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結構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十字型連接結構的裝配式復合墻體。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住宅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建筑施工過程中,裝配式復合墻體已經逐漸步入大眾的視野。在復合墻體的裝配過程中,墻體節點是較為關鍵的部位,墻體節點的性能好壞直接影響復合墻體裝配結構的剛度、穩定性和承載能力。
目前,墻體節點常用的連接方式有卯榫連接、焊接、現澆連接三種。下面對這三種連接方式進行簡單介紹:
1、卯榫連接:在我國古建筑中,柱子與梁的連接通常采用卯榫連接,能提高整體結構抗側力的能力。此連接方式的剛度為半剛性節點,可分擔彎矩,也能允許結構產生合理的轉角。但是對于本結構體系,材質采用了冷彎薄壁型鋼,卯榫連接會使結構局部產生較大的彈塑性變形,構件間的摩擦滑移力不足,很難保證結構的隔震和減震耗能能力。
2、焊接連接:常用于鋼結構間的連接,不需打孔鉆眼,不會減少材料的截面積,但是焊接連接需要在較高溫度下進行,會在焊縫附近產生較大的熱影響區,使得焊接區域的部分材質變脆。此外,焊縫剛度與周圍材質剛度相差較大,會降低連接點處的穩定承載力。
3、現澆連接:傳統的現澆混凝土連接形式,施工過程采用濕作業,容易造成粉塵、垃圾污染,自重大,施工工期長,不利于住宅產業化目標的實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十字型連接結構的裝配式復合墻體。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十字型連接結構的裝配式復合墻體,其結構包括四塊復合墻體,每塊復合墻體豎直設置,每塊復合墻體的其中兩個相對側面上分別連接有鋼結構的連接件,其中,連接件為U型或C型結構,設置于同一塊復合墻體的兩個連接件的U型或C型開口相背設置;
其中兩塊復合墻體的連接件嵌套連接,使兩塊復合墻體形成一字型結構;
剩余兩塊復合墻體垂直設置于上述形成一字型結構的兩塊復合墻體兩側,且剩余兩塊復合墻體的其中一個連接件上分別嵌套有中間連接件,所述中間連接件為U型或C型結構,中間連接件的U型或C型開口與所嵌套復合墻體中連接件的U型或C型開口相對,中間連接件的U型或C型底面與上述形成一字型結構的兩塊復合墻體的表面接觸,且中間連接件的U型或C型底面與上述形成一字型結構的兩塊復合墻體的嵌套連接位置之間具有間隙,該間隙內填充有墊片,螺釘穿過中間連接件、墊片、兩塊復合墻體的嵌套連接位置,使四塊復合墻體固定連接形成十字型結構。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復合墻體的其中兩個相對側面分別向內縮進形成凹槽,鋼結構的連接件相對固定于復合墻體的凹槽內,且連接件的U型或C型端部向外伸出復合墻體。詳細的說,四塊復合墻體分別稱為第一復合墻體、第二復合墻體、第三復合墻體和第四復合墻體;第一復合墻體的其中兩個相對側面分別向內縮進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復合墻體的第一凹槽內連接著第一連接件;第二復合墻體的其中兩個相對側面分別向內縮進形成第二凹槽,第二復合墻體的第二凹槽內連接著第二連接件;第三復合墻體的其中兩個相對側面分別向內縮進形成第三凹槽,第三復合墻體的第三凹槽內連接著第三連接件;第四復合墻體的其中兩個相對側面分別向內縮進形成第四凹槽,第四復合墻體的第四凹槽內連接著第四連接件。
在復合墻體的結構基礎上,嵌套連接形成一字形結構的兩塊復合墻體分別稱為第一復合墻體和第二復合墻體,第一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為U型或C型結構,第二復合墻體的第二連接件為U型結構,且第一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嵌套連接于第二復合墻體的第二連接件內,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嵌套連接后形成方形管狀結構。
在復合墻體的結構基礎上,嵌套連接形成一字形結構的兩塊復合墻體分別稱為第一復合墻體和第二復合墻體,所述第一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為U型或C型結構,所述第二復合墻體的第二連接件為C型結構,第一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嵌套連接于第二復合墻體的第二連接件內,且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嵌套后形成方形管狀結構,第一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U型或C型外側面與第二復合墻體的第二連接件C型內側面之間形成嵌套間隙,該間隙內填充有墊片,螺釘固定連接填充有墊片的嵌套位置。
