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泥砂漿混合攪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用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水泥砂漿混合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道路路面的鋪設施工過程中,水泥砂漿的攪拌尤為重要,如若攪拌不均勻或不充分,將影響道路路面的使用壽命。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人工進行攪拌,不僅效率低下,勞動強度也大,攪拌的砂漿不均勻,而有些也采用攪拌鍋進行機械攪拌,但這些攪拌裝置的容易出現上下離析的情況,攪拌鍋的邊緣和中央不一致,上下也不一致,且經常出現葉片易折斷的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攪拌均勻、使用壽命長的水泥砂漿混合攪拌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水泥砂漿混合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槽、攪拌軸及支架,攪拌槽可拆卸地設于支架上;攪拌軸的上端與驅動裝置連接,攪拌軸下部插入攪拌槽內;攪拌槽上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進料口位于攪拌槽的上方,出料口位于攪拌槽的底部;所述攪拌軸包括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一軸體和第二軸體,第一軸體上設有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第二軸體上設有第三葉片,所述第一葉片為螺旋形狀。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軸體為順時針方向旋轉,第二軸體為逆時針方向旋轉。進一步的,所述第二葉片為V字形結構。進一步的,所述攪拌 槽內壁的下部設有連續的凸起。進一步的,所述出料口處設有流量調節閥。進一步的,所述進料口的上方設有一廣口型進料斗。進一步的,所述驅動裝置為減速電機。綜上所述,本過濾閥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采用雙向旋轉葉片,使漿體可以更大范圍的流動,混合效果更加均勻;螺旋葉片具有推進作用,有利于漿液的流動和排出。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圖1所示,一種水泥砂漿混合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槽1、攪拌軸及支架3,攪拌槽I可拆卸地設于支架3上;攪拌軸的上端與驅動裝置連接,攪拌軸下部插入攪拌槽I內;攪拌槽上設有進料口 11和出料口 12,進料口位于攪拌槽的上方,出料口位于攪拌槽的底部;所述攪拌軸包括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一軸體21和第二軸體22,第一軸體21上設有第一葉片4和第二葉片5,第二軸體22上設有第三葉片6,所述第一葉片4為螺旋形狀。所述第一軸體21為順時針方向旋轉,第二軸體22為逆時針方向旋轉。進一步的,為了便于漿液的向上移動,所述第三葉片6為V字形結構。所述攪拌槽I內壁的下部設有連續的凸起13,側壁上的凸起可利于漿液的上下流動,混合更均勻。所述出料口 12處設有流量調節閥7,對出料口進行流量控制,更加精準。所述進料口 11的上方設有一廣口型進料斗8,方便原料的進入。進一步的,所述驅動裝置為減速電機9。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 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水泥砂漿混合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槽(I)、攪拌軸及支架(3),攪拌槽(I)可拆卸地設于支架(3)上;攪拌軸的上端與驅動裝置連接,攪拌軸下部插入攪拌槽(I)內;攪拌槽上設有進料口(11)和出料口(12),進料口位于攪拌槽的上方,出料口位于攪拌槽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包括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一軸體(21)和第二軸體(22),第一軸體(21)上設有第一葉片(4)和第二葉片(5),第二軸體(22)上設有第三葉片(6),所述第一葉片(4)為螺旋形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砂漿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體(21)為順時針方向旋轉,第二軸體(22)為逆時針方向旋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砂漿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葉片(6)為V字形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砂漿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槽(I)內壁的下部設有連續的凸起(1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砂漿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12)處設有流量調節閥(7)。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砂漿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口(11)的上方設有一廣口型進料斗(8)。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砂漿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為減速電機(9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泥砂漿混合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槽、攪拌軸及支架,攪拌槽可拆卸地設于支架上;攪拌軸的上端與驅動裝置連接,攪拌軸下部插入攪拌槽內;攪拌槽上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進料口位于攪拌槽的上方,出料口位于攪拌槽的底部;所述攪拌軸包括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一軸體和第二軸體,第一軸體上設有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第二軸體上設有第三葉片,所述第一葉片為螺旋形狀。本實用新型采用雙向旋轉葉片,使漿體可以更大范圍的流動,混合效果更加均勻;螺旋葉片具有推進作用,有利于漿液的流動和排出。
文檔編號B28C5/16GK203141655SQ20132016440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0日
發明者李根富 申請人:李根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