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接件及外墻板安裝節點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施工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連接件及外墻板安裝節點,所述的連接件,用于外墻板的安裝,包括插入板、連接板和可調件,其中,所述插入板位于所述連接板上部并與連接板相連,所述可調件連接在所述連接板上并可相對連接板在豎直方向移動。根據安裝需要,所述外墻板的底端開設槽口,所述橫梁上端設有現澆層,所述現澆層預埋有錨固件;吊裝外墻板時,使得所述插入板插入所述外墻板底端開設的槽口中,待外墻板落位后,將連接板與錨固件固定連接,在通過可調件在豎直方向調節外墻板的位置,將外墻板固定在預定的安裝位置,使得外墻板的安裝更為精確、細致。
【專利說明】
一種連接件及外墻板安裝節點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連接件及外墻板安裝節點。
【背景技術】
[0002]裝配式建筑行業中,預制構件工廠化生產,現場組裝,因而能實現預制構件標準化,且質量可控,高效快捷。目前,在外墻板的安裝過程中,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濕掛連接,由預埋在外墻板中的連接鋼筋上段伸入疊合梁上部的現澆層,進行現澆混凝土固定連接,這種單純的用鋼筋連接的方式不穩固,且在筑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易產生誤差、偏移;另一種方式采用干掛連接,在外墻板中埋設較長的錨筋或鋼板連接件,錨筋或鋼板連接件通過角鋼與埋設在框架梁中的另一種預埋件進行剛性連接,這種方式相對工期較短,但是安裝不便,在設計時預埋件按照預定間距進行預埋,要求設計尺寸十分精準,否則難以對接成功,一旦對接不上,不僅耗時耗工,甚至造成外墻板無法掛接,造成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易于外墻板安裝的連接件,以及包括此連接件的外墻板安裝節點。
[0004]上述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連接件,用于外墻板的安裝,包括插入板、連接板和可調件,其中,所述插入板位于所述連接板上部并與連接板相連,所述可調件連接在所述連接板上并可相對連接板在豎直方向移動。需要說明的是,此處所述的沿豎直方向移動特指本實用新型在使用狀態可調件連接可相對連接板在豎直方向移動。根據安裝需要,所述外墻板的底端開設槽口,所述橫梁上端設有現澆層,所述現澆層預埋有用于連接所述連接件的錨固件。安裝使用時,在現澆層未澆筑之前,先將錨固件固定在待澆筑的位置,然后澆筑混凝土,隨著現澆層混凝土的凝固,錨固件固定連接在現澆層中;然后吊裝外墻板,使得所述插入板插入所述外墻板底端開設的槽口中,待外墻板落位后,水平方向調節外墻板的位置,然后將連接板與錨固件固定連接,最后通過可調件在豎直方向調節外墻板的位置,將外墻板固定在預定的安裝位置,使得外墻板的安裝更為精確、細致。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區別于傳統方式中使用預埋在外墻板中的連接鋼筋伸入疊合梁上部的現澆層進行現澆混凝土固定連接的方式和在外墻板中和框架梁中都預埋構件后進行剛性連接的方式,本實用新型克服了上述兩種方式的缺陷,不僅連接牢固,而且安裝方便,無需精準對接,不存在對接不上的問題。
[0005]進一步,所述可調件包括開設在連接板上的螺孔和與所述螺孔配合使用的螺桿,所述螺桿穿接所述螺孔并可沿所述螺孔的徑向移動。如此設置,通過轉動螺桿使得螺桿沿所述螺孔的徑向移動,螺桿頂端頂住外墻板進而帶動外墻板移動,將外墻板移動至預定的安裝位置。
[0006]進一步,所述連接板開設有通孔,所述可調件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連接板底面開孔處的螺母和與所述螺母配合使用的螺桿,所述螺桿穿接所述螺母和通孔并可沿所述通孔的徑向移動。如此設置,通過轉動螺桿使得螺桿沿所述通孔的徑向移動,螺桿頂端頂住外墻板進而帶動外墻板移動,將外墻板移動至預定的安裝位置。
[0007]進一步,所述螺桿頂部固定連接有調節板。調節板的設置,主要是擴大可調件與外墻板底端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可調件承受外墻板的荷載。
[0008]進一步,所述連接板底面設有防護件,所述防護件圍合在所述螺桿穿過所述螺孔或通孔的一端。如此設置,可以防止混凝土將螺紋桿吃死,導致螺紋桿無法調節。
