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保溫方法及其砼保溫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冬季混凝土施工的保溫防護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保溫方法及其砼保溫罩。
背景技術:
在工程施工中,高墩(塔)柱多設立于山谷、河道等地方,冬期施工時,溫度低、風大,混凝土內部溫度比較高,外界溫度比較低,當混凝土內外溫差大于25°C時,混凝土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相差大于20°C時,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現裂縫,需要采取防凍保暖措施。目前現有冬期混凝土施工中,主要是采用蓄熱法和暖棚法進行保溫,加熱裝置必須隨著墩柱的施工不停的增加高度。如圖4所示,蓄熱法主要是在混凝土墩(塔)柱81外部包裹一層保溫材料82,以減少熱量損失為主;當室外最低溫度不低于-15°C時,地面以下的工程或結構表面系數不大于15m-l的結構,宜采用蓄熱法養護;當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立即用保溫材料82對混凝土墩(塔)柱進行包裹;蓄熱法包裹需采用人工進行操作,操作平臺必須搭設在支架83上,隨著墩(塔)柱的高度的增高,所需的支架83材料也比較多。 如圖5所示,暖棚法主要是在墩(塔)柱91外側設置暖棚92,暖棚92以鋼管為骨架,外側包裹棉被等保溫物質;暖棚92內采用火爐、電暖氣93等進行加熱;采用此法進行操作時, 暖棚92的高度也隨著墩(塔)柱的高度增高而增高,所以也必須多投入大量的鋼管和保溫材料,而且隨著暖棚92內空間的增大,所需的熱量也隨之增多。如上所述,現有的保溫裝置其保溫材料隨著高墩、塔柱的高度增加而增加,必須從承臺一直立到施工部位,所需的材料比較多,大大浪費了工程材料。此外,還增加了施工的難度和施工的危險性,主要表現在火爐容易引起火災,高空作業容易造成坍塌、墜落等危險,特別對于幾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高墩、塔柱,施工難度更大。由此,本發明人憑借多年從事相關行業的經驗與實踐,提出一種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保溫方法及其砼保溫罩,以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保溫方法及其砼保溫罩,在滿足墩柱冬期施工的混凝土保溫的前提下,簡化操作工藝,避免人工高空操作,降低施工難度和危險性,以達到施工安全、方便的目的。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保溫方法及其砼保溫罩,以實現節材降耗,降低施工成本。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保溫方法,將由四層保溫材料構成的砼保溫罩沿著墩柱的周向圍裹在一段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上,所述砼保溫罩的上端和下端分別由橡皮筋束密封地繃緊繞設于該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外側;所述砼保溫罩的上端與位于砼保溫罩上方待澆筑施工節段的模板連接;當該待澆筑施工節段澆筑完畢后,模板由吊裝設備往上吊移時,砼保溫罩隨著模板一同上移,使砼保溫罩順序對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進行保溫。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砼保溫罩為一矩形形狀,接觸墩柱的一側為里側,該砼保溫罩從里側向外側依序由塑料薄膜層、第一苫布層、巖棉層和第二苫布層構成。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苫布層和第二苫布層均由三防苫布制成。 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砼保溫罩周向圍裹在墩柱后,其接縫處采用穿索方式縫合。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這樣實現的,一種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砼保溫罩,該砼保溫罩用于周向圍裹在墩柱的一段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上,所述砼保溫罩為一矩形形狀,接觸墩柱的一側為里側,該砼保溫罩從里側向外側依序由塑料薄膜層、第一苫布層、巖棉層和第二苫布層構成;所述矩形砼保溫罩的上端和下端分別沿著邊緣設有將上端和下端密封地繃緊繞設于該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外側的橡皮筋束;所述砼保溫罩的上端緣設有多個吊孔,每個吊孔通過一連接構件與位于砼保溫罩上方待澆筑施工節段的模板連接。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四層保溫材料縫合或釘合成一體。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苫布層和第二苫布層均由三防苫布制成。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構件為倒鏈。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砼保溫罩左右兩端分別預設有多個孔眼,砼保溫罩周向圍裹在墩柱后,由穿索穿過左右兩端的孔眼將接縫縫合。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矩形砼保溫罩的上端外側和下端外側分別沿著邊緣間隔設置多個穿扣,矩形砼保溫罩周向圍裹在墩柱后,上端外側的多個穿扣構成上環形通道,下端外側的多個穿扣構成下環形通道;所述橡皮筋束分別穿設于上環形通道和下環形通道內,將砼保溫罩的上端和下端密封地繃緊繞設于該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外側。由上所述,本發明的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保溫方法及其砼保溫罩,不僅可以滿足墩柱冬期施工的混凝土保溫,還可以簡化操作工藝,避免人工高空作業,降低施工難度和危險性,達到了施工安全性和方便性。
