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合砌塊及利用組合砌塊形成墻體的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組合砌塊及利用組合砌塊形成墻體的施工方法,本發明的配筋砌塊砌體結構是一種抗震設防水平高、施工難度小、整體性好、結構性能優越和造價低的結構形式,能夠較好的解決目前村鎮建筑面臨的問題且具備裝配式結構的良好的特征,具有較好應用推廣前景。
【專利說明】
-種組合棚塊及利用組合棚塊形成墻體的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建筑結構施工技術領域,具體設及一種組合擱塊及利用組合擱塊裝配 成墻體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由于農村人口眾多,農村住宅占比例較大,歷次地震對村鎮房屋的破壞嚴重,抗震 設防建設問題厄待解決。通過大量調查和實際走訪,對陜西省關中地區房屋做了詳細的調 查,較全面的掌握了相應村鎮地區建筑的類型W及相應的抗震設防情況。由統計數據分析 得,村鎮建筑中極少設置圈梁、構造柱,極少采取抗震措施,民居抗震性能差。上述結果由村 鎮房屋施工周期長,施工技術低下,機械設備簡單,抗震設防意識弱等因素造成的。因此,有 必要提出相應的措施解決村鎮建筑存在的問題。
[0003] 現有的擱塊型式不盡合理,制作工藝比較麻煩,且不能達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另一 方面,配筋擱塊主要適用于多層和高層配筋擱塊擱體結構,而在村鎮建筑中很少使用。
【發明內容】
[0004]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擱塊及利用組合 擱塊形成墻體的施工方法,解決了村鎮建筑存在的抗震設防水平低和施工難度大,村鎮建 筑整體性差和結構性能差,配筋擱塊無法在村鎮建筑中普及推廣的問題。
[0005]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 -種組合擱塊,包括全磚清掃擱塊和墻體擱塊,全磚清掃擱塊內設置有多個全磚 清掃孔,每個全磚清掃孔的兩側形成全磚清掃側壁,墻體擱塊內設置有多個墻體孔,每個墻 體孔的兩側形成墻體側壁,所述全磚清掃側壁的頂面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條形凹槽,所 述墻體側壁的頂面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條形凹槽;所述組合擱塊還包括圈梁擱塊,圈梁 擱塊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翼緣板,兩個翼緣板之間通過多個條形板連接,相鄰條形板之間 形成圈梁誘筑孔。
[0007] 進一步地,所述組合擱塊還包括第一構造柱擱塊,第一構造柱擱塊內設置有鋼筋 籠放置孔和構造柱誘筑孔,構造柱誘筑孔的尺寸與墻體擱塊的墻體孔、圈梁擱塊的圈梁誘 筑孔的尺寸相同,構造柱誘筑孔的一個側壁上設置有條形凹槽。
[000引進一步地,所述組合擱塊還包括輔助擋板。
[0009] 進一步地,所述組合擱塊還包括第二構造柱擱塊和半磚清掃擱塊,第二構造柱擱 塊內設置有鋼筋籠放置孔,鋼筋籠放置孔兩側分別設置一個構造柱誘筑孔,構造柱誘筑孔 的一個側壁上設置有條形凹槽;半磚清掃擱塊內設置有半磚清掃孔,半磚清掃孔的一個側 壁上設置有條形凹槽。
[0010] -種應用所述的組合擱塊形成一字型墻體的施工方法,包括W下步驟:
[0011] 步驟1,擱筑多個全磚清掃擱塊形成一字型清掃墻體層,在一字型清掃墻體層內布 設橫向鋼筋;橫向鋼筋布設在多個全磚清掃擱塊的條形凹槽內;
[0012] 步驟2,在一字型清掃墻體層的上方擱筑第一構造柱擱塊,第一構造柱擱塊的鋼筋 籠放置孔與其下方的一個全磚清掃擱塊中的一個全磚清掃擱塊孔對齊,且該第一構造柱擱 塊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的兩個全磚清掃擱塊之間的間隙對齊;在第一構造柱擱塊的 兩側擱筑墻體擱塊,墻體擱塊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的兩個全磚清掃擱塊之間的間隙 對齊,形成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在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內布設橫向鋼筋,位于第一構造柱 擱塊一側的橫向鋼筋依次穿過多個墻體擱塊的條形凹槽,位于第一構造柱擱塊另一側的橫 向鋼筋依次穿過多個墻體擱塊的條形凹槽和第一構造柱擱塊上的條形凹槽;
[0013] 步驟3,在步驟2中的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沿豎直方向依次擱筑多個一字型 構造柱墻體層,多個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中的所有的第一構造柱擱塊的鋼筋籠放置孔均對 齊;
[0014] 步驟4,在步驟3形成的多個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擱筑多個圈梁擱塊;多個 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中位于最上方的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中的第一構造柱擱塊的中間位 置與其上方的相鄰的兩個圈梁擱塊的之間的間隙對齊;
[0015] 步驟5,將豎向鋼筋籠依次穿過圈梁擱塊的一個圈梁誘筑孔、多個第一構造柱擱塊 中的多個鋼筋籠放置孔;將橫向鋼筋籠放置在圈梁擱塊的兩個翼緣板之間;在相鄰的兩個 圈梁擱塊形成的兩個灰縫的側面分別安裝緊固板,兩個緊固板通過鋼絲固定在一起;
[0016] 步驟6,通過多個圈梁擱塊的每個圈梁誘筑孔向下誘筑混凝±。
[0017] -種應用所述的組合擱塊形成L型墻體的施工方法,包括W下步驟:
[0018] 步驟1,擱筑多個全磚清掃擱塊形成L型清掃墻體層,在L型清掃墻體層內布設橫向 鋼筋;橫向鋼筋布設在多個全磚清掃擱塊的條形凹槽內;
