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特別是一種墻板連接件、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大型預制混凝土墻板圍護墻體,尤其輕質高強的槽型混凝土墻板圍護體性能優良;特別當在墻板圍護體內部加設輕質內襯墻,形成帶有保溫層和空氣夾層的建筑圍護墻體,具有更加優良的墻體性能,包括結構性能,圍護性能、防火防腐性能,建筑保溫、隔熱、蓄熱、隔音、密封、耐久性能。
但是,雖然大型墻板預制簡單易行,但是其安裝、定位、連接,尤其就位、定位、連接、固定,一直沒得到有效的解決方案,難以找到精巧的連接件和連接方法,造成墻板連接復雜難做,效率低下、問題多多,成本高昂,甚至達到墻板結構總成本的一半以上。
主要技術矛盾在于:
連接性能:
大型墻板與建筑結構的連接,必須同時滿足結構安全、協調變形、耐久抗震、精準穩固、化解內力,滿足結構性能要求,還必須防火、防腐,滿足物理性能要求,還不能形成太多的連接冷橋,滿足節能性能要求;
工況誤差:
大型墻板安裝工況存在多級誤差,包括結構誤差、構件誤差、預埋件誤差、連接件誤差;這些誤差都是厘米級,但是墻板安裝誤差必須控制在毫米級,誤差調節是墻板安裝的核心問題之一。
件大體重:
墻板面大體重,一塊大型墻板的面積一般在20~30平方米之間,墻板高度為一個甚至兩個建筑層高、墻板跨度為一個甚至兩個結構跨,重量高達2~6噸。
高空作業:
在幾十米、甚至上百米建筑高空,如何吊裝、就位、連接墻板。
所以大型墻板的安裝問題,不是簡單地施工工藝問題,更涉及到結構、變形、溫度、連接、誤差、以及建筑節能等錯綜復雜綜合問題;如何把這些復雜問題用巧妙的技術方法,通過一種巧妙的連接件,采取巧妙的操作過程,實現堅固、耐久、安全、高效的墻板連接,是實現墻板結構的關鍵。
但是到目前為止,尚未找到這種墻板精巧的連接件和墻板連接的構造和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建筑墻板連接件、墻板結構及其施工方法,要解決目前裝配式圍護墻體安裝困難、連接薄弱、積累誤差、冷橋過大等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墻板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包括角件、支腳和底座;所述角件為帶有水平翼緣和豎直翼緣的金屬加工件;所述角件的水平翼緣的上設有至少一個螺旋孔;所述支腳為帶有螺帽的螺桿加工件; 所述底座為帶有卡槽的U形加工件;所述支腳旋固在角件的螺旋孔內、其一端部穿過螺旋孔卡固在底座的卡槽內。
所述連接件的帶有支腳的角件預裝在墻板上,底座預裝在結構上,形成預裝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的角件上的支腳卡固在底座的卡槽內,形成卡固連接件。
所述連接件的底座的卡槽為長形槽,并以長形槽縱向平行于墻板平面,形成左右調節槽;以長形卡槽橫向預先定位在預制墻板內外控制線上,形成內外定位槽;所述支腳卡固在卡槽橫向,形成內外預定位連接件。
所述連接件為三級調節連接件,其中包括:
a所述連接件以底座卡槽的橫向調節墻板內外位置,形成內外調節連接件。
b所述連接件以底座卡槽的縱向調節墻板左右位置,形成左右調節連接件。
c所述連接件以支腳螺旋墻板調節上下位置,形成上下調節連接件。
所述連接件為三級固定連接件,其中:
a所述連接件的支腳橫向卡固在底座卡槽內,形成內外固定連接件。
b所述連接件的支腳焊固在底座卡槽內,形成左右固定連接件。
c所述連接件支腳緊固在底座卡槽內,形成上下固定連接件。
所述底座的卡槽上連接有卡板,所述支腳卡固在卡板內,所述卡板焊固或壓固在底座上,形成左右定位卡板。
所述卡板為帶有支腳孔和壓固螺栓孔的板件,所述壓固螺栓孔為長形孔,形成縱向調節孔。
