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指一種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詳細地說,特別是指一種美觀大方、視野佳并可節省工時及成本的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
背景技術:
按,首先請參閱圖1,其為公知廣角窗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公知廣角窗主要呈ㄇ形態樣經由數只縱向框料41與橫向框料42組接而成,且該縱向框料41與橫向框料42交接處則接設有立框料43,再于各框料間嵌設玻璃,以提供使用者三方面觀景視野;然而,該所述公知廣角窗因其立框料43的設置,使得觀景視野縮小,令觀景效果大打折扣,且窗體的整體美觀性亦不佳。
由圖2的無角窗結構示意圖所示,其主要消除了公知廣角窗里立框料的設立而形成為無角窗態樣,可維持其寬廣的視野而增加觀景效果,且其窗體的整體美觀性亦較佳。續請參閱圖3,則為公知無角窗框料分解示意圖,如圖所示其縱向框料51與橫向框料52主要利用一鐵制接角塊53所組接而成,其中該接角塊53由二只金屬板經折床、切斷加工后再行焊接成角狀態樣(圖中二金屬板之間具有焊道530),以供其一端連結縱向框料51另一端則連結橫向框料52,達成無角窗的框料結合目的。
然而上述公知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仍具有下列缺失(1)該所述接角塊主要由二只金屬板經折床、切斷加工后再以焊接方式形成角狀態樣,由此可知其接角塊需浪費較多的制作工時及成本,且該金屬制接角塊成品經一段時間后極容易有銹蝕情形產生。
(2)因該所述接角塊由沖床加工配合焊接所制成,精密度不高,使得接角塊接無法正確定位于框料內部并形成有空隙,造成接角塊與窗體框料之間配合的松動,因此在組裝作業時,接角塊外緣則附著硅膠,再強力將接角塊與框料壓迫接合,使硅膠填充于接角塊與框料之間,令接角塊可穩固定位于框料內部;由此得知前述硅膠填置組裝作業須花費許多作業工時以及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穩固、施工方便并可節省工時及成本的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至少包含有框架,設于建筑物墻壁上,由數只縱向框料及橫向框料相互組接而成,其具有若干彎折處,以形成相連而具有角度變化的復數平面狀容置空間;前窗,設于該框架正面;側窗,接設于前窗側邊形成無框接合;至少具有一體成型的結合塊,該結合塊主要呈角狀態樣而能銜接相互接合的縱向框料及橫向框料,其結合塊至少三邊緣可與框料內緣面相互觸接使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
本發明提供的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還可以包含有框架,設于建筑物墻壁上,由數只縱向框料及橫向框料相互組接而成,其具有若干彎折處,以形成相連而具有角度變化的復數平面狀容置空間;前窗,設于該框架正面;側窗,接設于前窗側邊形成無框接合;至少具有一體成型的結合塊,該結合塊主要呈角狀態樣而能銜接相互接合的縱向框料及橫向框料,且該縱向框料及橫向框料具有鎖合槽構造以供結合塊嵌合固定,使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
其中該結合塊對應于框料鎖合槽適當處可開設有槽道。
其中該槽道上分設有數只嵌合件。
其中該嵌合件上開設有直槽。
其中該結合塊與框料的觸接邊形成有迫緊段。
其中結合塊分向交接處開設有導槽。
其中該結合塊為塑料成型。
其中該結合塊為沖壓成型。
其中前述的結合塊與框料可由固接組件接合。
圖1為公知廣角窗結構示意圖。
圖2為無角窗結構示意圖。
圖3為公知無角窗框料分解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頂部框料分解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腰部框料分解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底部框料分解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腰部框料的另一實施例分解圖。
圖9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接合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接合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鎖設固接組件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鎖設固接組件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鎖設固接組件示意圖。
圖15為圖14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能對本發明的目的、功效及構造特征有更詳細明確的了解,舉出如下述較佳的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具體描述請參閱圖4,其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由圖可知本發明所述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其包含有框架1,設于建筑物墻壁上,是由數只縱向框料11及橫向框料12相互組接而成,其具有若干彎折處,以形成相連而具有角度變化的復數平面狀容置空間;前窗21,設于該框架1正面;側窗22,接設于前窗21側邊形成無框接合;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一體成型的結合塊3(其本體可為塑料成型或沖壓成型),該結合塊3主要呈角狀態樣而能銜接相互接合的縱向框料11及橫向框料12,其結合塊3至少三邊緣可與框料內緣面相互觸接使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通常無角窗窗體的構成,至少包含有頂部及底部的框料組成,再依大尺寸窗體或使用者需要而增設中腰框料,以下即分別對本發明頂部、腰部及底部框料作一敘述。
