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管片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管片模具蓋板鎖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管片生產工藝分為固定臺式和流水線式兩種生產工藝,兩種生產工藝都需要通過一塊蓋板蓋在模具上來防止在澆筑過程中混凝土出現外漏以及外弧面成型。
上述工藝的工作原理是在澆筑工序之前的清模、涂脫模劑、鋼筋籠入模和預埋件安裝等工序均完成后,工人利用起吊設備把蓋板吊到模具上方,通過人工擰緊四個U型夾具來固定蓋板,防止澆筑過程中混凝土漿液泄漏,在混凝土澆筑工序完成后,工人松開全部U型夾具再利用起吊設備將蓋板移開然后再進行下一片管片的澆筑。
上述蓋板加固方法雖然可以生產管片,但由于蓋板需要人工擰緊螺栓來固定,既消耗人力資源,又浪費管片生產時間,工人每天的勞動量也有所增加,導致長時間進行此項工作會產生疲勞,且上述人工固定的方式易造成U型夾具螺栓漏擰或擰緊不到位,從而造成管片澆筑過程中蓋板與模具之間的縫隙處漏漿,進而對管片質量和場地施工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生產出來的管片的質量較差,生產效率較低,且不適用于大批量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管片模具蓋板鎖緊裝置,其目的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管片的產品質量,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管片模具蓋板鎖緊裝置,包括:安裝板、氣囊、橫梁和兩個鎖緊單元,氣囊的底部與安裝板固定連接,氣囊的頂部與橫梁固定連接,橫梁的兩端分別設有一鎖緊單元,每個鎖緊單元均包括:U型鎖緊鉤和支點角塊,U型鎖緊鉤與橫梁鉸接,支點角塊設置于安裝板上,U型鎖緊鉤設置于支點角塊上。
進一步地,一種管片模具蓋板鎖緊裝置還包括:兩個彈簧,兩個彈簧對稱設置于氣囊的兩側,每個彈簧的底端均與安裝板固定連接,每個彈簧的頂端均與橫梁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一種管片模具蓋板鎖緊裝置還包括:兩個限位檔桿,兩個限位檔桿對稱設置于氣囊的兩側,每個限位檔桿均設置于安裝板上,每個限位檔桿的頂部均設有用于限制橫梁向上移動的限位凸起。
進一步地,U型鎖緊鉤與橫梁通過旋轉軸鉸接。
進一步地,U型鎖緊鉤包括第一直線段、第二直線段和第三直線段,第一直線段和第三直線段對稱設置于第二直線段的兩端,第一直線段與橫梁鉸接,第一直線段與支點角塊的頂部相接觸。
進一步地,第三直線段的長度小于第一直線段的長度。
進一步地,第三直線段背離第二直線段的一端設有尖狀凸起。
進一步地,第一直線段、第二直線段和第三直線段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管片模具蓋板鎖緊裝置,其有益效果在于:通過上述結構的設計可以解決因人工鎖緊不到位而導致的管片漏漿、管片質量較差和場地環境易受污染等問題,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小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產品質量,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求且節約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管片模具蓋板鎖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安裝板;2、氣囊;3、橫梁;4、鎖緊單元;41、U型鎖緊鉤;42、支點角塊;5、彈簧;6、限位檔桿;7、旋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管片模具蓋板鎖緊裝置,包括:安裝板1、氣囊2、橫梁3和兩個鎖緊單元4,氣囊2的底部與安裝板1固定連接,氣囊2的頂部與橫梁3固定連接,橫梁3的兩端分別設有一鎖緊單元4,每個鎖緊單元4均包括:U型鎖緊鉤41和支點角塊42,U型鎖緊鉤41與橫梁3鉸接,支點角塊42設置于安裝板1上,U型鎖緊鉤41設置于支點角塊42上,通過上述結構的設計可以解決因人工鎖緊不到位而導致的管片漏漿、管片質量較差和場地環境易受污染等問題,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小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產品質量,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求且節約了生產成本。
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一種管片模具蓋板鎖緊裝置還包括:兩個彈簧5,兩個彈簧5對稱設置于氣囊2的兩側,每個彈簧5的底端均與安裝板1固定連接,每個彈簧5的頂端均與橫梁3固定連接,在進行鎖緊操作時,橫梁3上行使得兩個彈簧5處于拉伸狀態,在鎖緊操作結束后,可通過彈簧5的復位作用帶動橫梁3下行。
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一種管片模具蓋板鎖緊裝置還包括:兩個限位檔桿6,兩個限位檔桿6對稱設置于氣囊2的兩側,每個限位檔桿6均設置于安裝板1上,每個限位檔桿6的頂部均設有用于限制橫梁3向上移動的限位凸起,通過限位檔桿6可以對橫梁3的上行移動進行限位,由于氣囊2在充氣時體積會不斷增大,橫梁3在氣囊2的膨脹作用下會一直上行,從而導致橫梁3兩端的U型鎖緊鉤41對模具的壓力不斷增大,為了防止U型鎖緊鉤41對模具產生較大的壓力,故在限位檔桿6的頂部設置限位凸起使得橫梁3會在到達限位檔桿6的頂部時停止上行,防止模具受到較大的壓力而導致變形。
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U型鎖緊鉤41與橫梁3通過旋轉軸7鉸接。
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U型鎖緊鉤41包括第一直線段、第二直線段和第三直線段,第一直線段和第三直線段對稱設置于第二直線段的兩端,第一直線段與橫梁3鉸接,第一直線段與支點角塊42的頂部相接觸,第三直線段的長度小于第一直線段的長度,第三直線段背離第二直線段的一端設有尖狀凸起,第一直線段、第二直線段和第三直線段一體成型,通過尖狀凸起可以使得U型鎖緊鉤41在進行鎖緊時可以緊密地與模具卡合,第一直線段、第二直線段和第三直線段一體成型便于結構的設計制作。
本實用新型鎖緊的工作原理是:管片自動化流水生產線上,當模具通過生產線推拉裝置運行到澆筑工位時,蓋板通過四個油缸的作用下落到模具上,此時氣囊2開始充氣,使得橫梁3受氣囊2的膨脹作用而上行,通過轉動軸轉動,兩側U型鎖緊勾向內側進入并鎖緊模具與蓋板,通過支點角塊42的支撐作用,U型鎖緊勾采取杠桿原理對模具與蓋板進行鎖緊,且最終的受力的方向為向外側斜向上的方向,從而避免了U型鎖緊勾發生側滑或脫鉤現象,在管片澆筑完畢后,模具和蓋板需進行分離,通過氣囊2放氣使得橫梁3下行,此時U型鎖緊鉤41向兩側分開而松開模具,U型鎖緊勾在支點角塊42的支撐作用下,通過彈簧5的復位作用對橫梁3進行向下的拉動,使得U型鎖緊勾在傳動軸的轉動下,向下并向兩側張開,最終蓋板再通過四個油缸的作用使得蓋板與模具分離,從而進入到下個工作循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