一種以所述連接件與預制墻板形成的墻板結構,所述預制墻板的上下兩端,兩兩相對、預裝有至少4個連接件的帶有支腳的角件;在所述預制墻板的上部和下部的建筑結構上,分別預裝有連接件的底座;所述預制墻板分別以上下兩端的連接件支腳卡固在底座的卡槽內,形成固定在建筑結構上的墻板結構。
所述墻板的四個連接件為內外預定位連接件;所述墻板形成立面預定位墻板。
所述立面預定位連接墻板為上下、左右可調墻板。
所述預制墻板與建筑結構的連接為三級調節連接,其中包括:
a所述墻板以連接件的底座卡槽的橫向調節墻板內外位置,形成內外調節連接。
b所述墻板以連接件的底座卡槽的縱向調節墻板左右位置,形成左右調節連接。
c所述墻板以連接件的支腳螺旋調節墻板上下位置,形成上下調節連接。
所述墻板與建筑結構的連接為三級固定連接,其中包括:
a所述墻板以連接件的支腳卡固在底座卡槽的橫向時,形成內外固定連接。
b所述墻板以連接件的支腳焊固在底座卡槽內時,形成左右固定連接。
c所述墻板以連接件的支腳旋固在底座卡槽內時,形成上下固定連接。
一種如所述墻板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驟:
步驟一,分別將連接件的角件和支腳預裝在預制墻板上;將連接件的底座預裝在預制墻板上端和下端的建筑結構上。
步驟二,將預制墻板吊裝就位,并將連接件的支腳卡固在底座的卡槽內,形成預裝墻板結構。
步驟三,將預裝墻板結構的墻板調節定位、固定連接,形成墻板結構。
還包括三級調節定位方法,包括:
內外調節定位方法:以墻板連接件的底座卡槽的橫向調節定位墻板內外位置。
左右調節定位方法:以墻板連接件的底座卡槽的縱向調節定位墻板左右位置。
上下調節定位方法:以墻板連接件的支腳螺旋調節定位墻板上下位置。
還包括墻板三級固定連接方法,其中包括:
內外固定連接:以墻板連接件的支腳卡固在底座卡槽的橫向內;
左右固定連接:以墻板連接件的支腳焊固在底座卡槽的縱向內。
上下固定連接:以墻板連接件的支腳緊固在底座卡槽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多種誤差、一件調節:
本發明的連接件,采用四點定面、兩點定線、點點獨立調節的構造方式,把建筑工況的各種誤差,用一個標準連接件,以組裝、吊裝、就位、定位、連接、固定的施工過程,輕松自如完成安裝目的。
加工制作、標準配件:
本發明的構成連接件的配件,構成簡單、加工方便、形體美觀,可以標準化加工,標準化組裝,用標準化工藝,實現標準化安裝,實現標準化連接、達到標準化效果。
組裝施工、按部就班:
本發明的連接件,在墻板吊裝前,可以按部就班、輕松自如的分別把連接件底座組裝到建筑結構上,把連接件的角件和支腳連接到墻板構件上,并同時進行內外預定位,把墻板調節、連接的復雜工序轉化成簡單便捷的零配件組裝和預定位施工。
墻板預裝、安全快捷:
本發明的連接件,在墻壁吊裝后,可以用最快的方式,用四個點連接件,把墻板卡固在建筑結構上,形成墻板預裝連接,此時墻板即可脫鉤,可以安全的自立在建筑結構上,所有操作可在結構內部完成,即快捷又安全,更重要的是可以極大提高吊裝效率。
墻板定位、分級獨立:
本發明把建筑墻板的安裝定位,邏輯分級,獨立進行。按照以面定線,以線定點,以點定位,按照內外,左右、上下分級獨立的方式實現點位調節,同時解決傳統連接件無法獨立控制調節方位,在調節一個方向的方位時,同時出現另一個方位的再誤差的問題。
墻板調節、機具簡單:
本發明的連接件,在調節墻板點位時,無需大型機具輔助,僅需簡單扳手或滾軸即可輕松完成,方便自如。
連接配件、各負其責:
本發明的連接件實現的墻板連接,主要采用卡固、壓固、旋固的機械連接方法,而且各向連接均用獨立功能件實現;如墻板內外定位連接以連接件的支腳卡固在底座卡槽內獨立實現,墻板左右連接定位以支腳壓固在卡槽卡板內獨立實現,墻板上下連接定位以旋固支腳螺栓實現,每個點位的每個方位的連接的調節定位過程均不會對其它方位產生影響。
連接效果、剛柔并濟:
本發明的的墻板連接件,有其獨特的,剛柔并濟的連接效果,比如角件的彈簧連接效果,內外卡固連接的效果,左右壓固連接、上下的旋固連接,既有其剛醒連接,無法脫落的構造,又有其彈性連接、協調變形、消解內力、抵抗外力的連接效果。
