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能調節豎向初始剛度的三維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49472閱讀:1001來源:國知局
一種能調節豎向初始剛度的三維隔震支座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防振動(或震動)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由夾層鋼板橡膠墊與豎向隔震支座串聯的三維隔震裝置。



背景技術:

隔震裝置是設在建筑與基礎之間的防震隔離裝置。早期的隔震裝置主要是由橡膠與薄鋼板交替疊合構成的二維隔震支座(疊層橡膠隔震支座),只能隔離地震波的水平分量。隨著人們對地震多維特性認識的提高,三維隔震裝置逐漸受到本領域研究者的重視。最常見的三維隔震裝置就是由疊層橡膠隔震支座與既有的豎向隔震支座串聯而成。

公開號為CN 102409777 A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結構三維隔震和抗傾覆裝置,該裝置的主體機構由疊層橡膠隔震支座14與彈簧隔震支座15串聯構成,所述主體結構的上、下側分別設置有上連接板1和下連接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連接板1和下連接板18之間設置有繞主體結構四周錯位均布的抗拉鋼絲繩16,所述抗拉鋼絲繩16沿水平方向的極限變形量大于主體機構的水平剪切彈性變形量。該專利申請所述方案雖然可提高三維隔震裝置的抗拉強度,以抵御地震中高層建筑物的搖擺甚至傾覆所產生的巨大拉力,但仍然存在以下的不足:1、所述的彈簧隔震支座只能壓縮耗能減震,不能拉伸耗能減震;2、所述的彈簧隔震支座不能預設初始剛度,不便于預設地震烈度降低隔震成本。

公開號為CN1932324A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可調節碟形彈簧機械式減震阻尼器”,該阻尼器包括外殼、設在外殼內的載荷連接桿和兩組碟形彈簧,所述,所述載荷連接桿的中部設有與之固連的調節齒輪,所述調節齒輪兩側的載荷連接桿上分別設有與載荷連接桿螺紋配合的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所述兩組碟形彈簧分別設在所述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的外側,并分別被夾持在所述左旋螺母或右旋螺母與外殼端部的封板之間。只需撥轉載荷連接桿上的調節齒輪,使所述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相互靠攏或遠離即可調節兩組碟形彈簧的預緊力從而調節阻尼器的阻尼系數,以滿足不同頻率和不同振幅的使用需求。然而該發明仍具有如下不足:1、所述載荷連接桿是在兩組碟形彈簧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的,兩組碟形彈簧的預緊力雖然能夠調節,但是無論如何調節,兩組碟形彈簧對載荷連接桿的作用力都是一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只需在載荷連接桿上施加任何外力都會破壞這種平衡,使兩組碟形彈簧發生變形,所以所述的阻尼器無法預設初始剛度;2、該發明中必須配合使用兩組碟形彈簧,才能在阻尼器受到壓或拉荷載時都提供阻尼,這不僅造成了一定的浪費,還使得阻尼器的長度大大的增加。

公開號為CN101457553A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彈簧剛度可調式調諧質量減振器”,該減振器是一種復合阻尼器,通過改變質量塊的厚度改變其特征頻率,通過改變粘滯阻尼器的工作介質的流量改變其阻尼比,通過改變彈簧的有效工作長度改變其剛度,其中改變彈簧的有效工作長度的手段有三種,一是采用固化材料將彈簧位于固化筒內的一段固化,二是往螺旋彈簧的中心內塞入約束塊,并二者過盈配合,使與約束塊接觸的一段彈簧失效,三是在約束塊表面設置螺旋狀凸起,將螺旋狀凸起卡在彈簧絲之間,使彈簧絲之間卡有螺旋狀凸起的一段彈簧失效。由此可見,該專利申請方案中的彈簧雖然可改變剛度,但所述的彈簧不僅有效工作長度明顯縮短,而且只能壓縮耗能減振,不能拉伸耗能減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調節豎向初始剛度的三維隔震支座,該三維隔震裝置既可壓縮耗能減振,又可拉伸耗能減振;而且還保持了豎向隔震支座中彈簧的有效工作長度。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能調節豎向初始剛度的三維隔震支座,該三維隔震裝置包括上下依次串接的疊層橡膠隔震支座和豎向隔震支座;其中,

