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支撐構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支撐構造,每個方立皆包括有由室內至室外方向依次排列的方立本體、活動件和支撐件,活動件豎直方向的兩端均通過一彈性密封件連接于方立本體,使位于同一樓層板上相鄰兩活動件能夠相對微幅移動;支撐件朝向室內的一側置于活動件上,并能夠相對活動部件做上下微幅移動,支撐件朝向室外的另一側可拆卸連接于一外框體,第三玻璃豎直方向的兩端分別對應密封插置于相鄰兩樓層板上并呈相對設置的一對外框體中。第三玻璃在活動件和支撐件的作用下,亦能夠隨著活動件和支撐件聯動,這樣在發生地震造成建筑物出現樓層間變位時,第三玻璃可以對應隨著樓層間變位而移動,有效地保護了該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整體結構。
【專利說明】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支撐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建筑物玻璃幕墻的安裝【技術領域】,具體提供一種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支撐構造。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的建筑物玻璃幕墻安裝【技術領域】中,玻璃會因為室外側的負壓而向室內側拉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通常會在設置一背擋玻璃來補強玻璃幕墻,背擋玻璃大多是通過朝向方立室外側的前面部分來支撐,直接連接平面玻璃或者介入其他材料來連接平面玻璃。因此,室外負壓造成的向室內側拉伸平面玻璃(玻璃墻面)的力量會被背擋玻璃吸收,進一步被直料吸收。從而補強玻璃幕墻。
[0003]現有技術中,背擋玻璃的安裝方法是在背擋玻璃上開孔,并在方立的前面部分加水平延伸的螺栓,螺栓插入背擋玻璃上的孔,再利用鎖螺帽將背擋玻璃固定在方立上。
[0004]但是在背擋玻璃上開孔來固定螺栓會造成背擋玻璃強度降低。而且背擋玻璃上孔的內周面會通過螺栓受到背擋玻璃的自重以及室外壓力造成的荷重。從而使背擋玻璃沒有起到高強度鋼化玻璃的作用,不能滿足了使用需求。
【發明內容】
[0005]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支撐構造,該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支撐構造即能有效補強玻璃幕墻,滿足使用需求;還能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便于施工操作。
[0006]本發明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支撐構造,包括方立和框架組,在建筑物相鄰兩個樓層之間的樓層板朝向室外的一側面上皆間隔設有多個所述方立,所述框架組由呈上下平行設置的第一、二支撐框組成,其中,所述第一支撐框橫跨并固定設于同一樓層板上相鄰兩方立的頂端,所述第二支撐框橫跨并固定設于同一樓層板上相鄰兩方立的底端,且所述第一、二支撐框和該相鄰兩方立之間共同圍成一便于密封容置第一玻璃的第一四邊形框體;另在分別位于相鄰兩個樓層板上并呈相對設置的第一支撐框和第二支撐框之間還間隔設有一對第三支撐框,該呈相對設置的第一、二支撐框和該對第三支撐框之間共同形成一便于密封容置第二玻璃的第二四邊形框體;每個方立皆包括有方立本體、活動件和支撐件,所述方立本體、活動件和支撐件由室內至室外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所述活動件豎直方向的兩端均通過一彈性密封件連接于所述方立本體,使位于同一樓層板上相鄰兩方立上的活動件能夠相對微幅移動;所述支撐件朝向室內的一側置于所述活動件上,并能夠相對所述活動部件做上下微幅移動,所述支撐件朝向室外的另一側可拆卸連接于一外框體,第三玻璃豎直方向的兩端分別對應密封插置于相鄰兩樓層板上并呈相對設置的一對外框體中。
[0007]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方立本體包括一呈中空長條狀結構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豎向截面為中空矩形,所述固定件朝向室外一側面的長度方向兩側邊緣相對卷邊形成一對U型槽,并在該對U型槽內均卡裝有所述彈性密封件;
[0008]所述活動件包括一長條狀面板和一長條狀第一支撐板,所述面板豎直方向的兩端分別對應嵌置于該對U型槽中,并分別與該對彈性密封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板朝向室內的一側邊與所述面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板朝向室外的另一側邊向上延伸形成一
第一凸肋;
[0009]所述支撐件包括一長條狀第二支撐板和一長條狀連接板,所述第二支撐板的一側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上方,并相對所述第一凸肋形成一第二凸肋,所述第一凸肋止擋于所述第二凸肋,所述第二支撐板的另一側可拆卸連接于所述連接板朝向室內的一側面上,所述連接板與所述固定件朝向室外一側面等長等寬,并相對平行設置;
