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節能照明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輕鋼屋面建筑安裝光導管的屋面防積水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能源緊張,如何節能減碳成為被廣泛討論的話題,工業廠房的照明大都采用高瓦數照明燈為主要照明,再于細部搭配輔助光源,此種照明方式,其耗能及照明支出的費用均相當可觀,因此,市面就出現了一種光導照明設備,利用此種設備可將白天自然光源,導入廠房內成為主要照明光源,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授權公告號CN 203893063 U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廠房光導照明設備,包括采光罩、LED 墊圈、防水罩、光導管、漫射器及座體,LED 墊圈置于防水罩頂部,采光罩底部鎖設于防水罩頂部,而LED 墊圈夾置于采光罩與防水罩之間,防水罩套設于光導管外并與其結合,漫射器固設于光導管底部,光導管下部穿設于座體內部,防水罩套設于座體外,并與座體結合固定,且防水罩對座體的套設角度能夠任意調整,使與防水罩結合的光導管及采光罩保持垂直。
然而,該種光導管照明設備存在易產生積水的問題,如圖1所示,采光罩2、防雨帽3、光導管9、漫射器8及墩座4,該光導照明設備貫穿并安裝于輕鋼屋面1上;在屋面上開孔位置將墩座安裝固定在屋面上,而后將防雨帽扣在墩座上并用螺釘固定;光導管一端固定有固定環,整個管通過固定環掛在防雨帽內圓翻邊上,下端穿過屋面投入室內并在端面固定有漫射器;采光罩扣在防雨帽上,并在采光罩和防雨帽之間設有密封圈,通過自攻釘將采光罩固定在防雨帽上。
由圖1可見,輕鋼屋面1一般為傾斜設置,且為保證屋面的強度,該輕鋼屋面1上設置有加強筋,兩加強筋之間形成一引水槽6;墩座4安裝于輕鋼屋面1上之后,將引水槽6堵塞,即產生積水區13,長期積水可通過墩座4的底部滲入輕鋼屋面1下,產生銹蝕、臟污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輕鋼屋面建筑安裝光導管的屋面防積水結構,以解決現有光導管結構易積水的問題。
具體方案如下:一種輕鋼屋面建筑安裝光導管的屋面防積水結構,安裝于設有加強筋的輕鋼屋面,主要包括采光罩、防雨帽、墩座、光導管、漫射器;墩座設于輕鋼屋面上側,而后防雨帽套設固定在墩座上,該漫射器安裝于光導管的下端,該光導管的上端安裝有固定環后通過固定環固定在防雨帽上,該采光罩安裝于防雨帽上且正對該光導管的上端設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引流片,該引流片的第一端成型有與加強筋相匹配的容置槽以與輕鋼屋面相貼合固定,第二端呈平面結構,且該輕鋼屋面對應該引流片第二端的位置也為平面結構;在該輕鋼屋面加強筋由高到低的延伸方向上,該引流片的第一、第二端均貼合于該輕鋼屋面,且該引流片的第二端連接于該墩座的一周側面的下沿,該引流片與輕鋼屋面、墩座的所有配合間隙均密封設置,以使得輕鋼屋面的水流從該引流片的第一端導流至第二端,而后由第二端導流至該墩座兩翼的輕鋼屋面。
進一步的,該引流片的第一端是貼合于輕鋼屋面的上方或下方。
進一步的,所述的輕鋼屋面由彩鋼瓦鋪設制成,對應的,該引流片為同規格的彩鋼瓦片制成。
進一步的,該引流片的第一端與輕鋼屋面所重合區域設有密封膠,而后由螺釘連接,進而實現了引流片的第一端密封貼合于輕鋼屋面。
進一步的,該引流片與該墩座重合面設有密封膠,該引流片的第二端的上下兩側面分別與該墩座以及輕鋼屋面密封連接,而后由螺釘固定,進而實現了引流片的第二端密封連接于該墩座的一周側面的下沿。
進一步的,該引流片由塑料、橡膠或不銹鋼片制成。
本發明通過設置引流片,在該輕鋼屋面加強筋由高到低的延伸方向上,該引流片設置于該墩座的前側;該引流片的第一端密封貼合于輕鋼屋面,第二端同時與屋面和墩座緊密連接,以使該輕鋼屋面通過該引流片連接至該墩座,該引流片與墩座連接的一端呈平面結構,避免了兩加強筋之間形成積水區的問題,輕鋼屋面上的水流通過該平面結構導流至墩座側面流出,解決了光導管結構易積水、滲漏臟污等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現有光導照明設備積水原理示意圖;
圖2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了圖2引流片結構示意圖;
圖4示出了圖2剖視圖;
圖5示出了圖4局部放大圖;
圖6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
