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支架,具體涉及一種建筑用支架的角度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建筑業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支撐各種建筑物的板坯。板坯一般為平板,鋼筋混凝土板坯的周圍用梁木支撐,用以分擔板坯的荷重,跨度為4~5m的構造物的厚度一般為15cm左右,所以搭建完建筑的板坯后直到混凝土完全僵硬為止,需用多個建筑用支架來支撐板坯的下部。
實際使用時,通常由多個支架共同支撐同一板坯,需要確保地面或頂部支撐面的完全平整,否則會使得整個支撐支架不夠穩定,但現實上施工地面及頂部板坯不都是平滑的地面,像地下停車場的入口通道也都是傾斜面。在遇到傾斜地面或坑洼地面或時,需要一種能夠調整角度的底部支撐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建筑用支架的角度調節裝置,包括頂面,所述頂面為邊緣延伸的半凹球形;以及底面,所述底面為邊緣延伸的與所述半凹球形匹配的半凸球形;所述半凹球形與半凸球形中心設有螺孔,把半凹球形的螺孔與半凸球形螺孔的位置相對后,在螺孔內擰緊螺釘進行固定。
優選的,所述螺釘的螺母在半凸球形背面,且螺母與半凸球形背面之間隔有金屬墊圈。
優選的,螺孔直徑的大小在金屬墊圈的內徑與外徑之間。
優選的,所述頂面及底面在延伸的邊緣上均設有若干個固定孔。
優選的,所述底面通過固定孔以螺釘固定在支撐面,所述頂面通過固定孔以螺釘與支架的底座連接。
優選的,所述半凹球形與半凸球形底部外緣均設有一凸圈,所述凸圈與延伸的邊緣之間設有加強筋。
優選的,建筑用支架的角度調節裝置為金屬材質。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用支架的角度調節裝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過互相匹配的頂面半凹球形與底面半凸球形,能夠根據需要在球形表面滑動確定傾斜角度,并通過兩球形中心螺孔擰緊螺釘進行固定。同時,在螺母與半凸球形背面之間隔有金屬墊圈,對角度調節裝置起到了固定作用。
附圖說明
圖1a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建筑用支架的角度調節裝置底面俯視圖;
圖1b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建筑用支架的角度調節裝置底面側透視圖;
圖2a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建筑用支架的角度調節裝置頂面俯視圖;
圖2b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建筑用支架的角度調節裝置頂面側透視圖;
圖3a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建筑用支架的角度調節裝置平置狀態側視圖;
圖3b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建筑用支架的角度調節裝置平置狀態側透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建筑用支架的角度調節裝置安裝螺釘后傾斜狀態側透視圖。
圖中:
凸圈a,a’;螺孔b,b’;固定孔c,c’;加強筋d,d’;金屬墊圈e;螺釘f;螺母g。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a及圖1b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建筑用支架的角度調節裝置的底面為邊緣延伸的半凸球形,半凸球形底部外緣設有一凸圈a,凸圈與延伸的邊緣之間設有加強筋d。半凸球形中心設有螺孔b,底面在延伸的邊緣上均設有若干個固定孔c。
如圖2a及圖2b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建筑用支架的角度調節裝置的頂面為邊緣延伸的與半凸球形匹配的半凹球形,半凹球形底部外緣均設有一凸圈a’,凸圈與延伸的邊緣之間設有加強筋d’。半凹球形中心設有螺孔b’,頂面在延伸的邊緣上均設有若干個固定孔c’。
本實施例中,固定孔c及c’的個數均為4個。使用時,底面通過固定孔c以螺釘固定在支撐面,頂面通過固定孔c’以螺釘與支架的底座連接。
請參考圖3a、圖3b及圖4,半凹球形與半凸球形相對并調整好傾斜角度后,在螺孔b及b’內擰緊螺釘f進行固定。螺釘f的螺母g在半凸球形背面,且螺母g與半凸球形背面之間隔有金屬墊圈e,于此,螺孔b及b’直徑大小相等,均在金屬墊圈e的內徑與外徑之間,同時,螺釘的整體長度以不超過整個角度調節裝置的高度為準,即不能影響角度調節裝置底面或頂面的平整。金屬墊圈的設置可以保證加強角度調節裝置的穩固性。本實施例中,上述建筑用支架的角度調節裝置為金屬材質。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