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模施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以與現澆混凝土結構后澆帶形成整體的免拆側模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建筑工程板后澆帶的側模的設置,基本采用傳統的鋼筋骨架加鐵絲網片和木模板拼裝及其他的構件拼裝而成,傳統的側模的材料和工藝造成混凝土在成型不佳、漏漿、鋼筋定位偏差、保護層厚度不穩定等諸多的缺陷,并且在后澆帶側模的鑿除或拆除工作造成人工費的增加和混凝土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施工工藝,方便后澆帶的施工。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其中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包括混凝土澆筑的預制模本體,所述預制模本體沿長度方向設有支撐鋼筋,所述預制模本體寬度方向上設有上下兩排鋼筋孔,所述鋼筋孔軸向與所述支撐鋼筋垂直,所述預制模本體長度方向兩側預留有穿管孔道;所述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施工工藝為:梁板模板工程一梁鋼筋制作-板后澆帶位置定位一板鋼筋定位一排板底鋼筋一安置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一板下部鋼筋穿入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下部鋼筋孔一板底筋綁扎一管線套管安裝于穿管孔道內一排板上部鋼筋一上部鋼筋穿入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上部鋼筋孔內一板面筋綁扎一板后燒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固定一接口封閉一檢查驗收一梁板混凝土澆筑一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外側浮漿清理一養護。優選的,所述的混凝土預制側模的寬度B為40_60mm ;所述混凝土預制側模的長度L為IOOOmm 1500mm,所述混凝土預制側模的高度H按建筑結構設計的板厚。優選的,所述鋼筋孔為扁圓形孔,所述鋼筋孔的長寬比為4:3。優選的,所述的混凝土預制側模上部鋼筋保護層厚度hi和下部鋼筋保護層厚度h2均按建筑結構設計的板上下鋼筋保護層厚度。優選的,所述的穿管孔道為半圓形,所述穿管孔道的直徑為30mm。本發明將板后澆帶混凝土預制側模在后澆帶施工中采用,其安裝在板后澆帶兩偵U,預制側模與板混凝土澆筑成一個整體,這樣可以減少傳統側模的材料、人工的成本,也減少材料的浪費。而且此板后澆帶混凝土預制側模結構簡單,通過混凝土澆筑而成,成本較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圖1為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的主視圖2為圖1中的A-A剖視圖。圖3為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的側視圖;圖4為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圖1至圖3具體說明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1,其包括混凝土澆筑的預制模本體,所述預制模本體沿長度方向設有支撐鋼筋,所述預制模本體寬度方向上設有上下兩排鋼筋孔10,所述鋼筋孔軸向與所述支撐鋼筋垂直,所述預制模本體長度方向兩側預留有穿管孔道11。所述的混凝土預制側模的寬度B為40_60mm ;所述混凝土預制側模的長度L為IOOOmm 1500mm,所述混凝土預制側模的高度H按建筑結構設計的板厚。所述鋼筋孔為扁圓形孔,所述鋼筋孔的長寬比為4:3。所述的混凝土預制側模上部鋼筋保護層厚度hi和下部鋼筋保護層厚度h2均按建筑結構設計的板上下鋼筋保護層厚度。所述的穿管孔道為半圓形,所述穿管孔道的直徑為30mm。
其中,所述混凝土預制側模的長度L考慮搬運重量,控制在IOOOmm 1500mm左右。鋼筋孔高度2D,寬度1.0T,D為設置在鋼筋孔內鋼筋的直徑,便于鋼筋穿入。構件長度方向配204.5mm鋼筋,以保證構件的強度。所述混凝土預制側模的混凝土強度 > 后澆帶板混凝土的強度。所述預制模本體長度方向兩側預留有穿管孔道11,預留為板內穿線套管的位置,直徑控制在30m。如圖4所示,本發明的板后澆帶混凝土預制側模I可在后澆帶施工中采用,其安裝在板后澆帶2兩側,預制側模與板混凝土澆筑成一個整體。下面具體描述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模施工工藝:梁板模板工程一梁鋼筋制作-板后澆帶位置定位一板鋼筋定位一排板底鋼筋一安置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一板下部鋼筋穿入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下部鋼筋孔一板底筋綁扎一管線套管安裝于穿管孔道內一排板上部鋼筋一上部鋼筋穿入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上部鋼筋孔內一板面筋綁扎一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固定一接口封閉一檢查驗收一梁板混凝土澆筑一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外側浮 清理一養護。本發明采用與板同等強度或高一級強度混凝土根據板后澆帶混凝土保護層、鋼筋和管線排布特點,預留鋼筋和線管的穿插孔洞,預制混凝土側模,使預制混凝土側模與板混凝土形成整體,避免傳統的后澆帶側模所造成的質量缺陷,并節約材料和人工,達到降低成本和綠色施工的目的。
權利要求
1.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其中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包括混凝土澆筑的預制模本體,所述預制模本體沿長度方向設有支撐鋼筋,所述預制模本體寬度方向上設有上下兩排鋼筋孔(10),所述鋼筋孔軸向與所述支撐鋼筋垂直,所述預制模本體長度方向兩側預留有穿管孔道(11);所述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施工工藝為:梁板模板工程--梁鋼筋制作-板后澆帶位置定位--板鋼筋定位--排板底鋼筋--安置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板下部鋼筋穿入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下部鋼筋孔--板底筋綁扎一管線套管安裝于穿管孔道內--排板上部鋼筋--上部鋼筋穿入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上部鋼筋孔內--板面筋綁扎一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固定一接口封閉一檢查驗收一梁板混凝土澆筑一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外側浮楽■清理一養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預制側模的寬度B為40-60mm ;所述混凝土預制側模的長度L為IOOOmm 150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孔為扁圓形孔,所述鋼筋孔的長寬比為4: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管孔道為半圓形, 所述穿管孔道的直徑為30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施工工藝,具體工藝為梁板模板工程--梁鋼筋制作-板后澆帶位置定位--板鋼筋定位--排板底鋼筋--安置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板下部鋼筋穿入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下部鋼筋孔--板底筋綁扎—管線套管安裝于穿管孔道內--排板上部鋼筋--上部鋼筋穿入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上部鋼筋孔內--板面筋綁扎—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固定—接口封閉—檢查驗收—梁板混凝土澆筑—板后澆帶免拆混凝土預制側模外側浮漿清理—養護。本發明將板后澆帶混凝土預制側模在后澆帶施工中采用,這樣可以減少傳統側模的材料、人工的成本,也減少材料的浪費。
文檔編號E04B5/48GK103233538SQ201310086480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8日
發明者項成忠, 孫麗雅, 舒亞偉, 單衛田, 包金芝, 黃國亮 申請人:浙江華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