圖7示出了圖6引流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說明各實施例,本發明提供有附圖。這些附圖為本發明揭露內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說明實施例,并可配合說明書的相關描述來解釋實施例的運作原理。配合參考這些內容,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實施方式以及本發明的優點。圖中的組件并未按比例繪制,而類似的組件符號通常用來表示類似的組件。
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結合圖2,該實施例的輕鋼屋面建筑安裝光導管的屋面防積水結構,安裝于輕鋼屋面1上,該輕鋼屋面1上平行均布設置有加強筋,且該輕鋼屋面1沿加強筋的延伸方向呈向下傾斜設置。
結合圖2至圖4,該屋面防積水結構主要包括采光罩2、防雨帽3、光導管9、漫射器8、墩座4以及引流片5。該引流片5的第一端成型有與輕鋼屋面1加強筋相匹配的容置槽以與輕鋼屋面1相貼合固定,第二端呈平面結構,且該輕鋼屋面1對應該引流片第二端的位置也為平面結構;該墩座4安裝于輕鋼屋面1的頂端外側,且該墩座4、輕鋼屋面1上設有貫穿的通孔,而后該光導管9貫穿該墩座4、輕鋼屋面1安裝;漫射器8安裝在光導管9的下端,光導管上端通過固定環安裝在防雨帽3上,采光罩2安裝于防雨帽3上且正對該光導管9的上端,以完成光線室外采集、室內散射的效果;防雨帽3套設于墩座4上并與墩座4外形輪廓密封連接,該防雨帽3是位于采光罩2與墩座4之間,采光罩2完全覆蓋防雨帽3上圓環部位,而后而后防雨帽3的外緣套設于墩座4上端的外緣,并與墩座4結合固定,(1)實現了光導管9的固定安裝,(2)雨水沖擊采光罩2后流至防雨帽3,而后經該防雨帽3引流至輕鋼屋面1。
結合圖3,該引流片5的為以平板狀結構,其前后兩端分別為第一端和第二端;該引流片5的第一端成型有數條相互平行設置、與輕鋼屋面1加強筋外形相適配且間距相適配的容置槽,進而使該引流片5的第一端可貼合固定于輕鋼屋面1上;該引流片5的第二端呈平面結構。
結合圖5,在該輕鋼屋面1加強筋在水平高度由高到低的延伸方向上,該引流片5的第一端貼合于輕鋼屋面1,第二端分別連接于該墩座4的一周側面的下沿以及輕鋼屋面1,具體的,該該引流片5的第二端的上下兩側面分別與該墩座4以及輕鋼屋面1,并密封連接;而后由螺釘依次貫穿墩座4的底面、引流片5以及輕鋼屋面1以固定。該引流片5與輕鋼屋面1、墩座4的所有配合間隙均密封設置;該輕鋼屋面1通過該引流片5連接至該墩座4,以使得輕鋼屋面1的積水從該引流片5的第一端導至第二端,而后由第二端導流至兩翼的輕鋼屋面1。
具體的,該引流片5的第一端密封貼合于輕鋼屋面的底部,第二端密封連接于該墩座4的底部以及輕鋼屋面1,以使該輕鋼屋面1通過該引流片連接至該墩座4。該種結構的設置,使輕鋼屋面1通過該引流片5連接至墩座4,墩座4的底部與引流片5連接處鋪設有密封膠10,而后通過自攻螺絲鎖固連接;輕鋼屋面1覆蓋于引流片5的第一端,且其間同樣是涂覆有密封膠10,而后自攻螺絲鎖固連接;該種結構使墩座4底部為平面結構,隔斷了輕鋼屋面1上相鄰兩加強筋形成的引流槽,避免了積水區的產生。
在該實施例中,輕鋼屋面1是由彩鋼瓦鋪設制成,且輕鋼屋面1下設有保溫泡沫-平板屋面7,以起到保溫以及支撐的作用;對應的,該引流片5為與輕鋼屋面1同規格的彩鋼瓦片裁切制成,其第二端用擠壓加工工藝加工為平面結構;在其他具體實現方式中,引流片5還可以是由塑料、橡膠或不銹鋼片制成,均可實現該實施例技術效果。
實施例二
結合圖6,該實施例的輕鋼屋面建筑安裝光導管的屋面防積水結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包括采光罩2、防雨帽3、光導管9、漫射器8、墩座4以及引流片5。該墩座4安裝于輕鋼屋面1的頂端外側,且該墩座4、輕鋼屋面1上設有貫穿的通孔,而后該光導管9貫穿該輕鋼屋面1安裝。
其主要區別為:引流片5的第一端覆蓋安裝于輕鋼屋面1的外端上側,且引流片5與輕鋼屋面1之間同樣采用密封連接,同樣可以起到引流的技術效果。
結合圖7,輕鋼屋面1上兩相鄰加強筋之間形成引流槽,雨水沿引流槽由高到低朝向墩座4流動;由于引流片5的存在,雨水從輕鋼屋面1上經由引流片5的第一端流動至引流片5的第二端,該第二端為平面,打破了加強筋的匯集作用,使水可沿墩座4的底部橫向流動至墩座4兩側的引流槽,實現了雨水的引流導出,解決了光導管結構易積水的問題。
盡管結合優選實施方案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發明,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可以對本發明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