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幕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筑幕墻的橫梁與立柱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建筑幕墻的橫梁與立柱的連接有采用在立柱上通過螺釘安裝橫梁插芯,橫梁與插芯插接,同時在橫梁上切割出凸側部,在其上開孔,通過該側部開孔與立柱螺釘連接(如圖1所示)。上述結構的不足之處在于安裝加工復雜不便,安裝立柱時要與橫梁同時安裝;目前大部分采用的是在立柱上固定L型截面的角碼,在橫梁上設置有方向相反的槽口(如圖2所示),角碼插入插槽口內固定;采用上述結構的缺陷在于:1、安裝時要切割角碼,且要相對準確;2、角碼插入槽口前,要銑切橫梁兩端槽口,銑切出不小于角碼厚度相等的部分;3、角碼與立柱安裝時必須先將角碼插入橫梁槽口內與橫梁一起安裝,由于橫梁內腔空間的局限性,角碼與立柱連接時操作受一定的限制,不方便且難以準確安裝,同時也不便于調整偏差;4、抗扭性能不佳。也有采用角碼與沒有設置槽口的橫梁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采用這種連接方式同時具有上述所述缺陷,而且為了滿足橫梁熱脹冷縮,因而必須將橫梁或角碼的連接螺孔銑成長排孔;并且角碼與橫梁需要多次鉆孔;加工安裝更為不便。還有采用上述角碼及在橫梁上設置螺帽槽的結構,通過在角碼上開孔,實現通過螺釘、螺帽將角碼與橫梁連接在一起的結構方式,這種結構同樣具有角碼的抗扭性能差、安裝不便的缺陷,同樣要在角碼上多次鉆孔,鋁材截面積增大,成本相對提高及安裝調整不方便等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通用性強的建筑幕墻橫梁與立柱的連接結構。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建筑幕墻的橫梁與立柱連接結構,包括:通過螺釘固定在立柱上的連接件,設置在連接件上的至少兩個開口方向相同的正向槽口,設置在橫梁內腔上與各正向槽口對應的反向槽口,所述橫梁與連接件之間通過相互扣接的正向槽口、反向槽口連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在相鄰兩正向槽口之間設有將正向槽口與反向槽口卡緊的卡緊件。
作為改進地,所述連接件為門形結構、口字形結構、梯形結構或倒L形結構。
作為改進地,所述正向槽口設置在連接件的頂部和/或側部。
作為改進地,所述連接件的頂部為平面,所述正向槽口為設置在連接件頂部的兩個,所述卡緊件為卡緊條,卡緊條的兩端分別與正向槽口的背面和另一個反向槽口的背面卡緊。
作為改進地,在連接件的內側設有至少兩個安裝孔,所述螺釘穿過安裝孔將連接件安裝到立柱上。
作為改進地,在連接件的內側設有至少三個安裝孔,一個安裝孔位于連接件內側的中間位置,在該安裝孔的兩側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安裝孔。
作為改進地,所述安裝孔的孔徑大于螺釘的外徑構成松配合。
作為改進地,在橫梁與連接件之間充填有硅膠層。
作為改進地,在橫梁開口處設置有橫梁扣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連接件、橫梁、卡緊件的結構都十分簡單,安裝方便快捷,通用于各種結構的幕墻的橫梁與立柱之間的連接,解決了行業內幕墻橫梁與立柱傳統安裝結構不合理和安裝不方便的問題。同時,連接件、橫梁、卡緊件無需任何銑切加工,零部件加工制造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的橫梁與立柱之間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現有技術的橫梁結構示意圖。
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橫梁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所示為圖3裝上螺釘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5所示為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橫梁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6所示為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橫梁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7所示為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橫梁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8所示為實用新型實施例五提供的橫梁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9所示為實用新型實施例六提供的橫梁連接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連接件,2:正向槽口,3:橫梁,4:反向槽口,5:卡緊件,6:安裝孔,7:螺釘,8:橫梁扣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方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實質,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闡述。
實施例一
如圖3-圖4所示,一種建筑幕墻的橫梁與立柱連接結構,包括:通過螺釘7固定在立柱上的連接件1,設置在連接件1上的至少兩個開口方向相同的正向槽口2,設置在橫梁3內腔上與各正向槽口2對應的反向槽口3,所述橫梁3與連接件1之間通過相互扣接的正向槽口2、反向槽口4連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在相鄰兩正向槽口2之間設有將正向槽口2與反向槽口4卡緊的卡緊件5。
其中,所述連接件1為門形結構,所述正向槽口2為設置在連接件1頂部的兩個,所述卡緊件5為卡緊條,卡緊條的兩端分別與正向槽口2的背面和另一個反向槽口4的背面卡緊。在連接件1的內側設有四個安裝孔6,其中三個安裝孔6均勻分布在連接件1頂邊內側,另外一個安裝孔位于連接件1頂邊內側。所述安裝孔6的孔徑大于螺釘7的外徑構成松配合。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正向槽口還設置在連接件的側部,正向槽口的數量為三個、四個、甚至更多。
實際連接步驟如下:1)將連接件1固定在立柱上,位于連接件1頂邊內側三個安裝孔6的中間安裝孔孔徑為6mm,并采用4mm的自攻螺釘鎖定,以便調整連接件的偏差,調整后再用5mm的自攻螺釘在其他孔位中鎖定。2)將橫梁3安裝在連接件1上,橫梁3內的反向槽口4與連接件1的正向槽口2扣合在一起。3)將卡緊件5卡進相鄰兩正向槽口2之間以防止正向槽口2與反向槽口4脫開。4)在連接件1與橫梁3之間注硅膠,以起到柔性結合。5)將橫梁扣板8扣合在橫梁3上。
本實施例提供的橫梁與立柱連接結構,連接件、橫梁、卡緊件的結構都十分簡單,安裝十分方便快捷,通用于各種結構的幕墻的橫梁與立柱之間的連接,解決了行業內幕墻橫梁與立柱傳統安裝結構不合理和安裝不方便的問題。同時,連接件、橫梁、卡緊件無需任何銑切加工,零部件加工制造方便。
實施例二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建筑幕墻的橫梁與立柱連接結構,其與實施例一基本一致,區別在于:所述連接件1呈倒L形結構。
實施例三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建筑幕墻的橫梁與立柱連接結構,其與實施例二基本一致,區別在于:所述安裝孔6的數量為三個,一個安裝孔6位于連接件1內側的中間位置,在該安裝孔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安裝孔。
實施例四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建筑幕墻的橫梁與立柱連接結構,其與實施例二基本一致,區別在于:所述安裝孔6的數量為二個。
實施例五
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建筑幕墻的橫梁與立柱連接結構,其與實施例一基本一致,區別在于:所述連接件1呈梯形結構,所述安裝孔6的數量為三個。
實施例六
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建筑幕墻的橫梁與立柱連接結構,其與實施例一基本一致,區別在于:所述連接件1呈口字形結構,所述安裝孔6的數量為三個。
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并不能以此來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進行限制。顯而易見地,在本實用新型實質的啟示下,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還可進行許多改進和修飾,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改進和修飾都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