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通信鐵塔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防護功能的太陽能通信鐵塔。
背景技術:
在現代通信業中,為了保證無線通信系統的正常運行,一般將通訊天線安裝在較高的建筑物上來增加通訊天線信號覆蓋半徑,從而達到理想的通訊效果。目前,在城市居民樓、寫字樓、辦公樓等地建通訊基站架設通訊天線,一般采用通信鐵塔來增加通訊天線的高度,因此,通信鐵塔在通訊網絡系統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現在的通信鐵塔中,往往會出現因為天線固定不牢固,而發生墜落的情況,這樣就會對路過的行人造成傷害,從而降低了通信鐵塔的安全性;不僅如此,在通信鐵塔中,部分加入了太陽能電池板,但是這些太陽能電池板都是固定不動,這樣就無法實現其發電效率的最大化,降低了通信鐵塔的實用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防護功能的太陽能通信鐵塔。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防護功能的太陽能通信鐵塔,包括塔身、安裝板、若干天線、若干攀爬機構和發電機構,所述安裝板設置在塔身的上半段,所述天線設置在安裝板上,所述攀爬機構均勻設置在塔身的一側,所述發電機構設置在塔身的一側;
所述塔身的內部設有防護機構,所述防護機構與天線連接,所述防護機構包括若干防護組件和防護傘,所述防護組件包括傳動單元和防護單元,所述傳動單元包括第一連桿、第一彈簧、固定塊和傳動環,所述第一連桿水平設置,所述第一連桿的一端與天線連接,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與傳動環連接且通過第一彈簧與固定塊連接,所述固定塊位于第一連桿的下方,所述第一彈簧處于拉伸狀態,所述第一連桿的中部與安裝板鉸接;
所述傳動環的豎向截面為扇形,所述扇形截面的圓心位于第一連桿的中心處,所述傳動環的外周設有若干傳動齒,所述防護單元包括條形齒、傳動齒輪、第二連桿和防護桿,所述條形齒豎向設置,所述條形齒與傳動齒和傳動齒輪嚙合,所述傳動齒輪通過第二連桿與防護桿傳動連接,所述第二連桿的一端與傳動齒輪鉸接,所述第二連桿與傳動齒輪的鉸接處遠離傳動齒輪的圓心,所述第二連桿的另一端與防護桿的中間段鉸接,所述防護桿豎向設置且位于塔身的一側,所述防護桿的底端與塔身鉸接;
所述防護桿的頂端與防護傘的外邊沿連接,所述防護傘的中心處與塔身連接;
其中,當天線斷開以后,從第一連桿上掉落,此時通過第一彈簧就會迅速拉動第一連桿的一端發生轉動,則傳動環上的傳動齒就會與條形齒發生嚙合,實現了條形齒的下移,則條形齒就會實現傳動齒輪的轉動,從而傳動齒輪通過第二連桿,實現了防護桿打開,從而能夠將防護傘打開,將天線借接住,提高了通訊鐵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所述發電機構包括太陽能電池板、支撐桿和轉向機構,所述太陽能電池板傾斜設置,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上端通過支撐桿與塔身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下端通過轉向機構與塔身連接;
所述轉向機構包括驅動組件和轉向組件,所述驅動組件通過轉向組件與太陽能電池板傳動連接,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驅動電機、驅動軸、驅動齒輪和水平設置的第三連桿,所述驅動電機通過驅動軸與驅動齒輪傳動連接,所述第三連桿位于驅動齒輪的下方,所述第三連桿的上端面設有若干從動齒,所述驅動齒輪與從動齒嚙合,所述轉向組件分別設置在第三連桿的兩端,所述轉向組件包括第四連桿、第五連桿和第六連桿,所述第四連桿豎向設置,所述第四連桿的頂端與第三連桿鉸接,所述第四連桿的底端通過第五連桿與第六連桿的一端鉸接,所述第六連桿的另一端與太陽能電池板鉸接;
所述第五連桿和第六連桿均水平設置,所述第五連桿與第六連桿垂直,所述第五連桿的中部和第六連桿的中部均與塔身鉸接,所述第六連桿與太陽能電池板垂直。
其中,驅動電機通過驅動軸來控制驅動齒輪轉動,隨后驅動齒輪就會通過與從動齒發生嚙合,實現了第三連桿的水平移動,則第三連桿就會與兩端的轉向組件發生連接,第四連桿就會發生擺動,從而來控制第五連桿的橫向移動,從而能夠實現第六連桿的水平擺動,則兩個第六連桿就可以實現太陽能電池板的擺動,從而能構實現對太陽的實時追蹤,提高了發電效率,提高了通訊鐵塔的實用性。