復合墻體除了選用上述結構,還可以是:復合墻體的其中兩個相對側面分別向內縮進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復合墻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內相對固定有鋼結構的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且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的U型或C型端部向外伸出所連接復合墻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詳細的說,四塊復合墻體分別稱為第一復合墻體、第二復合墻體、第三復合墻體和第四復合墻體;第一復合墻體、第二復合墻體、第三復合墻體和第四復合墻體的其中兩個相對側面分別向內縮進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第一復合墻體、第二復合墻體、第三復合墻體和第四復合墻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內相對固定有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
進一步的,在復合墻體的結構基礎上,第一連接件為U型或C型結構,第二連接件為U型結構;嵌套連接形成一字型結構的第一復合墻體和第二復合墻體中,第一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恰好嵌套于第二復合墻體的第二連接件內,且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嵌套連接后形成方形管狀結構;當然,第一連接件為U型結構時,也可以是第一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恰好嵌套于第二復合墻體的第二連接件外側,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嵌套連接后形成方形管狀結構。
進一步的,在復合墻體的結構基礎上,第一連接件為U型或C型結構,第二連接件為C型結構;嵌套連接形成一字型結構的第一復合墻體和第二復合墻體中,第一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恰好嵌套于第二復合墻體的第二連接件內,且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嵌套后形成方形管狀結構,第一連接件的U型或C型外側面與第二連接件的C型內側面之間形成嵌套間隙,該間隙內填充有墊片,螺釘固定連接填充有墊片的嵌套位置。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剩余兩塊復合墻體中,即第三復合墻體和第四復合墻體,當第三復合墻體上連接有第三連接件,第四復合墻體上連接有第四連接件,且第三復合墻體的第三連接件為C型結構,第四復合墻體的第四連接件為U型或C型結構時,第三復合墻體的第三連接件和第四復合墻體的第四連接件外側分別嵌套有U型結構的中間連接件,且中間連接件與該復合墻體的連接件嵌套形成方形管狀結構;或者,當第三復合墻體上連接有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第四復合墻體上也連接有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且第三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或第二連接件為C型結構,第四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或第二連接件為U型或C型結構時,第三復合墻體和第四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或第二連接件外側分別嵌套有U型結構的中間連接件,且中間連接件與該復合墻體的連接件嵌套形成方形管狀結構。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剩余兩塊復合墻體中,即第三復合墻體和第四復合墻體,當第三復合墻體上連接有第三連接件,第四復合墻體上連接有第四連接件,且第三復合墻體的第三連接件為U型結構,第四復合墻體的第四連接件為U型或C型結構時,第三復合墻體的第三連接件和第四復合墻體的第四連接件內側分別嵌套有U型或C型結構的中間連接件,且中間連接件與第三復合墻體的第三連接件、第四復合墻體的第四連接件分別嵌套形成方形管狀結構;或者,當第三復合墻體上連接有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第四復合墻體上也連接有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且第三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或第二連接件為U型結構,第四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或第二連接件為U型或C型結構時,第三復合墻體和第四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或第二連接件內側分別嵌套有U型或C型結構的中間連接件,且中間連接件與第三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或第二連接件、第四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或第二連接件嵌套形成方形管狀結構。
