間27的模具。此時內連接件25設置在保溫材料8和外側模板21之間,內連接件25面積大的一側遠離保溫材料8設置,通過螺絲251穿過外側模板21、內連接件25、保溫材料8、墻體7和內測模板21進行固定。外側模板21的底部設有注漿孔24,同樣在注漿孔M的上方設有導流片23,模具頂部設有溢流孔沈。并且可以在已注成的墻體7在注漿口對對應的保溫材料 8表面固定一塊相對結實的擋板81,以防止在注漿時注漿口 M處隔熱層8被沖壞。如上所述,搭建好第二面墻體的注建模具之后,同樣通過上述的注建設備進行注建,方法基本上與注建第一面墻體7相同,等注漿完畢,凝固之后,拆建出來的墻體就是由兩面墻體7夾著中間一層保溫材料8的保溫墻結構。[0106]節能墻為夾層結構,中間為保溫材料,見圖8。此措施施工簡單、快捷,節能效果好, 墻體薄,節省空間,防火防滲,內外墻面平整美觀,無需批蕩,造價低廉,徹底擺脫了磚砌墻體的種種桎梏和弊病。為建造節能、環保同時兼顧美觀、實用、優質、低造價的房屋開創了一個新的渠道。注建模具的第三個實施例如圖9所示,為一棟單層房屋的整體注建模具。當上述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在建造低層建筑物中的應用時,所述模具是將多塊模板31和連接件 32拼接而成的建筑物的注建模具,模板之間形成整個建筑物注建空間,整個建筑物的注建空間相互連通。在模具的底部設有多個注漿孔34,在注漿孔34的上方設有導流板33,對于面積比較大的模具,設有多個內連接件35用于平衡模板31之間的內部壓力,模具的頂部設有溢流孔36。在上述模具進行注建的時候,通過多部上述的注建設備同時對注漿孔34進行注漿,模具的各個位置均有混凝土漿注入,保證了注建空間內的混凝土漿分布均勻,逐步從模具的底部向上注滿整個模具,最后從溢流孔36處溢出。等待混凝土漿凝固以后,拆下模板 31和連接件32后,便完成整棟建筑物的建造。從上述過程中可以看出,建造一棟建筑物的速度遠遠高于現有的傳統方法,而且方法也更為簡單,只需簡單的安裝工人即可是實現,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建造成本和縮短建造時間。為了提高建筑物的結構強度,也可以在受力較大的部件,如梁、柱、承重墻或剪力墻等位置分布鋼筋,或通過鋼筋與地基形成穩固連接。注建模具的第四個實施例是當上述無振搗整體注建方法在建造高層建筑物中的應用時,所述模具是將多塊模板和連接件拼接而成的建筑物一層或若干層的注建模具,模板之間形成整個建筑物一層或若干層注建空間,整個建筑物一層或若干層的注建空間相互連通。如圖10所示,可以通過模具第三個實施例一樣,先注建好建筑物的首層101,等待首層101凝固之后,在首層101的基礎上繼續注建第二層102,如此類推,直至最后整棟建筑物整體注建完成。為了證實本實用新型現對于現有技術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本案實用新型人做了以下實驗。當注漿機輸入功率為2千瓦,每小時注漿3立方米;參與人數5人;工作內容攪拌混凝土、操作注漿機注漿。注建墻體厚40mm的墻體的時候,1小時注墻面積60平方米,速度遠遠高于現有的建筑方法。從成本上看,注建保溫墻時,兩面墻體和隔熱層厚度均為40mm,每平方墻體所用工料費細石混凝土 0. 08m3合人民幣16元;內嵌01. 5冷拔鋼絲0. 5公斤合人民幣3. 5元; EPS發泡塑料板1平方合人民幣8元;人工費10元,輔料分攤費10元,水電費3元,總計每平方造價50. 5元,約是目前其它方法制建節能墻造價的1/3。其抗風強度遠高于磚砌墻體, 而且還可以通過加大冷拔絲直徑進一步提高抗風荷載。關于建造過程中的一些其他問題。—、關于制模過程的組件快速拼裝。a、緊固件的選擇如螺栓、螺帽等盡可能選擇同一直徑,在工作中減少調整、更換工具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b、銷、鍵、頂絲等的運用。借鑒機加工工藝將銷、鍵、頂絲等運用于建筑施工。在模板定位件的加長對接過程中,將連接銷插入兩邊定位件孔中,閉合即完成連接,定位銷可防止連接銷在定位件孔中躥動。在工作時,靠定位件兩端頂絲頂緊,即可完成定位件的全部組合安裝過程,而且連接可靠、精度高。二、關于尺寸定位塊,尺寸定位塊為錐臺形狀,起確定墻體厚度,支撐和鎖緊模板的作用。在注漿過程中,兩模板受力大小相等,反向相反,合力為零。由于在注漿過程中沒有振動,模板和尺寸定位件組件完全可以承受注漿所帶來的壓力。因此可以簡易制模,不需加固。拆模后,尺寸定位塊輕敲即掉。所制墻體的平整度與使用的模板一致,一般情況下, 能較為容易的控制在兩米范圍內,平面度誤差小于2mm,這是人工批蕩所不能比及的。三、關于混凝土的流向和注漿量的控制。在注漿過程中,根據建筑物的體量可以選擇合適的注孔數,并配置相應的注漿機同時操作。根據混凝土流動特性,在需要的位置設置導流板。導流板由1.5mm鋼板制成,插入模板使模內混凝土均勻、同步上升,防止出現死角。 在注漿結束后,拔出導向板。由于插導向板的模板上縫隙小于2mm,不會有混凝土漏出而影響建筑質量。關于注漿量在模板頂部設溢流孔,當混凝土從溢流孔中溢出,說明模內混凝土已注滿,注漿過程即可結束。為了使注漿機退出后混凝土不倒流,在注漿口設置一旋轉擋片,裝注漿機時打開,結束后關閉。以上是本專利的大體概括,有些與傳統工藝相同之處未做陳述。如制筋、扎筋、拆模、保養等。但本專利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上述實施例住要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任何基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變形或等同的技術方案替換,均屬于本專利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無振搗整體注建模具,其特征在于由連接件和模板拼接而成,模板之間形成注建空間,模板側面底部設有注漿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模板之間設有導流片。