所述的疊層橡膠隔震支座包括上連接板、下連接板、夾持在上下連接板之間的疊層橡膠墊和至少三根均布在疊層橡膠墊四周的抗拉鋼絲繩;所述抗拉鋼絲繩的一頭固定在上連接板上,另一頭固定在下連接板上,且上下兩固定點的連線平行于所述疊層橡膠墊的中軸線;

所述的豎向隔震支座包括底座,該底座的上表面設有向上延伸的導向套;所述導向套內部同軸設有彈簧,該彈簧的上頭設有驅動壓板;所述的疊層橡膠隔震支座的下連接板下表面的中部向所述導向套內凹陷形成一凸起,該凸起與所述的驅動壓板固定連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彈簧為復合彈簧(全稱為橡膠金屬螺旋復合彈簧),該復合彈簧的外徑小于導向套的內徑,二者之間形成一環形空間;

所述豎向隔震支座的導向套內還設有反壓裝置;所述反壓裝置包括三根以上的預壓鋼絲繩、與預壓鋼絲繩數量相等的鋼絲繩變向元件、與預壓鋼絲繩數量相等的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和一塊浮動反壓鋼板,其中,

所述的浮動反壓鋼板設在復合彈簧與底座之間;

所述的鋼絲繩變向元件繞所述的導向套的軸線對稱固定所述的驅動壓板上;

所述的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由第一自定心鎖緊夾具、第二自定心鎖緊夾具、防扭壓縮彈簧和平面軸承組成,其中:

A)所述的第一自定心鎖緊夾具有一連接座,該連接座一端的中部設有軸向延伸的圓柱形凸臺,該凸臺的體內沿軸心線設有由3~5瓣爪片組成的第一錐形夾爪,外周面套設有張緊螺套;其中,所述第一錐形夾的小頭指向連接座,所述張緊螺套的外周面為正六邊形;

B)所述的第二自定心鎖緊夾具具有一錐套,該錐套的體內沿軸線依次設有由3~5瓣爪片組成的第二錐形夾爪和空心螺栓,其中,所述的空心螺栓的頭部與第二錐形夾爪的大頭相對,所述錐套的外周面為正六邊形;

C)所述的平面軸承由滾珠—保持架組件和分別設在張緊螺套與錐套相對的端面上的環形滾道構成,其中所述的環形滾道與滾珠—保持架組件中的滾珠相匹配;

D)所述第二自定心鎖緊夾具位于所述張緊螺套頭部的外側,且第二錐形夾爪小頭與第一錐形夾爪小頭的指向一致;所述的平面軸承位于所述張緊螺套與錐套之間,所述的防扭壓縮彈簧設在張緊螺套的內孔中;當預壓鋼絲繩由第一錐形夾爪的爪片之間經防扭壓縮彈簧與平面軸承的中心孔以及第二錐形夾爪的爪片之間穿出后,在預壓鋼絲繩張力作用下,所述防扭壓縮彈簧的一頭作用在第一錐形夾爪上,另一頭作用在錐套上;

所述的預壓鋼絲繩以折線狀態分布在所述的環形空間內,且每一根預壓鋼絲繩的一頭繞所述的導向套的軸線對稱固定在浮動反壓鋼板上,另一頭穿繞過相對的一個鋼絲繩變向元件后折回,然后從該預壓鋼絲繩在浮動反壓鋼板上的固定點旁穿過浮動反壓鋼板,由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錨固在底座上;所述的浮動反壓鋼板上,在每一根預壓鋼絲繩穿過位置均設有穿過預壓鋼絲繩的通孔,該通孔的孔徑大于所述預壓鋼絲繩的直徑;