[0019] 步驟2,在L型清掃墻體層的拐角處的兩個全磚清掃擱塊的上方擱筑一個第一構造 柱擱塊,第一構造柱擱塊的鋼筋籠放置孔與其下方的一個全磚清掃擱塊中的一個全磚清掃 孔對齊,且第一構造柱擱塊的中間位置與所述兩個全磚清掃擱塊之間的間隙對齊;在第一 構造柱擱塊的側面擱筑墻體擱塊,墻體擱塊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的兩個全磚清掃擱 塊之間的間隙對齊;第一構造柱擱塊和多個墻體擱塊形成L型構造柱墻體層;在L型構造柱 墻體層內布設橫向鋼筋,位于第一構造柱擱塊一側的橫向鋼筋依次穿過多個墻體擱塊的條 形凹槽,位于第一構造柱擱塊另一側的橫向鋼筋依次穿過多個墻體擱塊的條形凹槽和第一 構造柱擱塊上的條形凹槽;
[0020] 步驟3,在步驟2中的L型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沿豎直方向依次擱筑多個L型構造柱 墻體層,多個L型構造柱墻體層中的所有的第一構造柱擱塊的鋼筋籠放置孔均對齊;
[0021] 步驟4,在步驟3形成的多個L型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擱筑多個圈梁擱塊,位于拐角 處的的兩個圈梁擱塊之間設置兩個輔助擋板;
[0022] 步驟5,將豎向鋼筋籠依次穿過圈梁擱塊的一個圈梁誘筑孔、多個第一構造柱中的 多個鋼筋籠放置孔;將橫向鋼筋籠放置在圈梁擱塊的兩個翼緣板之間;在相鄰的兩個圈梁 擱塊4形成的兩個灰縫的側面分別安裝緊固板,兩個緊固板通過鋼絲固定在一起;
[0023] 步驟6,通過多個圈梁擱塊的每個圈梁誘筑孔向下誘筑混凝±。
[0024] -種應用所述的組合擱塊形成T型墻體的施工方法,包括W下步驟:
[0025] 步驟1,利用多個全磚清掃擱塊和一個半磚清掃擱塊,在水平面擱筑形成T型清掃 墻體層,T型清掃墻體層包括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所述半磚清掃擱塊設置在拐點處;T型清 掃墻體層內布設多個橫向鋼筋,T型清掃墻體層的橫向結構內布設的橫向鋼筋布設在多個 全磚清掃擱塊的條形凹槽內,T型清掃墻體層的縱向結構內布設的橫向鋼筋布設在多個全 磚清掃擱塊和一個半磚清掃擱塊的條形凹槽內;
[0026] 步驟2,在T型清掃墻體層的橫向結構上方擱筑第二構造柱擱塊,第二構造柱擱塊 的鋼筋籠放置孔與其下方的半磚清掃擱塊中的半磚清掃孔對齊,且構造柱誘筑孔與其下方 的一個全磚清掃擱塊中的一個全磚清掃孔對齊,第二構造柱擱塊的側面擱筑多個墻體擱 塊,墻體擱塊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兩塊全磚清掃擱塊之間的間隙對齊,形成T型第二 構造柱墻體層;在T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內布設橫向鋼筋,橫向鋼筋穿過墻體擱塊內的條形 凹槽和第二構造柱擱塊內的條形凹槽.
[0027] 步驟3,在步驟2形成的T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擱筑第一構造柱擱塊,第一構 造柱擱塊的鋼筋籠放置孔與其下方的第二構造柱擱塊的鋼筋籠放置孔對齊,第一構造柱擱 塊的側面擱筑多個墻體擱塊,墻體擱塊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兩塊墻體擱塊之間的間 隙對齊,形成T型第一構造柱墻體層;在T型第一構造柱墻體層內布設橫向鋼筋,橫向鋼筋穿 過墻體擱塊內的條形凹槽和第一構造柱擱塊內的條形凹槽;
[0028] 在T型第一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沿豎直方向交錯布設多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和第 一構造柱墻體層;第一構造柱擱塊和第二構造柱擱塊中的鋼筋籠放置孔均對齊;多個第一 構造柱墻體層和多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形成構造柱墻體層;
[0029] 步驟4,在步驟3形成的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擱筑多個圈梁擱塊;
[0030] 步驟5,將豎向鋼筋籠依次穿過圈梁擱塊的一個圈梁誘筑孔、構造柱墻體層中的多 個鋼筋籠放置孔;將橫向鋼筋籠放置在圈梁擱塊的兩個翼緣板之間;在相鄰的兩個圈梁擱 塊形成的兩個灰縫的側面分別安裝緊固板,兩個緊固板通過鋼絲固定在一起;
[0031] 步驟6,通過多個圈梁擱塊的每個圈梁誘筑孔向下誘筑混凝±。
[0032] -種應用所述的組合擱塊形成十字型墻體的施工方法,包括W下步驟:
[0033] 步驟1,利用多個全磚清掃擱塊和一個半磚清掃擱塊,在水平面擱筑形成十字型清 掃墻體層,一個半磚清掃擱塊布設在十字交叉點處;在十字形清掃墻體層內布設橫向鋼筋, 橫向鋼筋布設在全磚清掃擱塊的條形凹槽或者半磚清掃擱塊的條形凹槽內;
[0034] 步驟2,在十字型清掃墻體層的十字交叉點處的上方擱筑第二構造柱擱塊,第二構 造柱擱塊的鋼筋籠放置孔與其下方的半磚清掃擱塊中的半磚清掃孔對齊,且構造柱誘筑孔 與其下方的一個全磚清掃擱塊中的一個全磚清掃孔對齊,第二構造柱擱塊的側面擱筑多個 墻體擱塊,墻體擱塊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兩個全磚清掃擱塊之間的間隙對齊,或者 與半磚清掃擱塊與全磚清掃擱塊之間的間隙對齊,形成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在十字 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內布設橫向鋼筋,橫向鋼筋穿過墻體擱塊內的條形凹槽和第二構造柱 擱塊內的條形凹槽;
[0035] 步驟3:步驟2形成的在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沿豎直方向依次擱筑與所 述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結構相同的多個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多個十字型第二構 造柱墻體層中的第二構造柱擱塊的鋼筋籠放置孔均對齊;
[0036] 步驟4:在步驟3形成的多個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擱筑多個圈梁擱塊;
