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鉆施工領域,尤其是一種簡易電鉆打眼加長支架裝置。
背景技術:
在吊頂施工過程中,吊頂龍骨吊桿固定頂板打眼一般采用活動式腳手架施工,操作人員站在操作平臺上使用電鉆進行打眼,當完成打眼工作后需要將移動平臺移動至下一工作區域,這樣工作比較繁重效率很低,且采用活動式腳手架較高存在不安全等因素。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簡易電鉆打眼加長支架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提高施工效率,能夠有效地縮短施工工期,加快打眼工作進度的簡易電鉆打眼加長支架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簡易電鉆打眼加長支架裝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桿、第二支桿和電鉆,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與第一支桿的一端鉸鏈連接,所述第一支桿的另一端與第二支架的下部鉸鏈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與第二支桿的一端鉸鏈連接,所述第二支桿的中間位置設置與第一支架的上部鉸鏈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桿和第二支桿之間組裝成四桿鉸鏈機構,所述電鉆通過繩索固定在第二支架的上端,所述電鉆的下部與第二支架連接處墊有用于防止電鉆滑落的木塊,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采用木方或鋁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支桿和第二支桿均采用鋁合金或鋼制材料制成。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架與第一支桿的鉸接處設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桿的鉸接處設置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支架與第一支桿的鉸接處設置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二支架與第二支桿的鉸接處設置有第四螺栓。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采用木方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施工效率,能夠有效地縮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難度,平常不便于操作的施工高度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增加施工安全性保障,無需頻繁移動操作平臺及高空作業,減少了安全隱患,結構簡單,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第一支桿;4-第二支桿;5-電鉆;6-木塊;7-第一螺栓;8-第二螺栓;9-第三螺栓;10-第四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如圖1所示, 一種簡易電鉆打眼加長支架裝置,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一支桿3、第二支桿4和電鉆5,所述第一支架1的上端與第一支桿3的一端鉸鏈連接,所述第一支桿3的另一端與第二支架2的下部鉸鏈連接,所述第二支架2的下端與第二支桿1的一端鉸鏈連接,所述第二支桿4的中間位置設置與第一支架1的上部鉸鏈連接,所述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一支桿3和第二支桿4之間組裝成四桿鉸鏈機構,所述電鉆5通過繩索固定在第二支架2的上端,所述電鉆5的下部與第二支架2連接處墊有用于防止電鉆5滑落的木塊6,所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采用木方或鋁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支桿3和第二支桿4均采用鋁合金或鋼制材料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1與第一支桿3的鉸接處設置有第一螺栓7,所述第一支架1與第二支桿4的鉸接處設置有第二螺栓8,所述第二支架2與第一支桿3的鉸接處設置有第三螺栓9,所述第二支架2與第二支桿4的鉸接處設置有第四螺栓10,所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均采用木方材料制成。
工作使用時,將電鉆5捆扎與上段第二支架2的頂端,為保證操作時電鉆5不向下滑移,將電鉆5下部使用木塊頂住,釘在第二支架1上,電鉆5電源接通后,將鉆頭對準需要打眼的點,慢慢用力壓下第二支桿的另一端,使上部第二支架2提高,電鉆5也將鉆入結構板內部。打眼深度滿足要求后,松開第二支桿4,切斷電源,移動至下一打眼位置,繼續操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施工效率,能夠有效地縮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難度,平常不便于操作的施工高度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增加施工安全性保障,無需頻繁移動操作平臺及高空作業,減少了安全隱患,結構簡單,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