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發明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發明的范圍。其中圖1為本發明砼保溫罩周向圍裹在墩柱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結構放大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中倒鏈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現有蓄熱法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現有暖棚法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發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出一種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保溫方法,所述墩柱是指高墩或塔柱;如圖 1所示,將由四層保溫材料構成的矩形砼保溫罩1沿著墩柱2的周向圍裹在一段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21上,所述砼保溫罩1的上端和下端分別由橡皮筋束3密封地繃緊繞設于該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21外側;所述砼保溫罩1的上端與位于砼保溫罩1上方待澆筑施工節段22的模板4連接;當該待澆筑施工節段22澆筑完畢后,模板4由吊裝設備往上吊移時, 該砼保溫罩1隨著模板4 一同上移,使該砼保溫罩1順序對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進行保在高墩或塔柱施工時,一般不采用搭支架的方式施工,如果采用人工安裝保溫裝置,操作不方便,難度很大,而且危險性也比較大。而采用上述保溫方法,不僅可以滿足墩柱冬期施工的混凝土保溫,還可以簡化操作工藝,避免人工高空作業,降低施工難度和危險性,達到了施工安全性和方便性。如圖1所示,本發明又提出一種用于上述保溫方法的砼保溫罩1,所述砼保溫罩1 為一矩形形狀,該矩形砼保溫罩1周向圍裹在墩柱的一段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21上,接觸墩柱21的一側為里側,該砼保溫罩1從里側向外側依序由塑料薄膜層11、第一苫布層 12、巖棉層13和第二苫布層14構成(如圖2所示);所述矩形砼保溫罩1的上端和下端分別沿著邊緣設有將上端和下端密封地繃緊繞設于該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外側的橡皮筋束3 ;所述砼保溫罩的上端緣設有多個吊孔15,每個吊孔15通過一連接構件5與位于砼保溫罩1上方待澆筑施工節段22的模板4連接。所述矩形砼保溫罩1左右兩端分別沿著端緣預設有多個孔眼16,矩形砼保溫罩1周向圍裹在墩柱后,由穿索17穿過左右兩端的孔眼 16將接縫處縫合。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矩形砼保溫罩1的上下端緣的周長與所述墩柱的周長相同;所述矩形砼保溫罩1的垂直高度比施工節段略長一點;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施工節段為墩柱施工中每次混凝土澆筑的高度。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塑料薄膜層11、第一苫布層12、巖棉層13和第二苫布層14等四層保溫材料是由縫合或釘合的方式結合成一體,既能有效的防止水份蒸發,又能防止墩(塔)柱外表溫度損失。所述第一苫布層12和第二苫布層14均由三防苫布制成。 保溫材料的厚度和層數,還可根據外部環境而調整。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所示,所述連接構件5為倒鏈(即手拉葫蘆),其是一種使用簡易、攜帶方便的手動起重機械。倒鏈的上端連接于模板,倒鏈的下端連接于砼保溫罩上端緣的吊孔;當砼保溫罩周向圍裹在墩柱的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21后,可以通過調整個別倒鏈,使砼保溫罩的上下端處于水平狀態,以發揮更好的保溫效果。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矩形砼保溫罩1的上端外側和下端外側分別沿著邊緣間隔設置多個穿扣18,矩形砼保溫罩1周向圍裹在墩柱后,上端外側的多個穿扣18構成上環形通道,下端外側的多個穿扣18構成下環形通道;所述橡皮筋束3分別穿設于上環形通道和下環形通道內,將矩形砼保溫罩1的上端和下端密封地繃緊繞設于該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外側,并使矩形砼保溫罩1貼緊混凝土外壁。所述橡皮筋束3其作用主要為封閉砼保溫罩 1上下兩端,防止風進入;橡皮筋束大小只需滿足保溫材料上下端口緊貼已澆筑的墩(塔)柱,保證不透風即可,不會影響后續砼保溫罩1的提升。當待澆筑的墩(塔)柱完成以后,墩(塔)柱模板由吊裝設備往上吊移時,砼保溫罩可以通過倒鏈跟隨墩(塔)柱模板一同向上移動,減少了人工操作。