[0009]進一步,所述防護件遠離插入板的一側設有可調加強件,所述可調加強件可相對防護件在水平方向移動。如此設置,當外墻板落位后,調節可調加強件,使得其一端端面緊貼現澆層,在現澆層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通過可調加強件對防護件形成倚靠支撐,防止連接板因承受墻板的自重而彎曲變形。
[0010]進一步,所述可調加強件遠離插入板的一端設有頂壓板。頂壓板的設置擴大可調加強件與現澆層混凝土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傳遞外墻板的荷載給現澆層。
[0011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外墻板安裝節點,包括外墻板和橫梁,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錨固件和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件,其中,所述橫梁上端設有現澆層,所述錨固件固定連接于現澆層內,所述外墻板的底端開設槽口,所述插入板插入所述槽口中,所述連接板與錨固件固定連接。此結構的外墻板安裝節點,外墻板易于安裝,在現澆層未澆筑之前,將所述錨固件固定在待澆筑的位置,然后澆筑混凝土,隨著現澆層混凝土的凝固,錨固件固定連接在現澆層中;然后吊裝外墻板,使得所述插入板插入所述外墻板底端開設的槽口中,待外墻板落位后,水平方向調節外墻板的位置,然后將連接板與錨固件固定連接。如此設計,一方面連接件對外墻板起到支撐作用,承受其部分荷載并通過錨固件傳遞給橫梁,另一方面可先將外墻板準確定位后最后進行固定連接,便于調節外墻板的位置,提高操作效率。需要說明的是,錨固件可以通過扎帶或其他裝置與現澆層中鋪設的鋼筋相連,如此,錨固件連接于現澆層內更為穩固。
[0012]進一步,所述錨固件包括至少一個錨固支腿,所述錨固支腿上部設有頂板,所述頂板焊接、鉚接或螺栓連接在所述連接板底部。優選,所述錨固支腿呈倒U型,所述錨固支腿的頂部與所述連接板的底面固定連接。如此設置,當錨固件固定在現澆層中時,增加錨固件與現澆層的接觸面積;另外還可將所述U型錨固支腿的兩臂設計呈L型,有利于錨固件的固定。
[0013]進一步,所述外墻板包括上外墻板和下外墻板,所述下外墻板頂端設有缺口,所述防護件位于所述缺口內。將防護件設置于下外墻板頂端設置的缺口內,可避免上外墻板和下外墻板之間的見隙過大,同時當防護件的底面與所述缺口的缺口面相接觸時,下外墻板也能承受上外墻板的一定荷載。
[0014]進一步,所述頂壓板緊貼所述現澆層的側壁。在現澆層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可以形成對防護件的倚靠支撐,防止連接板因承受墻板的自重而彎曲變形。
[0015]進一步,所述調節板緊貼所述上外墻板的底面。如此設置,便于可調件調節上外墻板的高度,同時調節板可承受部分上外墻板的荷載并傳遞給連接板。
[0016]進一步,所述上外墻板底部開設有企口,所述連接板位于所述企口內。如此設置,可避免上外墻板和下外墻板之間的間隙過大。
【附圖說明】
[0017]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一種連接件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中所涉及的一種連接件的正視圖;
[0020]圖3為圖2中所涉及的一種連接件的左視圖;
[0021 ]圖4為圖2中所涉及的一種連接件的俯視圖;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一種外墻板安裝節點的正視圖;
[0023]圖6為圖5中所涉及的一種外墻板安裝節點局部放大圖。
[0024]圖中:
[0025]I插入板2錨固件 3連接板 4螺桿
[0026]5螺母6防護件 7橫梁 8槽口
[0027]9調節板10缺口11樓板 12現饒層
[0028]13上外墻板 14下外墻板 15頂板 16銷固支腿
[0029]17可調加強件 18頂壓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對本文件中實施例中以及不同實施例中的特征進行相應組合。
