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包括立桿、及連接在立桿上端的自動夾緊機構和連接在立桿下端的固緊機構,所述自動夾緊機構包括彈片、彈簧、及一對一端相鉸連、另一端可相互閉合的左鉗爪和右鉗爪;所述固緊機構包括固定鎖片、和與固定鎖片鉸連的活動鎖片、及將固定鎖片和活動鎖片鎖緊的鎖緊件,所述固定鎖片與立桿連接。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先將鋼管的一端緊固,而鋼管的另一端從自動夾緊機構上左、右鉗爪張開時的空間進入、并與彈片接觸,卡緊的彈片受到力的沖擊,彈片的一端滑落,左、右鉗爪閉合,夾住鋼管,再安裝扣件即可完成立鋼管的搭設。本實用新型立鋼管的工作需一人即可完成,安裝速度快,具有省時省力、安全系數高的特點。
【專利說明】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腳手架是指施工現場為工人操作并解決垂直和水平運輸而搭設的各種支架,通常是建筑界上的一種術語。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墻、內部裝修或層高較高無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為了施工人員上下干活或外圍安全網維護及高空安裝構件等而搭設的支架,其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同時有些工程將腳手架當模板使用,此外在廣告業、市政、交通路橋、礦山等部門也廣泛被使用。目前為提高安全性,腳手架的搭設多采用鋼管和扣件構成,稱為鋼管腳手架。鋼管腳手架搭設的方式有多種,但不管采用哪一種搭設方式都需要將鋼管一根根向上立,再用扣件將上下兩根鋼管連接固定。目前立鋼管的方法為:先將鋼管的下端固定好,再將鋼管的上端與設置好的駁接口通過扣件連接即可;這樣駁接直立鋼管時,當設置的駁接口低于I米時還可以勉強立起來駁接;但當設置的駁接口高于I米時,立鋼管就比較費力了。特別是在冬天風大時,更加難以將鋼管立起來駁接。這樣的搭設方法存在勞動量大、花費時間長、效率低的缺點,且駁接口越高時,安全隱患越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省時省力、安裝鋼管快捷、安全系數高的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包括立桿、及連接在立桿上端的自動夾緊機構和連接在立桿下端的固緊機構,
[0006]所述自動夾緊機構包括一端相鉸連、另一端可相互閉合的左鉗爪和右鉗爪、及彈片、彈簧,所述左鉗爪或右鉗爪的鉸連端與立桿上端連接;所述彈簧橫跨設在左鉗爪和右鉗爪之間;所述彈片也橫跨設在左鉗爪和右鉗爪之間,彈片的一端與其中一鉗爪可活動連接,另一端開設有槽口、該槽口與另一鉗爪上開設有的卡件相配合實現卡緊而保持左鉗爪和右鉗爪張開;所述立桿的上端還設有可使左鉗爪和右鉗爪張開的拉動件;
[0007]所述固緊機構包括固定鎖片、和與固定鎖片鉸連的活動鎖片、及將固定鎖片和活動鎖片鎖緊的鎖緊件,所述固定鎖片的背面與立桿連接。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拉動件包括拉桿和拉繩,所述拉桿與立桿上的凸出支點連接,拉桿兩端相對立桿的內外做相反方向的移動,所述拉繩的一端與拉桿連接、另一端分成兩條分別與開設在左、右鉗爪外緣的孔槽連接。
[0009]進一步地,所述凸出支點為橫向軸,拉桿與立桿同向設置、與橫向軸活動連接,拉桿可沿橫向軸轉動,實現拉桿兩端相對立桿的內外做相反方向的移動。
[0010]上述方案中,為使拉繩結實,經久耐用,優選地,所述拉繩為鋼絲繩。
[0011 ] 上述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鎖緊件包括螺桿和設于該螺桿上的調節螺母,所述螺桿與固定鎖片連接,活動鎖片上還開設有與所述螺桿相配合的卡口。
[0012]上述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與開設在左、右鉗爪外緣的孔槽連接。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立桿可以為木頭、鋼管或其他材質制成的立桿,為使所述立桿易于安裝,并經久耐用,優選地,所述立桿為鋼管。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5]本實用新型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在立鋼管時:先將鋼管的一端緊固,而鋼管的另一端從自動夾緊機構上左、右鉗爪張開時的空間進入、并與彈片接觸,卡緊的彈片受到力的沖擊,彈片設有槽口的一端滑落,左、右鉗爪閉合,緊緊夾住鋼管,然后安裝扣件即可完成立鋼管的搭設。本實用新型立鋼管的工作需一人即可完成,安裝速度快,具有省時省力、安裝快捷、安全系數高的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夾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固緊機構未工作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固緊機構工作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標號為:1、立桿;2_1、固定鎖片;2_2、活動鎖片;3、調節螺母;4、螺桿;5、左、右甜爪;6、彈片;7、彈黃;8、卡件;9、拉桿;10、拉繩;11、孔槽;12、凸出支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但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
