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輕型防水混凝土屋面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防水屋面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現實生活中,建筑物的頂層屋面一般都設置隔熱、保溫層構造。這些隔熱、保溫層構造一般是在基礎層(結構層)的表面設置一至二層混凝土層而構成,或者由混凝土層加上磚墩砂漿板架空層而構成。由于這些基礎結構層沒有僧水性,而且比重大,因此,存在吸水性大、易潮濕、保溫性及隔熱效果差、重量重的缺點。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輕型防水混凝土屋面結構,以解決現有頂層屋面的上述問題。為達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輕型防水混凝土屋面結構,包括樓板,其特征在于樓板上從下自上依次設有輕質保溫層、第二纖維復合層、防水層、第一纖維復合層和防水混凝土保護層。所述樓板和輕質保溫層之間還設有玻璃纖維網層。所述防水混凝土保護層設置有防裂縫。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輕型防水混凝土屋面結構具有如下優點I、質量輕,施工方便,周期短,所有材料都具有僧水性,避免了吸水性大、易潮濕、保溫性及隔熱效果差、因吸水增加重量的缺點。2、防水層上下都設置纖維復合層,增強防水層抗拉能力和壽命,也能分散對輕質保溫層的壓力,保護輕質保溫層;3、輕質保溫層下設置玻璃纖維網層,加上第二纖維復合層增加了輕質保溫層的整體強度,也使輕質保溫層與防水層和樓板粘結更緊密。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防水混凝土保護層;2、第一纖維復合層;3、防水層;4、第二纖維復合層;
5、輕質保溫層;6、玻璃纖維網層;7、樓板;8、防裂縫。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詳細的說明。如圖I所示,該輕型防水混凝土屋面結構,包括樓板7,其特征在于樓板7上從下自上依次設有輕質保溫層5、第二纖維復合層4、防水層3、第一纖維復合層2和防水混凝土保護層I。所述防水混凝土保護層I設置有防裂縫8。[0016]為了進一步增強輕質保溫層5的整體強度,并使輕質保溫層與防水層和樓板粘結更緊密,所述樓板7和輕質保溫層5之間還設有玻璃纖維網層6。防水混凝土保護層I為添加防水劑的混凝土。所述防水層3可采用聚乙烯膜。第一纖維復合層2和第二纖維復合層4可用丙綸無紡布或滌綸無紡布。輕質保溫層5為發泡板。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輕型防水混凝土屋面結構具有如下優點I、質量輕,施工方便,周期短,所有材料都具有僧水性,避免了吸水性大、易潮濕、保溫性及隔熱效果差、因吸水增加重量的缺點。2、防水層上下都設置纖維復合層,增強防水層抗拉能力和壽命,也能分散對輕質保溫層的壓力,保護輕質保溫層;3、輕質保溫層下設置玻璃纖維網層,加上第二纖維復合層增加了輕質保溫層的整體強度,也使輕質保溫層與防水層和樓板粘結更緊密。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了詳細地描述,但不應理解為對本專利的保護范圍的限定。在權利要求書所描述的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不經創造性勞動即可作出的各種修改和變形仍屬本專利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輕型防水混凝土屋面結構,包括樓板(7),其特征在于樓板(7)上從下自上依次設有輕質保溫層(5)、第二纖維復合層(4)、防水層(3)、第一纖維復合層(2)和防水混凝土保護層(I)。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輕型防水混凝土屋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樓板(7)和輕質保溫層(5 )之間還設有玻璃纖維網層(6 )。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輕型防水混凝土屋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混凝土保護層(I)設置有防裂縫(8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輕型防水混凝土屋面結構,包括樓板,樓板上從下自上依次設有輕質保溫層、第二纖維復合層、防水層、第一纖維復合層和防水混凝土保護層。所述樓板和輕質保溫層之間還設有玻璃纖維網層。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輕型防水混凝土屋面結構具有如下優點1、質量輕,施工方便,周期短,所有材料都具有僧水性,避免了吸水性大、易潮濕、保溫性及隔熱效果差、因吸水增加重量的缺點。2、防水層上下都設置纖維復合層,增強防水層抗拉能力和壽命,也能分散對輕質保溫層的壓力,保護輕質保溫層;3、輕質保溫層下設置玻璃纖維網層,加上第二纖維復合層增加了輕質保溫層的整體強度,也使輕質保溫層與防水層和樓板粘結更緊密。
文檔編號E04D11/02GK202706348SQ20122028347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6日
發明者陳祥榮 申請人:四川華祥工程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