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材料與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隔斷墻裝置。
背景技術:
隔斷墻裝置是一種根據需要隨時把大空間分割成小空間或把小空間連成大空間、具有一般墻體功能的結構。隔斷墻提高了空間的利用效率,可以實現空間的靈活分割,創造自由的空間。然而,傳統的隔斷墻裝置通常結構設計相對復雜,安轉拆卸相對復雜,成本較高,不夠經濟實用,同時線條不夠簡潔、美觀,使用安全性和穩定性不高,可靠性不高,安裝使用不夠牢固,同時適用性不強等。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結構設計簡單、緊湊,安裝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安裝穩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可靠性強,適用性好,實用性高,拆卸方便且結構牢固的新型隔斷墻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上述的新型隔斷墻裝置,其中:所述裝置包括大玻柱、玻璃、立柱、雙玻固定框和收邊柱;所述大玻柱為豎直且左右平行布置的至少一對;所述玻璃為前后平行布置的至少一對,其左右兩端由所述大玻柱限位且左右兩端內表面與所述大玻柱的前后兩端部之間均通過密封皮條密封相接;所述立柱為豎直且左右平行布置的至少一對,每個所述立柱靠內一側端與所述大玻柱靠外一側端嵌入式連接;同時,所述立柱的前后兩端部均可拆卸式安裝有立柱扣件;所述立柱扣件的一端匹配連接所述立柱,另一端向所述立柱外側伸出且伸出端匹配套設有膠條;所述雙玻固定框可拆卸式裝設于所述立柱扣件與玻璃之間;所述雙玻固定框的一側外壁匹配扣接所述立柱扣件,相對另一側的外壁一端水平向外延伸且延伸端壓接于所述玻璃的外表面;所述收邊柱為豎直且左右平行布置的至少一對,其分別可拆卸式安裝于所述立柱靠墻的一側端和遠離墻體的一側端。
所述新型隔斷墻裝置,其中:所述大玻柱為豎直且左右平行布置的一對,每個所述大玻柱均是由一個內支架和一個外支架組裝而成的空心結構;所述內支架的中部自內向外凹陷形成有凹腔,內側壁前后兩端與所述外支架的前后兩端匹配扣接,且所述內支架的前后兩端部還設有密封條安裝槽;所述外支架的中部向外凸出形成外凸部,兩端內壁與所述內支架的兩端外壁匹配扣接;所述外支架的兩端還筆直向所述內支架的前后兩端外側伸出。
所述新型隔斷墻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安裝于一對所述大玻柱中部之間的百葉簾片;所述百葉簾片為金屬百葉簾片,其兩端均伸入所述內支架中部的凹腔內。
所述新型隔斷墻裝置,其中:所述玻璃為前后平行布置的一對透明鋼化玻璃,每塊所述玻璃的左右兩端均由所述外支架向所述內支架兩端外側伸出的一端限位;
所述新型隔斷墻裝置,其中:所述密封皮條一端卡設于所述密封條安裝槽內,另一端與所述玻璃的內表面壓接。
所述新型隔斷墻裝置,其中:所述立柱為豎直且左右平行布置的一對,其為兩端為空心結構的鋼立柱;每個所述立柱均呈“工”字形結構,其左右兩側端中部呈對稱凹陷后形成凹腔;每個所述立柱靠內一側的凹腔與所述外支架中部的外凸部匹配嵌入式連接。
所述新型隔斷墻裝置,其中:所述收邊柱為豎直且左右平行布置的一對,即包括靠墻收邊柱和不靠墻收邊柱;所述靠墻收邊柱靠近所述立柱一側的外壁前后兩端對應扣接于所述立柱扣件,所述靠墻收邊柱靠近所述立柱一側的外壁中部向外延伸有凸條并通過所述凸條嵌入右側所述立柱中部的凹腔內;所述不靠墻收邊柱靠近所述立柱的一側端中部向內凹陷后罩設于左側所述立柱的外側端。
有益效果:
