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體建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建筑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連體建筑。
【背景技術】
[0002]連體建筑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結構形式,一方面通過設置連接體將不同高層及多層建筑連在一起,方便兩者之間聯系,另一方面由于連接體結構的獨特外形,帶來強烈的視覺效果,可以使建筑更具特色。相關技術中的連體結構通常采用桁架式剛性連接形式或大單梁、空腹桁架、轉換大梁或空腹桁架+較弱斜桿、轉換大梁+斜桿形式等。
[0003]其中,桁架式剛性連接的形式,會對高層及多層建筑形成較大的反彎作用,整體結構豎向抗側剛度突變嚴重,抗震性能差,節點設計復雜,高層及多層建筑需采取較強的加強措施,結構造價較高,對于雙塔結構特別是雙塔不對稱的結構,易形成扭轉不規則結構,抗震不利,結構設計困難。
[0004]而大單梁、空腹桁架、轉換大梁或空腹桁架+較弱斜桿、轉換大梁+斜桿的形式,連接體豎向剛度較差,難以滿足正常使用舒適度要求,需與減振裝置配合使用,造價較高,且連接體用鋼量極大,材料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連體建筑,該連體建筑具有連接體豎向剛度大、層抗側剛度小,樓板平面內剛度及承載力大、層抗側剛度及承載能力沿豎向突變小、抗震性能優越、節點設計簡單、成本低等優點。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提出一種連體建筑,所述連體建筑包括:第一建筑和第二建筑,所述第一建筑和所述第二建筑沿水平方向分開設置;連接體,所述連接體包括豎向承重桁架和多個水平傳力樓蓋,所述水平傳力樓蓋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建筑和所述第二建筑強連接,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上弦桿或下弦桿與所述水平傳力樓蓋耦合連接且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建筑和所述第二建筑強連接,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其余桿件與所述水平傳力樓蓋以及所述第一建筑和所述第二建筑分離或弱連接。
[0007]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連體建筑具有連接體豎向剛度大、層抗側剛度小,樓板平面內剛度及承載力大、層抗側剛度及承載能力沿豎向突變小、抗震性能優越、節點設計簡單、成本低優點。
[0008]另外,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的連體建筑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0009]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為上承式桁架,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下弦桿與所述水平傳力樓蓋耦合連接且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建筑和所述第二建筑強連接。
[0010]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與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下弦桿耦合連接的水平傳力樓蓋上支撐有獨立立柱,位于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下弦桿上方的水平傳力樓蓋分別支撐在所述獨立立柱上、與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腹桿分離且與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上弦桿脫空或由設在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上弦桿上的撐桿支頂。
[0011]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獨立立柱位于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外側:或所述獨立立柱位于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內側且與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腹桿分離;或所述獨立立柱與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的立面平齊設置。
[0012]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為下承式桁架,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上弦桿與所述水平傳力樓蓋耦合連接且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建筑和所述第二建筑強連接。
[0013]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與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上弦桿耦合連接的水平傳力樓蓋上吊裝有吊桿,位于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上弦桿下方的水平傳力樓蓋分別與所述吊桿連接、與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腹桿分離且與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下弦桿脫空。
[0014]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吊桿位于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外側:或所述吊桿位于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內側且與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腹桿分離;或所述吊桿與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的立面平齊設置。
[0015]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所述其余桿件通過滑動墊或滑動支座與所述水平傳力樓蓋滑動連接。
[0016]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所述其余桿件與所述水平傳力樓蓋分離,且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所述其余桿件與所述水平傳力樓蓋之間連接有阻尼器。
[0017]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未與所述水平傳力樓蓋耦合相連的下弦桿或上弦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建筑和所述第二建筑斷開。
[0018]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的未與所述水平傳力樓蓋耦合相連的下弦桿或上弦桿的兩端分別通過滑動支座、隔震支座或阻尼器與所述第一建筑和所述第二建筑弱連接。
[0019]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豎向承重桁架為單層桁架、多層桁架或多個單層桁架。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示意圖。
[0021]圖2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示意圖。
[0022]圖3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示意圖。
[0023]圖4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示意圖。
[0024]圖5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示意圖。
[0025]圖6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示意圖。
[0026]圖7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示意圖。
[0027]圖8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示意圖。
[0028]圖9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示意圖。
[0029]圖10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水平傳力樓蓋與豎向承重桁架的連接示意圖。
[0030]圖11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水平傳力樓蓋與豎向承重桁架的連接示意圖。
[0031]圖12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水平傳力樓蓋與豎向承重桁架的連接示意圖。
[0032]圖13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水平傳力樓蓋與豎向承重桁架的連接示意圖。
[0033]圖14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水平傳力樓蓋與豎向承重桁架的連接示意圖。
[0034]圖15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連體建筑的豎向承重桁架與第一和第二建筑的連接示意圖。
[0035]附圖標記:連體建筑1、第一建筑10、第二建筑20、連接體30、豎向承重桁架31、水平傳力樓蓋32、獨立立柱40、撐桿41、吊桿50、滑動墊60、滑動支座61、阻尼器70、滑動支座
80 ο
【具體實施方式】
[0036]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37]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連體建筑1,下述豎向方向如附圖中的箭頭A所示,水平方向如附圖中的箭頭B所示。
[0038]如圖1-圖15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連體建筑I包括第一建筑10、第二建筑20和連接體30。
[0039]第一建筑10和第二建筑20分別為高層建筑或多層建筑,第一建筑10和第二建筑20沿水平方向分開設置。連接體30包括豎向承重桁架31和多個水平傳力樓蓋32。至少一個水平傳力樓蓋3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建筑10和第二建筑20強連接。豎向承重桁架31的上弦桿或下弦桿與水平傳力樓蓋32耦合連接,且與水平傳力樓蓋32耦合連接的上弦桿或下弦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建筑10和第二建筑20強連接。豎向承重桁架31的其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