優選墊片為橡膠、塑料、木質、鋼材中的一種。
本實用新型的十字型連接結構的裝配式復合墻體與現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采用嵌套連接的方式將四塊復合墻體連接形成十字型結構的目的,且兩個連接件的嵌套、連接件與中間連接件的嵌套會形成方形管狀結構,方形管狀結構可以作為裝配式復合墻體的豎向受力構件,還可以用于管線的穿插和防護,避免管線放置在復合墻體外側增大占用空間,螺釘還連接固定該嵌套位置,以增加相鄰復合墻體之間的牢固穩定性;
2)在四塊復合墻體連接形成的十字型結構中,復合墻體具有兩種不同的連接件結構,且其中兩塊復合墻體采用嵌套連接的方式形成一字型結構,此時的兩個連接件嵌套后還形成方形管狀結構,方形管狀結構可以作為裝配式復合墻體的豎向受力構件,還可以用于管線的穿插和防護,避免管線放置在復合墻體外側增大占用空間,為進一步嵌套形成十字型結構的裝配式復合墻體做好前提準備工作。
附圖說明
附圖1是實施例一中四塊復合墻體豎直設置并嵌套連接的結構俯視圖;
附圖2是實施例二中四塊復合墻體豎直設置并嵌套連接的結構俯視圖;
附圖3是實施例三中四塊復合墻體豎直設置并嵌套連接的結構俯視圖;
附圖4是實施例四中四塊復合墻體豎直設置并嵌套連接的結構俯視圖;
附圖5是實施例五中四塊復合墻體豎直設置并嵌套連接的結構俯視圖;
附圖6是實施例六中四塊復合墻體豎直設置并嵌套連接的結構俯視圖。
圖中各標號表示:
1、第一復合墻體,2、第二復合墻體,
3、第三復合墻體,4、第四復合墻體,
5、第一連接件,6、第二連接件,
7、第三連接件,8、第四連接件,
9、第三中間連接件,10、第四中間連接件,11、墊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6,對本實用新型的十字型連接結構的裝配式復合墻體作以下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如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十字型連接結構的裝配式復合墻體,其結構包括豎直排列的第一復合墻體1、第二復合墻體2、第三復合墻體3和第四復合墻體4。
第一復合墻體1的兩個相對側面向內縮進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復合墻體1的兩個第一凹槽內相對固定有第一連接件5,第一連接件5為U型結構,兩個第一連接件5的U型開口相背設置,且第一連接件5的U型端部向外伸出第一復合墻體1的第一凹槽。
第二復合墻體2的兩個相對側面向內縮進形成第二凹槽,第二復合墻體2的兩個第二凹槽內相對固定有第二連接件6,第二連接件6為U型結構,兩個第二連接件6的U型開口相背設置,且第二連接件6的U型端部向外伸出第二復合墻體2的第二凹槽。
第三復合墻體3的兩個相對側面向內縮進形成第三凹槽,第三復合墻體3的兩個第三凹槽內相對固定有第三連接件7,第三連接件7為U型結構,兩個第三連接件7的U型開口相背設置,且第三連接件7的U型端部向外伸出第三復合墻體3的第三凹槽。
第四復合墻體4的兩個相對側面向內縮進形成第四凹槽,第四復合墻體4的兩個第四凹槽內相對固定有第四連接件8,第四連接件8為U型結構,兩個第四連接件8的U型開口相背設置,且第四連接件8的U型端部向外伸出第四復合墻體4的第四凹槽。
第一復合墻體1和第二復合墻體2排列在一條直線上,且第一復合墻體1的第一連接件5嵌套于第二復合墻體2的第二連接件6內形成方形管狀結構,第一復合墻體1和第二復合墻體2嵌套連接后呈一字形結構。
第三復合墻體3和第四復合墻體4垂直設置于第一復合墻體1和第二復合墻體2的兩側,且第三復合墻體3的第三連接件7外側嵌套有U型結構的第三中間連接件9,第三中間連接件9的U型開口與第三連接件7的U型開口相對設置,第三中間連接件9的U型底面與第一復合墻體1、第二復合墻體2的表面接觸,且第三中間連接件9的U型底面與第一連接件5和第二連接件6的嵌套連接位置之間具有間隙,該間隙內填充有墊片11,螺釘穿過第三中間連接件9的U型底面、墊片11、第二連接件6和第三連接件7的嵌套連接位置,使第一復合墻體1、第二復合墻體2和第三復合墻體3固定連接形成T型結構;第四復合墻體4的第四連接件8外側也嵌套有U型結構的第四中間連接件10,第四中間連接件10的U型開口與第四連接件8的U型開口相對設置,第四中間連接件10的U型底面與第一復合墻體1、第二復合墻體2的表面接觸,且第四中間連接件10的U型底面與第一連接件5和第二連接件6的嵌套連接位置之間具有間隙,該間隙內填充有墊片11,螺釘穿過第四中間連接件10的U型底面、墊片11、第二連接件6和第三連接件7的嵌套連接位置,由此,第一復合墻體1、第二復合墻體2、第三復合墻體3和第四復合墻體4固定連接形成十字型結構
當然,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5還可以是C型結構,第一連接件5的結構改變未影響第一連接件5和第二連接件6的嵌套強度以及第一復合墻體1和第二復合墻體2連接呈一字形結構的整體穩定性。
實施例二:
結合附圖2,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三中間連接件9為C型結構,第三中間連接件9的C型外側面嵌套于第三復合墻體3中第三連接件7的U型內側面。
當然,在本實施例中,第三中間連接件9也可以是嵌套于第三連接件7內側面的U型結構。由于第三中間連接件9的C型外側面與第三復合墻體3中第三連接件7的U型內側面接觸,所以,中間連接件無論是C型結構還是U型結構,都不會影響第三連接件7和第三中間連接件9的連接強度。
