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982645閱讀:31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
技術背景
升降腳手架到達指定樓層時,需要用承力裝置進行定位,承力裝置可以支撐在樓層上方,支撐到位后,升降腳手架不會下墜。現有的承力裝置上升和下降的過程中都需要采用手動定位,并且需要使腳手架精準的停靠到指定的樓層后,才能定位,操作過程復雜,工作效率低下。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升降腳手架的承力裝置手動定位過程操作復雜的缺陷,提供一種操作簡單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包括用于固定在腳手架上的機座,所述機座上設有曲桿,所述曲桿轉動連接在所述機座上;所述曲桿上設有第一懸臂和第二懸臂,所述第二懸臂用于支撐在腳手架停靠的樓層,所述第一懸臂通過復位機構與所述機座連接,所述復位機構具有使所述第一懸臂往所述機座方向轉動的回復力;所述第二懸臂通過門碰與所述機座可拆卸連接。
在本發明所述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中,所述曲桿通過轉軸安裝在所述機座上,所述第一懸臂和所述第二懸臂分設在所述轉軸的兩側。
在本發明所述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中,所述門碰包括彈性凹槽和插入體, 所述彈性凹槽固定在所述機座上,所述插入體固定在所述第二懸臂上。
在本發明所述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中,所述門碰包括彈性凹槽和插入體, 所述彈性凹槽固定在所述第二懸臂上,所述插入體固定在所述機座上。
在本發明所述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中,當所述插入體插入所述彈性凹槽時,所述插入體與所述彈性凹槽之間的接觸力大于所述復位機構的回復力。
在本發明所述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中,所述復位機構為復位彈簧。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當升降腳手架提升時,復位機構處于原始狀態,第二懸臂伸出,提升的過程中,第二懸臂與上方的樓層接觸后向內側轉動,同時第一懸臂向內側轉動,當第二懸臂到達樓層上方后,在復位機構的作用下,第一懸臂和第二懸臂轉動,第二懸臂抵在該樓層上,完成支撐定位;
當升降腳手架下降時,用手扳動曲桿使第二懸臂通過門碰固定在機座上,第一懸臂伸出,下落的過程中,第二懸臂越過下方的樓層,第一懸臂與樓層接觸后向內側轉動,從而帶動第二懸臂向外側轉動,第二懸臂與機座脫離,第一懸臂與樓層脫離后,在復位機構的作用下,第一懸臂往內側轉動,第二懸臂伸出,可以直接支撐在下個樓層。
實施本發明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自動承力裝置用于安裝在升降腳手架上,其中機座可以固定在腳手架上。當升降腳手架提升時,復位機構處于原始狀態,第二懸臂伸出,提升的過程中,第二懸臂與上方的樓層接觸后向內側轉動,同時第一懸臂向外側轉動,當第二懸臂到達樓層上方后,在復位機構的作用下,第一懸臂和第二懸臂轉動,第二懸臂抵在該樓層上,完成支撐定位。當升降腳手架下降時,用手扳動曲桿使第二懸臂通過門碰固定在機座上,第一懸臂伸出,下落的過程中,第二懸臂越過下方的樓層,第一懸臂與樓層接觸后向內側轉動,從而帶動第二懸臂向外側轉動,第二懸臂與機座脫離,第一懸臂與樓層脫離后,在復位機構的作用下,第一懸臂往內側轉動,第二懸臂伸出,可以直接支撐在下個樓層。本發明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可實現自動定位,操作簡單。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2是圖1中的A向局部放大示意圖3是本發明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上升時的狀態示意圖4是本發明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下降時的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發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1可以安裝固定在腳手架2上,自動承力裝置1包括機座101和曲桿。其中機座101用于固定在腳手架2上,曲桿轉動連接在機座101上。曲桿上設有第一懸臂102和第二懸臂103,第二懸臂103用于支撐在腳手架 2停靠的樓層3,當升降腳手架2到達到指定位置時,第二懸臂103支撐在停靠的樓層3,在第二懸臂103的支撐作用下,腳手架2不會下落。第一懸臂102通過復位機構與機座101 連接,復位機構具有使第一懸臂102往機座101方向轉動的回復力,第二懸臂103通過門碰與機座101可拆卸連接。本實施例中的復位機構為復位彈簧104,但其也可以是液壓缸、氣缸、磁吸、彈性帶等其它結構,復位彈簧104只是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
如圖3所示,當升降腳手架2提升時,復位彈簧104處于原始狀態,第二懸臂103伸出,提升的過程中,第二懸臂103與上方的樓層3接觸后向內側轉動,同時第一懸臂102向外側轉動,復位彈簧104被拉伸,當第二懸臂103到達樓層3上方后,在復位彈簧104的作用下,第一懸臂102和第二懸臂103轉動,第二懸臂103抵在該樓層3上,完成支撐定位。如圖4所示,當升降腳手架2下降時,用手扳動曲桿使第二懸臂103通過門碰固定在機座101 上,第一懸臂102伸出,復位彈簧104被拉伸,下落的過程中,第二懸臂103越過下方的樓層 3,第一懸臂102與樓層3接觸后向內側轉動,從而帶動第二懸臂103向外側轉動,第二懸臂 103與機座101脫離,第一懸臂102與樓層3脫離后,在復位彈簧104的作用下,第一懸臂 102往內側轉動,第二懸臂103伸出,可以直接支撐在下個樓層3。本發明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1可實現自動定位,操作簡單。