[0037] 步驟5,將豎向鋼筋籠依次穿過圈梁擱塊的一個圈梁誘筑孔、多個第二構造柱擱塊 中的多個鋼筋籠放置孔;將橫向鋼筋放置在圈梁擱塊的兩個翼緣板之間;在相鄰的兩個圈 梁擱塊形成的兩個灰縫的側面分別安裝緊固板,兩個緊固板通過鋼絲固定在一起;
[0038] 步驟6,通過多個圈梁擱塊的每個圈梁誘筑孔向下誘筑混凝±。
[0039]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W下技術效果:
[0040] 1、目前市場的新型配筋擱塊主要適用于多層和高層配筋擱塊擱體結構,而在村鎮 建筑中很少使用,本發明擱塊造價便宜,施工簡單。
[0041] 2、本發明的配筋擱塊單獨設置圈梁或者構造柱的墻體所表現出來的力學性能不 佳,比現誘混凝±墻片稍微好一些,但是相對于既設置圈梁又設置構造柱的墻片來說,它們 的力學性能較差,因為運圈梁、構造柱對墻體形成一個較強的約束作用,與墻片形成整體, 從而表現出較好的力學性能。
[0042] 3、由于裝配式配筋擱塊擱體結構的圈梁和構造柱在墻體灌忍時連同墻體一起誘 筑,從而表現出良好的整體性,雖然裝配式結構的圈梁和構造柱的鋼筋籠比現誘結構的鋼 筋籠小,但是整體式的運種優點足W彌補鋼筋籠的不足,所W裝配式的墻體與現誘墻體的 極限承載能力相當或略高。
[0043] 4、本發明的配筋擱塊墻體割線剛度與現誘擱塊擱體下降速率相近,剛度退化性能 良好。
[0044] 5、在擱體墻片中加設圈梁、構造柱,墻體的受力均勻,雖然墻體厚度較薄,但是相 對于磚擱體墻片來說,其極限承載力更高,抵抗外力作用更強,且剛度較大。
[0045] 6、無約束的配筋擱體墻體承載能力相對有約束的墻體較低,但相對無約束的磚擱 體承載能力較大,剛度大,退化速率小。
[0046] 綜合分析表明,本發明的配筋擱塊施工工藝簡便,能夠解決傳統村鎮建筑的弊端; 設置圈梁構造柱構件后,極大提高了擱體結構的抗震性能,且相對于磚擱體結構利于在村 鎮建筑中推廣使用。
[0047]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方案做進一步詳細地解釋和說明。
【附圖說明】
[004引圖1為第一構造柱擱塊結構示意圖;
[0049] 圖2為第二構造柱擱塊結構示意圖;
[0050] 圖3為墻體擱塊結構示意圖;
[0051 ]圖4為圈梁擱塊結構示意圖;
[0052] 圖5為全磚清掃擱塊結構示意圖;
[0053] 圖6為半磚清掃擱塊結構示意圖;
[0054] 圖7為一字型墻體結構示意圖;
[0055] 圖8為L型墻體側面結構示意圖;
[0056] 圖9為L型墻體背面結構示意圖;
[0057] 圖10為T型墻體側面結構示意圖;
[005引圖11為T型墻體背面結構示意圖;
[0059] 圖12為十字型墻體側面結構示意圖;
[0060] 圖13為十字型墻體正面結構示意圖;
[0061] 圖14為墻體在不同構造柱約束下的力-位移曲線圖;
[0062] 圖15為墻體在不同構造柱約束下的剛度曲線圖;
[0063] 圖16為墻體在不同圈梁約束下的力-位移曲線圖;
[0064] 圖17為墻體在不同圈梁約束下的剛度曲線圖;
[0065] 圖18為墻體在裝配式圈梁和構造柱共同約束下的力-位移曲線圖;
[0066] 圖19為墻體在裝配式圈梁和構造柱共同約束下的剛度曲線圖;
[0067] 圖20為本發明的擱塊與傳統擱塊相比形成的墻體的力-位移曲線圖;
[0068] 圖21為本發明的擱塊與傳統擱塊相比形成的墻體的剛度曲線圖;
[0069] 圖22為配筋擱塊素墻體與磚擱塊素墻體的力-位移曲線圖;
[0070] 圖23為配筋擱塊素墻體與磚擱塊素墻體的剛度曲線圖;
[0071] 圖中各個標號代表:1一全磚清掃擱塊,1-1-全磚清掃孔,1-2-全磚清掃側壁, 2-墻體擱塊,2-1-墻體孔,2-2-墻體側壁,3-條形凹槽,4-圈梁擱塊,4-1-翼緣板,4-2 條形板,4-3-圈梁誘筑孔,5-第一構造柱擱塊,6-鋼筋籠放置孔,7-構造柱誘筑孔,8- 輔助擋板,9-第二構造柱擱塊,10-半磚清掃擱塊,10-1-半磚清掃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72] 本發明針對村鎮建筑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組合擱塊,相對現有配筋擱塊,整體性 能、施工難易程度、造價方面均有優勢。采用組合擱塊進行擱體建筑施工的主要思想:是除 基礎外,地上部分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工藝,不需要模板。
[0073] 遵從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組合擱塊,包括全磚清掃擱塊1和墻體擱塊2,全磚清 掃擱塊1內設置有多個全磚清掃孔1-1,每個全磚清掃孔1-1的兩側形成全磚清掃側壁1-2, 墻體擱塊2內設置有多個墻體孔2-1,每個墻體孔2-1的兩側形成墻體側壁2-2,所述全磚清 掃側壁1-2的頂面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條形凹槽3,所述墻體側壁2-2的頂面的兩側分別 設置有一個條形凹槽3;所述組合擱塊還包括圈梁擱塊4,圈梁擱塊4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翼 緣板4-1,兩個翼緣板4-1之間通過多個條形板4-2連接,相鄰條形板4-2之間形成圈梁誘筑 孔 4-3。
[0074] 所述墻體擱塊4上設置的條形凹槽3和全磚清掃擱塊1上設置的條形凹槽3均用于 布設橫向鋼筋;傳統的沿豎直方向的相鄰兩層墻體之間設置橫向鋼筋,再通過粘結層固結, 此種方法導致相鄰兩層墻體粘結不穩固;本發明的方法通過設置條形凹槽3,將橫向鋼筋設 置在條形凹槽3內,使得相鄰兩層墻體之間緊密接觸,從而粘結的更加穩固。
[0075] 為了形成一字型墻體,所述組合擱塊還包括第一構造柱擱塊5,第一構造柱擱塊5 內設置有鋼筋籠放置孔6和構造柱誘筑孔7,構造柱誘筑孔7的尺寸與墻體擱塊2的墻體孔2- 1、圈梁擱塊4的圈梁誘筑孔4-3的尺寸相同,構造柱誘筑孔7的一個側壁上設置有條形凹槽 3,條形凹槽3的設置目的為了布設橫向鋼筋。
[0076] 為了形成L型墻體,所述組合擱塊還包括輔助擋板8,輔助擋板8的設置目的在于, 為了填補圈梁擱塊4在L型墻體拐角處的空隙。
[0077] 為了形成十字型墻體和T型墻體,所述組合擱塊還包括第二構造柱擱塊9和半磚清 掃擱塊10,第二構造柱擱塊9內設置有鋼筋籠放置孔6,鋼筋籠放置孔6兩側分別設置一個構 造柱誘筑孔7,構造柱誘筑孔7的一個側壁上設置有條形凹槽3。