[0010]所述外框體是上下端均為開口狀的中空柱體,所述外框體可拆卸連接在所述連接板朝向室外的另一側面上,并在所述外框體內橫向設有一第三支撐板,所述第三玻璃豎直方向的兩端分別對應抵頂于與其相對應的第三支撐板。
[0011]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面板上還開設有一切口,并在所述固定件上設有一銷柱,所述銷柱對應嵌置于所述切口中。
[0012]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第一四邊形框體中還設有一耐火板,所述耐火板與所述第一玻璃相平行,且所述耐火板至所述外框體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一玻璃至所述外框體的距離。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方立包括有沿室內至室外方向依次排列的方立本體、活動件和支撐件,所述活動件豎直方向的兩端均通過一彈性密封件連接于所述方立本體,使位于同一樓層板上相鄰兩個方立上的活動件能夠相對微幅移動;所述支撐件朝向室內的一側置于所述活動件上,并能夠相對所述活動部件做上下微幅移動,所述支撐件朝向室外的另一側可拆卸連接于一外框體,第三玻璃豎直方向的兩端對應密封插置于相鄰兩樓層板上并呈相對設置的外框體中。第三玻璃在活動件和支撐件的作用下,亦能夠隨著活動件和支撐件聯動,這樣在發生地震造成建筑物出現樓層間變位時,第三玻璃可以對應隨著樓層間變位而移動,有效地保護了該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整體結構。本發明還降低了生產成本,便于施工操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發明所述建筑物玻璃幕墻的主視圖;
[0015]圖2為本發明所述建筑物玻璃幕墻的側視圖;
[0016]圖3為本發明所述第一玻璃裝配狀態的X-X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發明所述第二玻璃裝配狀態的X-X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支撐構造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以下實施例。
[0019]本發明的一種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支撐構造,包括方立I和框架組,在建筑物相鄰兩個樓層之間的樓層板A朝向室外的一側面上皆間隔設有多個所述方立,所述框架組由呈上下平行設置的第一支撐框2、第二支撐框3組成,其中,所述第一支撐框橫跨并固定設于同一樓層板上相鄰兩方立的頂端,所述第二支撐框橫跨并固定設于同一樓層板上相鄰兩方立的底端,且所述第一、二支撐框和該相鄰兩方立之間共同圍成一便于密封容置第一玻璃4的第一四邊形框體;另在分別位于相鄰兩個樓層板上并呈相對設置的第一支撐框和第二支撐框之間還間隔設有一對第三支撐框5,該呈相對設置的第一、二支撐框和該對第三支撐框5之間共同形成一便于密封容置第二玻璃6的第二四邊形框體,其中,所述第二玻璃6可以為一塊,也可以為二塊;每個方立I皆包括有方立本體、活動件12和支撐件13,所述方立本體、活動件12和支撐件13由室內至室外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所述活動件豎直方向的兩端均通過一彈性密封件14連接于所述方立本體,使位于同一樓層板上相鄰兩方立上的活動件能夠相對微幅移動;所述支撐件朝向室內的一側置于所述活動件上,使所述支撐件與活動件聯動,并能夠相對所述活動部件做上下微幅移動,所述支撐件朝向室外的另一側可拆卸連接于一外框體9,第三玻璃7 (即為背擋玻璃)豎直方向的兩端分別對應密封插置于相鄰兩樓層板上并呈相對設置的一對外框體中。
[002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方立本體包括一呈中空長條狀結構的固定件11,所述固定件的豎向截面為中空矩形,所述固定件朝向室外一側面的長度方向兩側邊緣相對卷邊形成一對U型槽,并在該對U型槽內均卡裝有所述彈性密封件14 ;
[0021]所述活動件12包括一長條狀面板120和一長條狀第一支撐板121,所述面板豎直方向的兩端分別對應嵌置于該對U型槽中,并分別與該對彈性密封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板朝向室內的一側邊與所述面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板朝向室外的另一側邊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凸肋;
[0022]所述支撐件13包括一長條狀第二支撐板130和一長條狀連接板131,所述第二支撐板的一側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上方,并相對所述第一凸肋形成一第二凸肋,所述第一凸肋止擋于所述第二凸肋,所述第二支撐板的另一側可拆卸連接于所述連接板朝向室內的一側面上,所述連接板與所述固定件11朝向室外一側面等長等寬,并相對平行設置;
