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幕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節能幕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幕墻。
【背景技術】
[0002]現在,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采用雙層幕墻,一般的雙層幕墻由各個單元幕墻模塊上下左右拼接而成。雙層幕墻功能上基本分為外循環和內循環兩種類型。其中內循環雙層幕墻的外層幕墻采用中空玻璃、隔熱型材形成封閉狀態,內幕墻采用單層玻璃或單層鋁合金門窗,成可開啟狀態。內循環雙層幕墻利用中央空調系統等機械通風手段,使空氣從室內側幕墻下方的風口進入通道,經吊頂上部排風口排到空調廢氣井。內循環雙層幕墻的節能效果和舒適性較外循環的要好,但是通風效果不好,由于沒有設置室內通風控制系統,當外界的空氣清新涼快時,傳統的內循環模式幕墻不能實現自然通風換氣。導致實際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一種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幕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幕墻,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幕墻,包括外幕墻、內幕墻、幕墻模塊、熱通道、進風結構、排風結構、室內通風控制系統,所述外幕墻、內幕墻均由幕墻模塊組成,所述熱通道設置在外幕墻和內幕墻之間,所述進風結構由下層百葉間、下通風器和進氣口組成,所述排風結構由上層百葉間、上通風器和出氣口組成,所述每兩塊幕墻模塊之間用橫梁連接,所述上通風器與下通風器分別固定在外幕墻與內幕墻之間的橫梁上,所述上層百葉間和下層百葉間均連接在幕墻模塊之間,所述進氣口上設置有自然通風參數傳感器,所述室內通風控制系統由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系統風管、風管、系統風機、系統電控換向閥、室外參數傳感器組成,所述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通過導線與自然通風參數傳感器、上層百葉間和下層百葉間電性連接,所述系統風管上設置有系統風機,所述系統風管與系統電控換向閥連接,所述系統電控換向閥設置在風管的中部,所述室外參數傳感器設置在風管的頂部,所述室外參數傳感器與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通過導線電性連接。
[0005]優選的,所述幕墻模塊之間設置有防漏水插接構件。
[0006]優選的,所述的熱通道內設置有遮陽裝置。
[0007]優選的,所述的遮陽裝置由可調控百葉窗和電控開關組成。
[0008]優選的,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上設置有LED觸控顯示屏。
[0009]優選的,所述上通風器及下通風器為可調節風力大小的通風器。
[0010]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幕墻結構簡單,節能環保,通風換氣效果好,能夠實現冬暖夏涼的效果。設置的室內通風控制系統,可以控制整個幕墻的通風換氣系統,當外界的空氣清新涼快時,室內通風控制系統可以控制系統風機把室內的污濁空氣抽出,把室外的清新空氣換進來,實現良好的通風換氣效果;設置的熱通道,可以使得室內和室外的空氣進行熱量交換,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外幕墻、2內幕墻、3排風結構、31出氣口、32上通風器、33上層百葉間、4進風結構、41下層百葉間、42下通風器、43進氣口、5熱通道、6幕墻模塊、7自然通風參數傳感器、8室內通風控制系統、81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82室外參數傳感器、83風管、84系統電控換向閥、85系統風管、86系統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所示的一種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幕墻,包括外幕墻1、內幕墻2、幕墻模塊6、熱通道5、進風結構4、排風結構3、室內通風控制系統8,所述外幕墻1、內幕墻2均由幕墻模塊6組成,所述幕墻模塊6之間設置有防漏水插接構件,所述熱通道5設置在外幕墻I和內幕墻2之間,設置的熱通道5,可以使得室內和室外的空氣進行熱量交換,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所述的熱通道5內設置有遮陽裝置,所述的遮陽裝置由可調控百葉窗和電控開關組成,所述進風結構4由下層百葉間41、下通風器42和進氣口 43組成,所述排風結構3由上層百葉間33、上通風器32和出氣口 31組成,所述上通風器32及下通風器42為可調節風力大小的通風器,所述每兩塊幕墻模塊6之間用橫梁連接,所述上通風器32與下通風器42分別固定在外幕墻I與內幕墻2之間的橫梁上,所述上層百葉間33和下層百葉間41均連接在幕墻模塊6之間,所述進氣口 