作為優選,所述攀爬機構包括踏板和定位組件,所述踏板的一端與塔身鉸接,所述定位組件設置在踏板上,所述塔身上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與定位組件匹配。
作為優選,所述定位組件包括兩個定位球、第二彈簧和外殼,所述外殼的兩端均設有開口,所述定位球設置在開口處,所述定位球通過第二彈簧互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外殼的開口的口徑小于定位球的直徑。
作為優選,所述定位球的移動方向與第二彈簧的伸縮方向一致。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彈簧始終處于壓縮狀態。
作為優選,所述外殼的外周設有外螺紋,所述踏板上設有內螺紋,所述外螺紋與內螺紋匹配,所述外殼通過外螺紋和內螺紋與踏板螺紋連接。
其中,為了防止非工作人員攀爬通訊鐵塔。當不需要使用攀爬機構的時候,控制踏板往上轉動,隨后定位組件與定位槽發生匹配,實現了踏板的固定;同時,在踏板與塔身固定的過程中,定位球就會被壓迫在了外殼的內部,直到踏板與塔身固定到位以后,定位球與定位槽匹配,實現了踏板的可靠定位。
作為優選,所述塔身的頂部設有避雷針。
作為優選,所述塔身的上半段設有防護欄,所述防護欄位于安裝板的下方。
作為優選,所述塔身的外周涂有防腐漆。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具有防護功能的太陽能通信鐵塔中,通過防護機構能夠在天線發生掉落的時候進行防護,從而提高了通信鐵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僅如此,通過發電機構可以實現通信鐵塔的高效率發電能力,提高了通信鐵塔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具有防護功能的太陽能通信鐵塔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具有防護功能的太陽能通信鐵塔的防護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具有防護功能的太陽能通信鐵塔的防護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具有防護功能的太陽能通信鐵塔的轉向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具有防護功能的太陽能通信鐵塔的攀爬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具有防護功能的太陽能通信鐵塔的定位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避雷針,2.塔身,3.安裝板,4.天線,5.防護欄,6.攀爬機構,7.太陽能電池板,8.支撐桿,9.轉向機構,10.第一連桿,11.第一彈簧,12.固定塊,13.傳動環,14.條形齒,15.傳動齒輪,16.第二連桿,17.防護桿,18.防護傘,19.驅動軸,20.驅動齒輪,21.第三連桿,22.第四連桿,23.第五連桿,24.第六連桿,25.踏板,26.定位組件,27.定位球,28.第二彈簧,29.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圖6所示,一種具有防護功能的太陽能通信鐵塔,包括塔身2、安裝板3、若干天線4、若干攀爬機構6和發電機構,所述安裝板3設置在塔身2的上半段,所述天線4設置在安裝板3上,所述攀爬機構6均勻設置在塔身2的一側,所述發電機構設置在塔身2的一側;
所述塔身2的內部設有防護機構,所述防護機構與天線4連接,所述防護機構包括若干防護組件和防護傘18,所述防護組件包括傳動單元和防護單元,所述傳動單元包括第一連桿10、第一彈簧11、固定塊12和傳動環13,所述第一連桿10水平設置,所述第一連桿10的一端與天線4連接,所述第一連桿10的另一端與傳動環13連接且通過第一彈簧11與固定塊12連接,所述固定塊12位于第一連桿10的下方,所述第一彈簧11處于拉伸狀態,所述第一連桿10的中部與安裝板3鉸接;
所述傳動環13的豎向截面為扇形,所述扇形截面的圓心位于第一連桿10的中心處,所述傳動環13的外周設有若干傳動齒,所述防護單元包括條形齒14、傳動齒輪15、第二連桿16和防護桿17,所述條形齒14豎向設置,所述條形齒14與傳動齒和傳動齒輪15嚙合,所述傳動齒輪15通過第二連桿16與防護桿17傳動連接,所述第二連桿16的一端與傳動齒輪15鉸接,所述第二連桿16與傳動齒輪15的鉸接處遠離傳動齒輪15的圓心,所述第二連桿16的另一端與防護桿17的中間段鉸接,所述防護桿17豎向設置且位于塔身2的一側,所述防護桿17的底端與塔身2鉸接;