[007引半磚清掃擱塊10內設置有半磚清掃孔10-1,半磚清掃孔10-1的一個側壁上設置有 條形凹槽3,半磚清掃擱塊10用于與全磚清掃擱塊1組合形成清掃墻體層,為了保證清掃墻 體層上方的墻體擱塊2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的全磚清掃擱塊1之間的間隙對齊,從而 保證整體T型墻體的穩定性。
[0079] 為了防止在誘筑混凝±的過程中,圈梁擱塊脹裂,所述圈梁擱塊的兩個翼緣板上 均設置有多個螺栓,兩個翼緣板上的螺栓通過鋼絲連接;鋼絲繞過兩個翼緣板4-1的上方。 通過鋼絲緊固兩個翼緣板4-1。
[0080] 利用全磚清掃擱塊1、第一構造柱擱塊5、墻體擱塊2和圈梁擱塊4形成一字型墻體 的施工方法,包括W下步驟:
[0081] 步驟1,擱筑多個全磚清掃擱塊1形成一字型清掃墻體層,在一字型清掃墻體層內 布設橫向鋼筋;橫向鋼筋布設在多個全磚清掃擱塊1的條形凹槽3內;
[0082] 步驟2,在一字型清掃墻體層的上方擱筑第一構造柱擱塊5,第一構造柱擱塊5的鋼 筋籠放置孔6與其下方的一個全磚清掃擱塊1中的一個全磚清掃擱塊孔1-1對齊,且該第一 構造柱擱塊5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的兩個全磚清掃擱塊1之間的間隙對齊;在第一構 造柱擱塊5的兩側擱筑墻體擱塊2,墻體擱塊2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的兩個全磚清掃 擱塊1之間的間隙對齊,形成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在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內布設橫向鋼 筋,位于第一構造柱擱塊5-側的橫向鋼筋依次穿過多個墻體擱塊2的條形凹槽3,位于第一 構造柱擱塊5另一側的橫向鋼筋依次穿過多個墻體擱塊2的條形凹槽3和第一構造柱擱塊5 上的條形凹槽3;
[0083] 步驟3,在步驟2中的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沿豎直方向依次擱筑多個一字型 構造柱墻體層,多個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中的所有的第一構造柱擱塊5的鋼筋籠放置孔6均 對齊;
[0084] 步驟4,在步驟3形成的多個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擱筑多個圈梁擱塊4;多個 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中位于最上方的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中的第一構造柱擱塊5的中間位 置與其上方的相鄰的兩個圈梁擱塊4之間的間隙對齊;
[0085] 步驟5,將豎向鋼筋籠依次穿過圈梁擱塊4的一個圈梁誘筑孔4-3、多個第一構造柱 擱塊5中的多個鋼筋籠放置孔6;將橫向鋼筋籠放置在圈梁擱塊4的兩個翼緣板4-1之間;在 相鄰的兩個圈梁擱塊形成的兩個灰縫的側面分別安裝緊固板,兩個緊固板通過鋼絲固定在 一起。
[0086] 步驟6,通過多個圈梁擱塊4的每個圈梁誘筑孔4-3向下誘筑混凝±。
[0087] 利用全磚清掃擱塊1、第一構造柱擱塊5、墻體擱塊2、圈梁擱塊4和輔助擋板8形成L 型墻體的施工方法,包括W下步驟:
[0088] 步驟1,擱筑多個全磚清掃擱塊1形成L型清掃墻體層,在L型清掃墻體層內布設橫 向鋼筋;橫向鋼筋布設在多個全磚清掃擱塊1的條形凹槽3內;
[0089] 步驟2,在L型清掃墻體層的拐角處的兩個全磚清掃擱塊1的上方擱筑一個第一構 造柱擱塊5,第一構造柱擱塊5的鋼筋籠放置孔6與其下方的一個全磚清掃擱塊1中的一個全 磚清掃孔1-1對齊,且第一構造柱擱塊5的中間位置與所述兩個全磚清掃擱塊1之間的間隙 對齊;在第一構造柱擱塊5的側面擱筑墻體擱塊2,墻體擱塊2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的 兩個全磚清掃擱塊1之間的間隙對齊;第一構造柱擱塊5和多個墻體擱塊2形成L型構造柱墻 體層;在L型構造柱墻體層內布設橫向鋼筋,位于第一構造柱擱塊5-側的橫向鋼筋依次穿 過多個墻體擱塊2的條形凹槽3,位于第一構造柱擱塊5另一側的橫向鋼筋依次穿過多個墻 體擱塊2的條形凹槽3和第一構造柱擱塊5上的條形凹槽3;
[0090] 步驟3,在步驟2中的L型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沿豎直方向依次擱筑多個L型構造柱 墻體層,多個L型構造柱墻體層中的所有的第一構造柱擱塊5的鋼筋籠放置孔6均對齊;
[0091] 步驟4,在步驟3形成的多個L型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擱筑多個圈梁擱塊4,位于拐 角處的的兩個圈梁擱塊4之間設置兩個輔助擋板8;
[0092] 步驟5,將豎向鋼筋籠依次穿過圈梁擱塊4的一個圈梁誘筑孔4-3、多個第一構造柱 5中的多個鋼筋籠放置孔6;將橫向鋼筋籠放置在圈梁擱塊4的兩個翼緣板4-1之間;在相鄰 的兩個圈梁擱塊4形成的兩個灰縫的側面分別安裝緊固板,兩個緊固板通過鋼絲固定在一 起;
[0093] 步驟6,通過多個圈梁擱塊4的每個圈梁誘筑孔4-3向下誘筑混凝±。
[0094] 利用全磚清掃擱塊1、半磚清掃擱塊10、第一構造柱擱塊5、第二構造柱擱塊9、墻體 擱塊2、圈梁擱塊4和擋板擱塊8,形成T型墻體的施工方法,包括W下步驟:
[00M]步驟1,利用多個全磚清掃擱塊1和一個半磚清掃擱塊10,在水平面擱筑形成T型清 掃墻體層;所述半磚清掃擱塊設置在拐點處,所述拐點處指的是T型清掃墻體層的橫向和縱 向交點處;T型清掃墻體層內布設多個橫向鋼筋,T型清掃墻體層的橫向結構內布設的橫向 鋼筋布設在多個全磚清掃擱塊1的條形凹槽3呢,T型清掃墻體層的縱向結構內布設的橫向 鋼筋布設在多個全磚清掃擱塊1和一個半磚清掃擱塊10的條形凹槽3內;
[0096] 步驟2,在T型清掃墻體層的橫向結構上方擱筑第二構造柱擱塊9,第二構造柱擱塊 9的鋼筋籠放置孔6與其下方的半磚清掃擱塊10中的半磚清掃孔10-1對齊,且構造柱誘筑孔 7與其下方的一個全磚清掃擱塊1中的一個全磚清掃孔1-1對齊,第二構造柱擱塊0的側面擱 筑多個墻體擱塊2,墻體擱塊2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兩塊全磚清掃擱塊1之間的間隙 對齊,形成T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在T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內布設橫向鋼筋,橫向鋼筋穿過 墻體擱塊2內的條形凹槽3和第二構造柱擱塊內的條形凹槽3;
