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筑保溫模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建筑保溫模塊,該建筑保溫模塊的上側面和左側面形成有第一配合部,下側面和右側面形成有第二配合部,每一建筑保溫模塊的第一配合部均可與相鄰建筑保溫模塊的第二配合部卡配相連,每一建筑保溫模塊的第二配合部均可與相鄰建筑保溫模塊的第一配合部卡配相連,該第一配合部包括長條形的凸條以及布設在凸條兩側的兩組限位凸塊,每組限位凸塊均具有間隔設置的多個,該第二配合部包括長條形的主凹槽以及布設在主凹槽兩側兩組限位凹槽,每組限位凹槽均具有間隔設置的多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綜合了實際應用中的兩個因素,從而具有便于實際生產應用的功效。
【專利說明】一種建筑保溫模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保溫建筑材料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建筑保溫模塊,其可同時具有安裝速度快和定位準確性好的特點。
【背景技術】
[0002]中國專利文獻CN100999941A公開一種水平與垂直轉換模塊,它包括模塊基板,該模塊基板為矩形或正方形,模塊基板的一對相鄰的側面上設置有與建筑物墻體模塊上的插接凸棱或凹槽相配合的凹槽或凸棱,模塊基板的兩端帶有相互配合的插接結構。此專利文獻核心是利用插接凸棱與插接凹槽之間的配合,實現相鄰模塊之間的快速插接相連。但是,由于兩個相鄰模塊可以沿著插接凸棱或插接凹槽的延伸方向進行滑動,如此使得相鄰模塊之間相互定位不夠準確,容易造成一些滑動,影響整個墻體模塊的結構強度。
[0003]由此,本 申請人:曾于2013年12月30日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201320890043.2,其涉及一種組裝牢固性強的節能型墻體模塊,包括保溫層,該保溫層上側面和左側面形成有第一配合部,下側面和右側面形成有第二配合部,每一保溫層上的第一配合部均可與相鄰保溫層的第二配合部卡配相連,每一保溫層上的第二配合部則均可與相鄰保溫層的第一配合部卡配相連,該第一配合部為沿上側面和左側面間隔設置的多個凸臺,該第二配合部為沿下側面和右側面間隔設置的多個凹槽。其采用多個凸臺與多個凹槽進行一一定位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定位準確性,使相鄰保溫層之間結構緊湊性大大提高。
[0004]但是,本 申請人:在實際應用中發現,施工工人對改進后的節能型墻體模塊略有微詞,主要是在安裝過程中由于每個凸臺均需要和相應的凹槽卡配相連,而且凸臺和凹槽的數量有些偏多,如此則會使得施工效率受到較大影響,確實存在改良的空間。
[0005]有鑒于此,本發明人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保溫模塊,其可以兼具安裝速度快和定位準確性好的功效。
[0007]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0008]一種建筑保溫模塊,其中,該建筑保溫模塊的上側面和左側面形成有第一配合部,下側面和右側面形成有第二配合部,每一建筑保溫模塊的第一配合部均可與相鄰建筑保溫模塊的第二配合部卡配相連,每一建筑保溫模塊的第二配合部均可與相鄰建筑保溫模塊的第一配合部卡配相連,該第一配合部包括長條形的凸條以及布設在凸條兩側的兩組限位凸塊,每組限位凸塊均具有間隔設置的多個,該第二配合部包括長條形的主凹槽以及布設在主凹槽兩側兩組限位凹槽,每組限位凹槽均具有間隔設置的多個。
[0009]進一步,該建筑保溫模塊的外表面還一體嵌設成型有十字形鋼絲網。
[0010]進一步,該建筑保溫模塊的內表面和外表面還均形成有若干個燕尾槽,每一燕尾槽均沿上下方向延伸,若干個燕尾槽以建筑保溫模塊的左右方向間隔設置。[0011]進一步,每一燕尾槽均包括底面以及均與底面相連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之間形成為當前燕尾槽的開口,該第一側面、第二側面與底面之間均構成傾斜夾角,該傾斜夾角位于30度至75度之間。
[0012]進一步,該傾斜夾角位于45度至50度之間。
[0013]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建筑保溫模塊,其由于主要也是依靠長條形的凸條與長條形的主凹槽配合,如此也具有施工速度快的特點;另外,本實用新型在長條形的凸條兩側還設置有兩組限位凸塊,利用該限位凸塊可以同時起到輔助定位的功效,從而達到定位準確性好,連接牢固的特點。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綜合了實際應用中的兩個因素,從而具有便于實際生產應用的功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保溫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