所述的導向套與驅動壓板及浮動反壓鋼板之間分別采用動配合;

將預壓鋼絲繩張緊至設置豎向初始剛度所需張力,使所述的復合彈簧始終夾持在驅動壓板與浮動反壓鋼板之間;

將所述抗拉鋼絲繩張緊為疊層橡膠墊提供等于設計靜載荷的預壓力。

上述三維隔震支座豎向隔震的工作原理如下:當豎向動載荷沿導向套的軸線相對作用時,壓力經由疊層橡膠隔震支座傳遞到驅動壓板,使之下移壓縮復合彈簧;當動載荷沿導向套的軸線相背作用時,拉力經由抗拉鋼絲繩傳遞到驅動壓板,驅動壓板上移,而預壓鋼絲繩則通過鋼絲繩變向元件反向吊起浮動反壓鋼板壓縮復合彈簧。由此可見,軸向動載荷無論相對還是相背作用在三維隔震支座上,都能壓縮復合彈簧,使其發生彈性變形而耗能。

由上述工作原理可見,工作過程中所述的預壓鋼絲繩與所述浮動反壓鋼板上的通孔的孔壁不能產生摩擦,否則就會干擾浮動反壓鋼板的上下移動,因此所述通孔直徑比所述預壓鋼絲繩的直徑大多少,應以不干擾和影響浮動反壓鋼板的上下移動為宜。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鋼絲繩變向元件為常見的定滑輪或類似變向功能的吊環形構件,如吊環螺釘、U形構件等。

本發明所述的能調節豎向初始剛度的三維隔震支座,其中所述的預壓鋼絲繩固定在浮動反壓鋼板上的一頭可采用焊接固定,也可采用類似吊環螺釘系接固定。

為防止所述復合彈簧兩頭在所述驅動壓板和浮動反壓鋼板上滑動,本發明的另一個改進方案是:所述驅動壓板與浮動反壓鋼板相對的表面均設有定位環,所述復合彈簧兩頭分別嵌在所述的定位環內。

本發明的能調節豎向初始剛度的三維隔震支座較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效果:

(1)在豎直方向上,即可壓縮耗能減震,又可拉伸耗能減震;能有效的耗減高層建筑物由于搖擺而對建筑基礎產生的巨大拉力;且只需一只復合彈簧,豎向長度小,穩定性好。

(2)當豎向動載荷大于預設的豎向初始剛度的抵御能力后,本發明中豎向隔震支座的雙向彈性變形對稱,因此不因豎向載荷的正負方向的變化而影響其壓縮變形耗能的效果;

(3)只要改變預壓鋼絲繩的長度即可改變整個裝置的豎向初始剛度,外力在克服該豎向初始剛度之前無法使隔震支座產生豎向變形,有效的抑制了建筑物在小地震和弱風振的作用下產生晃動,可預設建筑物的抗風防震等級,顯著降低抗風防震成本;

(4)預設初始剛度過程中,所述復合彈簧的有效工作長度不變,不會改變復合彈簧原有的特性參數。

(5)采用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將預壓鋼絲繩的一頭固定在底座上,一是可對預壓鋼絲繩的長度進行調節,保證所有預壓鋼絲繩的張力平衡,二是利用防扭壓縮彈簧和第一自定心鎖緊夾具的聯合作用可有效防止預壓鋼絲繩在進行長度調節的過程中扭動而改變鋼絲拉索的特性參數。

(6)可有效緩沖建筑的物搖晃趨勢對建筑物基礎產生的拉伸和壓縮沖擊,進一步降低建筑物傾覆的風險。

附圖說明

圖1~7為本發明所述三維隔震支座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為主視圖(圖3的D-D旋轉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省略預壓鋼絲繩),圖3為圖1的B-B剖視圖(省略預壓鋼絲繩),圖4為圖1的C-C剖視圖(省略抗拉鋼絲繩),圖5為仰視圖,圖6為圖1局部Ⅰ的結構放大圖,圖7為圖1局部Ⅱ的結構放大圖。

