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膠圈脹孔器及其使用方法

文檔序號:1807730閱讀:73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膠圈脹孔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退火窯輥道與膠圈之間裝配問題,屬機械裝配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膠圈脹孔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膠圈輥制作過程中,需要將橡膠圈套在棍子上面,每根輥子平均需要套15只左右的膠圈,由于膠圈的內孔小于輥體外徑,直接施加外力套在輥子,不僅容易拉傷膠圈,而且費時費工,因此為了保證產品質量,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有效的解決這一難題,能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膠圈脹孔器及其使用方法,解決了對膠圈直接施加外力,使其套在輥子上,容易拉傷膠圈,費時費工,產品質量不容易保證等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膠圈脹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兩個相互對應配合的半圓形脹圈,所述半圓形脹圈的下端部分別設有半圓形凸臺,所述半圓形凸臺的外側分別焊接有傾斜的旋轉手柄,且旋轉手柄之間通過固定夾固定。所述的半圓形脹圈與半圓形凸臺為一體式結構。所述的旋轉 手柄分別焊接于半圓形凸臺外側的后端部,呈剪刀狀分布。所述的固定夾為S形固定夾,其位于旋轉手柄之間的間距與S型固定架長度相同的位置上,所述旋轉手柄分別位于S形固定夾的兩端。其使用方法為:首先閉合膠圈脹孔器,讓兩半圓形脹圈結構合成一個完整的圓形,此時半圓形凸臺位于下端,將待脹孔的膠圈套進半圓形凸臺上方的兩半圓形脹圈部分,半圓形凸臺位于膠圈外,同時雙手握住旋轉手柄向兩邊掰開,半圓形凸臺會隨著旋轉手柄的用力呈扇形分開,增大了圓的半徑,膠圈也隨之被脹大,當膠圈被脹撐到合適裝配的大小時,后端的旋轉手柄停止施力,并在此位置,用固定夾夾住兩手柄,使手柄不能由于張力而恢復到起始位置,這樣旋轉手柄即可固定在此位置,帶動張開的半圓形凸臺固定,再將脹撐后的膠圈裝配到輥體上,待裝配完成后即可取出半圓形脹圈。其原理是:工作時讓兩半圓形脹圈結構合成一個完整的圓形,將待脹孔的膠圈套進半圓形凸臺上方的兩半圓形脹圈部分,半圓形凸臺位于膠圈外,同時雙手握住旋轉手柄向兩邊掰開,半圓形凸臺會隨著旋轉手柄的用力呈扇形分開,增大了圓的半徑,膠圈也隨之被脹大,即完成了漲圈。過程中為了完成膠圈輥裝配后脹圈易于取出,在兩半圓形漲圈的下端部分別設有了半圓形凸臺,手柄和半圓形凸臺的底部焊接于一體,焊接處用一小三角板連接,這樣既美觀又牢固;所述的固定夾其呈S型,工作時,兩旋轉手柄同時向內側用力旋轉到一個合適的位置(膠圈被脹撐到合適裝配的大小),用固定夾固定住兩手柄,因為是S型的設計,使得手柄內外側受力均受限制,從而膠圈大小被固定住。本發明的優點是:
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制作簡易,成本低,應用安全方便簡單,對膠圈的損害降低為零,工人易操作,一人就可完成橡膠圈的安裝,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S型固定夾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附圖,一種膠圈脹孔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有兩個相互對應配合的半圓形脹圈1、2,半圓形脹圈1、2的下端部分別設有半圓形凸臺3、4,半圓形凸臺3、4的外側分別焊接有傾斜的旋轉手柄5、6,且旋轉手柄5、6之間通過固定夾7固定;所述的半圓形脹圈1、2與半圓形凸臺3、4為一體式結構;所述的旋轉手柄5、6分別焊接于半圓形凸臺3、4外側的后端部,呈剪刀狀分布;所述的固定夾7為S形固定夾,其位于旋轉手柄之間的間距與S型固定夾長度相同的位置上,所述旋轉手柄5、6分別位于S形固定夾的兩端。