[0097] 步驟3,在步驟2形成的T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擱筑第一構造柱擱塊5,第一 構造柱擱塊5的鋼筋籠放置孔6與其下方的第二構造柱擱塊9的鋼筋籠放置孔6對齊,第一構 造柱擱塊5的側面擱筑多個墻體擱塊2,墻體擱塊2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兩塊墻體擱 塊2之間的間隙對齊,形成T型第一構造柱墻體層;在T型第一構造柱墻體層內布設橫向鋼 筋,橫向鋼筋穿過墻體擱塊2內的條形凹槽3和第一構造柱擱塊5內的條形凹槽3;
[0098] 在T型第一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沿豎直方向交錯布設多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和第 一構造柱墻體層;第一構造柱擱塊5和第二構造柱擱塊9中的鋼筋籠放置孔6均對齊;多個第 一構造柱墻體層和多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形成構造柱墻體層;
[0099] 步驟4,在步驟3形成的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擱筑多個圈梁擱塊4;
[0100] 步驟5,將豎向鋼筋籠依次穿過圈梁擱塊4的一個圈梁誘筑孔4-3、構造柱墻體層中 的多個鋼筋籠放置孔6;將橫向鋼筋籠放置在圈梁擱塊4的兩個翼緣板4-1之間;在相鄰的兩 個圈梁擱塊4形成的兩個灰縫的側面分別安裝緊固板,兩個緊固板通過鋼絲固定在一起。
[0101] 步驟6,通過多個圈梁擱塊4的每個圈梁誘筑孔4-3向下誘筑混凝±。
[0102] 利用全磚清掃擱塊1、半磚清掃擱塊10、第二構造柱擱塊9、墻體擱塊2和圈梁擱塊4 形成十字型墻的施工方法,包括W下步驟:
[0103] 步驟1,利用多個全磚清掃擱塊1-1和一個半磚清掃擱塊10,在水平面擱筑形成十 字型清掃墻體層,一個半磚清掃擱塊10布設在十字交叉點處;在十字形清掃墻體層內布設 橫向鋼筋,橫向鋼筋布設在全磚清掃擱塊1-1的條形凹槽3或者內半磚清掃擱塊10的條形凹 槽3內;
[0104] 步驟2,在十字型清掃墻體層的十字交叉點處的上方擱筑第二構造柱擱塊9,,第二 構造柱擱塊9的鋼筋籠放置孔6與其下方的半磚清掃擱塊10中的半磚清掃孔10-1對齊,且構 造柱誘筑孔7與其下方的一個全磚清掃擱塊1中的一個全磚清掃孔1-1對齊,第二構造柱擱 塊9的側面擱筑多個墻體擱塊2,墻體擱塊2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兩個全磚清掃擱塊 1-1之間的間隙對齊(或者與半磚清掃擱塊10與全磚清掃擱塊1-1之間的間隙對齊),形成十 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在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內布設橫向鋼筋,橫向鋼筋穿過墻體 擱塊2內的條形凹槽3和第二構造柱擱塊9內的條形凹槽3;
[0105] 步驟3:步驟2形成的在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沿豎直方向依次擱筑與所 述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結構相同的多個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多個十字型第二構 造柱墻體層中的第二構造柱擱塊9的鋼筋籠放置孔7均對齊;
[0106] 步驟4:在步驟3形成的多個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擱筑多個圈梁擱塊4;
[0107] 步驟5,將豎向鋼筋籠依次穿過圈梁擱塊4的一個圈梁誘筑孔4-3、多個第二構造柱 擱塊9中的多個鋼筋籠放置孔6;將橫向鋼筋放置在圈梁擱塊4的兩個翼緣板4-1之間;在相 鄰的兩個圈梁擱塊4形成的兩個灰縫的側面分別安裝緊固板,兩個緊固板通過鋼絲固定在 一起;
[0108] 步驟6,通過多個圈梁擱塊4的每個圈梁誘筑孔4-3向下誘筑混凝±。
[0109] 上述利用組合擱塊形成多種墻體的施工方法中,將橫向鋼筋設置在條形凹槽內, 與現有技術中將橫向鋼筋放在灰縫中相比,能夠提高砂漿的粘結性能。
[0110] 模擬實驗分析
[0111] (一)構造柱對擱塊墻體的影響
[0112] 采用不同構造柱擱筑形式對墻體性能的影響,由墻體的厚度共設計了6個模型 (WA-1、Wa-l、WB-1、師-1、WC-1和Wc-1),通過模型的對比,分析現誘構造柱和裝配式構造柱 對墻體性能的影響。墻體在不同的構造柱約束下的各項性能指標性能參數詳見附表1。
[0113] 附表1墻體在不同的構造柱約束下的各項性能指標
[01141
[0115] 1、由附表1可見,隨著墻體厚度的增加,極限荷載和終點荷載都不斷增加;
[0116] 2、裝配式擱塊擱體墻的極限荷載都比現誘的墻體高,終點荷載都比現誘的低;
[0117] 3、現誘的擱塊擱體墻在曲線終點時的荷載與極限荷載相當,而裝配式墻體的終點 荷載是極限荷載的50 %到60 %之間;
[0118] 4、本發明的擱塊擱筑墻體形成整體,當墻體達到極限荷載時,整個墻體都發生了 破壞,隨著位移不斷增大,墻體抵抗外力的能力迅速下降。現誘的墻體是由構造柱和墻片兩 部分組成的,當墻體達到極限荷載時,首先是墻片產生裂縫,隨著外力不斷加大,構造柱對 墻體有較強的約束作用,使兩者共同受力,墻體還有一定的抵抗外力的能力,因此,終點荷 載下降不多。
[0119] 5、從圖14和圖15可W看出,隨著墻體厚度的不斷增加,墻體的剛度不斷加大;墻體 的初始剛度值相差較大,終點剛度值接近;
[0120] 6、相同厚度的墻體初始和終點的剛度值基本相同;隨著位移增加,兩者下降速率 基本相同,即剛度退化速率較接近,表明裝配式擱塊墻體的剛度與現誘墻體的剛度相近,減 緩墻體剛度退化率方面的作用和現誘墻體相當。
[0121] (二)圈梁對擱塊墻體的影響