圖8~12為圖1~7所示實施例中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8為主視圖(剖視),圖中虛線表示預壓鋼絲繩,圖9為仰視圖,圖10為圖8的E-E剖面圖,圖11為圖8的F-F剖面圖,圖12為圖8的G-G剖視圖。

圖13~17為本發明所述三維隔振裝置的第二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3為主視圖(剖視),圖14為圖13的H-H剖視圖(省略預壓鋼絲繩),圖15為圖13的I-I剖視圖(省略預壓鋼絲繩),圖16為仰視圖,圖17為圖14的J-J剖視放大圖。

圖18~21為本發明所述三維隔振裝置的的第三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8為主視圖(剖視),圖19為圖18的K-K剖視圖(省略預壓鋼絲繩),圖20為圖18的L-L剖視圖(省略預壓鋼絲繩),圖21為圖18局部Ⅲ的結構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例1

參見圖1,本例中的三維隔震支座由上下串聯的疊層橡膠隔震支座和豎向隔震支座組成。

參見圖1和圖4,所述的疊層橡膠隔震支座包括上連接板15、下連接板8、夾持在上下連接板之間的疊層橡膠墊17和六根抗拉鋼絲繩16;其中,所述的上連接板15和下連接板8均呈圓盤狀,上連接板15的邊緣設有安裝孔6;所述疊層橡膠墊17的主體由一層橡膠17-1與一層鋼板17-2交替疊合后模壓硫化構成,且在模壓硫化的過程中其周邊自然形成橡膠保護層17-3。所述疊層橡膠墊17主體的上下兩端面均設有聯結鋼板17-4,所述兩塊聯結鋼板17-4分別與上連接板15和下連接板8通過螺釘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六根抗拉鋼絲繩16繞疊層橡膠墊17的中軸線對稱分布在其四周,每一根抗拉鋼絲繩16的一頭由吊環螺釘10固定在上連接板15上,另一頭由吊環螺釘10固定在下連接板8上。每一根抗拉鋼絲繩16張緊,使六根抗拉鋼絲繩16的張力之和等于本例所述三維隔振裝置豎向的設計靜載荷,且張緊后,每一根抗拉鋼絲繩16均平行于疊層橡膠墊17的中軸線。

參見圖1~7,所述豎向隔震支座包括導向套1、底座3、復合彈簧4和反壓裝置。

參見圖1~3,所述的導向套1為圓管狀,其上端向內徑向收縮形成起限位和導向作用的環形翼緣2,下端向外徑向延伸形成一法蘭盤5。所述的底座3的中部向上隆起形成倒置的臉盆狀,四周的邊緣設有安裝孔6,所述的導向套1通過下端所設的法蘭盤5固定在其隆起的中部的上表面。

參見圖1~3,所述復合彈簧4由圓柱形螺旋壓縮彈簧4-1和包裹在圓柱形螺旋壓縮彈簧4-1外的橡膠彈簧4-2復合硫化而成。所述的復合彈簧4同軸設在導向套1內,該復合彈簧4的上端設有與所述導向套1動配合的驅動壓板7。所述復合彈簧4的外徑小于導向套1的內徑,在兩者之間形成一環形空間。所述下連接板8下表面的中部向所述導向套1內凹陷形成一茶杯狀的凸起8-1,該凸起8-1與所述的驅動壓板7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一起。

參見圖1,下連接板8與環形翼緣2之間設有大于振幅的間隙14;為了避免振動過程中所述驅動壓板7與環形翼緣2之間產生撞擊,所述驅動壓板7與環形翼緣2之間設有防撞間隙13。

參見圖1~3,所述的反壓裝置設在所述環形空間內,其具體方案如下:

