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屬于屋面防水【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的預留縫屋面嵌置槽機構包括屋面下層,屋面下層中設置有預留縫,屋面下層上表面開有嵌置槽,該嵌置槽位于預留縫兩側;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的材料是低彈模材料,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包括彈性圓環與豎直延伸段,彈性圓環截面為一端開口的圓環,彈性圓環的開口兩端分別與豎直延伸段的一端相連,豎直延伸段嵌置進嵌置槽,從而將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緊固在預留縫的上方;防水層上部位于屋面下層和豎直延伸段的上方。本實用新型的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與屋面材料嵌置緊密,能夠隨屋面材料進行從動伸縮變形,有效提高屋面預留縫處防水能力。
【專利說明】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屋面防水【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涉及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由于溫度變化、地基不均勻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響,會使建筑物發生裂縫或破壞,故在設計時事先將房屋劃分成若干個獨立的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地變化,這種將建筑物垂直分開的預留縫稱為變形縫。墻體結構通過變形縫的設置分為各自獨立的區段。變形縫包括溫度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三種,具體說明如下:
[0003](I)為防止建筑構件因溫度變化、熱脹冷縮使房屋出現裂縫或破壞,在沿建筑物長度方向相隔一定距離預留垂直縫隙。這種因溫度變化而設置的縫叫做溫度縫或伸縮縫。伸縮縫間距與墻體的類別有關,特別是與屋頂和樓板的類型有關,伸縮縫的寬度一般為20—30mmo
[0004](2)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房屋破壞所設置的垂直縫稱為沉降縫。沉降縫的寬度與地基情況及建筑高度有關,地基越弱的建筑物,沉陷的可能性越高,沉陷后所產生的傾斜距離越大,其沉降縫寬度一般為30—70mm,在軟弱地基上的建筑其縫寬應適當增加。
[0005](3)在抗震設防烈度為7— 9度的地區內應設置防震縫,一般情況下防震縫僅在基礎以上設置,但防震縫應同伸縮縫和沉降縫協調布置,做到一縫多用。防震縫的寬度,在多層磚墻房屋中按設計烈度的不同取50— 70_ ;在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中,建筑物高度小于或等于15m時,縫寬為70mm ;當建筑物高度超過15m時,設計烈度7度,建筑每增高4m,縫寬在70mm基礎上增加20mm ;設計烈度8度,建筑每增高3m,縫寬在70mm基礎上增加20mm ;設計烈度9度,建筑每增高2m,縫寬在70mm基礎上增加20mm。
[0006]此外,剛性防水屋面是指依靠結構構件自身的密實性或采用剛性防水材料與柔性接頭材料復合作防水層來達到建筑物防水目的的一類防水屋面,主要適用于防水等級為III級的屋面防水,也可用作1、II級屋面多道防水設防中的一道防水層;不適用于受較大振動或沖擊的建筑屋面。
[0007]剛性防水屋面主要包括普通細石混凝土防水屋面、補償收縮混凝土防水屋面、鋼纖維混凝土防水屋面、預應力混凝土防水屋面以及塊體剛性防水屋面等,其中前三者應用最為廣泛。《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2012)對這三者均做了詳盡的規定:普通細石混凝土屋面:厚40mm,C20混凝土,加鋼筋網片,密封材料嵌填;補償收縮混凝土屋面:在混凝土中加入膨脹劑,在有約束的條件下,使產生的壓應力補償混凝土由于干縮產生的拉應力,以避免板面裂縫;鋼纖維混凝土屋面:在屋面細石混凝土中摻入不定向分布的短而不連續的鋼纖維,呈三維隨機分布,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0008]依靠混凝土自身的密實性或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并配合一定的構件措施,剛性防水屋面達到了防水目的。其主要的構件措施為:屋面具有一定的坡度,便于雨水及時排除;增加鋼筋;設置隔離層。此外,為避免在外力作用、溫濕變化、結構層變形等因素影響下產生裂縫,剛性防水屋面在設計過程中宜考慮:優先選用抗裂性能好的材料和結構形式;通過各種措施加大結構層剛度,減小防水層的溫度應力,減小混凝土收縮;設置分格縫進一步保證剛性防水屋面在溫度,濕度變化的條件下不致開裂。
[0009]分格縫是為減小大面積防水層的總收縮值和溫度應力,避免因結構層變位及溫度、濕度變化引起防水層開裂導致滲漏而預留的縫隙,通常根據平屋面的形狀、尺寸和結構進行布置。
[0010]普通細石混凝土和補償收縮混凝土防水層,分格縫的寬度宜為5 — 30mm。不同類型的剛性防水層分格縫間距除應滿足計算需要(一般情況下不宜大于6m)外,還應在屋面結構變形敏感處、屋脊及屋面排水方向變化處、防水層與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防水層與承重或非承重女兒墻或山墻的交接處等部位設置分格縫。此外,分格縫內應嵌填密封材料,以保證其防水性并適應屋面基層變形。
[0011]大量工程實踐經驗表明:溫濕變化引起的屋面表面裂縫、預留縫設置不合理、灌縫工藝控制不嚴、灌縫不飽滿、嵌縫材料質量較差、灌嵌縫材料與剛性防水屋面材料分離導致的預留縫處防水薄弱是制約屋面防水性能的主要因素。所以,預留縫的防水能力對決定屋面防水的性能的好壞至關重要。
[0012]為提高屋面預留縫處防水能力,已有相關專利技術方案公開,如申請號200910206901.5,申請日為2009年10月20日,發明創造名稱為:屋面伸縮縫防水扣板,該申請案是由板底、板底兩側護沿及板底兩側護沿與板底形成的凹槽組成;通過搭接在屋面伸縮縫兩側預留的棱邊上實現對屋面伸縮縫的扣封。該申請案一定程度上替代灌嵌縫工藝從而避免灌縫工藝控制不嚴、灌縫不飽滿、嵌縫材料質量較差等因素對伸縮縫防水能力產生不利影響,但是,該申請案仍存在以下問題:屋面材料在受熱等因素的作用下發生膨脹或收縮,扣板材料(剛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兩側隨之被拉開或被壓縮,扣板受到一個應力,因為扣板的板底以及板底兩側護沿截面均為矩形,形變能力較小,在周期性應力作用下亦會產生疲勞破壞;此外,若扣板為剛性材料制成,則扣板與剛性防水屋面材料間僅進行簡單扣合,可能使二者在室外環境中的變形不協調,將會導致扣板與屋面材料產生嚴重分離。
實用新型內容
