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后張預應力構件波紋管穿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用施工機械,具體的是一種應用于后張預應力構件預埋管施工時的施工機械,特別是一種后張預應力構件波紋管穿束裝置。
背景技術:
后張法預應力施工首先就是按照施工圖紙要求的索型埋設預埋管,形成孔道,最后穿鋼束進行張拉,預埋管是塑料波紋管。目前穿束分為單根穿束和整股穿束,單根穿束主要依靠人力或小型卷揚機將鋼絲繩穿過預埋管,將鋼絞線固定,借助外力穿過預埋管,具有穿束阻力較小的優點,但工作效率低,鋼絞線之間相互交纏,最終張拉時極易產生應力分布不均的現象;整股穿束是將所穿的鋼絞線一起穿過預埋管,雖然工作效率較高,但穿束阻力較大,一般需借助小型卷揚機,在施工現場卷揚機的固定較為困難。專利申請號201220626412.2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涉及一種后張預應力塑料波紋管穿管機,本實用新型可與后張預應力塑料波紋管穿管機配套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穿束效率高,無需使用卷揚機的后張預應力構件波紋管穿束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后張預應力構件波紋管穿束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穿束裝置包括動力部分、傳動部分與工作部分;工作部分包括螺旋拉力器、變向傳力器與鋼絞線集束器;變向傳力器一端與螺旋拉力器連接、另一端與鋼絞線集束器連接;螺旋拉力器與傳動部分連接,傳動部分另一端與動力部分連接。動力部分與傳動部分的結構相同于專利申請號201220626412.2實用新型名稱為后張預應力塑料波紋管穿管機的動力部分與傳動部分。傳動部分包括數節通過銷軸相連的傳動節,每段傳動節包括萬向節和連接節,萬向節通過銷軸與連接節連接;前段萬向節與工作部分連接,后段萬向節與動力部分連接。螺旋拉力器外表面設有螺旋凹槽,螺旋凹槽與塑料波紋管螺紋的形狀規格相適配。通過傳動部分傳來的轉矩旋轉與波紋管的螺紋咬合產生前進或后退的力,通過變向傳力器傳遞到鋼絞線集束器。變向傳力器包括拉桿、連接蓋、傳力盤與推力軸承;拉桿一端設有變向球,拉桿另一端與連接蓋連接,連接蓋設有容腔,傳力盤和推力軸承嵌于容腔內。當螺旋拉力器旋轉移動時,拉桿、傳力盤只是跟隨螺旋拉力器移動,而不旋轉;拉桿設有的變向球,當拉桿穿過鋼絞線集束器的變徑通孔時會被卡住,可以實現變向傳力的作用。鋼絞線集束器采用開口內錐孔設計,通過夾片將鋼絞線錨固,方便安裝和拆卸。使用時,先確定欲穿鋼絞線的長度,將傳動部分的長度超過欲穿長度2m左右,前段萬向節與工作部分的螺旋拉力器連接,后段萬向節與動力部分連接。動力部分為傳動部分與工作部分提供轉矩,動力部分具有正反轉和快慢轉功能,使用現有技術即可;傳動部分通過銷軸將連接節和萬向節逐節連接起來,不僅可以將動力傳遞到指定的位置,而且可以滿足各種曲線管道的穿束工作;將連接好的螺旋拉力器對準欲穿束的波紋管口,旋轉使其旋入波紋管內,直至從管道另一端旋出,將事先連接好的變向傳力器和鋼絞線集束器通過螺栓與螺旋拉力器相連,然后將欲穿鋼絞線逐根放入開口內錐孔用夾片固定,將防護罩套上,開動設備使其反轉,由于穿束工作一般是在構件混凝土硬化后進行,所以依靠螺旋拉力器旋轉的螺紋與管壁的內螺紋咬合產生的拉力足以克服穿束時的阻力,無需尋找外力支撐點;等到螺旋拉力器旋出后,取出夾片,就可以張拉鋼絞線了。本實用新型為后張預應力構件波紋管穿束裝置,為穿束工作提供了一種工具,與后張預應力塑料波紋管穿管機可以共用同一套傳動部分和動力部分,解決了目前后張預應力穿束工作效率低,使用卷揚機需尋找可靠支撐點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依靠動力部分提供的轉矩傳遞給螺旋拉力器,螺旋拉力器旋轉的外螺紋與管壁的內螺紋咬合產生的拉力克服穿束阻力,完成穿束工作,無需為設備尋找外力支撐點;結構簡單,穿束效率高,并可與后張預應力塑料波紋管穿管機共用同一套傳動部分和動力部分。