[003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如下,參照圖1?6,一種連接件,用于外墻板的安裝,包括插入板1、連接板3和可調件,其中,所述插入板I位于所述連接板3上部并與連接板3相連,所述可調件連接在所述連接板3上并可相對連接板3在豎直方向移動。需要說明的是,此處所述的沿豎直方向移動特指本實用新型在使用狀態下可調件可相對連接板3在豎直方向移動。根據安裝需要,所述外墻板的底端開設槽口 8,所述橫梁7上端設有現澆層12,所述現澆層12預埋有用于連接所述連接件的錨固件2。安裝使用時,在現澆層12未澆筑之前,先將錨固件2固定在待澆筑的位置,然后澆筑混凝土,隨著現澆層12混凝土的凝固,錨固件2固定連接在現澆層12中;然后吊裝外墻板,使得所述插入板I插入所述外墻板底端開設的槽口 8中,待外墻板落位后,水平方向調節外墻板的位置,然后將連接板3與錨固件2固定連接,最后通過可調件在豎直方向調節外墻板的位置,將外墻板固定在預定的安裝位置,使得外墻板的安裝更為精確、細致。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區別于傳統方式中使用預埋在外墻板中的連接鋼筋伸入疊合梁上部的現澆層12進行現澆混凝土固定連接的方式和在外墻板中和框架梁中都預埋構件后進行剛性連接的方式,本實用新型克服了上述兩種方式的缺陷,不僅連接牢固,而且安裝方便,無需精準對接,不存在對接不上的問題。
[0032]應當指出,當上外墻板13外掛在橫梁7上后,為了保證其與梁連接穩固,可在橫梁7底部預埋連接裝置,對應的,在上外墻板13的上部預埋有與上述連接裝置連接的預埋件,當上外墻板13吊裝落位后,即其下部通過本實用新型連接在橫梁7上后,將連接裝置與上外墻板13的上部預埋的預埋件進行連接,進一步緊固。
[0033]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可調件包括開設在連接板3上的螺孔和與所述螺孔配合使用的螺桿,所述螺桿穿接所述螺孔并可沿所述螺孔的徑向移動。如此設置,通過轉動螺桿使得螺桿沿所述螺孔的徑向移動,螺桿頂端頂住外墻板進而帶動外墻板移動,將外墻板移動至預定的安裝位置。
[0034]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4,所述連接板3開設有通孔,所述可調件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連接板3底面開孔處的螺母5和與所述螺母5配合使用的螺桿4,所述螺桿4穿接所述螺母5和通孔并可沿所述通孔的徑向移動。如此設置,通過轉動螺桿4使得螺桿4沿所述通孔的徑向移動,螺桿4頂端頂住外墻板進而帶動外墻板移動,將外墻板移動至預定的安裝位置。
[0035]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4,所述螺桿4頂部固定連接有調節板9。調節板9的設置,主要是擴大可調件與外墻板底端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可調件承受外墻板的荷載。
[0036]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4,所述連接板3底面設有防護件6,所述防護件6圍合在所述螺桿4穿過所述螺孔或通孔的一端。如此設置,可以防止混凝土將螺紋桿吃死,導致螺紋桿無法調節。
[0037]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4,所述防護件6遠離插入板I的一側設有可調加強件17,所述可調加強件17可相對防護件6在水平方向移動。如此設置,當外墻板落位后,調節可調加強件17,使得其一端端面緊貼現澆層12,在現澆層12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通過可調加強件17對防護件6形成倚靠支撐,防止連接板3因承受墻板的自重而彎曲變形。
[0038]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所述可調加強件17可以是包括開設防護件6遠離插入板I的一側的側壁上的螺孔和與所述螺孔配合使用的螺桿,所述螺桿穿接所述螺孔并可沿所述螺孔的徑向移動;也可以先在防護件6遠離插入板I的一側的側壁上開設有通孔,所述可調加強件17包括固定所述開孔處的螺母和與所述螺母配合使用的螺桿,所述螺桿穿接所述螺母和通孔并可沿所述通孔的徑向移動。當然所述可調加強件17也可以是其他能夠實現其相對防護件6在水平方向移動,并能夠進行固定的形式。需要說明的是,此處所述的沿水平方向移動特指本實用新型在使用狀態下可調加強件17可相對防護件6在水平方向移動。
[0039]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4,所述可調加強件17遠離插入板I的一端設有頂壓板18。頂壓板18的設置擴大可調加強件17與現澆層12混凝土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傳遞外墻板的荷載給現澆層12。