[0122] 圈梁在擱體結構中可提高房屋空間剛度、增加建筑的整體性、提高結構的抗剪及 抗拉強度。將圈梁單獨列出來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對墻體性能的影響程度,并且將與單獨 構造柱的墻體進行性能對比,評價圈梁對墻體性能的影響程度。由墻體的厚度共設計了6個 模型(胖4-2、胖曰-2、胖8-2、師-2、胖02和恥-2),墻體在不同的圈梁約束下的各項性能指標性能 參數詳見附表2。
[0123] 附表2墻體在不同的圈梁約束下的各項性能指標
[0124]
[C
[0126] 1、由附表2可得,墻體的極限荷載和終點荷載同單獨設置構造柱時變化趨勢一致, 隨著墻體厚度的增加,承受荷載值不斷增大;
[0127] 2、單獨設置圈梁的現誘墻體終點荷載與極限荷載相差不多,與設置構造柱的墻體 變化趨勢一致,但是極限荷載要比設置構造柱的墻體要低;
[0128] 3、設置圈梁的裝配式墻體比現誘墻體極限荷載及極限位移大,墻體整體性能好; 單獨設置圈梁的裝配式墻體比單獨設置構造柱的裝配式墻體極限荷載及極限位移小,變形 性能弱。
[0129] 4、由圖15和圖16可得出,同種厚度墻體的初始剛度相近,墻體的初始剛度隨著墻 體厚度的增加剛度不斷加大,終點剛度較接近。
[0130] (=)裝配式圈梁和構造柱對擱塊墻體的影響
[0131] 圈梁和構造柱在擱體結構中作為一個整體,對墻片極大的約束作用。本節將與現 誘圈梁、構造柱的墻體進行性能對比,評價其對墻體性能的影響程度。由墻體的厚度共設計 了 6個模型(胖4-3、胖曰-3、胖8-3、胖6-3、胖(:-3和恥-3),墻體在不同約束下的各項性能指標詳見 附表3。
[0132] 附表3墻體在不同約束下的各項性能指標
[0133]
[0135] 1、從附表3可W看出,隨著墻厚增加,極限荷載和極限位移成增大趨勢;
[0136] 2、現誘的墻體在曲線終點處的荷載與極限荷載的比值稍有下降,而裝配式的終點 荷載與極限荷載的比值略有提高;
[0137] 3、設置兩種構件的荷載比單獨設置一種構件的極限荷載大。分析得出,同時設置 圈梁和構造柱的墻體承受荷載能力大、變形性能最優;
[0138] 4、由圖18和19可得出,同時設置圈梁構造柱的墻體剛度比單獨設置圈梁或者構造 柱的剛度要大,剛度退化速率小。
[0139] (四)本發明的擱塊墻體與磚擱塊墻體對比
[0140] 對比本發明的擱塊墻體與磚擱塊墻體性能的差異,由墻體的厚度共設計了 5個模 型(Wa-3、師-3、Wc-3為配筋擱塊擱體模型,WB-UWB-2為磚擱體模型)。墻體在不同構件約束 下的各項性能指標詳見附表4。
[0141] 附表4墻體在不同構件約束下的各項性能指標
[0142]
[
[0144] 1、由附表4可得出,兩種擱體的極限荷載和終點荷載都隨著墻體厚度的增加不斷 增大;
[0145] 2、配筋擱塊擱體抵抗外力的作用明顯強于磚擱體,Wa-3的極限荷載約是WB-1的3 倍,是WB-2的兩倍;磚擱體極限位移較小,墻體破壞時,承受荷載較小。
[0146] 3、配筋擱體相對于磚擱體而言,整體性更強,結構性能更好。
[0147] 4、從圖20和圖21可得,從墻體承受荷載到破壞狀態,配筋擱體剛度大,剛度退化率 小。因此,選擇本發明的配筋擱體作為抗震結構整體性強、結構性能更好。
[0148] (五)配筋擱塊素墻體與磚擱塊素墻體對比
[0149] 在村鎮建筑中,由于村鎮抗震意識比較薄弱,導致很多結構設計和施工不盡合理, 大量存在著無抗震設防構件的擱體結構房屋即缺乏基本的圈梁構造柱,此處定義建筑墻體 為素墻體。
[0150] 為了研究素墻體的結構性能,共設置了5個模型(配筋擱塊素墻體為WA-4、WA-5和 WA-6和磚擱塊墻體WB-3、WB-4),分別進行有限元模擬,對比分析墻體的各項指標,來判斷墻 體的性能。性能參數詳見附表5。
[0151] 附表5墻體在不同構件約束下的各項性能指標
[0152]
[0
[0154] 1、從附表5可得出,無抗震約束構件的墻體極限荷載和終點荷載相對較低,但他們 的變化趨勢同有約束的墻體相同;
[0155] 2、從荷載來看,配筋素墻體抵抗外荷載的作用仍然優于磚擱體;從荷載比值來看, 兩種擱體的荷載比值都保持穩定,但配筋素墻體的比值較高;
[0156] 3、從位移來看,有筋擱體的極限荷載位移較大,隨著墻體厚度的增加不斷增大;無 筋擱體位移較小,結構呈脆性破壞;
[0157] 4、對于無約束的配筋擱體墻片而言,其整體性仍然較好,能抵抗較強的外力作用; 無約束的磚擱體結構承載能力低,結構性能差。
[0158] 5、根據圖22和圖23,配筋素墻體的剛度與有約束的配筋墻體的剛度差距很大,巧U 度隨著位移的不斷增大呈遞減趨勢,且配筋素墻體剛度曲線斜率大,剛度退化明顯。因此, 不建議將無約束的配筋擱體和磚擱體作為受力構件。
[0159] 本發明通過對陜西省村鎮建筑的調研,針對村鎮建筑特點提出=種規格尺寸的四 類本發明的配筋擱塊,通過ABA卵S軟件建立24個墻體有限元模型,根據承載荷載大小、變形 能力、剛度退化能力對影響配筋擱塊墻體性能的因素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主要包括W下 幾點:
[0160] (1)本發明的配筋擱塊單獨設置圈梁或者構造柱的墻體所表現出來的力學性能不 佳,雖然比現誘混凝±墻片略好,但是相對于既設置圈梁又設置構造柱的墻片來說,它們的 力學性能較差,因為圈梁構造柱對墻體形成一個較強的約束作用,與墻片形成整體,從而表 現出較好的力學性能。
[0161] (2)由于裝配式配筋擱塊擱體結構的圈梁和構造柱在墻體灌忍時連同墻片一起誘 筑混凝±,從而表現出良好的整體性。
[0162] (3)本發明的配筋擱塊墻體割線剛度與現誘擱塊擱體下降速率相近,剛度退化性 能良好。
[0163] (4)在擱體墻片中加設圈梁、構造柱,墻體的受力均勻,雖然墻體厚度較薄,但是相 對于磚擱體墻片來說,其極限承載力更高,抵抗外力作用更強,且剛度較大。
[0164] (5)無約束的配筋擱體墻體承載能力相對有約束的墻體較低,但相對無約束的磚 擱體承載能力較大,剛度大,退化速率小。
[0165] 綜合分析表明,本發明的配筋擱塊施工工藝簡便,能夠解決傳統村鎮建筑的弊端; 設置圈梁構造柱構件后,極大提高了擱體結構的抗震性能,因而新型配筋擱塊結構利于在 村鎮建筑中推廣使用。
【主權項】
