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立體停車設施,特別涉及一種立體循環車庫。
背景技術:
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我國機動車保有量越來越多,由于不合理的城市規劃,停車設施的短缺、管理不善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導致道路資源越來越緊張,交通供需矛盾日益顯現出來。尤其是在靜態交通中,傳統的停車場已經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停車需要。基于停車難的現實問題,讓靜態交通在道路上停車,對于本來就擁擠的動態交通,無疑會讓已經擁擠的道路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樣一種立體車庫的停車設施逐漸進入到人們的視野。
現有的立體循環車庫,由于采用齒輪與鏈條傳動的方式,由于負荷較大,鏈條與齒輪之間的摩擦力很大,齒輪與鏈條會產生較大的磨損,長時間的磨損會導致齒輪與鏈條發生損壞,造成傳動故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減輕齒輪與鏈條摩擦的立體循環車庫。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立體循環車庫,包括第一導軌支架與第二導軌支架,所述第一導軌支架上設置有傳送組件,傳送組件連接有驅動電機,所述傳送組件5包括鏈輪與傳動鏈條,所述第一導軌支架與第二導軌支架之間設置有支撐桿,支撐桿上設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噴油機構,噴油機構連接有注油機構,噴油機構包括噴油管,所述噴油管的噴頭對準傳動鏈條;所述固定架兩側豎直滑動連接有刷油器,刷油器向下滑動抵接在傳動鏈條上,所述刷油器上連接有驅動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負荷較大,運行速度較慢,齒輪與鏈條之間會產生較大的摩擦力,長時間的工作不加以涂油潤滑的話,不但齒輪與鏈條會生銹,影響嚙合效果還會加快鏈條與突齒的磨損,最后造成傳動故障;通過采用噴油機構以及配合刷油器,可以對傳動鏈條進行刷油潤滑,減小傳動鏈條與齒輪之間的摩擦力,同時還能起到散熱的作用,較為有效的減緩鏈條與齒輪之間的磨損,提高齒輪與鏈條的使用壽命,提高了立體循環車庫的運轉穩定性。
較佳的,所述噴油機構還包括儲油箱、油泵與進油管,所述進油管與噴油管分別與油泵的進口和出口相連通,所述進油管的另一端與儲油箱相連通。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油泵將儲油箱的潤滑油輸入到噴油管中,通過噴油管將潤滑油噴到鏈條上進行潤滑。
較佳的,所述注油機構包括注油箱、提升泵與注油管,所述提升泵的進口和出口通過注油管相連通,位于提升泵出口一側的注油管向上連通儲油箱,位于提升泵進口側的注油管連通有注油箱。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采用注油機構,可以隨時為導軌支架上的儲油箱內注油,不需要維修人員登高作業進行加油,減輕了維修人員的工作強度,減小了維修人員登高作業的安全隱患。
較佳的,所述注油管上設置有調節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立體車庫鏈條長度較長,所需潤滑油容量大而且上油較為頻繁,所以在進油管上設置調節閥,通過使用調節閥可以定時、定量而且均勻的向儲油箱內輸送潤滑油以供刷油器對鏈條以及齒輪進行刷油潤滑,減輕了齒輪與鏈條之間的摩擦,防止鏈條與齒輪生銹。
較佳的,所述刷油器為油刷,油刷包括刷柄、刷塊與刷毛;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滑架,所述刷柄嵌合在滑架上,所述刷毛固定連接在刷塊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潤滑油噴到傳動鏈條與齒輪較為集中,采用油刷對噴在鏈條上的潤滑油進行刷油,通過刷毛可以將潤滑油均勻涂抹在鏈條上,使得鏈條與齒輪可以得到均勻充分的潤滑。
較佳的,所述刷柄與刷塊一體成型設計,所述刷柄與刷塊內部開設有空腔,所述噴油管連通有噴油支管,噴油支管出油口設置有螺紋鑲件,所述噴油支管通過螺紋鑲件螺紋連接在所述刷柄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毛刷與鏈條抵接,長時間使用油刷需要更換,通過使用螺紋鑲件連接噴油支管與刷柄,當需要更換時,只需要將刷柄旋轉下來進行更換,不需要將整個油刷更換,節省了資源,防止資源浪費。
較佳的,所述刷塊與所述刷毛相連接的端面上均勻開設有滲油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潤滑油通過滲油孔滲漏在刷毛上,使得潤滑油更加均勻的被刷毛刷在鏈條與齒輪上,既能夠充分均勻的對鏈條與齒輪進行潤滑,又可以減少潤滑油的浪費。