墻板結構、堅固耐久:
由于用剛柔并濟的連接方式,再簡單輔助以水泥塊包裹等防腐防火措施,即可得到堅固耐久的墻板結構。
墻板圍護、密封節能。
由于剛柔并濟的連接方式,有效協調了墻板變形,消解內力,可以保證墻板密封,
本發明可廣泛應用于各種裝配式建筑圍護體,有其大型預制墻板圍護體工程。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連接件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二的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二的連接件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墻板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墻板結構與上方建筑層結構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墻板結構與下方建筑層結構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墻板結構內側帶有內襯輕質墻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墻板結構中連接件外側包裹水泥塊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連接件、1.1-角件、1.2-螺旋孔、1.3-支腳、1.4-底座、1.4.1-卡槽、1.5-卡板、1.6-墊板、1.7-卡壞、2-預制墻板、3-建筑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3所示,這種墻板連接件,所述連接件1包括角件1.1、支腳1.3和底座1.4;所述角件1.1為帶有水平翼緣和豎直翼緣的金屬加工件;所述角件的水平翼緣的上設有至少一個螺旋孔1.2;所述支腳1.3為帶有螺帽的螺桿加工件; 所述底座1.4為帶有卡槽1.4.1的立方形金屬塊,其橫截面為U形;所述支腳1.3旋固在角件的螺旋孔內、其一端部穿過螺旋孔卡固在底座的卡槽內,支腳可以沿著底座左右調節,后期需要固定時,接焊接即可。
實施例一參見圖2所示,為了更好地實現支腳與底座的連接,所述底座的卡槽上連接有卡板,所述支腳卡固在卡板內,所述卡板焊固或壓固在底座上,形成左右定位卡板;所述卡板為帶有支腳孔和壓固螺栓孔的板件,所述壓固螺栓孔為長形孔,形成縱向調節孔;所述卡板為條形板,其尺寸與卡槽相適應、嵌入卡槽中,卡板的中心位置開有穿過支腳的支腳孔,支腳孔的兩側對應開有壓固螺栓孔,所述壓固螺栓孔為長形孔,通過螺栓與底座可調連接,螺栓與卡板之間連接有墊板1.6,所述墊板長度與卡槽寬度一致、橫向卡固在卡槽中,底座上對應開有穿過螺栓的螺栓孔;螺栓、墊板、卡板、底座之間相互配合連接將支腳卡固在底座上,安裝墻板時,通過卡板帶動支腳進行左右調節,然后將螺栓緊固即可完成卡板、墊板與底座的連接,無需焊接,方便后期拆除。
為了保證支腳與角件的連接可靠,可以再支腳上螺紋連接一個螺母,配合角件上的螺旋孔,雙重連接,保證連接效果。
實施例二參見圖3、圖4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所述底座的卡槽內嵌固有卡環1.7,所述支腳的端部通過卡環套固在卡槽內,后期將卡環與底座焊接固定即可實現支腳與底座的可靠連接,需要拆除時,支腳和角件還可以循環利用,只需要更換底座和卡環即可。
所述連接件的帶有支腳的角件通過螺釘等緊固件預裝在預制墻板上,底座通過結構預埋件預裝在結構上,形成預裝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的角件上的支腳卡固在底座的卡槽內,形成卡固連接件。
所述連接件的底座的卡槽為長形槽,并以長形槽縱向平行于墻板平面,形成左右調節槽;以長形卡槽橫向預先定位在預制墻板內外控制線上,形成內外定位槽;所述支腳卡固在卡槽橫向,形成內外預定位連接件。
