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凝土防水屋面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水屋面,特別涉及一種混凝土防水屋面。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如專利ZL201320516953.4公開了一種混凝土瓦防水屋面,包括屋面板、水泥砂漿找平層、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膨脹珍珠巖保溫板、木條、聚氨酯防水涂膜、順水條、掛瓦條、混凝土瓦,屋面板上面設置水泥砂漿找平層,水泥砂漿找平層厚度為8?12mm,水泥砂漿找平層上面鋪設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改性瀝青防水卷材上面設置膨脹珍珠巖保溫板,膨脹珍珠巖保溫板每隔0.9?1.1m設置木條,木條高度和寬度均為30mm,膨脹珍珠巖保溫板上面設置聚氨酯防水涂膜,聚氨酯防水涂膜上面設置順水條,順水條高度為15?20mm,順水條設置間距為0.8?1.2m,順水條上面設置掛瓦條,混凝土瓦擱置在掛瓦條上面。該混凝土瓦防水屋面防水效果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通過第一加強塊與第二加強塊起到固定支撐的作用,固定更加牢固;通過第一卷材防水層、第二防水層以及第二卷材防水層大大增加了該混凝土防水屋面的防水效果的混凝土防水屋面。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5]一種混凝土防水屋面,包括屋面主體,屋面主體為五層結構,屋面主體由第一泡沫混凝土層、第一卷材防水層、聚酯層、第二防水層以及第二卷材防水層組成,第一泡沫混凝土層、第一卷材防水層、聚酯層、第二防水層以及第二卷材防水層的厚度相同,聚酯層布置在第一卷材防水層與第二防水層之間,第一卷材防水層布置在第一泡沫混凝土層與聚酯層之間,第二防水層布置在聚酯層與第二卷材防水層之間,屋面主體設置在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的頂部,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之間為空腔,屋面主體的對外朝向面設有第二加強塊,第二加強塊的側壁設有第二通水槽,屋面主體的對內朝向面設有第一加強塊,第一加強塊的側壁設有第一通水槽,第一通水槽與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之間的空腔連接,第二通水槽與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之間的空腔連接。
[0006]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加強塊的正面設有第二凹槽。
[0007]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凹槽向內凹陷。
[0008]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加強塊與第二加強塊的形狀大小相同。
[0009]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加強塊的正面設有第一凹槽。
[0010]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凹槽向內凹陷。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屋面主體為五層結構,屋面主體由第一泡沫混凝土層、第一卷材防水層、聚酯層、第二防水層以及第二卷材防水層組成,第一泡沫混凝土層、第一卷材防水層、聚酯層、第二防水層以及第二卷材防水層的厚度相同,聚酯層布置在第一卷材防水層與第二防水層之間,第一卷材防水層布置在第一泡沫混凝土層與聚酯層之間,第二防水層布置在聚酯層與第二卷材防水層之間,屋面主體設置在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的頂部,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之間為空腔,屋面主體的對外朝向面設有第二加強塊,第二加強塊的側壁設有第二通水槽,屋面主體的對內朝向面設有第一加強塊,第一加強塊的側壁設有第一通水槽,第一通水槽與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之間的空腔連接,第二通水槽與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之間的空腔連接,所以通過第一加強塊與第二加強塊起到固定支撐的作用,固定更加牢固;通過第一卷材防水層、第二防水層以及第二卷材防水層大大增加了該混凝土防水屋面的防水效果。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易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混凝土防水屋面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15]如圖1所示,一種混凝土防水屋面,包括屋面主體1,屋面主體I為五層結構,屋面主體I由第一泡沫混凝土層2、第一卷材防水層3、聚酯層4、第二防水層5以及第二卷材防水層6組成,第一泡沫混凝土層2、第一卷材防水層3、聚酯層4、第二防水層5以及第二卷材防水層6的厚度相同,聚酯層4布置在第一卷材防水層3與第二防水層5之間,第一卷材防水層3布置在第一泡沫混凝土層2與聚酯層4之間,第二防水層5布置在聚酯層4與第二卷材防水層6之間,屋面主體I設置在第一支撐柱11與第二支撐柱12的頂部,第一支撐柱11與第二支撐柱12之間為空腔,屋面主體I的對外朝向面設有第二加強塊9,第二加強塊9的側壁設有第二通水槽14,屋面主體I的對內朝向面設有第一加強塊7,第一加強塊7的側壁設有第一通水槽13,第一通水槽13與第一支撐柱11與第二支撐柱12之間的空腔連接,第二通水槽14與第一支撐柱11與第二支撐柱12之間的空腔連接;第二加強塊9的正面設有第二凹槽10,第二凹槽10向內凹陷,第一加強塊7與第二加強塊9的形狀大小相同,第一加強塊7的正面設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向內凹陷。
[0016]本實用新型混凝土防水屋面,通過第一加強塊7與第二加強塊9起到固定支撐的作用,固定更加牢固;通過第一卷材防水層3、第二防水層5以及第二卷材防水層6大大增加了該混凝土防水屋面的防水效果。
[0017]其中,第二加強塊9的正面設有第二凹槽10,第二凹槽10向內凹陷,所以節省了第二加強塊9的材料。
[0018]其中,第一加強塊7的正面設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向內凹陷,所以節省了第一加強塊7的材料。
[001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混凝土防水屋面,包括屋面主體,其特征在于:屋面主體為五層結構,屋面主體由第一泡沫混凝土層、第一卷材防水層、聚酯層、第二防水層以及第二卷材防水層組成,第一泡沫混凝土層、第一卷材防水層、聚酯層、第二防水層以及第二卷材防水層的厚度相同,聚酯層布置在第一卷材防水層與第二防水層之間,第一卷材防水層布置在第一泡沫混凝土層與聚酯層之間,第二防水層布置在聚酯層與第二卷材防水層之間,屋面主體設置在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的頂部,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之間為空腔,屋面主體的對外朝向面設有第二加強塊,第二加強塊的側壁設有第二通水槽,屋面主體的對內朝向面設有第一加強塊,第一加強塊的側壁設有第一通水槽,第一通水槽與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之間的空腔連接,第二通水槽與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之間的空腔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防水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強塊的正面設有第二凹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防水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向內凹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防水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強塊與第二加強塊的形狀大小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防水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強塊的正面設有第一凹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防水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向內凹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混凝土防水屋面,包括屋面主體,屋面主體為五層結構,屋面主體由第一泡沫混凝土層、第一卷材防水層、聚酯層、第二防水層以及第二卷材防水層組成,屋面主體設置在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的頂部,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之間為空腔,屋面主體的對外朝向面設有第二加強塊,第二加強塊的側壁設有第二通水槽,屋面主體的對內朝向面設有第一加強塊,第一加強塊的側壁設有第一通水槽,第一通水槽與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之間的空腔連接,第二通水槽與第一支撐柱與第二支撐柱之間的空腔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加強塊起到固定支撐的作用,通過第一卷材防水層、第二防水層以及第二卷材防水層大大增加了防水效果。
【IPC分類】E04D11-02
【公開號】CN204418544
【申請號】CN201420822431
【發明人】段仲達
【申請人】中電建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24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