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建筑結構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框架結構,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及其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建筑中人員的活動、機器的振動或敲擊等越來越頻繁,而與之相反的是,人們對噪聲等舒適度的要求卻越來越高,比如,gb/50118-2010《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t50087-2013《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等,它們對建筑的隔振、隔聲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目前,民用建筑多采用加厚樓板來滿足規范的隔振隔聲要求,但加厚樓板一是隔振效果有限,二是這種加大建筑成本造價的方法勢必得不到開發商的青睞,因此,實際上的民用建筑樓板振動噪聲仍然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工作。
當前,工業廠房中常用的隔振措施多將隔振裝置直接放置于樓板上,這雖也能適當地減小振動與噪音,但容易引起樓板受迫振動,對相鄰房間與周圍環境產生嚴重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及其安裝方法,能夠有效解決樓板震動噪聲問題,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包括固定連接的柱和梁,以及樓板,所述梁與樓板之間設置有隔振組件以及抗剪鍵,樓板與柱之間設置有填縫膠,所述隔振組件由預埋件、彈簧底座、螺栓以及彈簧組成,所述預埋件預埋入樓板中,并與上彈簧底座進行連接,下彈簧底座與梁進行連接,所述抗剪鍵為兩塊鋼板的t型焊接件,水平板預埋入樓板中,豎直板插入梁上翼緣預先開設的橢圓形孔中。
進一步而言,所述的預埋件由四根鋼栓桿垂直焊接于一塊鋼板而形成,鋼板端預埋入樓板中,四根鋼栓桿穿過上彈簧底座中的螺栓孔通過螺母與彈簧底座連接。
進一步而言,所述的彈簧底座由空心圓鋼管與鋼板垂直焊接而成,鋼板上開設有螺栓孔。
進一步而言,所述的柱、梁的材質為鋼材,其中柱為鋼管或h型鋼,梁的截面為工字型鋼。
進一步而言,所述的樓板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板。
進一步而言,所述的填縫膠為粘彈性材料。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的安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制作好結構構件:梁上翼緣開設好螺栓孔和橢圓長孔;將預埋件預埋入樓板中;將抗剪鍵預埋入樓板中,為下一步安裝框架做好準備;
s2、組裝框架結構:將梁與柱固定連接,并在梁上表面墊上與上、下彈簧底座之間距離等高的臨時墊塊,將結構構件組裝起來;
s3、吊裝樓板:將抗剪鍵插入橢圓長孔中,并將樓板擱置在臨時墊塊上,臨時墊塊用于支撐樓板;
s4、安裝隔振組件:將上彈簧底座插入預埋件的栓桿中并擰緊螺母;將彈簧插入上彈簧底座的空心圓鋼管;將下彈簧底座的空心圓鋼管插入彈簧,將螺栓分別穿過梁上翼緣的螺栓孔和下彈簧底座上的螺栓孔,并擰緊螺母,彈簧具有減震作用,隔振組件能將樓板上的豎向荷載有效傳遞給梁,減小樓板的受迫振動,起到上下層之間的隔振效果;
s5、撤掉臨時墊塊,防止臨時墊塊滑落造成結構不穩。;
s6、安裝填縫膠,填縫膠具有阻尼性質,可以減少樓板對相鄰房間與周圍環境的影響。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一種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及其安裝方法,具有上下層隔振、相鄰房間隔振、易于工業化的優點,具體如下:
1、上下層隔振。豎向上通過隔振組件將樓板與梁相連,隔振組件既能將樓板上的豎向荷載有效傳遞給梁,而其中的彈簧元件使樓板的支承變為柔性支承,從而能夠減小樓板的受迫振動,起到上下層之間的隔振效果。
2、相鄰房間隔振。水平方向上,通過抗剪鍵將樓板的水平剪力傳遞給梁,而樓板與柱通過具有阻尼性質的填縫膠相連,減少了樓板對相鄰房間與周圍環境的影響,起到相鄰房間的隔振效果。
3、易于工業化。本發明的所有構件都為工廠制作、現場安裝,而且關鍵元件比如隔振組件、抗剪鍵、填縫膠等易于更換,將大大促進建筑工業化。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
圖1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梁的上翼緣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隔振組件4的立面圖;
圖4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隔振組件4中預埋件41的立面圖;
圖5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隔振組件4中預埋件41的仰視圖;
圖6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隔振組件4中螺栓42的立面圖;
圖7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隔振組件4中彈簧底座43的立面圖;
圖8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隔振組件4中彈簧底座43的俯視圖;
圖9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隔振組件4中彈簧44的立面圖;
圖10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抗剪鍵5的立面圖;
圖11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抗剪鍵5的仰視圖;