參見圖1~7,所述的反壓裝置由三根預壓鋼絲繩9、三只作為鋼絲繩變向元件的吊環螺釘10、一塊浮動反壓鋼板11、固定預壓鋼絲繩9一頭的另三只吊環螺釘10和三只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組成。其中,

所述的浮動反壓鋼板11設在復合彈簧4與底座3之間,并與所述導向套1動配合;

所述的三只作為鋼絲繩變向元件的吊環螺釘10繞所述的導向套1的軸線對稱固定所述驅動壓板7上。

參見圖8~12,每一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由第一自定心鎖緊夾具、第二自定心鎖緊夾具、防扭壓縮彈簧19-1和平面軸承19-2組成,其中:

所述的第一自定心鎖緊夾具有一連接座19-3,該連接座19-3的邊緣設有安裝孔19-12,下端的中部設有軸向延伸的圓柱形凸臺19-4,該凸臺19-4的體內沿軸心線設有第一錐孔19-5,該錐孔內設有由3瓣爪片組成的第一錐形夾爪19-7,所述凸臺19-4的外周面套設有張緊螺套19-6,二者之間螺紋連接;其中,所述第一錐形夾19-7的小頭指向連接座19-3,所述張緊螺套19-6的外周面為正六邊形;

所述的第二自定心鎖緊夾具具有一錐套19-8,該錐套19-8的體內沿軸線依次設有一段第二錐孔19-19和一段螺紋孔;其中,第二錐孔19-19內設有由3瓣爪片組成的第二錐形夾爪19-9,所述的螺紋孔內設有空心螺栓19-10,空心螺栓19-10的頭部與第二錐形夾爪19-9的大頭相對,所述錐套19-8的外周面為正六邊形;

所述的平面軸承19-2由滾珠—保持架組件19-11和分別設在張緊螺套19-6與錐套19-8相對的端面上的環形滾道構成,其中所述的環形滾道與滾珠—保持架組件19-11中的滾珠相匹配;

所述第二自定心鎖緊夾具位于張緊螺套19-6頭部的外側,且第二錐形夾爪19-9的小頭與第一錐形夾爪19-7小頭的指向一致;所述的平面軸承19-2位于所述張緊螺套19-6與錐套19-8之間,所述的防扭壓縮彈簧19-1設在張緊螺套19-6的內孔中。當預壓鋼絲繩9由第一錐形夾爪19-7的爪片之間經防扭壓縮彈簧19-1與平面軸承19-2的中心孔以及第二錐形夾爪19-9的爪片之間穿出后,在預壓鋼絲繩9張力作用下,所述防扭壓縮彈簧19-1的一頭作用在第一錐形夾爪19-7上,另一頭作用在錐套19-8上。

參見圖1、4和圖7,每一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的連接座19-3分別由螺釘固定在底座3隆起的中部的下表面,且所述底座3隆起的中部的下表面距離底座3底面的距離大于所述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的高度。

參見圖1~7,所述浮動反壓鋼板11上繞導向套1的軸線對稱設有三個吊環螺釘10;所述底座3的外側,在浮動反壓鋼板11上所設三個吊環螺釘10的相對位置旁相應設有三個所述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三根預壓鋼絲繩9以折線狀態分布在所述環形空間內,且每一根預壓鋼絲繩9的一頭系接固定在浮動反壓鋼板11上所設吊環螺釘10上,另一頭穿繞過相對的一個作為鋼絲繩變向元件的吊環螺釘10后折回,然后該預壓鋼絲繩9從其在浮動反壓鋼板11上的固定點旁邊對應底座3上所設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的位置穿過浮動反壓鋼板11,由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錨固于底座3上;所述的浮動反壓鋼板11上,在每一根預壓鋼絲繩9穿過位置均設有穿過預壓鋼絲繩9的通孔12,該通孔12的孔徑大于所述預壓鋼絲繩9的直徑;所述的底座3上,在每一根預壓鋼絲繩9穿過位置均設有錨固預壓鋼絲繩9的錨固孔3-1。

