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筑用抗沖擊保溫隔音墻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材料,具體是一種建筑用抗沖擊保溫隔音墻板。
【背景技術】
[0002]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氣溫升高、環境污染、噪聲污染、火災頻發等各種問題。在這一系列問題面前,人們對工作、居住的建筑有了越來越多的需求,例如:隔熱、隔音、防火、防水、防腐、防蟲等。目前,我國的建筑磚墻結構居多,傳統的建筑墻體結構的隔音、隔熱效果都較差,無法適應當前建筑領域的需要。位于家具左右兩側,呈垂直面的板材統稱“旁板”或稱“墻板”。在口常生活中,墻板的使用即為廣泛,通常墻板具有一定隔音及美觀的效果。但是,現目前社會中的墻板由于其自身的厚度較厚,材料多為混泥土灌膠,不但其自身重量較重還使得安裝難,同時,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墻板容易出現開裂情況,易發生安全隱患;然而,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發生,現有的墻板采用了一些質量較輕的木板制成,然而木板在使用的過程中抗壓性較差,同時在使用的時候由于環境的問題容易出現潮濕等情況,影響其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用抗沖擊保溫隔音墻板,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建筑用抗沖擊保溫隔音墻板,包括聚苯乙烯泡沫板層,所述聚苯乙烯泡沫板層內部均勻設有抗壓孔,抗壓孔為雙層設置,抗壓孔設置在聚苯乙烯泡沫板層內部中心位置處,聚苯乙烯泡沫板層上下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抗壓板和第二抗壓板,第一抗壓板和第二抗壓板都呈波浪形起伏,且第一抗壓板和第二抗壓板相對稱設置,在第一抗壓板上側設有第一發泡水泥層,第二抗壓板下側設有第二發泡水泥層,第一發泡水泥層上側設有內墻板,第二發泡水泥層的下側設有外墻板,在內墻板和外墻板內分別設有兩組連接件,連接件設在內墻板或外墻板兩側的端面上,并沿墻板上下延伸的方向陣列分布,內墻板上的第一組連接件沿與板面平行的方向插入內墻板中,第二組連接件沿與板面垂直的方向插入內墻板中,外墻板與內墻板相對應的位置上分別設有布置相同的第一組連接件和第二組連接件,同一墻板內的第一組連接件和第二組連接件之間每兩個為一組經加強筋相互連結,連接件插入內墻板或外墻板的一端的端面上設有Y型阻移板。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抗壓孔的數量至少為6個。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發泡水泥層和第二發泡水泥層的厚度均為10-15mmo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Y型阻移板開口角度為60°。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置第一抗壓板和第二抗壓板,抗壓板呈波浪形,當墻板受到外力沖擊時波浪形的抗壓板抗壓能力更強,抗壓孔采用雙層設置具有二次減震效果,抗壓孔2在具有抗震效果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緩沖功能,抗震效果強,同時抗震平穩,有效的防止墻板長時間受壓導致的破損,延長了墻板的使用壽命;將聚苯乙烯泡沫板層作為墻體夾層,可以有效的實現復合墻體的節能、環保、隔熱、保溫的功能,設置的發泡水泥層進一步提高了墻板的保溫性能;連接件分兩組分別沿與板面平行和垂直的方向布置,滿足了建筑轉角處墻體對接的需要,連接件的插入端上設有Y型的阻移板,Y型的阻移板的開口端插入內墻體和外墻體中,使連接件與墻體之間的把持更加穩定;同一墻板內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的兩組連接件之間經加強筋相互連結,一方面加強筋在結構層中幫助承受拉應力,使結構層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同一結構層中的連接件互相連結之后受力的大小與方向更加平衡,墻體對接后連接件不易脫落。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建筑用抗沖擊保溫隔音墻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2]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建筑用抗沖擊保溫隔音墻板,包括聚苯乙烯泡沫板層1,聚苯乙烯泡沫板層1,所述聚苯乙烯泡沫板層I內部均勻設有抗壓孔2,抗壓孔2為雙層設置,抗壓孔2設置在聚苯乙烯泡沫板層I內部中心位置處,所述抗壓孔2的數量至少為6個,聚苯乙烯泡沫板層I上下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抗壓板3和第二抗壓板4,第一抗壓板3和第二抗壓板4都呈波浪形起伏,且第一抗壓板3和第二抗壓板4相對稱設置,在第一抗壓板3上側設有第一發泡水泥層5,第二抗壓板4下側設有第二發泡水泥層6,所述第一發泡水泥層5和第二發泡水泥層6的厚