所述防護桿17的頂端與防護傘18的外邊沿連接,所述防護傘18的中心處與塔身2連接;
其中,當天線4斷開以后,從第一連桿10上掉落,此時通過第一彈簧11就會迅速拉動第一連桿10的一端發生轉動,則傳動環13上的傳動齒就會與條形齒14發生嚙合,實現了條形齒14的下移,則條形齒14就會實現傳動齒輪15的轉動,從而傳動齒輪15通過第二連桿16,實現了防護桿17打開,從而能夠將防護傘18打開,將天線4借接住,提高了通訊鐵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所述發電機構包括太陽能電池板7、支撐桿8和轉向機構9,所述太陽能電池板7傾斜設置,所述太陽能電池板7的上端通過支撐桿8與塔身2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7的下端通過轉向機構9與塔身2連接;
所述轉向機構9包括驅動組件和轉向組件,所述驅動組件通過轉向組件與太陽能電池板7傳動連接,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驅動電機、驅動軸19、驅動齒輪20和水平設置的第三連桿21,所述驅動電機通過驅動軸19與驅動齒輪20傳動連接,所述第三連桿21位于驅動齒輪20的下方,所述第三連桿21的上端面設有若干從動齒,所述驅動齒輪20與從動齒嚙合,所述轉向組件分別設置在第三連桿21的兩端,所述轉向組件包括第四連桿22、第五連桿23和第六連桿24,所述第四連桿22豎向設置,所述第四連桿22的頂端與第三連桿21鉸接,所述第四連桿22的底端通過第五連桿23與第六連桿24的一端鉸接,所述第六連桿24的另一端與太陽能電池板7鉸接;
所述第五連桿23和第六連桿24均水平設置,所述第五連桿23與第六連桿24垂直,所述第五連桿23的中部和第六連桿24的中部均與塔身2鉸接,所述第六連桿24與太陽能電池板7垂直。
其中,驅動電機通過驅動軸19來控制驅動齒輪20轉動,隨后驅動齒輪20就會通過與從動齒發生嚙合,實現了第三連桿21的水平移動,則第三連桿21就會與兩端的轉向組件發生連接,第四連桿22就會發生擺動,從而來控制第五連桿23的橫向移動,從而能夠實現第六連桿24的水平擺動,則兩個第六連桿24就可以實現太陽能電池板7的擺動,從而能構實現對太陽的實時追蹤,提高了發電效率,提高了通訊鐵塔的實用性。
作為優選,所述攀爬機構6包括踏板25和定位組件26,所述踏板25的一端與塔身2鉸接,所述定位組件26設置在踏板25上,所述塔身2上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與定位組件26匹配。
作為優選,所述定位組件26包括兩個定位球27、第二彈簧28和外殼29,所述外殼29的兩端均設有開口,所述定位球27設置在開口處,所述定位球27通過第二彈簧28互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外殼29的開口的口徑小于定位球27的直徑。
作為優選,所述定位球27的移動方向與第二彈簧28的伸縮方向一致。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彈簧28始終處于壓縮狀態。
作為優選,所述外殼29的外周設有外螺紋,所述踏板25上設有內螺紋,所述外螺紋與內螺紋匹配,所述外殼29通過外螺紋和內螺紋與踏板25螺紋連接。
其中,為了防止非工作人員攀爬通訊鐵塔。當不需要使用攀爬機構6的時候,控制踏板25往上轉動,隨后定位組件26與定位槽發生匹配,實現了踏板25的固定;同時,在踏板25與塔身2固定的過程中,定位球27就會被壓迫在了外殼29的內部,直到踏板25與塔身2固定到位以后,定位球27與定位槽匹配,實現了踏板25的可靠定位。
作為優選,所述塔身2的頂部設有避雷針1。
作為優選,所述塔身2的上半段設有防護欄5,所述防護欄5位于安裝板3的下方。
作為優選,所述塔身2的外周涂有防腐漆。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具有防護功能的太陽能通信鐵塔中,通過防護機構能夠在天線4發生掉落的時候進行防護,從而提高了通信鐵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僅如此,通過發電機構可以實現通信鐵塔的高效率發電能力,提高了通信鐵塔的實用性。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