所述驅動壓板7與浮動反壓鋼板11相對的表面均設有內徑與復合彈簧4的外徑相匹配的定位環18,所述復合彈簧4兩頭分別嵌在驅動壓板7和浮動反壓鋼板11上的定位環18內。

參見圖1~7并結合圖8~12,為了實現可預設豎向初始剛度的目的,上述三根預壓鋼絲繩9的安裝及張緊方法如下所述:(1)先根據需預設的豎向初始剛度和復合彈簧4的特性參數,計算出預壓鋼絲繩9滿足預設豎向初始剛度的張力;(2)按圖1將所述豎向隔震支座組裝好,使每一根預壓鋼絲繩9的的另一頭自相應的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的第一錐形夾爪19-7、第二錐形夾爪19-9和空心螺栓19-10的中心孔中穿出;然后,(3)把露出的預壓鋼絲繩9的繩頭系接在牽引張拉機上,并在牽引張拉的同時采用張力檢測儀監視預壓鋼絲繩9的張力;當所述預壓鋼絲繩9張緊至預設豎向初始剛度所需張力時,向前挪動第二自定心鎖緊夾具,同時調節擰動張緊螺套19-6,使得平面軸承19-2被緊緊夾在所述張緊螺套19-6與錐套19-8之間,且防扭壓縮彈簧19-1被壓縮,其所產生的張力推動第一錐形夾爪19-7前移將預壓鋼絲繩9夾緊,爾后擰動所述的空心螺栓19-10將位于第二錐形夾爪19-9內預壓鋼絲繩9夾死;移除牽引張拉機,截斷多余的預壓鋼絲繩9,即可將復合彈簧4始終夾持在驅動壓板7與浮動反壓鋼板11之間;(4)最后按圖1和4將疊層橡膠隔震支座安裝在所述下連接板8的上方,即得所述三維隔震支座。

參見圖1和圖8~12,在安裝隔震支座的施工過程中或日常維護過程中,如果發現某預壓鋼絲繩9的張力不足,即可擰動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中的張緊螺套19-6進行調節。

預設豎向初始剛度時,三根預壓鋼絲繩9的張力之和需大于等于所述三維隔震支座所承受的豎向靜載荷。

在理想的條件下,地震的豎向波通過隔震支座向建筑傳遞時建筑物應該不會發生位移。基于此,本例三維隔震支座豎向隔震的工作原理如下:參見圖1,當地震的豎向波所產生的動載荷克服了所述豎向初始剛度時,如果該動載荷沿導向套1的軸線上推底座3,驅動壓板7的反作用力便向下壓縮復合彈簧4,底座3隨地面上移而建筑物不動;如果該動載荷沿導向套1的軸線下拉底座3,預壓鋼絲繩9則通過作為鋼絲繩變向元件的吊環螺釘10反向吊起浮動反壓鋼板11,向上壓縮復合彈簧4,底座3隨地面下移,但建筑物仍然不動。由此可見,當地震縱波使地面發生上下振動時均可壓縮復合彈簧產生彈性變形而耗能。同理,建筑物在風振或水平地震波的作用下搖晃時,無論對其對所述三維隔震支座產生的動載荷是拉力還是壓力均可壓縮復合彈簧產生彈性變形而耗能。

例2

參見圖13~17,本例在例1的基礎上主要進行了如下幾點改進:(1)將預壓鋼絲繩9由三根增至四根;(2)將作為鋼絲繩變向元件的吊環螺釘10替換為U形構件20;(3)將固定預壓鋼絲繩9另一頭的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增加至四只;(4)將所述的反壓裝置相應地改變為:

所述的反壓裝置由四根預壓鋼絲繩9、四只作為鋼絲繩變向元件的U形構件20、一塊浮動反壓鋼板11、四只固定預壓鋼絲繩9一頭的吊環螺釘10和四只固定預壓鋼絲繩9另一頭的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組成;其中,