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減少了搭設支架和搭設暖棚所需的材料,做到了節材降耗。2.簡化了操作工藝,只需將砼保溫罩按照要求安裝在最下方的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上即可,砼保溫罩上提移動過程中也無需人工操作。3.避免了人工高空作業,減少了許多重大危險源。4.在高墩、塔柱施工中,如高度超100米無支架施工的情況下,無需過多操作,即可實現混凝土保溫。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保溫方法,將由四層保溫材料構成的砼保溫罩沿著墩柱的周向圍裹在一段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上,所述砼保溫罩的上端和下端分別由橡皮筋束密封地繃緊繞設于該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外側;所述砼保溫罩的上端與位于砼保溫罩上方待澆筑施工節段的模板連接;當該待澆筑施工節段澆筑完畢后,模板由吊裝設備往上吊移時,砼保溫罩隨著模板一同上移,使砼保溫罩順序對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進行保溫。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保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砼保溫罩為一矩形形狀,接觸墩柱的一側為里側,該砼保溫罩從里側向外側依序由塑料薄膜層、第一苫布層、巖棉層和第二苫布層構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保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苫布層和第二苫布層均由三防苫布制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保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砼保溫罩周向圍裹在墩柱后,其接縫處采用穿索方式縫合。
5.一種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砼保溫罩,該砼保溫罩用于周向圍裹在墩柱的一段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砼保溫罩為一矩形形狀,接觸墩柱的一側為里側,該砼保溫罩從里側向外側依序由塑料薄膜層、第一苫布層、巖棉層和第二苫布層構成;所述矩形砼保溫罩的上端和下端分別沿著邊緣設有將上端和下端密封地繃緊繞設于該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外側的橡皮筋束;所述砼保溫罩的上端緣設有多個吊孔,每個吊孔通過一連接構件與位于砼保溫罩上方待澆筑施工節段的模板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砼保溫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層保溫材料縫合或釘合成一體。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砼保溫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苫布層和第二苫布層均由三防苫布制成。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砼保溫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構件為倒鏈。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砼保溫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砼保溫罩左右兩端分別預設有多個孔眼,砼保溫罩周向圍裹在墩柱后,由穿索穿過左右兩端的孔眼將接縫縫合。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砼保溫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砼保溫罩的上端外側和下端外側分別沿著邊緣間隔設置多個穿扣,矩形砼保溫罩周向圍裹在墩柱后,上端外側的多個穿扣構成上環形通道,下端外側的多個穿扣構成下環形通道;所述橡皮筋束分別穿設于上環形通道和下環形通道內,將砼保溫罩的上端和下端密封地繃緊繞設于該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外側。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用于墩柱冬期施工的砼保溫罩,該砼保溫罩用于周向圍裹在墩柱的一段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上,所述砼保溫罩為一矩形形狀,接觸墩柱的一側為里側,該砼保溫罩從里側向外側依序由塑料薄膜層、第一苫布層、巖棉層和第二苫布層構成;所述矩形砼保溫罩的上端和下端分別沿著邊緣設有將上端和下端密封地繃緊繞設于該已澆筑完成的施工節段外側的橡皮筋束;所述砼保溫罩的上端緣設有多個吊孔,每個吊孔通過一連接構件與位于砼保溫罩上方待澆筑施工節段的模板連接。本發明的砼保溫罩,不僅可以滿足墩柱冬期施工的混凝土保溫,還可以簡化操作工藝,避免人工高空作業,降低施工難度和危險性,達到了施工安全性和方便性。
文檔編號E04G21/28GK102535872SQ20121001227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6日
發明者任偉濤, 李斌 申請人: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