如圖5所示的本發明的頂部框料分解示意圖,該結合塊31主要呈角狀態樣而能銜接相互接合的無角窗的縱向框料111及橫向框料121,其中該結合塊31對應于框料鎖合槽110、120適當處可開設有槽道311,而該結合塊31其與框料的觸接邊則可形成有迫緊段312,另于結合塊31分向交接處開設有導槽313;使該導槽313處可先行填置有硅膠,將結合塊31分別套入縱向框料111及橫向框料121時,其框料對結合塊31壓迫所生成的毛屑即可順勢排入導槽313內,而縱向框料111與橫向框料121其交接處則受到硅膠的填充接合而能具有高度防滲水性,且其框料的鎖合槽110、120可容置于槽道311,而結合塊31其觸接邊的迫緊段312則可令塊體與框料之間形成有迫緊作用,使結合塊31至少三邊緣可與框料內緣面相互觸接使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
續如圖6所示的本發明的腰部框料分解示意圖,該結合塊32主要呈角狀態樣而能銜接相互接合的無角窗的縱向框料112及橫向框料122,其中該結合塊32其與框料(圖中為鎖合槽110、120部位)的觸接邊則可形成有迫緊段322,使將結合塊32分別套入縱向框料112及橫向框料122,結合塊32其觸接邊的迫緊段322則可令塊體與框料之間形成有迫緊作用,使結合塊32至少三邊緣可與框料內緣面相互觸接使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
再如圖7所示的本發明的底部框料分解示意圖,該結合塊33主要呈角狀態樣而能銜接相互接合的無角窗的縱向框料113及橫向框料123,其中該結合塊33本體對應于框料的高低階而形成階梯狀形態,并于框料鎖合槽110、120的對應適當處可開設有槽道331,而該結合塊33其與框料的觸接邊則可形成有迫緊段332,另于結合塊33分向交接處開設有導槽333;使該導槽333處可先行填置有硅膠,將結合塊33分別套入縱向框料113及橫向框料123時,其框料對結合塊33壓迫所生成的毛屑即可順勢排入導槽333內,而縱向框料113與橫向框料123交接處則受到硅膠的填充接合而能具有高度防滲水性,且其框料的鎖合槽110、120可容置于槽道331,而結合塊33其觸接邊的迫緊段332則可令塊體與框料之間形成有迫緊作用,使結合塊33至少三邊緣可與框料內緣面相互觸接使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
由前述可知本發明各祗縱向框料11及橫向框料12均具有鎖合槽110、120構造,由此本發明于結合塊可形成有嵌合構造嵌入固定于該所述鎖合槽,使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令結合塊可利用該鎖合槽110、120為基準實施框料結合。
請參閱圖8所示,為本發明腰部框料的另一實施例分解圖,該所述結合塊34主要呈角狀態樣而能銜接相互接合的無角窗的縱向框料112及橫向框料122,其中該結合塊34對應于框料鎖合槽110、120適當處可開設有槽道341,而該結合塊34其與框料的觸接邊則可形成有迫緊段342,另于結合塊34分向交接處開設有導槽343,其中該槽道341上可分設有數只嵌合件344,嵌合件344上并可開設直槽345;使于導槽343處可先行填置有硅膠,將結合塊34分別套入縱向框料112及橫向框料122時,其框料對結合塊34壓迫所生成的毛屑即可順勢排入導槽343內,而縱向框料112與橫向框料122交接處則受到硅膠的填充接合而能具有高度防滲水性,且結合塊34其槽道341上的各只嵌合件344則可嵌入于框料的鎖合槽110、120內,而結合塊34其觸接邊的迫緊段342則可令塊體與框料之間形成有迫緊作用,使結合塊34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又,因縱向框料112及橫向框料122的鎖合槽110、120形成于框料兩側,由此如圖8實施例中的結合塊34則可分別設置于兩側,且為了更確保框料接合的結構穩固性,框料下方的鎖合槽110、120處亦可套置有另一結合塊,令其縱向框料112及橫向框料122可由數只結合塊組接而成而具有絕對穩固的接合結構性。
前述本發明的頂部、腰部及底部框料乃分別為三種不同型態的框料,然而在業界部份通用窗型中(如802窗型),其頂部及底部框料可能使用相同框料,而且頂部(底部)框料與腰部框料存在極高兼容性,如圖10的頂部(底部)框料及圖11的腰部框料所示,該頂部(底部)框料以及腰部框料內緣均形成有鎖合槽110、120,且該鎖合槽110、120之間距離“L”以及鎖合槽110、120與邊緣距離“D”均為相同,因此可利用同一結合塊作框料結合;并承上述利用結合塊所形成嵌合件嵌入鎖合槽110、120內,使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
請參閱圖9、10、11,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以及其接合結構示意圖,如圖9所示,該結合塊35主要呈角狀態樣而能銜接相互接合的無角窗的縱向框料11及橫向框料12,其中該結合塊35對應于框料鎖合槽適當處開設有槽道351,而該結合塊35其與框料的觸接邊則可形成有迫緊段352,另于結合塊35分向交接處開設有導槽353,其中該槽道351上可分設有數只嵌合件354,嵌合件354上并可開設直槽355;使于導槽353處可先行填置有硅膠,將結合塊35分別套入縱向框料11及橫向框料12時,其框料對結合塊35壓迫所生成的毛屑即可順勢排入導槽353內,而縱向框料11與橫向框料12交接處則受到硅膠的填充接合而能具有高度防滲水性,且結合塊35其槽道351上的各只嵌合件354則可嵌入于框料的鎖合槽110、120內,而結合塊35其觸接邊的迫緊段352則可令塊體與框料之間形成有迫緊作用,使結合塊35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
