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用模板領域,尤其涉及新型塑料模板。
背景技術:
建筑模板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的輔助材料,在澆筑混凝土墻體時,均需使用模板作為臨時支護結構,使混凝土結構按照規定的位置、幾何尺寸成型,保持其位置正確,并承受其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載。
現有的傳統模板多為竹木制品,耗費大量的森林資源,造成環境破壞,且使用后基本報廢,無法循環使用。竹木模板在制作時需要專業的木工打造,模板在組裝時也需要專業的木工進行操作,使得人力成本較大,增大了生產成本,也不利于自動化生產;現有的塑料建筑模板存在強度不夠,使用壽命短,裁剪不方便的問題。現在的塑料模板不防火,著火后易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強度大、裁剪方便且防火的空心塑料模板。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新型塑料模板,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層板以及第二層板,第一層板與第二層板之間間隔設置有多個長條狀的第一加強筋,第一層板與第二層板之間還設置有多個第二加強筋,第二加強筋包括兩個相連的半圓狀的弧形筋,弧形筋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層板和第二層板相連;第一層板與第二層板之間還設置有裁剪區;第一層板的表面設置有耐火涂層,第二層板的表面設置有耐火涂層。
在第一層板與第二層板之間還設置有多個第二加強筋,第二加強筋包括兩個相連的半圓狀的弧形筋,使用時分散了混凝土對新型塑料模板的應力,支撐效果更好;在第一層板與第二層板之間設置裁剪區,滿足裁剪需求。
進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加強筋與第一層板垂直設置。
進一步的是:相鄰兩個第一加強筋之間的距離等于第一層板與第二層板之間的距離。
進一步的是:所述裁剪區的寬度為5~6毫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層板與第二層板之間設置多個第二加強筋,第二加強筋包括兩個相連的半圓狀的弧形筋,使用時分散了混凝土對新型塑料模板的應力,支撐效果更好,延長了新型塑料模板的使用壽命;在第一層板與第二層板之間設置5~6毫米的裁剪區,滿足裁剪需求,裁剪后不會出現毛邊,方便拼接,使得新型塑料模板的使用更加方便;在第一層板以及第二層板的表面設置有耐火涂層,使得新型塑料模板可以防火,提高了新型塑料模板的安全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新型塑料模板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第一層板1,第二層板2,第一加強筋3,裁剪區4,弧形筋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加以說明。
如圖1所示,新型塑料模板,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層板1以及第二層板2,第一層板1與第二層板2之間間隔設置有多個長條狀的第一加強筋3,第一層板1與第二層板2之間還設置有多個第二加強筋,第二加強筋包括兩個相連的半圓狀的弧形筋5,弧形筋5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層板1和第二層板2相連;第一層板1與第二層板2之間還設置有裁剪區4;第一層板1的表面設置有耐火涂層,第二層板2的表面設置有耐火涂層;在第一層板1與第二層板2之間設置多個第二加強筋,第二加強筋包括兩個相連的半圓狀的弧形筋5,弧形筋5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層板1和第二層板2相連,使用時分散了混凝土對新型塑料模板的應力,支撐效果更好,延長了新型塑料模板的使用壽命;第一層板1與第二層板2之間設置裁剪區4,使得新型塑料模板的裁剪方便;在第一層板1的表面設置耐火涂層,在第二層板2的表面設置有耐火涂層,使得新型塑料模板可以防火,使用更加安全。
所述第一加強筋3與第一層板1垂直設置;第一加強筋3與第一層板1垂直設置,設置方便,生產方便,增強了支撐效果。
相鄰兩個第一加強筋3之間的距離等于第一層板1與第二層板2之間的距離;使得模板孔道4成正方形,提高了新型塑料模板的承重力,且方便圓弧狀的第二加強筋5的嵌入。
所述裁剪區4的寬度為5~6毫米;5~6毫米的裁剪區,滿足裁剪需求,裁剪后不會出現毛邊,方便拼接。
本實用新型的新型塑料模板,在第一層板與第二層板之間設置多個第二加強筋,第二加強筋包括兩個相連的半圓狀的弧形筋,弧形筋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層板和第二層板相連,使用時分散了混凝土對新型塑料模板的應力,支撐效果更好,延長了新型塑料模板的使用壽命;在第一層板與第二層板之間設置5~6毫米的裁剪區,滿足裁剪需求,裁剪后不會出現毛邊,方便拼接,使得新型塑料模板的使用更加方便;在第一層板以及第二層板的表面設置有耐火涂層,使得新型塑料模板可以防火,使用更加安全。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