43上設置有自然通風參數傳感器7,所述室內通風控制系統8由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81、系統風管85、風管83、系統風機86、系統電控換向閥84、室外參數傳感器82組成,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81上設置有LED觸控顯示屏,設置的室內通風控制系統8,可以控制整個幕墻的通風換氣系統,當外界的空氣清新涼快時,室內通風控制系統8可以控制系統風機把室內的污濁空氣抽出,把室外的清新空氣換進來,實現良好的通風換氣效果;所述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81通過導線與自然通風參數傳感器7、上層百葉間33和下層百葉間41電性連接,所述系統風管85上設置有系統風機86,所述系統風管85與系統電控換向閥84連接,所述系統電控換向閥84設置在風管83的中部,所述室外參數傳感器82設置在風管83的頂部,所述室外參數傳感器82與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81通過導線電性連接。
[0015]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蒂墻,包括外蒂墻(I)、內蒂墻(2)、蒂墻I旲塊(6)、熱通道(5)、進風結構(4)、排風結構(3)、室內通風控制系統(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幕墻(1)、內幕墻(2)均由幕墻模塊(6)組成,所述熱通道(5)設置在外幕墻(I)和內幕墻(2)之間,所述進風結構(4)由下層百葉間(41)、下通風器(42)和進氣口(43)組成,所述排風結構(3)由上層百葉間(33)、上通風器(32)和出氣口(31)組成,所述每兩塊幕墻模塊(6)之間用橫梁連接,所述上通風器(32)與下通風器(42)分別固定在外幕墻(I)與內幕墻(2)之間的橫梁上,所述上層百葉間(33)和下層百葉間(41)均連接在幕墻模塊(6)之間,所述進氣口(43)上設置有自然通風參數傳感器(7),所述室內通風控制系統(8)由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81)、系統風管(85)、風管(83)、系統風機(86)、系統電控換向閥(84)、室外參數傳感器(82)組成,所述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81)通過導線與自然通風參數傳感器(7)、上層百葉間(33)和下層百葉間(41)電性連接,所述系統風管(85)上設置有系統風機(86),所述系統風管(85)與系統電控換向閥(84)連接,所述系統電控換向閥(84)設置在風管(83)的中部,所述室外參數傳感器(82)設置在風管(83)的頂部,所述室外參數傳感器(82)與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81)通過導線電性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幕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墻模塊(6)之間設置有防漏水插接構件。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幕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通道(5)內設置有遮陽裝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幕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陽裝置由可調控百葉窗和電控開關組成。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幕墻,其特征在于: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81)上設置有LED觸控顯示屏。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幕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風器(32)及下通風器(42)為可調節風力大小的通風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幕墻,所述外幕墻、內幕墻均由幕墻模塊組成,所述熱通道設置在外幕墻和內幕墻之間,所述上層百葉間和下層百葉間均連接在幕墻模塊之間,所述進氣口上設置有自然通風參數傳感器,所述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通過導線與自然通風參數傳感器、上層百葉間和下層百葉間電性連接,所述系統風管上設置有系統風機,所述系統風管與系統電控換向閥連接,所述系統電控換向閥設置在風管的中部,所述室外參數傳感器設置在風管的頂部,所述室外參數傳感器與內循環通風系統控制箱通過導線電性連接。該內循環雙層呼吸式節能幕墻結構簡單,節能環保,通風換氣效果好,能夠實現冬暖夏涼的效果。
【IPC分類】E04B2/88, E06B9/264, F24F7/007
【公開號】CN204753916
【申請號】CN201520410407
【發明人】黃少光, 孫玉
【申請人】廣東大潮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