圖1是工作部分的螺旋拉力器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剖面圖;圖3是圖1的B-B剖面圖;圖4是工作部分的鋼絞線集束器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的C-C剖面圖;圖6是圖4的F-F剖面圖;圖7是圖4的D-D剖面圖;圖8是工作部分的變向傳力器結構示意圖;圖9是工作部分的拉桿結構示意圖;圖10是工作部分的連接蓋結構示意圖;圖11是圖10的J-J剖面圖;圖12是圖10的K-K剖面圖;圖13是工作部分的傳力盤結構示意圖;圖14是圖13的L-L剖面圖;圖15是圖13的M - M剖面圖;圖16是防護罩結構示意圖;圖17是圖16的P - P剖面圖;圖18是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19是引導管的結構示意圖;圖20是圖19的V-V剖面圖;圖21是工作部分整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 一螺旋拉力器,101—螺旋凹槽,102 —銷孔,103 —沉孔,2—鋼絞線集束器,201—開口內錐孔,202—變徑通孔,3—拉桿,301—拉桿鍵槽,302—變向球,4一連接蓋,401—容腔,402—螺栓通孔,403—連桿通孔,5—傳力盤,501—通孔,502—固定鍵槽,6—防護罩,601—倒角,7—鍵,8—螺栓,9—推力軸承,10—夾片,11—鋼絞線,12—塑料波紋管,13—動力部分,14 一傳動部分,15—工作部分,16—變向傳力器,17—實體鋼筋混凝土構件,18—引導管,1801—內螺紋,19—傳動節,1901—萬向節,1902—連接節,1903—前段萬向節,1904—末段萬向節。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9所示:一種后張預應力構件波紋管穿束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穿束裝置包括動力部分13、傳動部分14與工作部分15 ;參見圖21,工作部分15包括螺旋拉力器1、變向傳力器16與鋼絞線集束器2 ;變向傳力器16 一端與螺旋拉力器I連接、另一端與鋼絞線集束器2連接;螺旋拉力器I與傳動部分14連接,傳動部分14另一端與動力部分13連接。動力部分13與傳動部分14的結構相同于專利申請號201220626412.2實用新型名稱為后張預應力塑料波紋管穿管機的動力部分與傳動部分。傳動部分14包括數節通過銷軸相連的傳動節19,每段傳動節19包括萬向節1901和連接節1902,萬向節1901通過銷軸與連接節1902連接;前段萬向節1903與工作部分15的螺旋拉力器I連接。動力部分13采用常規技術手段,包括電機與變速器(圖中未示出);變速器輸出端與末段萬向節1904連接。參見圖1至圖3:螺旋拉力器I外表面設有螺旋凹槽101,螺旋凹槽101與塑料波紋管12螺紋的形狀規格相適配。螺旋拉力器I后端設有銷孔102,銷軸插接于銷孔102與前段萬向節1903的銷孔,將螺旋拉力器I與前段萬向節1903相連接;螺旋拉力器I后端設有沉孔103 ;參見圖8、圖9與圖21:變向傳力器16包括拉桿3、連接蓋4、傳力盤5與推力軸承9 ;拉桿3 —端設有變向球302,另一端設有拉桿鍵槽301,參見圖10、圖11、圖12與圖21,連接蓋4設有容腔401,傳力盤5和推力軸承9嵌于容腔401內,連接蓋4設有螺栓通孔402與連桿通孔403,螺栓8安裝于螺栓通孔402與沉孔103,將連接蓋4與螺旋拉力器I固定連接。