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密封透視卷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密封透視巻門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巻門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密封透視 巻門。 [背景技術]
電動巻門已司空見慣,其技術也比較成熟。但千遍一律的是所述的 巻門幾乎全是金屬材料制作的,較多的是鋁合金制作的,巻門一放下來 就將內外阻隔為相互不能通透的區域,整個門給人一種沉重感。有些場 合希望巻門放下之后,內部的人可以看到外部所發生的情況,外部的人 可以看到內部的情況,這對于安全也很重要,例如醫院、銀行、商業場 所等。但目前尚無此類產品面世。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透視的巻門,它既可以完全關閉阻 隔門內外的人員來往,又能使門內外互相看到對方,而且給人一種通透 輕松的感覺,此門也為城市增加了一道亮麗的街市風景。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密封透視巻門,包括巻門、傳動 軸、控制箱、軌道及電機總成,其特征在于巻門由條形透視片7和與 其配合的鋁合金型材鑲嵌而成,條形透視片上、下兩端分別鑲嵌在鋁合
金型材A、 B9、 IO的槽道中,鋁合金型材A、 B上嵌入連接鋁合金連接 件ll,鋁合金型材A、 B9、 10的與槽道相對的一面設置有相互套接并能 轉動的結構,鋁合金型材A、 B左、右頂端設有固定件17。
所述的相互套接并能轉動的結構是指鋁合金型材A上有一個圓形溝 槽13,鋁合金型材B10上有一個與上述圓形溝槽13相配合的圓棒形銷 軸14。所述的透視片是指玻璃片或PC塑料透明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設計巧妙,利用玻璃或PC塑料的能透視 性,又克服其易破碎性,將適當面積的較小塊狀玻璃和鋁合金合理地結 合為一體,組裝成一種玻璃巻門,而且采用了現有技術中的許多成熟的 先迸技術,使本實用新型成為了一個很優秀的新的設計,它適用于學校、 醫院、銀行、商業場所及許多其它公共場所。 [
]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鋁合金型材連接結構示意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單片透視巻門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l為條形透視片;2為傳動軸;3為控制箱;4為電機總成; 5為軌道;6為三點式開關;7為條形透視片;8為底座;9為鋁合金 型材A; IO為鋁合金型材B; ll為鋁合金連接件;12為橡膠條;13為 溝槽;14為圓棒形銷軸;16為螺紋孔;17為固定件。 [具體實施方式
]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如附圖l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密封透視巻門由巻門、軌道5、電機
總成4、傳動軸2、控制箱3等組成,所述的巻門是由小塊的條形透視 片和鋁合金型材連接為一體的。條形透視片7的上、下端分別插入鋁合 金型材A、 B9、 10的槽道中墊有橡膠條12,槽道中鋁合金型材A、 B上 嵌入連接鋁合金連接件11,鋁合金連接件的上方和下方均鑲嵌在鋁合金 型材A9、鋁合金型材B10的長條形槽道中,鋁合金型材A、 B9、 10的與 槽道相對的一面設置有相互套接并能轉動的結構,鋁合金型材A、 B左、右頂端采用螺絲連接固定件17,其防止鋁合金型材A、 B和鋁合金連接 件左右移動。
所述的相互套接并能轉動的結構即是鋁合金型材A9上設置有一個 圓形溝槽13,鋁合金型材B10上設置有一個與上述溝槽相配合的圓棒形 銷軸14,依次將圓棒形銷軸14插入圓形溝槽13中,即將玻璃片逐一地 連接起來成為整片的巻門。
權利要求1、一種密封透視卷門,包括卷門、傳動軸、控制箱、軌道及電機總成,其特征在于卷門由條形透視片(7)和與其配合的鋁合金型材鑲嵌而成,條形透視片上、下兩端分別鑲嵌在鋁合金型材A、B(9、10)的槽道中,鋁合金型材A、B上嵌入連接鋁合金連接件(11),鋁合金型材A、B(9、10)的與槽道相對的一面設置有相互套接并能轉動的結構,鋁合金型材A、B左、右頂端設有固定件(17)。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密封透視巻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 互套接并能轉動的結構是指鋁合金型材A上有一個圓形溝槽(13),鋁 合金型材B (10)上有一個與上述圓形溝槽(13)相配合的圓棒形銷軸 (14)。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密封透視巻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 視片是指玻璃片或PC塑料透明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卷門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密封透視卷門,其特征在于卷門由條形透視片(7)和與其配合的鋁合金型材鑲嵌而成,條形透視片上、下兩端分別鑲嵌在鋁合金型材A、B(9、10)的槽道中,鋁合金型材A、B上嵌入連接鋁合金連接件(11),鋁合金型材A、B(9、10)的與槽道相對的一面設置有相互套接并能轉動的結構,鋁合金型材A、B左、右頂端設有固定件(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設計巧妙,利用玻璃或PC塑料的能透視性,又克服其易破碎性,將適當面積的較小塊狀玻璃和鋁合金合理地結合為一體,組裝成一種玻璃卷門,而且采用了現有技術中的許多成熟的先進技術,使本實用新型成為了一個很優秀的新的設計。
文檔編號E06B9/15GK201250591SQ200820153110
公開日2009年6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17日
發明者金生剛 申請人:金生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