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板材加固領域,具體涉及預制板加固結構。
背景技術:
在現有使用的砌體結構中,采用預制樓板的建筑數量仍然很大, 由于預制樓板整體性較差,在地震中容易脫落,造成建筑坍塌,目前已要求使用整體性較好的現澆板,但仍然需要提高預制樓板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需要對預制板連接時進行加固。
如公開號為CN202969622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預制樓板抗震加固結構,包括梁和樓板,該樓板為預制板,樓板的首尾兩端分別擱置在一個梁上,在樓板板底兩端的梁之間連接有連系桿件。該實用新型通過連系桿件加強樓板件的強度,雖然有效,但是顯得結構較多,并且連系桿件會大幅度增加建造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預制樓板加固結構,其優點是結構牢固,簡單方便,并且建造成本沒有太多地增加。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預制樓板加固結構,包括上墻體、下墻體和預制板,兩塊所述預制板首位相接,所述預制板首尾均放置在所述上墻體與所述下墻體之間,所述上墻體、下墻體與所述預制板交接處形成一個以上的L型拐角,所述預制板的一個端面設有凸塊,所述預制板的另一端面設有凹槽,所述預制板通過凸塊與另一塊預制板的凹槽插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兩塊預制板在上墻體與下墻體之間放置,通過凸塊與凹槽進行插接,相比原本預制板之間抵觸的安裝方式,插接使得預制板之間變得更加穩固,更有利于承受墻體的載荷,并且簡單方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L型拐角處各設置有一塊角鋼,所述角鋼的兩邊均設有螺栓孔,所述角鋼通過若干對穿螺栓與所述預制板固定連接,所述角鋼通過若干對穿螺栓與所述上墻體以及下墻體固定連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角鋼用于對預制板與墻體之間進行支撐,加強預制板與墻體之間連接的結構強度,對穿螺栓貫穿預制板,可以加強預制板與角鋼之間的連接;對穿螺栓貫穿墻體,可以加強墻體與角鋼之間的連接,使得四個L型拐角處均通過角鋼固定,加強了整體各個方向的結構強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角鋼兩邊的所述螺栓孔關于角鋼兩邊之間的交線呈軸對稱設置。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角鋼兩邊的螺栓孔關于角鋼兩邊之間的交線軸對稱,從而四個L型拐角處的角鋼能夠通用,而不必考慮轉向以及一對角鋼之間的配對安裝問題,便于對穿螺栓的安裝,使得安裝更加方便快捷。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每條邊上的所述螺栓孔成一條直線設置。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角鋼每條邊上的螺栓孔成一條直線設置,使得角鋼上的一排對穿螺栓位于同一水平面內,承重面為一個平面,從而承受載荷更加穩定,減少發生變形的可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凸塊關于所述預制板的軸線對稱設置。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凸塊關于預制板的軸線對稱,在插接時更加容易對齊,更加方便,并且插接后承重面為一個平面,更加穩定。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預制板的一個端面設有導向柱,所述導向柱設置在所述預制板端面的邊緣處,所述預制板另一端面設有導向槽,一塊預制板的所述導向柱與另一塊預制板的導向槽插接,所述導向柱的長度大于所述凸塊的長度。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導向柱位于預制板端面的兩個邊緣,與導向槽相插接配合,在兩塊預制板插接時,由于導向柱位于邊緣處,因此容易將導向住與導向槽對齊,因而凸塊與凹槽也自然對齊,從而在安裝時十分方便。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四個L型拐角處均有角鋼,并均通過對穿螺栓連接,加強了整個結構的強度;
2、兩塊預制板之間通過凸塊與凹槽插接安裝,使預制板之間變得更加穩固,更有利于承受墻體的載荷;
3、導向柱與導向槽使得預制板之間安裝變得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中體現凸塊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中體現凹槽結構的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1中體現角鋼與螺栓孔結構的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1的俯視圖;
圖6是實施例1中體現凸塊與凹槽插接示意圖;
圖7是實施例2中體現導向柱結構的示意圖;
圖8是實施例2中體現導向槽結構的示意圖。
圖中,1、上墻體;2、下墻體;3、預制板;31、凸塊;32、凹槽;33、導向柱;34、導向槽;4、角鋼;41、螺栓孔;42、對穿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預制樓板加固結構,如圖1、2和3所示,預制板3放置在下墻體2的頂端,預制板3上固定有上墻體1,預制板3的一個端面設有三個凸塊31,另一個端面設有與三個凸塊31形狀相同的三個凹槽32,三個凸塊31關于預制板3的軸線對稱設置。首位相接的兩塊預制板3分別通過凸塊31與凹槽32進行插接。
如圖5和圖6所示,兩塊預制板3在上墻體1與下墻體2之間通過凸塊31與凹槽32進行插接,相比原本預制板3之間抵觸的安裝方式,插接使得預制板3之間變得更加穩固,更有利于承受墻體的載荷,并且簡單方便。
如圖3和圖4所示,在上墻體1、下墻體2與預制板3交接處形成了四個L型拐角,在每一個L型拐角處各固定有一塊角鋼4,角鋼4的兩邊均設有一排螺栓孔41,每條邊上的螺栓孔41位于同一條直線上,相對的兩塊角鋼4之間通過穿過螺栓孔41的對穿螺栓42與預制板3或墻體固定連接。
角鋼4用于對預制板3與墻體之間進行支撐,加強預制板3與墻體之間連接的結構強度,對穿螺栓42貫穿預制板3,可以加強預制板3與角鋼4、墻體與角鋼4之間的連接,四個L型拐角處均通過角鋼4固定,加強了整體各個方向的結構強度。
角鋼4兩邊的螺栓孔41關于角鋼4兩邊之間的交線呈軸對稱設置,從而四個L型拐角處的角鋼4能夠通用,而不必考慮轉向以及一對角鋼4之間的配對安裝問題,便于對穿螺栓42的安裝,使得安裝更加方便快捷。
由于沒有上墻體1,位于頂層的預制板3與下墻體2之間只有兩個L型拐角。
與外墻相接的預制板3最外側由于不再與其他預制板3連接,因此沒有設置凸塊31。
實施例2:預制樓板加固結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7和圖8所示,預制板3的一個端面設有兩個導向柱33,導向柱33的長度大于凸塊31的長度,另一端面設有兩個導向槽34,導向柱33與導向槽34均設置在預制板3端面的邊緣處,兩塊預制板3連接時,一塊預制板3的導向柱33與另一塊預制板3的導向槽34插接。在兩塊預制板3插接時,由于導向柱33位于邊緣處,因此容易將導向住與導向槽34對齊,因而端面中間的凸塊31與凹槽32也自然進行了對齊,從而在安裝兩塊預制板3時十分方便。
工作過程:該工作過程是結合上述所有實施例進行說明,其每個單獨實施例的實施方式均包含在本實施過程當中。在施工時,首先澆筑出下墻體2,然后將預制板3通過凸塊31與凹槽32插接的方式首位相接,放置在下墻體2上,最后在預制板3上澆筑上墻體1。
與外墻相接的預制板3最外側由于不再與其他預制板3連接,因此不需要澆筑出凸塊31,只需澆筑出端面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牢固,簡單方便,并且建造成本沒有太多的增加。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