1. 一種組合砌塊,包括全磚清掃砌塊(1)和墻體砌塊(2),全磚清掃砌塊(1)內設置有多 個全磚清掃孔(1-1),每個全磚清掃孔(1-1)的兩側形成全磚清掃側壁(1-2),墻體砌塊(2) 內設置有多個墻體孔(2-1),每個墻體孔(2-1)的兩側形成墻體側壁(2-2),其特征在于,所 述全磚清掃側壁(1-2)的頂面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條形凹槽(3),所述墻體側壁(2-2)的 頂面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條形凹槽(3);所述組合砌塊還包括圈梁砌塊(4),圈梁砌塊(4) 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翼緣板(4-1),兩個翼緣板(4-1)之間通過多個條形板(4-2)連接,相鄰 條形板(4-2)之間形成圈梁澆筑孔(4-3)。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砌塊還包括第一構造柱砌塊 (5) ,第一構造柱砌塊(5)內設置有鋼筋籠放置孔(6)和構造柱澆筑孔(7),構造柱澆筑孔(7) 的尺寸與墻體砌塊(2)的墻體孔(2-1)、圈梁砌塊(4)的圈梁澆筑孔(4-3)的尺寸相同,構造 柱澆筑孔(7)的一個側壁上設置有條形凹槽(3)。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砌塊還包括輔助擋板(8)。4. 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組合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砌塊還包括第二構造柱砌 塊(9)和半磚清掃砌塊(10),第二構造柱砌塊(9)內設置有鋼筋籠放置孔(6),鋼筋籠放置孔 (6) 兩側分別設置一個構造柱澆筑孔(7),構造柱澆筑孔(7)的一個側壁上設置有條形凹槽 (3);半磚清掃砌塊(10)內設置有半磚清掃孔(10-1 ),半磚清掃孔(10-1)的一個側壁上設置 有條形凹槽(3)。5. -種應用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砌塊形成一字型墻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步驟: 步驟1,砌筑多個全磚清掃砌塊(1)形成一字型清掃墻體層,在一字型清掃墻體層內布 設橫向鋼筋;橫向鋼筋布設在多個全磚清掃砌塊(1)的條形凹槽(3)內; 步驟2,在一字型清掃墻體層的上方砌筑第一構造柱砌塊(5),第一構造柱砌塊(5)的鋼 筋籠放置孔(6)與其下方的一個全磚清掃砌塊(1)中的一個全磚清掃砌塊孔(1 -1)對齊,且 該第一構造柱砌塊(5)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的兩個全磚清掃砌塊(1)之間的間隙對 齊;在第一構造柱砌塊(5)的兩側砌筑墻體砌塊(2 ),墻體砌塊(2)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 鄰的兩個全磚清掃砌塊(1)之間的間隙對齊,形成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在一字型構造柱墻 體層內布設橫向鋼筋,位于第一構造柱砌塊(5) -側的橫向鋼筋依次穿過多個墻體砌塊(2) 的條形凹槽(3),位于第一構造柱砌塊(5)另一側的橫向鋼筋依次穿過多個墻體砌塊(2)的 條形凹槽(3)和第一構造柱砌塊(5)上的條形凹槽(3); 步驟3,在步驟2中的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沿豎直方向依次砌筑多個一字型構造 柱墻體層,多個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中的所有的第一構造柱砌塊(5)的鋼筋籠放置孔(6)均 對齊; 步驟4,在步驟3形成的多個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砌筑多個圈梁砌塊(4);多個一 字型構造柱墻體層中位于最上方的一字型構造柱墻體層中的第一構造柱砌塊(5)的中間位 置與其上方的相鄰的兩個圈梁砌塊(4)的之間的間隙對齊; 步驟5,將豎向鋼筋籠依次穿過圈梁砌塊(4)的一個圈梁澆筑孔(4-3)、多個第一構造柱 砌塊(5)中的多個鋼筋籠放置孔(6);將橫向鋼筋籠放置在圈梁砌塊(4)的兩個翼緣板(4-1) 之間;在相鄰的兩個圈梁砌塊(4)形成的兩個灰縫的側面分別安裝緊固板,兩個緊固板通過 鋼絲固定在一起; 步驟6,通過多個圈梁砌塊(4)的每個圈梁澆筑孔(4-3)向下澆筑混凝土。6. -種應用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合砌塊形成L型墻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驟: 步驟1,砌筑多個全磚清掃砌塊(1)形成L型清掃墻體層,在L型清掃墻體層內布設橫向 鋼筋;橫向鋼筋布設在多個全磚清掃砌塊(1)的條形凹槽(3)內; 步驟2,在L型清掃墻體層的拐角處的兩個全磚清掃砌塊(1)的上方砌筑一個第一構造 柱砌塊(5 ),第一構造柱砌塊(5)的鋼筋籠放置孔(6)與其下方的一個全磚清掃砌塊(1)中的 一個全磚清掃孔(1-1)對齊,且第一構造柱砌塊(5)的中間位置與所述兩個全磚清掃砌塊 (1)之間的間隙對齊;在第一構造柱砌塊(5)的側面砌筑墻體砌塊(2 ),墻體砌塊(2)的中間 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的兩個全磚清掃砌塊(1)之間的間隙對齊;第一構造柱砌塊(5)和多個 墻體砌塊(2)形成L型構造柱墻體層;在L型構造柱墻體層內布設橫向鋼筋,位于第一構造柱 砌塊(5)-側的橫向鋼筋依次穿過多個墻體砌塊(2)的條形凹槽(3),位于第一構造柱砌塊 (5)另一側的橫向鋼筋依次穿過多個墻體砌塊(2)的條形凹槽(3)和第一構造柱砌塊(5)上 的條形凹槽(3); 步驟3,在步驟2中的L型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沿豎直方向依次砌筑多個L型構造柱墻體 層,多個L型構造柱墻體層中的所有的第一構造柱砌塊(5)的鋼筋籠放置孔(6)均對齊; 步驟4,在步驟3形成的多個L型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砌筑多個圈梁砌塊(4),位于拐角 處的的兩個圈梁砌塊(4)之間設置兩個輔助擋板(8); 步驟5,將豎向鋼筋籠依次穿過圈梁砌塊(4)的一個圈梁澆筑孔(4-3)、多個第一構造柱 (5)中的多個鋼筋籠放置孔(6);將橫向鋼筋籠放置在圈梁砌塊(4)的兩個翼緣板(4-1)之 間;在相鄰的兩個圈梁砌塊(4)形成的兩個灰縫的側面分別安裝緊固板,兩個緊固板通過鋼 絲固定在一起; 步驟6,通過多個圈梁砌塊(4)的每個圈梁澆筑孔(4-3)向下澆筑混凝土。