[0040]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外墻板安裝節點,如圖5和圖6,包括外墻板和橫梁7,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錨固件2和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件,其中,所述橫梁7上端設有現澆層12,所述錨固件2固定連接于現澆層12內,所述外墻板的底端開設槽口 8,所述插入板I插入所述槽口8中,所述連接板3與錨固件2固定連接。此結構的外墻板安裝節點,外墻板易于安裝,在現澆層12未澆筑之前,將所述錨固件2固定在待澆筑的位置,然后澆筑混凝土,隨著現澆層12混凝土的凝固,錨固件2固定連接在現澆層12中;然后吊裝外墻板,使得所述插入板I插入所述外墻板底端開設的槽口 8中,待外墻板落位后,水平方向調節外墻板的位置,然后將連接板3與錨固件2固定連接。如此設計,一方面連接件對外墻板起到支撐作用,承受其部分荷載并通過錨固件2傳遞給橫梁7,另一方面可先將外墻板準確定位后最后進行固定連接,便于調節外墻板的位置,提高操作效率。需要說明的是,錨固件2可以通過扎帶或其他裝置與現澆層12中鋪設的鋼筋相連,如此,錨固件2連接于現澆層12內更為穩固。
[0041]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和圖6,所述錨固件2包括至少一個錨固支腿16,所述錨固支腿16上部設有頂板15,所述頂板15焊接、鉚接或螺栓連接在所述連接板3底部。優選,所述錨固支腿16呈倒U型,所述錨固支腿16的頂部與所述連接板3的底面固定連接。如此設置,當錨固件2固定在現澆層12中時,增加錨固件2與現澆層12的接觸面積;另外還可將所述U型錨固支腿16的兩臂設計呈L型,有利于錨固件2的固定。
[0042]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或圖6,所述外墻板包括上外墻板13和下外墻板14,所述下外墻板14頂端設有缺口 10,所述防護件6位于所述缺口10內。將防護件6設置于下外墻板14頂端設置的缺口 10內,可避免上外墻板13和下外墻板14之間的見隙過大,同時當防護件6的底面與所述缺口 10的缺口 10面相接觸時,下外墻板14也能承受上外墻板13的一定荷載。
[0043]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或圖6,所述頂壓板18緊貼所述現澆層12的側壁。在現澆層12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可以形成對防護件6的倚靠支撐,防止連接板3因承受墻板的自重而彎曲變形。
[0044]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或圖6,所述調節板9緊貼所述上外墻板13的底面。如此設置,便于可調件調節上外墻板13的高度,同時調節板9可承受部分上外墻板13的荷載并傳遞給連接板3。
[0045]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上外墻板13底部開設有企口,所述連接板3位于所述企口內。如此設置,可避免上外墻板13和下外墻板14之間的間隙過大。
[0046]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外墻板的安裝方法如下:(I)錨固件2的固定:將錨固件2置于橫梁7上部,通過扎帶或其他裝置與橫梁7的箍筋或現澆層12中鋪設的鋼筋固定連接;(2)現澆層12的澆筑;(3)外墻板的吊裝:待現澆層12凝固后,通過吊運裝置將外墻板吊運至待落位點,然后將所述插入板I插入所述外墻板底端開設的槽口 8中,水平方向調節好外墻板的位置,使上、下外墻板14對齊,在準確落位,此時連接板3位于錨固件2上部;(4)連接件與錨固件2的連接:將連接板3與錨固件2焊接、鉚接或螺栓連接成整體;(5)外墻板的定位:調節可調加強件17,使得頂壓板18緊貼現澆層12的側壁,再通過可調件在豎直方向調節外墻板的位置,將外墻板固定在預定的安裝位置。
[0047]如上所述,為使外墻板與梁連接穩固,將橫梁7底部預埋的連接裝置和上外墻板13的上部預埋的預埋件進行連接,進一步緊固。