本實用型隔斷墻線條簡潔,大氣現代,安裝方便快捷,采用機械式四周鋼柱固定,可有效提高安裝穩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可靠性強,適用性好,實用性高,并且拆卸方便。本實用型隔斷墻產品結構,采用內鋼外鋁相框式結構,墻體厚度105mm。外加間色模塊,玻璃采用相框式組裝,模塊四周采用鋼柱固定,鋼板采用相框掛式掛在鋼立柱的卡槽內,模塊與鋼柱之間采用立柱扣件機械式固定,包括固定于天龍與地龍之間的中間鋼柱,與鋼柱相連接的大玻柱和豎卡扣,都是采用立柱扣件和立柱之間機械式固定,把大玻柱壓入鋼柱以鋼柱卡件之間的卡槽,玻璃密封皮條頂住玻璃,把模塊放入天龍中的鋼柱下面,地龍上面之間,用掛件掛在鋼柱卡槽里面,最后立柱扣件機械式固定,模塊間的縫隙用U型膠條收掉,在立柱的外側設有靠墻收邊立柱和不靠墻收邊立柱,在雙面玻璃中間還可安裝百葉,使隔斷更美觀且具有隱秘性和可選擇性,并且隔斷是中空式設計,具備走線功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隔斷墻裝置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隔斷墻裝置的圖1中A區域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隔斷墻裝置,包括大玻柱1、百葉簾片2、玻璃3、密封皮條4、立柱5、立柱扣件6、膠條7、雙玻固定框8和收邊柱9。
該大玻柱1為豎直且左右平行布置的一對,每個大玻柱1均由一個內支架11和一個外支架12組裝而成的空心結構;其中,該內支架11的中部自內向外凹陷形成有凹腔,內側壁前后兩端與外支架12的前后兩端匹配扣接,同時,該內支架11的前后兩端部還設有密封條安裝槽;該外支架12的中部向外凸出形成外凸部,兩端內壁與內支架11的兩端外壁匹配扣接,同時,該外支架12的兩端端部還筆直向內支架11的兩端部外側伸出。
該百葉簾片2安裝于一對大玻柱1中部之間,其兩端分別伸入該一對大玻柱1的內支架11中部的凹腔內。
該玻璃3為前后平行布置的一對透明鋼化玻璃,每塊玻璃3的左右兩端由大玻柱1的外支架12向內支架11兩端部外側的伸出端限位,每塊玻璃3的左右兩端內表面與大玻柱1的內支架11的前后兩端部之間通過密封皮條4密封相接;其中,該密封皮條4一端卡設于內支架11的密封條安裝槽內,另一端與玻璃3的內表面壓接。
該立柱5為豎直且左右平行布置的一對,其兩端為空心結構;其中,每個立柱5均呈“工”字形結構即左右兩側端中部呈對稱凹陷后形成凹腔,每個立柱5靠內一側的凹腔與外支架12中部的外凸部匹配嵌入式連接;同時,每個立柱5的前后兩端部均裝設有立柱扣件6。
該立柱扣件6安裝于立柱5的前后兩端部,其一端與立柱5裝配連接,另一端向立柱5外側伸出且伸出端匹配套設有U型膠條7。
該雙玻固定框8裝設于立柱扣件6與玻璃3之間,其為鋁框結構;其中,該雙玻固定框8的一側外壁匹配扣接立柱扣件6,相對另一側的外壁一端(前端或后端)水平向外延伸且延伸端壓接于玻璃3的外表面。
該收邊柱9為豎直且左右平行布置的一對,包括靠墻收邊柱91和不靠墻收邊柱92;其中,靠墻收邊柱91的內側外壁(靠近立柱5一側的外壁)前后兩端匹配對應扣接立柱扣件6,且內側外壁中部向外延伸有凸條并通過凸條嵌入右側立柱5中部的凹腔內;不靠墻收邊柱92靠近立柱5的一側端中部向內凹陷后罩設于左側立柱5的外側端。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簡單、合理,安裝方便快捷,采用機械式四周鋼柱固定,可有效提高安裝穩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可靠性強,適用性好,實用性高,結構牢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