圖12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安裝步驟1的上翼緣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安裝步驟2的組裝框架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安裝步驟3的吊裝樓板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安裝步驟4隔震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安裝步驟5的撤掉臨時墊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安裝步驟6的安裝填縫膠的結構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19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圖18中梁2的上翼緣俯視圖;
圖20為本發明的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圖18中梁2的下翼緣仰視圖。
圖中標號:1、柱;2、梁;3、樓板;4、隔振組件;5、抗剪鍵;6、填縫膠;7、臨時墊塊;21、梁2上翼緣開設的螺栓孔;22、梁2上翼緣開設的橢圓長孔;41、隔振組件4中的預埋件;42、隔振組件4中的螺栓;43、隔振組件4中的彈簧底座;44、隔振組件4中的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如圖1~圖20所示,為本發明的一種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包括固定連接的柱1和梁2,以及樓板3,通過柱1、梁2和樓板3的相互連接形成框架結構,柱1為矩形鋼管,梁2為工字型鋼,樓板3為預制鋼筋混凝土樓板,梁2與樓板3之間設置有隔振組件4以及抗剪鍵5,通過設置隔振組件4以及抗剪鍵5有效的減少了框架機構的震動,樓板3與柱1之間設置有粘彈性材料的填縫膠6,連接更為牢固,所述隔振組件4由四根鋼栓桿垂直焊接于一塊鋼板而形成的預埋件41、由空心圓鋼管與鋼板垂直焊接而成的彈簧底座43、螺栓42以及彈簧44組成,預埋件41的鋼板端預埋入樓板3中,四根鋼栓桿穿過上彈簧底座43中的螺栓孔通過螺母與上彈簧底座43連接,下彈簧底座43與梁2通過螺栓42進行連接,結構穩定,抗震性能好,所述抗剪鍵5為兩塊鋼板的t型焊接件,水平板預埋入樓板3中,豎直板插入梁2上翼緣預先開設的橢圓形孔22中,減少了樓板對相鄰房間與周圍環境的影響,起到相鄰房間的隔振效果。
上所述隔振組件4的彈簧44,其剛度按照如下公式取值:
上式中,d為樓板3承受的恒荷載,l為樓板3承受的活荷載,∑k為樓板3下的隔振組件4的彈簧44剛度總和。
通過隔振組件4將樓板3與梁2相連,通過彈簧44的減震作用,隔振組件4能將樓板3上的豎向荷載有效傳遞給梁2,減小樓板3的受迫振動,起到上下層之間的隔振效果。
上所述抗剪鍵5,其面積按照如下公式取值:
上式中,v為樓板3樓層按照抗震或者抗風計算得到的層剪力,fv為抗剪鍵5的抗剪強度,∑a為樓板3下設置的抗剪鍵5的面積總和。
通過抗剪鍵5將樓板的水平剪力傳遞給梁2,減少了樓板3所受的荷載,起到相鄰房間的隔振效果。
更具體而言,所述的預埋件41由四根鋼栓桿垂直焊接于一塊鋼板而形成,結構穩定,鋼板端預埋入樓板3中,四根鋼栓桿穿過上彈簧底座43中的螺栓孔通過螺母與彈簧底座連接,可以有效的對彈簧44起到限位作用,所述的彈簧底座43由空心圓鋼管與鋼板垂直焊接而成,鋼板上開設有螺栓孔,所述的柱1、梁2的材質為鋼材,其中柱1為鋼管或h型鋼,梁2的截面為工字型鋼,較為結實,可以承受較大載荷,所述的樓板3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板,所述的填縫膠6為粘彈性材料。
一種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的安裝方法,如圖12-17所示,在使用時安裝步驟如下:
s1、制作好結構構件:梁2上翼緣開設好螺栓孔21和橢圓長孔22;將預埋件41預埋入樓板3中;將抗剪鍵5預埋入樓板3中,為下一步安裝框架做好準備;
s2、組裝框架結構:將梁2與柱1固定連接,并在梁2上表面墊上與上、下彈簧底座43之間距離等高的臨時墊塊7,將結構構件組裝起來;
s3、吊裝樓板:將抗剪鍵5插入橢圓長孔22中,并將樓板3擱置在臨時墊塊7上,臨時墊塊7用于支撐樓板3;
s4、安裝隔振組件:將上彈簧底座43插入預埋件41的栓桿中并擰緊螺母;將彈簧44插入上彈簧底座43的空心圓鋼管;將下彈簧底座43的空心圓鋼管插入彈簧44,將螺栓42分別穿過梁2上翼緣的螺栓孔21和下彈簧底座43上的螺栓孔,并擰緊螺母,彈簧44具有減震作用,隔振組件4能將樓板3上的豎向荷載有效傳遞給梁2,減小樓板3的受迫振動,起到上下層之間的隔振效果;
s5、撤掉臨時墊塊7,防止臨時墊塊7滑落造成結構不穩。;
s6、安裝填縫膠6,填縫膠6具有阻尼性質,可以減少樓板對相鄰房間與周圍環境的影響。
一種樓蓋隔振的框架結構及其安裝方法,在梁2與樓板3之間設置隔振組件4以及抗剪鍵5組成減震結構,豎向上通過隔振組件4將樓板3與梁2相連,隔振組件4既能將樓板3上的豎向荷載有效傳遞給梁2,而其中的彈簧元件使樓板3的支承變為柔性支承,從而能夠減小樓板3的受迫振動,起到上下層之間的隔振效果,在水平方向上,通過抗剪鍵5將樓板3的水平剪力傳遞給梁2,而樓板3與柱1通過具有阻尼性質的填縫膠6相連,減少了樓板3對相鄰房間與周圍環境的影響,起到相鄰房間的隔振效果,整套結構易于實現工業化,減振效果好。
實施例2
如圖13~圖15所示,相比于實施例1,實施例2中的梁2采用矩形鋼管,因此隔振組件4中的螺栓42應依次穿過梁2下翼緣螺栓孔、梁2上翼緣螺栓孔以及彈簧底座43的螺栓孔,并擰緊螺母進行連接;其余同實施例1。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當然,本發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等效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