較佳的,所述驅動器為氣缸,氣缸固定連接在固定架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氣缸的設計,控制較為精確,可以使刷毛準確的抵接在鏈條上,對鏈條進行刷油潤滑。
較佳的,所述噴頭上設置有擋蓋,擋蓋上均勻開設有通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設置擋蓋并且開設通孔,可以使得潤滑油均勻的從噴油管中噴射出來,使得傳動鏈條可以潤滑的更加均勻,提高了潤滑效率,減少了潤滑油的浪費。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在鏈條上方設置上下運動的油刷,并且通過噴油管進行噴油,維修人員可以在地面對鏈條進行刷油潤滑,不需要登高作業,安全、方便;
2、在毛刷上開有空腔,通過噴油支管對空腔注油,刷塊上的滲油孔可以慢慢向刷毛滲油,使得潤滑油可以均勻被涂抹到鏈條上,提高潤滑效果、減少潤滑油的浪費。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立體車庫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的放大示意圖;
圖3是突出噴油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突出油刷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突出圖4中噴頭的B的放大示意圖;
圖6是突出注油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導軌支架;11、第二導軌支架;12、支撐桿;13、固定架;14、滑架;141、滑塊;15、油刷;151、刷柄;152、刷塊;153、滲油孔;16、螺紋鑲件;2、氣缸;3、噴油機構;31、儲油箱;32、油泵;33、噴油管;34、噴頭;341、擋蓋;3411、通孔;35、噴油支管;4、注油機構;41、注油箱;42、注油管;43、提升泵;44、調節閥;5、傳送組件;51、傳動鏈條;6、固定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實施例:一種立體循環車庫,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第一導軌支架1,第一導軌支架1上設置有傳送組件5,傳送組件5包括鏈輪與傳動鏈條51。
結合圖3看,在第一導軌支架1與第二導軌支架11之間連接有平行于底面的支撐桿12,支撐桿12上固定連接有固定架13,傳動鏈條51穿過固定架13中的間隙進行循環轉動;固定架13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豎直的滑架14,滑架14上滑動連接有刷油器。
結合圖4看,刷油器為油刷15,油刷15包括條形刷柄151,刷柄151滑動連接在滑架14上,刷柄151下方連接有矩形的刷塊152,刷塊152下表面粘接有刷毛;在刷柄151與刷塊152的內部開設有連通的空腔,刷塊152的下表面均勻開設有多個滲油孔153,刷柄151的頂端開設有開口,開口內部螺紋連接有螺紋鑲件16。
固定架13上還固定連接有豎直的驅動器-氣缸2,氣缸2的活塞桿固定連接在刷柄151的頂端,刷柄151的背面設置有滑塊141,滑塊141滑動連接在滑架14上,氣缸2驅動油刷15向下運動,使得刷毛抵接在傳動鏈條51上進行刷油潤滑。
結合圖5看,噴油機構3包括儲油箱31,儲油箱31上連接有進油管,進油管一端連接儲油箱31,另一端連接油泵32的進口,油泵32的出口連接有噴油管33的一端,噴油管通過固定片6固定連接在刷塊152上,噴油管33的另一端設置有噴頭34,噴頭34上設置有擋蓋341,擋蓋上均勻開設有通孔3411,噴頭34正對著傳動鏈條51表面進行噴油潤滑;噴油管33上連通有噴油支管35,噴油支管35的一端通過刷柄151頂端的螺紋鑲件16連通刷柄151,噴油管33以及噴油支管35采用橡膠管。
結合圖6看,儲油箱31連接有注油機構4,注油機構4包括設置在地面上的注油箱41,注油箱41上設置有注油管42,注油管42的一端連通注油箱41,注油管42的另一端連通提升泵43的進口,提升泵43的出口通過注油管42連通儲油箱31。
在注油管42上設置有調節閥44,調節閥44連接閥門控制器,通過閥門控制器控制閥門控制潤滑油注油量。
工作過程:
首先,開啟提升泵43,潤滑油通過注油管42向儲油箱31內進油,氣缸2接收控制信號驅動刷柄151向下運動,刷毛抵接在傳動鏈條51上;潤滑油通過進油管、油泵32輸送到噴油管33中,噴油管33內的潤滑油通過噴頭34向傳動鏈條16上進行噴油,隨著傳動鏈條51的運動,刷毛將被噴到傳動鏈條51上的潤滑油均勻刷在傳動鏈條51上。
另外噴油管33上連接有噴油支管35,潤滑油一部分進入到噴油支管35中,通過螺紋鑲件16進入到刷柄151和刷塊152的空腔中,之后經過滲油孔153滲到刷毛上,蘸有潤滑油的毛刷均勻的將潤滑油刷15到傳動鏈條51的表面。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