[0013]1.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1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屋面預留縫處防水能力較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上端圓環的設計,為屋面材料變形引起的應力提供了足夠的容量,延長了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的使用壽命,且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是低彈模材料,能夠隨屋面材料進行從動伸縮變形,有效提高屋面預留縫處防水能力。
[0015]2.技術方案
[001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0017]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包括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預留縫屋面嵌置槽機構和防水層上部,所述的預留縫屋面嵌置槽機構包括屋面下層,屋面下層中設置有預留縫;所述的屋面下層上表面開有嵌置槽,該嵌置槽位于預留縫兩側;所述的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包括彈性圓環與豎直延伸段,上述的彈性圓環截面為一端開口的圓環,所述的彈性圓環的開口兩端分別與兩個豎直延伸段的一端相連,所述的豎直延伸段嵌置進嵌置槽,從而將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緊固在預留縫的上方;所述的防水層上部位于屋面下層和豎直延伸段的上方。
[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的材料是低彈模材料,該低彈模材料的彈性模量為0.1MPa?lOMPa。
[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彈性圓環外直徑為40?120mm ;所述的豎直延伸段長度為10?30mm ;所述的彈性圓環與豎直延伸段的厚度一致,為5?15mm ;所述的嵌置槽靠近預留縫的一面距預留縫的側沿長度為10?30mm。
[002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彈性圓環的兩側設置有肋條,該肋條距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底部20?100mm,肋條與水平線夾角為0°?90°。
[0021]3.有益效果
[0022]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I)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的材料是低彈模材料,使得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能夠隨屋面材料進行從動伸縮變形,實現對預留縫寬度的自適應,解決了傳統屋面預留縫灌縫、嵌縫等工藝中灌縫不飽滿、嵌縫材料質量較差、剛性防水屋面材料脹縮時與嵌縫材料分離等現存導致預留縫處防水薄弱的問題。
[0024](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防水層上部的上表面與豎直延伸段上端面齊平,豎直延伸段整個埋進屋面層,使得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牢固的嵌置進屋面層,能夠長久的對預留縫處實現防水功能。
[0025](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的材料是低彈模材料,且其彈性圓環的設計為屋面材料變形引起的應力提供了足夠的容量,屋面脹縮變形較大時,該系統能夠對屋面材料的膨脹、收縮進行雙向緩沖;屋面材料收縮時,低彈模材料的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兩邊被拉開,抑制屋面材料收縮的同時彈性圓環通過擴張消除應力;屋面材料膨脹時,低彈模材料的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被壓縮,阻礙屋面材料膨脹的同時彈性圓環通過縮小消除應力,對屋面材料的變形起到了一個減緩作用的同時避免了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在長期周期性拉壓應力作用下的疲勞損壞,延長了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的使用壽命。
[0026](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彈性圓環的兩側設置有肋條,肋條位于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與屋面材料交界處的上方,遮擋住雨水進入交界處,能夠進一步保證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與屋面材料交界處不會成為新的防水薄弱環節。
[0027](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結構設計合理,原理簡單,便于推廣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結構示意圖;
[0029]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預留縫屋面嵌置槽機構結構示意圖;
[0030]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與預留縫屋面嵌置槽機構的嵌置狀態示意圖;[0031]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32]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
[0033]1、屋面下層;2、預留縫;3、嵌置槽;4、彈性圓環;5、豎直延伸段;6、肋條;7、防水
層上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34]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0035]實施例1