參見圖13、圖14與圖15,傳力盤5設有通孔501與固定鍵槽502,拉桿3穿過連桿通孔403與通孔501后,用鍵7安裝于固定鍵槽502和拉桿鍵槽301,將拉桿3與傳力盤5相連接。螺旋拉力器I通過傳動部分14傳來的轉矩旋轉與塑料波紋管12的螺紋咬合產生前進或后退的力,通過變向傳力器16傳遞到鋼絞線集束器2。當螺旋拉力器旋轉移動時,拉桿、傳力盤只是跟隨螺旋拉力器移動,而不旋轉;拉桿設有的變向球,當拉桿穿過鋼絞線集束器的變徑通孔時會被卡住,可以實現變向傳力的作用。參見圖4、圖5、圖6與圖7:鋼絞線集束器2側面設有容納鋼絞線11的開口內錐孔201,鋼絞線集束器2中心設有變徑通孔202,拉桿3穿過變徑通孔202,變向球302卡裝在變徑通孔202的變徑部位。參見圖18與圖21:鋼絞線集束器2外面安裝防護罩6,參見圖16與圖17,防護罩6后端設有倒角601,防止集束器行進過程中掛到塑料波紋管12的螺紋內壁而增加穿束阻力。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完善,參見圖19與圖2: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引導管18,引導管18的長度與鋼絞線11張拉時需要的長度適配,引導管18由兩個半圓形柱管扣合而成,每個半圓形柱管設有與塑料波紋管12螺紋的形狀規格一致的內螺紋1801,當螺旋拉力器I回到實體鋼筋混凝土構件17起初旋入點時,用引導環抱住傳動部分,使1801的內螺紋與螺旋拉力器的螺旋凹槽101相扣,螺旋拉力器I繼續穿過引導管,將鋼絞線從實體鋼筋混凝土構件17引出。參見圖18與圖21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步驟后大致如下:將拉桿3穿過鋼絞線集束器2的變徑通孔202,變向球302會卡在變徑通孔202變徑部位,之后穿過防護罩6,再穿過連接蓋4的連桿通孔403,接著穿過推力軸承9,再穿過傳力盤5的通孔501,用鍵7穿過拉桿鍵槽301和固定鍵槽502,鍵和鍵槽緊密配合將傳力盤5連接于拉桿3。接下來逐根將鋼絞線11放入開口內錐孔201內,用夾片10固定,套上防護罩6。參見圖18:因為實體鋼筋混凝土構件17已達到設計強度,完成上述操作后將螺旋拉力器I通過動力部分提供的轉矩從實體鋼筋混凝土構件17的一端旋入,直至從另一端旋出,用螺栓8通過螺栓通孔402連接到螺旋拉力器I的沉孔103內,將螺旋拉力器I與連接盤4連接固定形成工作部分15。打開動力部分的電源,使其反轉,帶動鋼絞線11穿過整根塑料波紋管12 ;當螺旋拉力器I回到起初旋入點時,引導管18對接到實體鋼筋混凝土構件17端口,用引導管18環抱住傳動部分,使1801的內螺紋與螺旋拉力器外螺紋101相扣,再用抱箍將引導管18的兩個半圓形柱管箍緊,打開動力部分電源,使螺旋拉力器繼續穿過引導管,解除抱箍,分開引導管,將鋼絞線從鋼絞線集束器上取下,穿束工作結束。工作部分15和傳動部分14均用優質工具鋼制作。夾片10是現有技術,故本申請未對夾片10的結構給予描寫。
權利要求1.一種后張預應力構件波紋管穿束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穿束裝置包括動力部分(13)、傳動部分(14)與工作部分(15);工作部分(15)包括螺旋拉力器(I)、變向傳力器(16)與鋼絞線集束器(2);變向傳力器(16)—端與螺旋拉力器(I)連接、另一端與鋼絞線集束器(2)連接;螺旋拉力器(I)與傳動部分(14)連接,傳動部分(14)另一端與動力部分(13)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