[0048]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連接件,用于外墻板的安裝,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板、連接板和可調件,其中,所述插入板位于所述連接板上部并與連接板相連,所述可調件連接在所述連接板上并可相對連接板在豎直方向移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調件包括開設在連接板上的螺孔和與所述螺孔配合使用的螺桿,所述螺桿穿接所述螺孔并可沿所述螺孔的軸向移動。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開設有通孔,所述可調件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連接板底面開孔處的螺母和與所述螺母配合使用的螺桿,所述螺桿穿接所述螺母和通孔并可沿所述通孔的軸向移動。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頂部固定連接有調節板。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底面設有防護件,所述防護件圍合在所述螺桿穿過所述螺孔的一端。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底面設有防護件,所述防護件圍合在所述螺桿穿過所述通孔的一端。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件遠離插入板的一側設有可調加強件,所述可調加強件可相對防護件在水平方向移動。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調加強件遠離插入板的一端設有頂壓板。9.一種外墻板安裝節點,包括外墻板和橫梁,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錨固件和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件,其中,所述橫梁上端設有現澆層,所述錨固件固定連接于現澆層內,所述外墻板的底端開設槽口,所述插入板插入所述槽口中,所述連接板與錨固件固定連接。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外墻板安裝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錨固件包括至少一個錨固支腿,所述錨固支腿上部設有頂板,所述頂板焊接、鉚接或螺栓連接在所述連接板底部。11.一種外墻板安裝節點,包括外墻板和橫梁,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錨固件和權利要求5?8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件,其中,所述橫梁上端設有現澆層,所述錨固件固定連接于現澆層內,所述外墻板包括上外墻板和下外墻板,所述上外墻板的底端開設槽口,所述插入板插入所述槽口中,所述下外墻板頂端設有缺口,所述防護件位于所述缺口內,所述連接板與錨固件固定連接。12.一種外墻板安裝節點,包括外墻板和橫梁,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錨固件和權利要求8所述的連接件,其中,所述橫梁上端設有現澆層,所述錨固件固定連接于現澆層內,所述外墻板的底端開設槽口,所述插入板插入所述槽口中,所述連接板與錨固件固定連接,所述頂壓板緊貼所述現澆層的側壁。13.一種外墻板安裝節點,包括外墻板和橫梁,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錨固件和權利要求4所述的連接件,其中,所述橫梁上端設有現澆層,所述錨固件固定連接于現澆層內,所述外墻板包括上外墻板和下外墻板,所述上外墻板的底端開設槽口,所述插入板插入所述槽口中,所述調節板緊貼所述上外墻板的底面。14.根據權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外墻板安裝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墻板底部開設有企口,所述連接板位于所述企口內。
【文檔編號】E04B1/61GK205444550SQ201521110564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8日
【發明人】李昌州
【申請人】中民筑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