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保溫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穩定相接的保溫板。
背景技術:
建筑業在墻體改革及新型墻體材料方面有了發展。與此同時,一批高能耗的高檔旅館、公寓和商場出現了。如何在發展中降低建筑能耗,使之與當時能源供應較緊缺的現狀相協調,成為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降低建筑能耗,首先要從圍護結構、外墻、屋面、外門窗來實現。墻體改革的調查研究開始于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以來,新型墻體材料和高保溫材料不斷涌現。保溫板具有質量輕、導熱系數低、強度高、A級防火的優點,適用于勻質防火保溫板外墻外保溫系統、發泡硅酸鹽水泥板外墻外保溫系統、無機保溫砂漿墻體保溫系統、膨脹聚苯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巖棉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等多種保溫系統。中國專利《保溫板》(授權公告號CN 203603284 U;授權公告日 2014.05.21),其公開了一種保溫板,其通過在板體的橫向設置凹槽,通過板間溝槽的相互貼合,增加了板間的接觸面積,提高板間的穩定性,提高熱能反射性能,增加絕熱性能。但是這種保溫板在實際布置中發現,板間的凹槽匹配性較差,且板間的連接穩定性也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穩定相接的保溫板,保證板間的有效匹配連接,增強了板間的連接穩定性。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穩定相接的保溫板,包括板體,板體內設有鏤空部,鏤空部內設置無機材料板塊,板體上、下、左、右表面均設置有溝槽,同一表面的溝槽為槽間距等于兩倍槽寬長度的矩形槽,且位于板體上表面的溝槽和下表面的溝槽上下對稱布置、位于板體左表面的溝槽和右表面的溝槽左右對稱布置,位于板體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溝槽內設置有正面連接拉簧,位于板體左表面或者右表面的溝槽內設置有側面連接拉簧。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將板體同一表面的溝槽設計成槽間距等于兩倍槽寬長度的矩形槽,且位于板體上表面的溝槽和下表面的溝槽上下對稱布置、位于板體左表面的溝槽和右表面的溝槽左右對稱布置,板間的相互貼合通過一個板體的槽間距部分對應另一個板體的溝槽部分,這樣形成板體間的有效、穩定的匹配連接,且正面或者側面連接拉簧或內嵌于兩板之間,增強了板間的連接穩定性,這里說明下,本保溫板的板體是采用氯化鎂、氧化鎂、工程纖維、粘接劑、發泡劑、阻燃劑等復合而成的具有彈性的板,故正面或者側面連接拉簧或嵌入板體內很容易銜接住板體,很難出現脫離板體的問題,且增強板體的結構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一種穩定相接的保溫板,包括板體10,板體10內設有鏤空部,鏤空部內設置無機材料板塊20,板體10上、下、左、右表面均設置有溝槽11,同一表面的溝槽11為槽間距等于兩倍槽寬長度的矩形槽,且位于板體10上表面的溝槽11和下表面的溝槽11上下對稱布置、位于板體10左表面的溝槽11和右表面的溝槽11左右對稱布置,位于板體10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溝槽11內設置有正面連接拉簧30,位于板體10左表面或者右表面的溝槽11內設置有側面連接拉簧40。
將板體10同一表面的溝槽11設計成槽間距等于兩倍槽寬長度的矩形槽,且位于板體10上表面的溝槽11和下表面的溝槽11上下對稱布置、位于板體10左表面的溝槽11和右表面的溝槽11左右對稱布置,板間的相互貼合通過一個板體10的槽間距部分對應另一個板體10的溝槽11部分,這樣形成板體10間的有效、穩定的匹配連接,且正面或者側面連接拉簧30或40內嵌于兩板之間,增強了板間的連接穩定性,這里說明下,本保溫板的板體10是采用氯化鎂、氧化鎂、工程纖維、粘接劑、發泡劑、阻燃劑等復合而成的具有彈性的板,故正面或者側面連接拉簧30或40嵌入板體10內很容易銜接住板體10,很難出現脫離板體10的問題,且增強板體10的結構強度。
實際上,板體10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任一表面的溝槽11內設置有正面連接拉簧30,以及板體10左表面或者右表面的任一表面的溝槽11內設置有側面連接拉簧40,即能構成與其相匹配的板體10的板間的穩定連接,但是為了提高板間的連接強度以及結構強度,進一步的,板體10上、下面的溝槽11內均設置有正面連接拉簧30板體10左、右面的溝槽11內設置有側面連接拉簧40。
無機材料板塊20包括依次布置于鏤空部內的石墨顆粒21、發泡玻璃板22、發泡陶瓷板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