后張預應力構件波紋管穿束裝置,其特征在于:傳動部分(14)包括數節通過銷軸相連的傳動節(19),每段傳動節(19)包括萬向節(1901)和連接節(1902),萬向節(1901)通過銷軸與連接節(1902)連接;前段萬向節(1903)與工作部分(15)的螺旋拉力器(I)連接;動力部分(13)包括電機與變速器,變速器輸出端與末段萬向節(1904)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后張預應力構件波紋管穿束裝置,其特征在于:螺旋拉力器(I)外表面設有螺旋凹槽(101),螺旋凹槽(101)與塑料波紋管(12)螺紋的形狀規格相適配。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后張預應力構件波紋管穿束裝置,其特征在于:螺旋拉力器(I)后端設有銷孔(102),銷軸插接于銷孔(102)與前段萬向節(1903)的銷孔,將螺旋拉力器(I)與前段萬向節(1903)相連接;螺旋拉力器(I)后端設有沉孔(103);變向傳力器(16)包括拉桿(3)、連接蓋(4)、傳力盤(5)與推力軸承(9);拉桿(3) —端設有變向球(302),另一端設有拉桿鍵槽(301);連接蓋(4)設有容腔(401),傳力盤(5)和推力軸承(9)嵌于容腔(401)內,連接蓋(4)設有螺栓通孔(402)與連桿通孔(403),螺栓(8)安裝于螺栓通孔(402)與沉孔(103),將連接蓋(4)與螺旋拉力器(I)固定連接;傳力盤(5)設有通孔(501)與固定鍵槽(502),拉桿(3)穿過連桿通孔(403)與通孔(501),鍵(7)安裝于固定鍵槽(502)和拉桿鍵槽(301),將拉桿(3)與傳力盤5相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后張預應力構件波紋管穿束裝置,其特征在于:鋼絞線集束器(2)側面設有容納鋼絞線(11)的開口內錐孔(201),鋼絞線集束器(2)中心設有變徑通孔(202),拉桿(3)穿過變徑通孔(202),變向球(302)卡裝在變徑通孔(202)的變徑部位。
6.如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后張預應力構件波紋管穿束裝置,其特征在于:鋼絞線集束器(2)外面安裝防護罩(6)。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后張預應力構件波紋管穿束裝置,其特征在于:穿束裝置還包括引導管(18),引導管(18)的長度與鋼絞線(11)張拉時需要的長度適配,引導管(18)由兩個半圓形柱管扣合而成,每個半圓形柱管設有與塑料波紋管(12)螺紋的形狀規格一致的內螺紋(180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用施工機械,特別是一種后張預應力構件波紋管穿束裝置。該穿束裝置包括動力部分、傳動部分與工作部分;工作部分包括螺旋拉力器、變向傳力器與鋼絞線集束器;變向傳力器一端與螺旋拉力器連接、另一端與鋼絞線集束器連接;螺旋拉力器與傳動部分連接,傳動部分另一端與動力部分連接。螺旋拉力器外表面設有螺旋,螺旋與塑料波紋管螺紋的形狀規格相適配。通過傳動部分傳來的轉矩旋轉與波紋管的螺紋咬合產生前進或后退的力,通過變向傳力器傳遞到鋼絞線集束器。解決了目前后張預應力穿束使用卷揚機需尋找可靠支撐點的技術問題,其結構簡單,穿束效率高。
文檔編號E04G21/12GK202990441SQ20132000451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6日
發明者吳少強 申請人:吳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