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整體升降外架的卸料平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整體升降外架的附屬部件,由整體升降外架帶著升降的卸料
AlZZ^
Tno
背景技術:
在建筑領域,尤其是中高層建筑,在施工中廣泛采用升降外架(爬架)做外防護。在施工過程中,用塔吊將建筑材料吊入施工的樓層,除了在建樓層當時的最上面層可以直接將建筑材料吊運在其上以外,在最上面層的下面幾層,就需要在升降外架上設置卸料平臺以承接吊運的建筑材料,調運的建筑材料先放在卸料平臺上,通過卸料平臺將材料轉運入樓層內。現有技術的升降腳手架的卸料平臺,通常都不與升降外架連接在一起,卸料平·臺的載荷直接傳給建筑物,與升降外架沒關系,是獨立的受力體系,該種結構有諸多不方便之處,外架上升或下降時,需要單獨用塔吊將卸料平臺吊上或吊下安裝,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卸料平臺同升降外架之間形不成互相支持的態勢。雖然卸料平臺保持了獨立承載方式,其載荷不直接傳給升降外架,但卸料平臺同外架之間沒有連接在一起,不能利用升降外架上升下降的功能,帶動卸料平臺同步上升和下降,卸料平臺的升降非常不方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卸料平臺上升和下降的不方便性,提供一種卸料平臺具有獨立承受重量的體系,同時又與的整體升降外架相連的卸料平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整體升降外架的卸料平臺,包括平臺本體,平臺本體上設置有左大梁和右大梁;其特征在于平臺本體設置在配用的升降外架上,用U型卡將左大梁和右大梁與外架上對應的桿件連接,通過若干個U型卡將平臺本體連接在外架上;u型卡連接時不將平臺本體和外架壓實,使左大梁、右大梁與外架上對應的桿件之間留有間歇。進一步的其特征是U型卡兩側安裝有一個或兩個防滑動的扣件,阻止卸料平臺的左右滑動。平臺本體的左大梁和右大梁上,左大梁上設置有左內拉緊繩和左外拉緊繩,右大梁上設置有右內拉緊繩和右外拉緊繩;左內拉緊繩、右內拉緊繩分別與左大梁和右大梁的連接點,其位置在外架的寬度范圍內;左外拉緊繩和右外拉緊繩分別與左大梁和右大梁的連接點,其位置在外架的寬度范圍外。所述間歇為f 3mm。本實用新型整體升降外架的卸料平臺,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特點I、卸料平臺與外架之間留有間歇,卸料平臺是獨立承載系統,在調運建筑材料時由卸料平臺獨立承受重量和沖擊力,此力幾乎不傳給升降外架,符合建筑主管部門的規定,即卸料平臺獨立承載。2、卸料平臺的上升和下降直接由升降外架附帶升降,同原有的方式比操作方便。
圖I是本實用新型卸料平臺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卸料平臺與外架安裝結構主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卸料平臺與外架安裝結構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中,本實用新型的整體升降外架的卸料平臺,包括平臺本體I和配合使用的外架20,平臺本體I的結構有多種,圖中所示的一種典型結構的平臺本體1,其上設置有左大梁2和右大梁3,在左大梁2和右大梁3之間設置有若干根橫桿4,橫桿4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左大梁2和右大梁3上,構成平面狀的平臺;在左大梁2和右大梁3上,設置有左扶手架5和右扶手架6,沿高度方向設置的左扶手架5和右扶手架6與左大梁2、右大梁3和橫桿4構成立體形狀的卸料平臺。 在左大梁2和右大梁3的一端,分別設置有左蹬腿7和右蹬腿8,左蹬腿7和右蹬腿8的長度可調,左蹬腿7與左大梁2、右蹬腿8與右大梁3之間可以采用螺紋連接結構以方便調整其長度;左蹬腿7和右蹬腿8將拉緊繩的分力傳遞到外墻體上。在平臺本體I的左大梁2和右大梁3上,分別設置有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拉緊繩,即左大梁2上設置有左內拉緊繩11和左外拉緊繩12,右大梁3上設置有右內拉緊繩13和右外拉緊繩14,左內拉緊繩11與左外拉緊繩12的下端連接在左大梁2上,右內拉緊繩13和右外拉緊繩14的下端連接在右大梁3上,圖中左內拉緊繩11、左外拉緊繩12、右內拉緊繩13和右外拉緊繩14的下端分別通過拉環10與左大梁2或右大梁3連接。