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隔熱金屬薄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復合隔熱金屬薄板,為解決現有技術中隔熱降噪效果差等問題而發明。本實用新型的復合隔熱金屬薄板,在所述的金屬薄板的內側面至少部分復合有泡沫隔熱降噪層。上述結構的復合隔熱金屬薄板可用于各種金屬圍護系統中。
【專利說明】
復合隔熱金屬薄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屬屋面用金屬薄板,特別涉及一種多功能復合隔熱金屬薄板。
【背景技術】
[0002]在金屬屋面系統中,經常需要用到大量的金屬薄板。金屬薄板通常是指(0.5mm<板厚<1.2mm)的金屬板材;金屬屋面系統又稱金屬圍護系統(金屬幕墻系統可參考選用),是以具有自保性防腐能力、輕質、高強、耐久的鈦鋅、銅、鈦、鍍鋁鋅彩板等金屬薄板及鋁合金、不銹鋼薄板作為面材的建筑屋面系統。
[0003]現在的金屬薄板在與向其它墻梁、檁條上固定時,通常是金屬薄板的內側直接固定在梁、檁條上,這樣會將室內的熱量帶出,從而降低金屬屋面的保溫性能;同時,當室外有降雨時,雨點滴落在金屬薄板時,由于沒有降噪措施,因此噪音較大,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具有隔熱降噪功能的復合隔熱金屬薄板。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復合隔熱金屬薄板,在所述的金屬薄板的內側面至少部分復合有泡沫隔熱降噪層。
[0006]其中,所述的泡沫隔熱降噪層是通過粘膠層粘在金屬薄板上的。
[0007]其中,所述的粘膠層與泡沫隔熱降噪層的厚度比為1:2至1:5。
[0008]其中,所述金屬薄板為金屬壓型鋼板,所述的泡沫隔熱降噪層設置在金屬壓型鋼板的波谷或波峰部的內側。
[0009]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金屬圍護系統,至少包括兩塊以上的上述的復合隔熱金屬薄板,所述的兩塊相鄰的復合隔熱金屬薄板以搭接或咬邊連接形式連接。
[0010]其中,在所述的泡沫隔熱降噪層內側還設有金屬反射層。
[0011 ]采用上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12]1、在金屬薄板下通過粘膠層設置一層隔熱層,能對建筑起到隔熱保溫的作用,對建筑節能環保有力;
[0013]2、安裝時可減緩金屬板與鋼結構接觸處產生的熱橋;
[0014]3、隔熱層外有一層鋁箔反射層,對室內保溫具有良好的作用;
[0015]4、金屬板下粘膠層和隔熱層,可有效降低下雨時的雨噪聲;
[0016]5、金屬板搭接連接時,軟質隔熱層可被擠壓,有利于縫隙處的密封效果。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復合隔熱金屬薄板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復合隔熱金屬薄板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復合隔熱金屬薄板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金屬圍護系統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2]實施例1
[0023]圖1所示為復合隔熱金屬薄板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在所述的金屬薄板I內側面至少部分復合有泡沫隔熱降噪層2。其中,泡沫隔熱降噪層2通過粘膠層3與金屬薄板I復入口 ο
[0024]實施例2
[0025]圖2所示為復合隔熱金屬薄板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在所述的金屬壓型薄板I的波谷內側面設有泡沫隔熱降噪層2。其中,泡沫隔熱降噪層2通過粘膠層3與金屬薄板I復合。
[0026]實施例3
[0027]圖3所示為復合隔熱金屬薄板的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金屬壓型薄板I的側面設有泡沫隔熱降噪層2,泡沫隔熱降噪層2通過粘膠層3與金屬薄板I復合。在泡沫隔熱降噪層外還復合有一層金屬反射層4,這樣可以有效地將向外的紅外線反射到屋內,以防止室內熱量的減少。
[0028]實施例4
[0029]圖4所示為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0]如圖4所示,兩塊復合隔熱金屬薄板以搭接形式連接,并通過金屬釘釘在下方的檁條上,形成金屬圍護系統節點。
【主權項】
1.一種復合隔熱金屬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薄板包括一層金屬壓型鋼板;在所述的金屬壓型鋼板的內側面至少部分復合有泡沫隔熱降噪層;所述的泡沫隔熱降噪層是通過粘膠層粘在金屬壓型鋼板上的;所述的粘膠層與泡沫隔熱降噪層的厚度比為1:2至1:5;所述的泡沫隔熱降噪層設置在金屬壓型鋼板的波谷部內側;在所述的泡沫隔熱降噪層內側還設有金屬反射層。2.一種復合隔熱金屬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薄板包括一層金屬壓型鋼板;在所述的金屬壓型鋼板的內側面至少部分復合有泡沫隔熱降噪層;所述的泡沫隔熱降噪層是通過粘膠層粘在金屬壓型鋼板上的;所述的粘膠層與泡沫隔熱降噪層的厚度比為1:2至1:5;所述的泡沫隔熱降噪層設置在金屬壓型鋼板的波峰部內側;在所述的泡沫隔熱降噪層內側還設有金屬反射層。
【文檔編號】E04D3/35GK205677160SQ201521131296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 公開號201521131296.7, CN 201521131296, CN 205677160 U, CN 205677160U, CN-U-205677160, CN201521131296, CN201521131296.7, CN205677160 U, CN205677160U
【發明人】蔡昭昀, 林莉, 吳穎
【申請人】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