7. -種應用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合砌塊形成T型墻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驟: 步驟1,利用多個全磚清掃砌塊(1)和一個半磚清掃砌塊(10 ),在水平面砌筑形成T型清 掃墻體層,T型清掃墻體層包括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所述半磚清掃砌塊(10)設置在拐點 處;T型清掃墻體層內布設多個橫向鋼筋,T型清掃墻體層的橫向結構內布設的橫向鋼筋布 設在多個全磚清掃砌塊(1)的條形凹槽(3)內,T型清掃墻體層的縱向結構內布設的橫向鋼 筋布設在多個全磚清掃砌塊(1)和一個半磚清掃砌塊(10)的條形凹槽(3)內; 步驟2,在T型清掃墻體層的橫向結構上方砌筑第二構造柱砌塊(9),第二構造柱砌塊 (9)的鋼筋籠放置孔(6)與其下方的半磚清掃砌塊(10)中的半磚清掃孔(10-1)對齊,且構造 柱澆筑孔(7)與其下方的一個全磚清掃砌塊(1)中的一個全磚清掃孔(1-1)對齊,第二構造 柱砌塊(9)的側面砌筑多個墻體砌塊(2 ),墻體砌塊(2)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鄰兩塊全 磚清掃砌塊(1)之間的間隙對齊,形成T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在T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內布 設橫向鋼筋,橫向鋼筋穿過墻體砌塊(2)內的條形凹槽(3)和第二構造柱砌塊(9)內的條形 凹槽(3); 步驟3,在步驟2形成的T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砌筑第一構造柱砌塊(5),第一構 造柱砌塊(5)的鋼筋籠放置孔(6)與其下方的第二構造柱砌塊(9)的鋼筋籠放置孔(6)對齊, 第一構造柱砌塊(5)的側面砌筑多個墻體砌塊(2),墻體砌塊(2)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 鄰兩塊墻體砌塊(2)之間的間隙對齊,形成T型第一構造柱墻體層;在T型第一構造柱墻體層 內布設橫向鋼筋,橫向鋼筋穿過墻體砌塊(2)內的條形凹槽(3)和第一構造柱砌塊(5)內的 條形凹槽(3); 在T型第一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沿豎直方向交錯布設多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和第一構 造柱墻體層;第一構造柱砌塊(5)和第二構造柱砌塊(9)中的鋼筋籠放置孔(6)均對齊;多個 第一構造柱墻體層和多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形成構造柱墻體層; 步驟4,在步驟3形成的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砌筑多個圈梁砌塊(4); 步驟5,將豎向鋼筋籠依次穿過圈梁砌塊(4)的一個圈梁澆筑孔(4-3)、構造柱墻體層中 的多個鋼筋籠放置孔(6);將橫向鋼筋籠放置在圈梁砌塊(4)的兩個翼緣板(4-1)之間;在相 鄰的兩個圈梁砌塊(4)形成的兩個灰縫的側面分別安裝緊固板,兩個緊固板通過鋼絲固定 在一起; 步驟6,通過多個圈梁砌塊(4)的每個圈梁澆筑孔(4-3)向下澆筑混凝土。8.-種應用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合砌塊形成十字型墻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步驟: 步驟1,利用多個全磚清掃砌塊(1-1)和一個半磚清掃砌塊(10),在水平面砌筑形成十 字型清掃墻體層,一個半磚清掃砌塊(10)布設在十字交叉點處;在十字形清掃墻體層內布 設橫向鋼筋,橫向鋼筋布設在全磚清掃砌塊(1-1)的條形凹槽(3)或者半磚清掃砌塊(10)的 條形凹槽(3)內; 步驟2,在十字型清掃墻體層的十字交叉點處的上方砌筑第二構造柱砌塊(9),第二構 造柱砌塊(9)的鋼筋籠放置孔(6)與其下方的半磚清掃砌塊(10)中的半磚清掃孔(10-1)對 齊,且構造柱澆筑孔(7)與其下方的一個全磚清掃砌塊(1)中的一個全磚清掃孔(1 -1)對齊, 第二構造柱砌塊(9)的側面砌筑多個墻體砌塊(2 ),墻體砌塊(2)的中間位置與其下方的相 鄰兩個全磚清掃砌塊(1-1)之間的間隙對齊,或者與半磚清掃砌塊(10)與全磚清掃砌塊(1-1)之間的間隙對齊,形成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在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內布設橫 向鋼筋,橫向鋼筋穿過墻體砌塊(2)內的條形凹槽(3)和第二構造柱砌塊(9)內的條形凹槽 (3); 步驟3:步驟2形成的在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沿豎直方向依次砌筑與所述十 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結構相同的多個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多個十字型第二構造柱 墻體層中的第二構造柱砌塊(9)的鋼筋籠放置孔(7)均對齊; 步驟4:在步驟3形成的多個十字型第二構造柱墻體層的上方砌筑多個圈梁砌塊(4); 步驟5,將豎向鋼筋籠依次穿過圈梁砌塊(4)的一個圈梁澆筑孔(4-3)、多個第二構造柱 砌塊(9)中的多個鋼筋籠放置孔(6);將橫向鋼筋放置在圈梁砌塊(4)的兩個翼緣板(4-1)之 間;在相鄰的兩個圈梁砌塊(4)形成的兩個灰縫的側面分別安裝緊固板,兩個緊固板通過鋼 絲固定在一起; 步驟6,通過多個圈梁砌塊(4)的每個圈梁澆筑孔(4-3)向下澆筑混凝土。
【文檔編號】E04B2/24GK106049742SQ201610504679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30日
【發明人】文波, 張路, 牛荻濤, 姜孝勇, 余鑫海, 陸朝暉, 袁婷, 劉坤, 李曉軍, 王魯哲
【申請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