進一步的,曲桿通過轉軸安裝在所述機座101上,第一懸臂102和第二懸臂103分設在轉軸的兩側,曲柄轉動時,第一懸臂102和第二懸臂103的轉動方向相反。第一懸臂102往內側轉動時,第二懸臂103往外側轉動,第一懸臂102往外側轉動時,第二懸臂103往內側轉動。
如圖2所示,進一步的,門碰包括彈性凹槽105和插入體106,彈性凹槽105固定在機座101上,插入體106固定在第二懸臂103上。可以理解的是,彈性凹槽105和插入體 106設置的位置可以交換,即把彈性凹槽105設置在第二懸臂103上,把插入體106設置在機座101上。彈性凹槽105由兩個彈性臂形成。當插入體106插入彈性凹槽105時,兩個彈性臂夾緊插入體106,彈性凹槽105內插入體106與彈性凹槽105之間的接觸力大于復位機構的回復力,可進一步保證第二懸臂103固定在機座101上時,第二懸臂103不會因為復位機構的回復力而脫離基座。門碰除了通過彈性凹槽105和插入體106的方式實現之外, 還可以通過磁鐵等其它方式實現。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當升降腳手架提升時,復位機構處于原始狀態,第二懸臂伸出,提升的過程中,第二懸臂與上方的樓層接觸后向內側轉動,同時第一懸臂向外側轉動,當第二懸臂到達樓層上方后,在復位機構的作用下,第一懸臂和第二懸臂轉動,第二懸臂抵在該樓層上,完成支撐定位;
當升降腳手架下降時,用手扳動曲桿使第二懸臂通過門碰固定在機座上,第一懸臂伸出,下落的過程中,第二懸臂越過下方的樓層,第一懸臂與樓層接觸后向內側轉動,從而帶動第二懸臂向外側轉動,第二懸臂與機座脫離,第一懸臂與樓層脫離后,在復位機構的作用下,第一懸臂往內側轉動,第二懸臂伸出,可以直接支撐在下個樓層。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包括用于固定在腳手架( 上的機座(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座(101)上設有曲桿,所述曲桿轉動連接在所述機座(101)上;所述曲桿上設有第一懸臂(102)和第二懸臂(103),所述第二懸臂(103)用于支撐在腳手架( 停靠的樓層(3),所述第一懸臂(10 通過復位機構與所述機座(101)連接,所述復位機構具有使所述第一懸臂(10 往所述機座(101)方向轉動的回復力;所述第二懸臂(103)通過門碰與所述機座(101)可拆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桿通過轉軸安裝在所述機座(101)上,所述第一懸臂(10 和所述第二懸臂(10 分設在所述轉軸的兩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門碰包括彈性凹槽(10 和插入體(106),所述彈性凹槽(10 固定在所述機座(101)上,所述插入體 (106)固定在所述第二懸臂(103)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門碰包括彈性凹槽(10 和插入體(106),所述彈性凹槽(10 固定在所述第二懸臂(10 上,所述插入體(106)固定在所述機座(101)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插入體 (106)插入所述彈性凹槽(10 時,所述插入體(106)與所述彈性凹槽(10 之間的接觸力大于所述復位機構的回復力。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機構為復位彈簧(104)。
7.一種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當升降腳手架提升時,復位機構處于原始狀態,第二懸臂伸出,提升的過程中,第二懸臂與上方的樓層接觸后向內側轉動,同時第一懸臂向外側轉動,當第二懸臂到達樓層上方后,在復位機構的作用下,第一懸臂和第二懸臂轉動,第二懸臂抵在該樓層上,完成支撐定位;當升降腳手架下降時,用手扳動曲桿使第二懸臂通過門碰固定在機座上,第一懸臂伸出,下落的過程中,第二懸臂越過下方的樓層,第一懸臂與樓層接觸后向內側轉動,從而帶動第二懸臂向外側轉動,第二懸臂與機座脫離,第一懸臂與樓層脫離后,在復位機構的作用下,第一懸臂往內側轉動,第二懸臂伸出,可以直接支撐在下個樓層。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包括用于固定在腳手架(2)上的機座(101),所述機座(101)上設有曲桿,所述曲桿轉動連接在所述機座(101)上;所述曲桿上設有第一懸臂(102)和第二懸臂(103),所述第二懸臂(103)用于支撐在腳手架(2)停靠的樓層(3),所述第一懸臂(102)通過復位機構與所述機座(101)連接,所述復位機構具有使所述第一懸臂(102)往所述機座(101)方向轉動的回復力;所述第二懸臂(103)通過門碰與所述機座(101)可拆卸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升降腳手架自動承力裝置能實現自動定位,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E04G5/04GK102561675SQ201210054768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5日
發明者沈海晏, 王新鵬 申請人: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