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涉及到建筑結構領域,尤其是一種新型砌體的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砌塊的形狀基本上是以長方體為主,搭接時選擇錯縫搭接,以此來提高砌塊結構的整體粘結性能。但是砌塊的上下連接性能主要還是得依靠砂漿質量,強度等來維持,并且砂漿對砌塊的水平面或者豎直面粘合強度低,砌塊本身的材料性能未能參與到受力性能中來,緊靠摩擦力相擠壓連接,使得整個砌體結構的性能發揮收到了局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目前砌體結構中整體性能受力不足的確定,對已有的砌塊進行開孔槽設計,使其具有木結構榫卯搭接的特點,提高了砌體結構整體受力性能,開有多個槽體,使得砂漿可以滲透至槽體中,加強聯結能力。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新型帶孔槽砌塊,其包括砌塊主體,砌塊主體為矩形條體,在砌塊主體的左側面板上開有多個左凹槽,在砌塊主體的右側面板上開有多個右凹槽,在砌塊主體的前面板上開有多個前槽孔在砌塊主體的后面板上開有多個后槽孔,所述的左凹槽和右凹槽互成鏡像對稱,左凹槽和右凹槽都為方形槽,前槽孔和后槽孔互成鏡像對稱,前槽孔和后槽孔都為圓形槽。
進一步的,在砌塊主體的前面板上設有凸起的半圓形前凸條,與柱形凸條相對應的在砌塊主體的后面板上開有凹陷的半圓形后槽體。
進一步的,所述的半圓形凸條和半圓形槽體的中心都位于砌塊主體的中心線上。
進一步的,在砌塊主體的上面板上開有半圓形上槽體。
進一步的,在砌塊主體的下面板上開有半圓形下凸條。
進一步的,在砌塊主體上還開有多個貫穿的砌塊的水平通道,水平通道沿砌塊主體的寬度方向延伸。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而言具有的有益效果:
采用左凹槽、右凹槽、前槽孔和后槽孔,在砂漿凝固過程中,砂漿會滲入槽孔和凹槽中,增加各個方位的摩擦能力和擠壓強度保證連接強度。
采用貫穿的水平通道,保證砂漿可以從水平通道內成斜向階梯狀延伸,增強整體的連接能力。
采用多個方位槽體與凸條的配合,保證形成榫卯搭接結構,簡單高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后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前槽孔1a、左凹槽1b、右凹槽1c、后槽孔1d、半圓形前凸條2a、半圓形后槽體2b、半圓形上槽體2c、半圓形下凸條2d、水平通道4。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附圖1-4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新型帶孔槽砌塊,包括砌塊主體,砌塊主體為矩形條體,在砌塊主體的左側面板上開有多個左凹槽1b,在砌塊主體的右側面板上開有多個右凹槽1c,在砌塊主體的前面板上開有多個前槽孔1a,在砌塊主體的后面板上開有多個后槽孔1d,所述的左凹槽和右凹槽互成鏡像對稱,左凹槽和右凹槽都為圓形槽,前槽孔和后槽孔互成鏡像對稱,前槽孔和后槽孔都為方形槽。
在砌塊主體的前面板上設有凸起的半圓形前凸條2a,半圓形前凸條2a豎直延伸,與柱形凸條相對應的在砌塊主體的后面板上開有凹陷的半圓形后槽體2b,半圓形后槽體2b豎直延伸,所述的半圓形凸條和半圓形槽體的中心都位于砌塊主體的中心線上。
為保證上下緊固連接,在砌塊主體的上面板上開有半圓形上槽體2c,對應的在砌塊主體的下面板上開有半圓形下凸條2d。
為保證水平方向各個砌塊的連接強度,在砌塊主體上還開有多個貫穿的砌塊的水平通道4,水平通道沿砌塊主體的寬度方向延伸。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在使用過程中,將多個嵌塊依次水平排列,在配合過程中將半圓形前凸條2a嵌合至另一個嵌塊的半圓形后槽體2b以保證橫向剪切力,當需要豎直方向配合時將半圓形下凸條2d嵌入至半圓形上槽體2c,依次將多個嵌塊嵌合在一起在夾縫中加入水泥或其他凝固劑,凝固劑會逐漸滲透至左凹槽1b、右凹槽1c、后槽孔1d和前槽孔中,以抵抗各個方向的剪切力,當進行需要快速搭建時,此種砌塊既可以保證快速搭建的需求,又能滿足抗震和應有的連接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