實施例三:
如附圖3所示,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三復合墻體3的第三連接件7為C型結構,第三連接件7的C型外側面嵌套有第三中間連接件9,第三中間連接件9為U型結構。
實施例四:
如附圖4所示,與實施例三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一連接件5為C型結構,第二連接件6為U型結構,且第一連接件5的C型外側面內嵌于第二連接件6的U型內側面。
當然,也可以第一連接件5是U型結構,第二連接件6為C型結構,且第二連接件6的C型外側面內嵌于第一連接件5的U型內側面,只要第一連接件5和第二連接件6之間是嵌套連接的結構,并使第一復合墻體1和第二復合墻體2排列形成一字形結構即可。
實施例五:
如附圖5所示,與上述四個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豎直排列的第一復合墻體1、第二復合墻體2、第三復合墻體3和第四復合墻體4中,每塊復合墻體的其中兩個相對側面向內縮進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內相對固定連接有鋼結構的第一連接件5和第二連接件6,第一連接件5和第二連接件6分別為U型結構,設置于同一塊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5和第二連接件6的U型開口相背設置,設置于同一塊復合墻體的第一連接件5和第二連接件6U型端部向外伸出所屬復合墻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第一復合墻體1和第二復合墻體2排列在一條直線上,且第一復合墻體1的第一連接件5嵌套于第二復合墻體2的第二連接件6內形成方形管狀結構,使第一復合墻體1和第二復合墻體2連接后呈一字形結構。
第三復合墻體3和第四復合墻體4垂直設置于第一復合墻體1和第二復合墻體2的兩側,且第三復合墻體3的第一連接件5外側嵌套有U型結構的第三中間連接件9,第三中間連接件9的U型開口與第三復合墻體3中第一連接件5的U型開口相對設置,第三中間連接件9的U型底面與第一復合墻體1、第二復合墻體2的表面接觸,且第三中間連接件9的U型底面與第一復合墻體1中第一連接件5和第二復合墻體2中第二連接件6的嵌套連接位置之間具有間隙,該間隙內填充有墊片11,螺釘穿過第三中間連接件9的U型底面、墊片11、第一復合墻體1中第一連接件5和第二復合墻體2中第二連接件6的嵌套連接位置,使第一復合墻體1、第二復合墻體2和第三復合墻體3固定連接形成T型結構;第四復合墻體4的第一連接件5外側也嵌套有U型結構的第四中間連接件10,第四中間連接件10的U型開口與第四復合墻體4中第一連接件5的U型開口相對設置,第四中間連接件10的U型底面與第一復合墻體1、第二復合墻體2的表面接觸,且第四中間連接件10的U型底面與第一復合墻體1中第一連接件5和二復合墻體中第二連接件6的嵌套連接位置之間具有間隙,該間隙內填充有墊片11,螺釘穿過第四中間連接件10的U型底面、墊片11、第一復合墻體1中第一連接件5和二復合墻體中第二連接件6的嵌套連接位置,由此,第一復合墻體1、第二復合墻體2、第三復合墻體3和第四復合墻體4固定連接形成十字型結構
當然,在本實施例中,第三中間連接件9也可以嵌套于第三復合墻體3的第二連接件6外側,第四中間連接件10也可以嵌套于第四復合墻體4的第二連接件6外側;當然,也可以是第三復合墻體3或第四復合墻體4的第二連接件6外側或內側嵌套有U型結構的第三中間連接件9或第四中間連接件10,這并不會影響第三復合墻體3第二連接件6和第三中間連接件9、第四復合墻體4的第二連接件6和第四中間連接件10的連接強度。
實施例六:
如附圖6所示,與實施例五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一連接件5是C型結構,第三中間連接件9是U型結構,且第三中間連接件9嵌套于第三復合墻體3中第一連接件5的C型外側面,第四中間連接件10嵌套于第四復合墻體4的第二連接件6外側。
在上述六個實施例中,需要說明的是,任兩個連接件嵌套連接形成方形管狀結構,方形管狀結構可以作為裝配式復合墻體的豎向受力構件,方形管狀結構內還可以設置填充物,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需求,填充物可以選用混凝土或保溫材料,用于提高裝配式復合墻體的整體強度和保溫性能;方形管狀結構內還可以用于管線的穿插和防護,避免管線放置在復合墻體外側增大占用空間。
在上述六個實施例中,需要說明的是,墊片11為橡膠、塑料、木質、鋼材中的一種,墊片11用于填充中間連接件與所述第一連接件5和第二連接件6的嵌套位置,防止在螺釘穿過中間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5和第二連接件6的嵌套位置時發生形變,然后,墊片11還能兼具加強相鄰復合墻體之間連接強度的作用。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內容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該具體實施方式部分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