在左內拉緊繩U、左外拉緊繩12、右內拉緊繩13和右外拉緊繩14上,設置有能調整其長度的螺旋扣15,通過旋轉螺旋扣15,調整其長度將拉緊繩收緊。為了增加其穩定性,所述的左外拉緊繩12和右外拉緊繩14為兩根,其一端(下端)分別連接在左大梁2和右大梁3長度方向的不同部位,其另一端(上端)連接在同一個點上,在左大梁2和右大梁3上就分別連接有三根拉緊繩,通過三個連接點(三個拉環10)與三根拉緊繩連接。拉緊繩采用鋼絲繩,具有足夠的強度。如圖2、3中,本實用新型的整體升降外架的卸料平臺的安裝結構,平臺本體I設置在配合使用的外架20上,采用U型卡21將左大梁2和右大梁3與外架20上對應的桿件連接(與外架20上鄰近的橫桿或豎桿連接),通過若干個U型卡21將平臺本體I連接在外架20上。U型卡21連接時不將平臺本體I和外架20壓實,使左大梁2、右大梁3與外架20上對應的桿件之間留有間歇,該間歇通常為f 3mm的小間隙,通過收緊螺旋扣15使平臺本體I與外架20沒有力的傳遞關系。U型卡21的兩側安裝有一個或兩個防滑動的扣件30,這樣平臺本體I就不會因間隙的存在而左右串動;外架升降時通過U型卡21帶動平臺本體I同步升降,在使用時平臺本體I在調運建筑材料時受到的沖擊力和重量,因上述間歇的存在而不傳遞到外架20,不會對外架20造成較大的沖擊力。安裝時,左蹬腿7和右蹬腿8分別頂在所在層建筑物墻體的外側,左內拉緊繩11和右內拉緊繩13的上端(另一端)分別連接在上一層建筑物墻體上,圖中通過在上一層建筑物墻體上設置穿墻螺桿22,穿墻螺桿22與左內拉緊繩11和右內拉緊繩13的上端連接。左外拉緊繩12和右外拉緊繩14的上端(另一端)分別連接在更上一層建筑物墻體上,圖中通過在更上一層建筑物墻體上設置穿墻螺桿22,穿墻螺桿22與左外拉緊繩12和右外拉緊繩14的上端連接。左內拉緊繩11、右內拉緊繩13分別與左大梁2和右大梁3的連接點,其位置在外架20內(外架20的寬度范圍內,圖2中的距離D),左外拉緊繩12和右外拉緊繩14分別與左大梁2和右大梁3的連接點,其位置在外架20外(外架20的寬度范圍外)。
權利要求1.整體升降外架的卸料平臺,包括平臺本體(1),平臺本體(I)上設置有左大梁(2)和右大梁(3);其特征在于平臺本體(I)設置在配用的外架(20)上,用U型卡(21)將左大梁(2 )和右大梁(3 )與外架(20 )上對應的桿件連接,通過若干個U型卡(21)將平臺本體(I)連接在外架(20)上;U型卡(21)連接時不將平臺本體(I)和外架(20)壓實,使左大梁(2)、右大梁(3)與外架(20)上對應的相連接的桿件之間留有間歇。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整體升降外架的卸料平臺,其特征在于U型卡(21)兩側安裝有一個或兩個防滑動的扣件(30)。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整體升降外架的卸料平臺,其特征在于在左大梁(2)上設置有左內拉緊繩(11)和左外拉緊繩(12),右大梁(3)上設置有右內拉緊繩(13)和右外拉緊繩(140 ;左內拉緊繩(11)、右內拉緊繩(13)分別與左大梁(2)和右大梁(3)的連接點,其位置在外架(20)的寬度范圍內;左外拉緊繩(12)和右外拉緊繩(14)分別與左大梁(2)和右大梁(3)的連接點,其位置在外架(20)的寬度范圍外。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整體升降外架的卸料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間歇為廣3_。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整體升降外架的卸料平臺,包括平臺本體,平臺本體上設置有左大梁和右大梁;其特征在于平臺本體設置在配用的升降外架上,用U型卡將左大梁和右大梁與外架上對應的桿件連接,通過若干個U型卡將平臺本體連接在外架上;U型卡連接時不將平臺本體和外架壓實,使左大梁、右大梁與外架上對應的桿件之間留有間歇。本實用新型的卸料平臺,與外架之間留有間歇,卸料平臺是獨立承載系統,在調運建筑材料時由卸料平臺獨立承受重量和沖擊力,此力幾乎不傳給升降外架,符合建筑主管部門的規定,即卸料平臺獨立承載;卸料平臺的上升和下降直接由升降外架附帶升降,同原有的方式比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E04G3/28GK202467145SQ201220117029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6日
發明者劉繼東, 張懷偉, 蘇應高, 龔智群 申請人:重慶建工腳手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