浮動反壓鋼板11設在復合彈簧4與底座3之間,并與所述導向套1動配合;

四只作為鋼絲繩變向元件的U形構件20繞所述的導向套1的軸線對稱固定所述驅動壓板7上位于所述復合彈簧4四周的下表面;參見圖17,所述的U形構件20由圓鋼彎曲構成,所述驅動壓板7上,在設置U形構件20的相應位置設有與U形構件20兩條側邊相匹配的圓孔,所述U形構件20插在該圓孔內,二者焊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浮動反壓鋼板11上繞導向套1的軸線對稱設有四個吊環螺釘10;所述底座3的外側,在浮動反壓鋼板11上所設四個吊環螺釘10的相對位置旁相應設有四個所述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四根預壓鋼絲繩9以折線狀態分布在所述環形空間內,且每一根預壓鋼絲繩9的一頭系接固定在浮動反壓鋼板11上所設吊環螺釘10上,另一頭穿繞過相對的一個作為鋼絲繩變向元件的U形構件20后折回,然后該預壓鋼絲繩9從其在浮動反壓鋼板11上的固定點旁邊對應底座3上所設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的位置穿過浮動反壓鋼板11,由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錨固于底座3上;所述的浮動反壓鋼板11上,在每一根預壓鋼絲繩9穿過位置均設有穿過預壓鋼絲繩9的通孔12,該通孔12的孔徑大于所述預壓鋼絲繩9的直徑;所述的底座3上,在每一根預壓鋼絲繩9穿過位置均設有錨固預壓鋼絲繩9的錨固孔3-1。

本例上述以外的其它實施方法與例1相同。

本例所述用于建筑物抗震的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與例1相同,公眾可參照例1自行分析。

例3

參見圖18~21,本例在例1的基礎上主要進行了如下幾點改進:(1)將作為鋼絲繩變向元件的吊環螺釘10替換為定滑輪21;(2)將所述的反壓裝置相應地改變為:

所述的反壓裝置由六根預壓鋼絲繩9、六只作為鋼絲繩變向元件的定滑輪21、一塊浮動反壓鋼板11、六只固定預壓鋼絲繩9一頭的吊環螺釘10和六只固定預壓鋼絲繩9另一頭的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組成;其中,

浮動反壓鋼板11設在復合彈簧4與底座3之間,并與所述導向套1動配合;

六只作為鋼絲繩變向元件的定滑輪21繞所述的導向套1的軸線對稱固定所述驅動壓板7上位于所述復合彈簧4四周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的定滑輪21鉸接在支架上,該支架焊接在驅動壓板7上;

所述浮動反壓鋼板11上繞導向套1的軸線對稱設有六個吊環螺釘10;所述底座3的外側,在浮動反壓鋼板11上所設六個吊環螺釘10的相對位置旁相應設有六個所述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六根預壓鋼絲繩9以折線狀態分布在所述環形空間內,且每一根預壓鋼絲繩9的一頭系接固定在浮動反壓鋼板11上所設吊環螺釘10上,另一頭穿繞過相對的一個作為鋼絲繩變向元件的定滑輪21后折回,然后該預壓鋼絲繩9從其在浮動反壓鋼板11上的固定點旁邊對應底座3上所設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的位置穿過浮動反壓鋼板11,由鋼絲繩自鎖張緊錨具19錨固于底座3上;所述的浮動反壓鋼板11上,在每一根預壓鋼絲繩9穿過位置均設有穿過預壓鋼絲繩9的通孔12,該通孔12的孔徑大于所述預壓鋼絲繩9的直徑;所述的底座3上,在每一根預壓鋼絲繩9穿過位置均設有錨固預壓鋼絲繩9的錨固孔3-1。

本例上述以外的其它實施方法與例1相同。

本例所述用于建筑物抗震的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與例1相同,公眾可參照例1自行分析。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