度均為10-15mm,第一發泡水泥層5上側設有內墻板7,第二發泡水泥層6的下側設有外墻板71,在內墻板7和外墻板71內分別設有兩組連接件,連接件設在內墻板7或外墻板71兩側的端面上,并沿墻板上下延伸的方向陣列分布,內墻板7上的第一組連接件8沿與板面平行的方向插入內墻板7中,第二組連接件9沿與板面垂直的方向插入內墻板7中,外墻板71與內墻板7相對應的位置上分別設有布置相同的第一組連接件8和第二組連接件9,同一墻板內的第一組連接件8和第二組連接件9之間每兩個為一組經加強筋10相互連結,所述連接件插入內墻板7或外墻板71的一端的端面上設有Y型阻移板11,所述Y型阻移板11開口角度為60°,設置第一抗壓板3和第二抗壓板4,抗壓板呈波浪形,當墻板受到外力沖擊時波浪形的抗壓板抗壓能力更強,抗壓孔2采用雙層設置具有二次減震效果,抗壓孔2在具有抗震效果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緩沖功能,抗震效果強,同時抗震平穩,有效的防止墻板長時間受壓導致的破損,延長了墻板的使用壽命;將聚苯乙烯泡沫板層作為墻體夾層,可以有效的實現復合墻體的節能、環保、隔熱、保溫的功能,設置的發泡水泥層進一步提高了墻板的保溫性能;連接件分兩組分別沿與板面平行和垂直的方向布置,滿足了建筑轉角處墻體對接的需要,連接件的插入端上設有Y型的阻移板,Y型的阻移板的開口端插入內墻體和外墻體中,使連接件與墻體之間的把持更加穩定;同一墻板內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的兩組連接件之間經加強筋相互連結,一方面加強筋在結構層中幫助承受拉應力,使結構層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同一結構層中的連接件互相連結之后受力的大小與方向更加平衡,墻體對接后連接件不易脫落。本實用新型建筑用抗沖擊保溫隔音墻板,抗壓能力強,抗震效果強,同時抗震平穩,有效的防止墻板長時間受壓導致的破損,延長了墻板的使用壽命,保溫、隔音效果好,便于實現轉角墻板之間的快速有效對接,使用方便,實用性強。
[0013]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14]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建筑用抗沖擊保溫隔音墻板,包括聚苯乙烯泡沫板層,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泡沫板層內部均勻設有抗壓孔,抗壓孔為雙層設置,抗壓孔設置在聚苯乙烯泡沫板層內部中心位置處,聚苯乙烯泡沫板層上下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抗壓板和第二抗壓板,第一抗壓板和第二抗壓板都呈波浪形起伏,且第一抗壓板和第二抗壓板相對稱設置,在第一抗壓板上側設有第一發泡水泥層,第二抗壓板下側設有第二發泡水泥層,第一發泡水泥層上側設有內墻板,第二發泡水泥層的下側設有外墻板,在內墻板和外墻板內分別設有兩組連接件,連接件設在內墻板或外墻板兩側的端面上,并沿墻板上下延伸的方向陣列分布,內墻板上的第一組連接件沿與板面平行的方向插入內墻板中,第二組連接件沿與板面垂直的方向插入內墻板中,外墻板與內墻板相對應的位置上分別設有布置相同的第一組連接件和第二組連接件,同一墻板內的第一組連接件和第二組連接件之間每兩個為一組經加強筋相互連結,連接件插入內墻板或外墻板的一端的端面上設有Y型阻移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沖擊保溫隔音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壓孔的數量至少為6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沖擊保溫隔音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發泡水泥層和第二發泡水泥層的厚度均為10_15m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沖擊保溫隔音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阻移板開口角度為6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建筑用抗沖擊保溫隔音墻板,包括聚苯乙烯泡沫板層,聚苯乙烯泡沫板層內部均勻設有抗壓孔,抗壓孔為雙層設置,抗壓孔設置在聚苯乙烯泡沫板層內部中心位置處,聚苯乙烯泡沫板層上下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抗壓板和第二抗壓板,第一抗壓板和第二抗壓板都呈波浪形起伏,且第一抗壓板和第二抗壓板相對稱設置,在第一抗壓板上側設有第一發泡水泥層,第二抗壓板下側設有第二發泡水泥層,本實用新型建筑用抗沖擊保溫隔音墻板,抗壓能力強,抗震效果強,同時抗震平穩,有效的防止墻板長時間受壓導致的破損,延長了墻板的使用壽命,保溫、隔音效果好,便于實現轉角墻板之間的快速有效對接,使用方便,實用性強。
【IPC分類】E04C2/288, E04C2/32
【公開號】CN205382627
【申請號】CN201620116662
【發明人】張翕, 田凌峰
【申請人】張翕
【公開日】2016年7月13日
【申請日】2016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