其使用方法為:首先閉合膠圈脹孔器,讓兩半圓形脹圈結構合成一個完整的圓形,此時半圓形凸臺位于下端,將待脹孔的膠圈套進半圓形凸臺上方的兩半圓形脹圈部分,半圓形凸臺位于膠圈外,同時雙手握住旋轉手柄向兩邊掰開,半圓形凸臺會隨著旋轉手柄的用力呈扇形分開,增大了圓 的半徑,膠圈也隨之被脹大,當膠圈被脹撐到合適裝配的大小時,后端的旋轉手柄停止施力,并在此位置,用固定夾夾住兩手柄,使手柄不能由于張力而恢復到起始位置,這樣旋轉手柄即可固定在此位置,帶動張開的半圓形凸臺固定,再將脹撐后的膠圈裝配到輥體上,待裝配完成后即可取出半圓形脹圈。工作過程中半圓形膠圈直接與膠圈內徑貼合,通過旋轉手柄同時向相對方向施加壓力,利用杠桿原理,帶動半圓形凸臺呈扇形分開,增大了圓的半徑,膠圈半徑也隨之增大,旋轉手柄繼續施壓,半徑繼續改變,從而將膠圈脹撐到合適裝配的大小。當膠圈被脹撐到合適裝配的大小時,旋轉停止施壓,并在此位置,用S形固定夾夾住兩手柄,使手柄不能由于張力而恢復到起始位置。這樣旋轉手柄固定在此位置,帶動張開的半圓形凸臺固定,再將脹撐的膠圈自由裝配到輥體上。
權利要求
1.一種膠圈脹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兩個相互對應配合的半圓形脹圈,所述半圓形脹圈的下端部分別設有半圓形凸臺,所述半圓形凸臺的外側分別焊接有傾斜的旋轉手柄,且旋轉手柄之間通過固定夾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膠圈脹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圓形脹圈與半圓形凸臺為一體式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膠圈脹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轉手柄分別焊接于半圓形凸臺外側的后端部,呈剪刀狀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膠圈脹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夾為S形固定夾,其位于旋轉手柄之間的間距與S型固定架長度相同的位置上,所述旋轉手柄分別位于S形固定夾的兩端。
5.基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膠圈脹孔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閉合膠圈脹孔器,讓兩半圓形脹圈結構合成一個完整的圓形,此時半圓形凸臺位于下端,將待脹孔的膠圈套進半圓形凸臺上方的兩半圓形脹圈部分,半圓形凸臺位于膠圈外,同時雙手握住旋轉手柄向兩邊掰開,半圓形凸臺會隨著旋轉手柄的用力呈扇形分開,增大了圓的半徑,膠圈也隨之被脹大,當膠圈被脹撐到合適裝配的大小時,后端的旋轉手柄停止施力,并在此位置,用固定夾夾住兩手柄,使手柄不能由于張力而恢復到起始位置,這樣旋轉手柄即可固定在此位置,帶動張開的半圓形凸臺固定,再將脹撐后的膠圈裝配到輥體上,待裝配完成后即可取出半圓形 脹圈。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膠圈脹孔器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兩個相互對應配合的半圓形脹圈,所述半圓形脹圈的下端部分別設有半圓形凸臺,所述半圓形凸臺的外側分別焊接有傾斜的旋轉手柄,且旋轉手柄之間通過固定夾固定,其使用方法為首先閉合膠圈脹孔器,讓兩半圓形脹圈結構合成一個完整的圓形,雙手握住旋轉手柄向兩邊掰開,半圓形凸臺會隨著旋轉手柄的用力呈扇形分開,增大了圓的半徑,膠圈也隨之被脹大。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制作簡易,成本低,應用安全方便簡單,對膠圈的損害降低為零,工人易操作,一人就可完成橡膠圈的安裝,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
文檔編號C03B25/00GK103204624SQ201310070059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6日
發明者吳渠, 車兆華, 程海波, 歐斌, 梁松茂, 王松, 李超, 張奎, 高猛, 孫建國 申請人:蚌埠凱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