[0023]所述外框體是上下端均為開口狀的中空柱體,所述外框體可拆卸連接在所述連接板朝向室外的另一側面上,并在所述外框體內橫向設有一第三支撐板,所述第三玻璃7豎直方向的兩端分別對應抵頂于與其相對應的第三支撐板。
[0024]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面板120上還開設有一切口,并在所述固定件上設有一銷柱,所述銷柱對應嵌置于所述切口中,使所述活動件不能向下方移動。
[0025]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四邊形框體中還設有一耐火板B,所述耐火板與所述第一玻璃4相平行,且所述耐火板至所述外框體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一玻璃至所述外框體的距離。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支撐構造,包括方立(I)和框架組,在建筑物相鄰兩個樓層之間的樓層板(A)朝向室外的一側面上皆間隔設有多個所述方立,所述框架組由呈上下平行設置的第一、二支撐框(2、3)組成,其中,所述第一支撐框橫跨并固定設于同一樓層板上相鄰兩方立的頂端,所述第二支撐框橫跨并固定設于同一樓層板上相鄰兩方立的底端,且所述第一、二支撐框和該相鄰兩方立之間共同圍成一便于密封容置第一玻璃(4)的第一四邊形框體;另在分別位于相鄰兩個樓層板上并呈相對設置的第一支撐框和第二支撐框之間還間隔設有一對第三支撐框(5),該呈相對設置的第一、二支撐框和該對第三支撐框(5)之間共同形成一便于密封容置第二玻璃(6)的第二四邊形框體;其特征在于:每個方立(I)皆包括有方立本體、活動件(12)和支撐件(13),所述方立本體、活動件(12)和支撐件(13)由室內至室外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所述活動件豎直方向的兩端均通過一彈性密封件(14)連接于所述方立本體,使位于同一樓層板上相鄰兩方立上的活動件能夠相對微幅移動;所述支撐件朝向室內的一側置于所述活動件上,并能夠相對所述活動部件做上下微幅移動,所述支撐件朝向室外的另一側可拆卸連接于一外框體(9),第三玻璃(7)豎直方向的兩端分別對應密封插置于相鄰兩樓層板上并呈相對設置的一對外框體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支撐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立本體包括一呈中空長條狀結構的固定件(11),所述固定件的豎向截面為中空矩形,所述固定件朝向室外一側面的長度方向兩側邊緣相對卷邊形成一對U型槽,并在該對U型槽內均卡裝有所述彈性密封件(14); 所述活動件(12)包括一長條狀面板(120)和一長條狀第一支撐板(121 ),所述面板豎直方向的兩端分別對應嵌置于該對U型槽中,并分別與該對彈性密封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板朝向室內的一側邊與所述面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板朝向室外的另一側邊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凸肋; 所述支撐件(13)包括一長條狀第二支撐板(130)和一長條狀連接板(131 ),所述第二支撐板的一側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上方,并相對所述第一凸肋形成一第二凸肋,所述第一凸肋止擋于所述第二凸肋,所述第二支撐板的另一側可拆卸連接于所述連接板朝向室內的一側面上,所述連接板與所述固定件(11)朝向室外一側面等長等寬,并相對平行設置; 所述外框體是上下端均為開口狀的中空柱體,所述外框體可拆卸連接在所述連接板朝向室外的另一側面上,并在所述外框體內橫向設有一第三支撐板,所述第三玻璃(7)豎直方向的兩端分別對應抵頂于與其相對應的第三支撐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支撐構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板(120)上還開設有一切口,并在所述固定件上設有一銷柱,所述銷柱對應嵌置于所述切口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玻璃幕墻的支撐構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四邊形框體中還設有一耐火板(B),所述耐火板與所述第一玻璃(4)相平行,且所述耐火板至所述外框體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一玻璃至所述外框體的距離。
【文檔編號】E04B2/88GK103572869SQ201210281837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9日
【發明者】蘇景棠 申請人:力福建材(昆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