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裝配式墻體,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的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內墻體系。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內墻通常為在內墻部位兩側外掛輕質條板,中間空腔現澆輕質混凝土。現場存在著大量現場濕作業,施工繁瑣,需二次澆筑混凝土,且每塊隔墻板空腔均需分別灌筑,施工質量不易保證。采用混凝土加砌塊等輕質砌體現場砌筑,存在大量濕作業,施工速度慢,根本無法真正體現出裝配式鋼結構住宅施工的全工業化制造與安裝的優勢,工期較長。采用各種輕質隔墻板,由于鋼結構住宅設計特點,在遇有斜向支撐時,需對隔墻板進行切割分塊,整體性差,不易固定牢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大量濕作業施工困難,在遇有斜向支撐時整體性差,不易固定牢固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采用干作業代替濕作業,實現真正的裝配式內墻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的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內墻體系,包括置于墻體中間的鋼支撐結構,由鋼支撐結構向外依次為厚涂型防火涂料層、輕質復合節能板和裝飾墻體層,所述鋼支撐為交叉的斜向鋼支撐,所述輕質復合節能板通過鋼筋固定在樓層之間的樓板上,所述復合節能板和樓板接觸面處選用水泥砂漿填實,所述相鄰兩復合節能板之間通過企口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輕質復合節能板為60mm厚的板材。
進一步的,墻體與樓板接觸端設有工字型鋼梁,所述墻體與所述樓板接觸端的墻體結構為:中間工字型鋼梁,向兩側依次為厚涂型防火涂料層,巖棉層、輕質復合節能板和裝飾墻體層,所述厚涂型防火涂料層包裹所述工字型鋼梁。
進一步的,兩面墻體之間設有鋼管混凝土柱,所述鋼管混凝土柱設于兩墻體的夾角處,所述輕質復合節能板與所述鋼管混凝土柱連接端預留接縫,所述輕質復合節能板與所述鋼管混凝土柱通過角鋼固定連接,所述角鋼一端焊接于鋼管混凝土柱內的鋼柱上,一端穿過輕質復合節能板上的預留接縫置于輕質復合節能板內。
進一步的,所述的輕質復合節能板預留接縫處填充有粘結角鋼、輕質復合節能板和鋼管混凝土柱的水泥粘結劑。
進一步的,兩相鄰輕質復合節能板之間企口的接縫處嵌填墻板接縫材料;所述接縫外側粘貼防裂帶。
進一步的,所述鋼支撐區的寬度為180mm。
本發明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基本取消了現有傳統做法的現場濕作業,具有施工簡便,工業化程度高等優勢;內部設有斜向鋼支撐,增加了高層鋼結構住宅體系的穩定性,且采用防火涂料層和復合節能板裝配在鋼支撐兩側,大大降低了施工難度。復合節能板與樓板和鋼管混凝土柱之間的連接結構進一步增加了墻體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墻體和樓板間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相鄰兩墻體之間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墻體結構示意圖;
圖4鋼支撐結構示意圖;
圖中1、鋼支撐,2、防火涂料層,3、復合節能板層,4、樓板,5、鋼管混凝土柱,6、角鋼,7、巖棉層,8、工字型鋼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解釋說明,但應當理解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的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內墻體系,包括置于墻體中間的鋼支撐1結構,由鋼支撐1結構向外依次為厚涂型防火涂料層2、輕質復合節能板3和裝飾墻體層,所述鋼支撐1為交叉的斜向鋼支撐1,所述輕質復合節能板3通過鋼筋固定在樓層之間的樓板4上,所述復合節能板3和樓板4接觸面處選用水泥砂漿填實,所述相鄰兩復合節能板3之間通過企口連接,企口內嵌填墻板接縫材料。為了增加兩輕質復合節能板3之間的牢固性,板與板間外側粘貼防裂帶。
兩樓層之間設有樓板4,為了增加樓板4和墻體之間的穩定性,也為了增加墻體的強度,在樓板4下面的墻體一端設置工字型鋼梁8結構,該結構一般設置在樓板4下側的墻體的承重端,該墻體與樓板4接觸端的墻體結構為:中間工字型鋼梁8,向兩側依次為厚涂型防火涂料層2,巖棉層7、輕質復合節能板3和裝飾墻體層,厚涂型防火涂料層2包裹工字型鋼梁8。
內墻與內墻的夾角處設有鋼管混凝土柱5,其為鋼柱與混凝土膠結而成的高強結構,輕質復合節能板3與鋼管混凝土柱5連接端預留接縫,輕質復合節能板3與鋼管混凝土柱5通過角鋼6固定連接,角鋼6一端焊接于鋼管混凝土柱5內的鋼柱上,一端穿過輕質復合節能板3上的預留接縫置于輕質復合節能板3內。輕質復合節能板3預留接縫處填充有粘結角鋼6、輕質復合節能板3和鋼管混凝土柱5的水泥粘結劑。角鋼6尺寸為25mmx25mmx3mm,l=120mm。
本實施例中的輕質復合節能板3為60mm厚的板材,鋼支撐1的寬度為180mm。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