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側面開設有插槽,所述導流片從插槽插入穿過模板至注建空間內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寬度和導流片的厚度在 0. 5mnT2mm之間,導流片外沿保留在模板外側形成把手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之間設有內連接件,內連接件連接其兩側模板。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連接件呈錐臺形,錐臺形中間開設有貫穿內連接件的通孔,內連接件通過螺絲貫穿兩側模板和通孔進行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注建模具頂部設置溢流孔。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模板側面底部設有多個注漿孔。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是將兩塊模板和連接件拼接而成的墻體注建模具。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是將多塊模板和連接件拼接而成的建筑物構件的注建模具,模板之間形成建筑物構件注建空間,整個建筑物構件的注建空間相互連通。
11.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是將多塊模板和連接件拼接而成的建筑物的注建模具,模板之間形成整個建筑物注建空間,整個建筑物的注建空間相互連通。
12.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是將多塊模板和連接件拼接而成的建筑物一層或若干層的注建模具,模板之間形成整個建筑物一層或若干層注建空間,整個建筑物一層或若干層的注建空間相互連通。
13.—種無振搗整體注建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料斗,設置在進料斗底部的送料裝置,設置在進料斗內的攪拌裝置,連接在送料裝置前端的送料管,設置在送料管上的單向閥以及驅動攪拌裝置和送料裝置的驅動機構。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進料斗內設有料位自動感應開關,料位自動感應開關控制送料裝置的啟動和停止。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還設有手動排渣開關,手動排渣開關與料位自動感應開關呈并聯結構。
16.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管前端設有連接法蘭盤。
17.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裝置為葉片輪,葉片輪的葉片外沿薄中間厚。
18.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裝置為螺桿推進裝置。
19.根據權利要求13至18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裝置的轉軸與送料裝置的轉軸平行。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通過減速器驅動攪拌裝置和送料裝置。
21.一種無振搗整體注建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料斗,設置在進料斗底部的送料裝置,設置在進料斗上的,連接在送料裝置前端的送料管,設置在送料管上的單向閥以及驅動震動裝置和送料裝置的驅動機構。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進料斗內設有料位自動感應開關,料位自動感應開關控制送料裝置的啟動和停止。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還設有手動排渣開關,手動排渣開關與料位自動感應開關呈并聯結構。
24.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管前端設有連接法蘭盤。
25.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裝置為螺桿推進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技術、方法、設備、材料(包括輔料)和環保領域。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無振搗整體注建模具和設備,從一個新的角度對傳統建筑技術、工藝、設備、原材料和節能、環保措施等多方面實現了飛躍性的突破。其中方法以下步驟快速制模,將連接件和模板拼接成注建模具,模板之間形成注建空間,模板側面底部設有注漿孔。注混凝土漿,將混凝土漿通過模板的注漿孔進行自下而上進行注灌,至注建模具注滿為止;凝固拆模。達到簡化了施工工藝;加快了施工速度;節省了施工人力;降低了施工成本的目的。而且所建的房屋強度高、重量輕、整體性好,利于抗震、抗風等級的提高。
文檔編號E04G17/065GK202194369SQ20112023910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8日
發明者付強 申請人: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