續請配合參閱圖10、11所示,承上所述該結合塊35利用槽道351上的各只嵌合件354可嵌入于框料的鎖合槽110、120內,使結合塊34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進而達成結合框料的目的,然而對通用窗型其頂部(底部)框料與腰部框料而言,其框料內緣的鎖合槽110、120位置為相同,因此該結合塊35可完全通用于該頂部(底部)框料與腰部框料,使得該只結合塊35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再者,因鋁擠型框料成型模具其尺寸誤差會隨著成型次數的增加而變大,進而令往后成型的框料厚度會有些微增加,因此當框料鎖合槽110、120的厚度較厚而將結合塊35套入框料令嵌合件354進入鎖合槽110時,該嵌合件354上所開設的直槽355即可形成一彈性裕度而可適時受到鎖合槽110、120內緣壓迫,使嵌合件354可順利進入鎖合槽內,令結合塊35定位于框料內緣。
由上述構件的組成,本發明所述框架由數只縱向框料及橫向框料利用角狀態樣的結合塊相互組接而成,且利用該結合塊至少三邊緣可與框料內緣面相互觸接或利用框料鎖合槽的嵌合使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又,可如圖12、13及14所示于框料與結合塊組接處鎖設有固接組件,令框料組成結構更為穩固,特別參看圖14及圖15的剖視示意可知該固接組件4可由結合塊3底部穿入而鎖固于框料鎖合槽110、120,且該固接組件4并不貫穿框料體即可達到穩固結構,使框料外觀表面不會殘留加工痕跡,并由前窗與側窗的無框接合方式,即可形成兼具有寬廣視野及美觀性的無角的廣角窗。
依據上述可知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1)本發明結構的窗體為無角窗態樣實施,兼具有較寬廣的視野及窗體的美觀性。
(2)本發明結構的結合塊不需折床、焊接等制程,可有效節省其制作工時及成本。
(3)本發明所述結構的框料與結合塊具有配合精度,且利用結合塊的迫緊段與框料間的迫緊作用,使結合塊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
(4)本發明所述結合塊于通用窗型框料的配合上,可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僅需一只結合塊即可通用于其頂部、腰部及底部框料。
唯,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一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大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范圍所為的其它各種等效結構變化,均屬可行,故理應包含在本發明申請專利所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其包含有框架,設于建筑物墻壁上,由數只縱向框料及橫向框料相互組接而成,其具有若干彎折處,以形成相連而具有角度變化的復數平面狀容置空間;前窗,設于該框架正面;側窗,接設于前窗側邊形成無框接合;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一體成型的結合塊,該結合塊主要呈角狀態樣而能銜接相互接合的縱向框料及橫向框料,其結合塊至少三邊緣可與框料內緣面相互觸接使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
2.一種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其包含有框架,設于建筑物墻壁上,由數只縱向框料及橫向框料相互組接而成,其具有若干彎折處,以形成相連而具有角度變化的復數平面狀容置空間;前窗,設于該框架正面;側窗,接設于前窗側邊形成無框接合;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一體成型的結合塊,該結合塊主要呈角狀態樣而能銜接相互接合的縱向框料及橫向框料,且該縱向框料及橫向框料具有鎖合槽構造以供結合塊嵌合固定,使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
3.依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結合塊對應于框料鎖合槽適當處可開設有槽道。
4.依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槽道上分設有數只嵌合件。
5.依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嵌合件上開設有直槽。
6.依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結合塊與框料的觸接邊形成有迫緊段。
7.依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結合塊分向交接處開設有導槽。
8.依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結合塊為塑料成型。
9.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結合塊為沖壓成型。
10.依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的結合塊與框料可由固接組件接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有關于無角窗框料結合結構,至少包含有框架,由數只縱向框料及橫向框料相互組接而成,其具有若干彎折處,以形成相連而具有角度變化的復數平面狀容置空間;前窗,設于該框架正面;側窗,接設于前窗側邊形成無框接合;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一體成型的結合塊,該結合塊主要呈角狀態樣而能銜接相互接合的縱向框料及橫向框料,其結合塊至少三邊緣可與框料內緣面相互觸接或利用結合塊與框料鎖合槽的嵌合使能確實定位于框料內。
文檔編號E06B3/96GK1814982SQ20051000677
公開日2006年8月9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05年2月4日
發明者黃昆智 申請人:清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