[0017]建筑保溫模塊I第一配合部11
[0018]凸條111限位凸塊112
[0019]第二配合部12主凹槽121
[0020]燕尾槽13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002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保溫模塊1,該建筑保溫模塊I的上側面和左側面形成有第一配合部11,下側面和右側面形成有第二配合部12,每一建筑保溫模塊I的第一配合部11均可與相鄰建筑保溫模塊I的第二配合部12卡配相連,每一建筑保溫模塊I的第二配合部12均可與相鄰建 筑保溫模塊I的第一配合部11卡配相連。
[0023]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改進點在于,該第一配合部11包括長條形的凸條111以及布設在凸條111兩側的兩組限位凸塊112,每組限位凸塊112均具有間隔設置的多個,該第二配合部12包括長條形的主凹槽121以及布設在主凹槽121兩側兩組限位凹槽,每組限位凹槽均具有間隔設置的多個。
[0024]這樣,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建筑保溫模塊1,其由于主要也是依靠長條形的凸條111與長條形的主凹槽121配合,如此也具有施工速度快的特點;另外,本實用新型在長條形的凸條111兩側還設置有兩組限位凸塊112,利用該限位凸塊112可以同時起到輔助定位的功效,從而達到定位準確性好,連接牢固的特點。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綜合了實際應用中的兩個因素,從而具有便于實際生產應用的功效。
[0025]另外,為了起到防火以及快速施工的功效,作為一種實施例,該建筑保溫模塊I的外表面還一體嵌設成型有十字形鋼絲網。
[0026]作為另外一種實施例,該建筑保溫模塊I的內表面和外表面還均形成有若干個燕尾槽13,每一燕尾槽13均沿上下方向延伸,若干個燕尾槽13以建筑保溫模塊的左右方向間隔設置。利用燕尾槽13的結構設計,一則可以讓墻體混凝土層與建筑保溫模塊I連接更加穩固,二則讓在外表面鋪設而主要起到防火和外部裝飾作用的混凝土層可以與建筑保溫模塊I連接得較為穩定。
[0027]更具體地,每一燕尾槽13均包括底面以及均與底面相連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之間形成為當前燕尾槽13的開口,該第一側面、第二側面與底面之間均構成傾斜夾角,該傾斜夾角位于30度至75度之間。更優選地,該傾斜夾角位于45度至50度之間。如此一方面可以確保連接強度,另一方面則確保建筑保溫模塊I在成型時的便利性。
[0028]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保溫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建筑保溫模塊的上側面和左側面形成有第一配合部,下側面和右側面形成有第二配合部,每一建筑保溫模塊的第一配合部均可與相鄰建筑保溫模塊的第二配合部卡配相連,每一建筑保溫模塊的第二配合部均可與相鄰建筑保溫模塊的第一配合部卡配相連,該第一配合部包括長條形的凸條以及布設在凸條兩側的兩組限位凸塊,每組限位凸塊均具有間隔設置的多個,該第二配合部包括長條形的主凹槽以及布設在主凹槽兩側兩組限位凹槽,每組限位凹槽均具有間隔設置的多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保溫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建筑保溫模塊的外表面還一體嵌設成型有十字形鋼絲網。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保溫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建筑保溫模塊的內表面和外表面還均形成有若干個燕尾槽,每一燕尾槽均沿上下方向延伸,若干個燕尾槽以保溫層的左右方向間隔設置。
【文檔編號】E04C1/00GK203742058SQ201420130976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1日
【發明者】鄭曉菲 申請人:翡柯機械(福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