[0022]如圖1所示,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包括立桿1、及連接在立桿I上端的自動夾緊機構和連接在立桿I下端的固緊機構,優選地,所述立桿I為鋼管;
[0023]如圖2所示,所述自動夾緊機構包括一端相鉸連、另一端可相互閉合的左鉗爪和右鉗爪、及彈片6、彈簧7,所述左鉗爪或右鉗爪的鉸連端與立桿I上端連接;所述彈簧7橫跨設在左鉗爪和右鉗爪之間、且其兩端分別與開設在左、右鉗爪5外緣的孔槽11連接;所述彈片6也橫跨設在左鉗爪和右鉗爪之間,彈片6的一端與其中一鉗爪可活動連接,另一端開設有槽口、該槽口與另一鉗爪上開設有的卡件8相配合以實現卡緊而保持左鉗爪和右鉗爪張開;所述立桿I的上端還設有可使左鉗爪和右鉗爪張開的拉動件;
[0024]如圖3所示,所述固緊機構包括固定鎖片2-1、和與固定鎖片2-1鉸連的活動鎖片2-2、及將固定鎖片2-1和活動鎖片2-2鎖緊的鎖緊件,所述固定鎖片2-1的背面與立桿I連接,優選地,所述鎖緊件包括螺桿4和調節螺母3,該螺桿4與固定鎖片2-1連接、且在活動鎖片2-2上還開設有與所述螺桿4相配合的卡口。所述固緊機構使用時,先將活動鎖片
2-2與固定鎖片2-1接觸、使活動鎖片2-2上的卡口與固定鎖片2-1上的螺桿4吻合,然后扭動調節螺母3至鎖緊鋼管即可,如圖4所示。
[0025]優選地,所述拉動件包括拉桿9和拉繩10,優選地,所述拉繩10為鋼絲繩;所述拉桿9與立桿I上的凸出支點12連接,拉桿9兩端相對立桿I的內外做相反方向的移動,所述拉繩10的一端與拉桿9連接、另一端分成兩條分別與開設在左、右鉗爪5外緣的孔槽11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凸出支點12為橫向軸,拉桿9與立桿I同向設置、與橫向軸活動連接,拉桿9可沿橫向軸轉動,實現拉桿9兩端相對立桿I的內外做相反方向的移動。該拉動件工作時,先是拉動拉桿9,然后拉繩10拉動左、右鉗爪5張開、同時彈簧7被拉伸,此時彈片6上設有的槽口卡緊在鉗爪設有的卡件8上、保持左鉗爪和右鉗爪張開的狀態。
[0026]本實用新型用于立鋼管時,先是采用固緊機構固定鋼管的一端,而鋼管的另一端從自動夾緊機構上左、右鉗爪張開的空間進入、并與彈片6接觸,卡緊的彈片6受到力的沖擊,使得彈片6設有槽口的一端滑落,左、右鉗爪5閉合,自動夾緊鋼管,然后再安裝扣件即可完成鋼管的搭設;再立另一根鋼管時,先拉動拉動件的拉桿9,然后按上述操作進行即可。
【權利要求】
1.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包括立桿(I)、及連接在立桿(I)上端的自動夾緊機構和連接在立桿(I)下端的固緊機構, 所述自動夾緊機構包括彈片(6)、彈簧(7)、及一對一端相鉸連、另一端可相互閉合的左鉗爪和右鉗爪,所述左鉗爪或右鉗爪的鉸連端與立桿(I)上端連接;所述彈簧(7)橫跨設在左鉗爪和右鉗爪之間;所述彈片(6)也橫跨設在左鉗爪和右鉗爪之間,彈片(6)的一端與其中一鉗爪可活動連接,另一端開設有槽口、該槽口與另一鉗爪上開設有的卡件(8)相配合實現卡緊而保持左鉗爪和右鉗爪張開;所述立桿(I)的上端還設有可使左鉗爪和右鉗爪張開的拉動件; 所述固緊機構包括固定鎖片(2-1)、和與固定鎖片(2-1)鉸連的活動鎖片(2-2)、及將固定鎖片(2-1)和活動鎖片(2-2)鎖緊的鎖緊件,所述固定鎖片(2-1)與立桿(I)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動件包括拉桿(9)和拉繩(10),所述拉桿(9)與立桿(I)上的凸出支點(12)連接,拉桿(9)兩端相對立桿(I)的內外做相反方向的移動,所述拉繩(10)的一端與拉桿(9)連接、另一端分成兩條分別與開設在左、右鉗爪(5)外緣的孔槽(11)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支點(12)為橫向軸,拉桿(9)與立桿(I)同向設置、與橫向軸活動連接,拉桿(9)可沿橫向軸轉動,實現拉桿(9 )兩端相對立桿(I)的內外做相反方向的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繩(10)為鋼絲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件包括螺桿(4)和設于該螺桿(4)上的調節螺母(3),所述螺桿(4)與固定鎖片(2-1)連接,活動鎖片(2-2)上還開設有與所述螺桿(4)相配合的卡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7)的兩端分別與開設在左、右鉗爪(5)外緣的孔槽(11)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立鋼管的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I)為鋼管。
【文檔編號】E04G21/16GK203583900SQ201320673344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9日
【發明者】吳文采 申請人:吳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