[0036]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包括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預留縫屋面嵌置槽機構和防水層上部7 ;所述的預留縫屋面嵌置槽機構包括屋面下層1,屋面下層I中設置有預留縫2(如圖2所示),所述的屋面下層I上表面開有嵌置槽3,該嵌置槽3位于預留縫2兩側,嵌置槽2用于固定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的豎直延伸段5。所述的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包括彈性圓環4、豎直延伸段5和肋條7 (如圖1所示),所述的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的材料是低彈模材料,該低彈模材料的彈性模量為0.1MPa,上述的彈性圓環4截面為一端開口的圓環,該圓環外直徑為40mm,其低彈模材料的彈性圓環4的設計為屋面材料變形引起的應力提供了足夠的容量,相對于矩形環來說,圓形環受到拉壓力作用時,其特有的結構使其表面更不易產生較大的形變,且屋面脹縮變形較大時,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主要通過彈性圓環4的自如擴張或縮小能夠對屋面材料的膨脹、收縮進行雙向緩沖;屋面材料收縮時,低彈模材料的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兩邊被拉開,抑制屋面材料收縮的同時彈性圓環4通過擴張消除應力;屋面材料膨脹時,低彈模材料的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被壓縮,阻礙屋面材料膨脹的同時彈性圓環4通過縮小消除應力,對屋面材料的變形起到了一個減緩作用的同時避免了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在長期周期性拉壓應力作用下的疲勞損壞,延長了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的使用壽命。
[0037]本實施例中的彈性圓環4截面為一端開口的圓環,該彈性圓環4的開口兩端分別與兩個豎直延伸段5的一端相連(即:彈性圓環4的一個開口端與一個豎直延伸段5的一端相連,彈性圓環4的另一個開口端與另一個豎直延伸段5的一端相連),所述的豎直延伸段5嵌置進嵌置槽3 (如圖3所示),所述的豎直延伸段5長度為10mm,本實施例中的彈性圓環4為1/2個圓環;所述的彈性圓環4與豎直延伸段5厚度一致,為5mm ;又豎直延伸段5延伸進防水層上部7,使得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牢固的嵌置進屋面層,從而將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緊固在預留縫2的上方,能夠長久的對預留縫2處實現防水功能。所述的嵌置槽3靠近預留縫2的一面距預留縫2的側沿長度為10mm(如圖2所示)。所述的彈性圓環4的兩側設置有肋條6,該肋條6距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底部20mm,肋條6與水平線夾角為0°,肋條6位于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與屋面材料交界處的上方,遮擋住雨水進入交界處,能夠進一步保證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與屋面材料交界處不會成為新的防水薄弱環節。所述的防水層上部7位于屋面下層I和豎直延伸段5的上方,牢牢的緊固住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
[0038]實施例2
[0039]本實施例的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其基本結構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的材料是低彈模材料,該低彈模材料的彈性模量為IOMPa ;彈性圓環4外直徑為120mm ;豎直延伸段5長度為30mm ;彈性圓環4與豎直延伸段5的厚度一致,為15mm ;嵌置槽3靠近預留縫2的一面距預留縫2的側沿長度為30mm ;肋條6距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底部80mm,肋條6與水平線夾角為45°。
[0040]實施例3
[0041]本實施例的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其基本結構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的材料是低彈模材料,該低彈模材料的彈性模量為7MPa ;彈性圓環4外直徑為80mm ;豎直延伸段5長度為20mm ;彈性圓環4與豎直延伸段5的厚度一致,為IOmm ;嵌置槽3靠近預留縫2的一面距預留縫2的側沿長度為20mm ;肋條6距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底部40mm,肋條6與水平線夾角為90°。
[0042]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包括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預留縫屋面嵌置槽機構和防水層上部(7),所述的預留縫屋面嵌置槽機構包括屋面下層(I),屋面下層(I)中設置有預留縫(2);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屋面下層(I)上表面開有嵌置槽(3),該嵌置槽(3)位于預留縫(2)兩側;所述的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包括彈性圓環(4)與豎直延伸段(5),上述的彈性圓環(4)截面為一端開口的圓環,所述的彈性圓環(4)的開口兩端分別與兩個豎直延伸段(5)的一端相連,所述的豎直延伸段(5)嵌置進嵌置槽(3),從而將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緊固在預留縫(2)的上方;所述的防水層上部(7)位于屋面下層(I)和豎直延伸段(5)的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的材料是低彈模材料,該低彈模材料的彈性模量為0.1MPa~lOMPa。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 的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圓環⑷外直徑為40~120mm ;所述的豎直延伸段(5)長度為10~30mm ;所述的彈性圓環⑷與豎直延伸段(5)的厚度一致,為5~15mm ;所述的嵌置槽(3)靠近預留縫(2)的一面距預留縫(2)的側沿長度為10~30mm。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零應力屋面預留縫密封防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圓環(4)的兩側設置有肋條(6),該肋條(6)距預留縫防水密封機構底部20~100_,肋條(6)與水平線夾角為0°~90°。
【文檔編號】E04D13/16GK203795739SQ201420221691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0日
【發明者】趙亮, 陳德鵬, 劉純林 申請人:馬鞍山市智砼建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