所述連接件為三級調節連接件,其中包括:
a所述連接件以底座卡槽的橫向調節墻板內外位置,形成內外調節連接件。
b所述連接件以底座卡槽的縱向調節墻板左右位置,形成左右調節連接件。
c所述連接件以支腳螺旋墻板調節上下位置,形成上下調節連接件。
所述連接件為三級固定連接件,其中:
a所述連接件的支腳橫向卡固在底座卡槽內,形成內外固定連接件。
b所述連接件的支腳焊固在底座卡槽內,形成左右固定連接件。
c所述連接件支腳緊固在底座卡槽內,形成上下固定連接件。
參見圖5所示,一種以所述連接件與預制墻板形成的墻板結構,所述預制墻板的上下兩端,兩兩相對、預裝有至少4個連接件的帶有支腳的角件;在所述預制墻板的上部和下部的建筑結構3上,分別預裝有連接件的底座1.4;所述預制墻板分別以上下兩端的連接件支腳卡固在底座的卡槽內,形成固定在建筑結構上的墻板結構。
參見圖6所示,所述墻板的四個連接件為內外預定位連接件;所述墻板形成立面預定位墻板;所述立面預定位連接墻板為上下、左右可調墻板。
參見圖7所示,所述建筑結構3上預埋有結構預埋件,相比于傳統螺栓連接,預埋件定位更為準確,避免了螺栓打孔不準影響后期安裝的情況發生。當底座焊接在結構預埋件上時,就快速完成內外預先定位,墻板吊裝時直接將支腳卡在卡槽中即可實現內外直接定位,無須空中調整,直接完成內外定位安裝,此時吊裝裝置等大型機具即可拆除繼續另外的吊裝工作,預制墻板再通過連接件實現左右和上下的調節即可完成安裝。
所述預制墻板與建筑層結構的連接為微熱導連接,所述預制墻板僅以連接件的支腳與建筑層結構點連接,且每個預制墻板有4~6個導熱點,形成微熱導連接。
參見圖8所示,所述墻板結構的連接件周圍包裹有水泥塊,形成防腐防火預埋件。
參見圖9所示,所述墻板結構2內側有輕質墻板,所述連接件埋設在輕質墻板內,形成暗埋連接件。在所述墻板結構的內側內襯輕質墻,形成內襯墻,所述墻板結構與內襯墻形成組合墻體,所述連接件埋設在組合墻體內。
所述預制墻板與建筑結構的連接為三級調節連接,其中包括:
a所述墻板以連接件的底座卡槽的橫向調節墻板內外位置,形成內外調節連接。
b所述墻板以連接件的底座卡槽的縱向調節墻板左右位置,形成左右調節連接。
c所述墻板以連接件的支腳螺旋調節墻板上下位置,形成上下調節連接。
所述墻板與建筑結構的連接為三級固定連接,其中包括:
a所述墻板以連接件的支腳卡固在底座卡槽的橫向時,形成內外固定連接。
b所述墻板以連接件的支腳焊固在底座卡槽內時,形成左右固定連接。
c所述墻板以連接件的支腳旋固在底座卡槽內時,形成上下固定連接。
一種如所述墻板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驟:
步驟一,分別將連接件的角件和支腳預裝在預制墻板上;將連接件的底座預裝在預制墻板上端和下端的建筑結構上。
步驟二,將預制墻板吊裝就位,并將連接件的支腳卡固在底座的卡槽內,形成預裝墻板結構,此時預制墻板即可脫鉤,吊具可另投入其他吊裝工作中。
步驟三,將預裝墻板結構的墻板調節定位、固定連接,形成墻板結構。
還包括三級調節定位方法,包括:
內外調節定位方法:以墻板連接件的底座卡槽的橫向調節定位墻板內外位置,支腳與底座連接后,直接完成內外定位。
左右調節定位方法:以墻板連接件的底座卡槽的縱向調節定位墻板左右位置,支腳沿著卡槽左右移動,調節預制墻板的左右位置。
上下調節定位方法:以墻板連接件的支腳螺旋調節定位墻板上下位置,支腳沿著角件上下旋轉,調節預制墻板的高度位置。
還包括墻板三級固定連接方法,其中包括:
內外固定連接:以墻板連接件的支腳卡固在底座卡槽的橫向內。
左右固定連接:以墻板連接件的支腳焊固在底座卡槽的縱向內,支腳位置調節之后,擰緊螺栓或者直接焊接即可完成左右固定。
上下固定連接:以墻板連接件的支腳緊固在底座卡槽內,支腳位置調節后,擰緊螺母或者支腳直接螺紋緊固在角件的螺旋孔中即可完成上下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