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復合鎖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復合鎖,特別是用于摩托車和電動車箱體的電控復合鎖。技術背景摩托車和電動車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目前。用于車輛、家具的復合鎖已經是多式多樣了,但是傳統的鎖具還是采用的單獨的電控鎖殼,在使用過程中,如果在出現電路器損壞的情況下,則會導致電控單元無法使用,給客戶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在專利號為ZL200720057095. 6,專利名稱為“一種新型復合鎖殼”的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能夠利用手動觸發復位裝置來完成鎖殼的開合的鎖具,該鎖具主要用于摩托車或電動車的座椅箱體下面,其結構簡單,實用性也很高,而且在電器元件損壞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手動來完成鎖具的開啟,但是該鎖的結構過于緊湊,而且縱向安裝高度較高,占用座椅的內部空間也較大,造成了安裝上的不方便。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布局合理,并且減小縱向高度以便于安裝的復合型鎖具。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復合鎖,包括鎖殼,所述鎖殼上安裝有鎖鉤和卡板,所述鎖鉤和卡板分別安裝在鎖鉤軸和卡板軸上,所述鎖鉤和卡板連接有復位元件,所述卡板的下擺動部側端設有電控觸發裝置,所述電控觸發裝置安裝在鎖殼的背部,所述下擺動部的下端有延伸到鎖殼背部的頂板,與電控觸發裝置的頂觸端對應。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復位元件為同時與鎖鉤和卡板連接的拉簧,通過一根鎖鉤拉簧來完成鎖鉤和卡扣開啟閉合時的復位。進一步,所述復位元件包括有一端連接在鎖鉤上,另一端固定在鎖殼上的鎖鉤拉簧,以及一端與下擺動部連接,另一端固定連接在鎖殼上的復位拉簧,為了更好的增加鎖具使用的靈活性以及耐用性,改為使用兩根彈性原件來分別實現鎖鉤、卡板的復位。作為優選,所述鎖鉤與卡板為一體結構,這樣的改進是為了提高鎖鉤與卡板之間配合的同步性。進一步,所述下擺動部另一側端設置有手動復位裝置,可以在電子元件損壞的情況下,鎖具也能正常使用。作為進一步技術改進,所述手動復位裝置包括拉絲和拉絲套管,所述拉絲穿過下擺動部上的開口槽,并且其前端設置的拉絲頭卡擋在下擺動部外,所述拉絲套管固定安裝在鎖殼上,這樣的手動復位裝置結構將會更加簡化,操作也更為方便,可以很好的完成手動控制鎖具的開啟和閉合。進一步,所述手動復位裝置前端套接有輔助拉簧,所述輔助拉簧另一端固定在鎖殼上,這樣是為了使手動復位裝置的操作更為靈活。[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布局合理,并且減小縱向高度以便于安裝的復合型鎖具,通過將電控觸發裝置設置在鎖殼背部,從而來減小鎖殼的縱向高度,以便于在摩托車或電動車座椅下面安裝使用,有效地節省了鎖具安裝所需要的空間。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優選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卡板和下擺動部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卡板和下擺動部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f圖5,一種復合鎖,包括鎖殼1,所述鎖殼I上安裝有鎖鉤2和卡板3,所述鎖鉤2和卡板3分別安裝在鎖鉤軸4和卡板軸5上,所述鎖鉤2和卡板3連接有復位元件,所述卡板3的下擺動部7側端設有電控觸發裝置6,所述電控觸發裝置6安裝在鎖殼I的背部,所述下擺動部7的下端有延伸到鎖殼背部的頂板17,與電控觸發裝置6的頂觸端對應。在本實施例中,此復合鎖具主要是安裝在摩托車或電動車座椅下面的,所述的復位兀件為冋時與鎖鉤2和卡板3黃9連接在一起的拉黃9,通過拉黃9來完成鎖鉤2和卡板3的復位,為了使鎖具的復位效果達到更好,能夠長期使用,取消拉簧9的使用,而是將所述鎖鉤拉簧16的一端連接在鎖鉤2上,另一端直接固定在鎖殼I上,這樣鎖鉤2就具有單獨的彈性元件連接結構,可以得到比較良好的彈性復位能力,另外在所述下擺動部7上連接有復位拉簧10,所述復位拉簧10另一端固定連接在鎖殼1,將所述電控觸發裝置6安裝在鎖殼I的背部,所述下擺動部7的下端有延伸到鎖殼背部的頂板17,與電控觸發裝置6的頂觸端對應,當電控觸發裝置6通電時,就可以吸附頂板17過來,由于頂板17和卡板3的下擺動部7設置在一起,所以頂板17的推動會帶動下擺動部7的擺動,而且也會就會促使卡板3跟隨其一起擺動,這時候,卡板3與鎖鉤2之間脫離,完成了鎖具的開啟,當電控觸發裝置6失電后,按下車子座椅,座椅下面的觸塊就會將鎖鉤2向下壓,使其與鎖鉤2卡合在一起,這樣就完成了鎖具的閉合,通過這樣的設計,能夠減小整個鎖具縱向的高度,便于安裝使用。另外,所述下擺動部7另一側端設置有手動復位裝置8。當電控觸發裝置6不能正常使用時,可以使用手動復位裝置8,所述手動復位裝置8包括拉絲11,拉絲11設置在拉絲套管12內,所述拉絲套管12固定在鎖殼I上,所述拉絲11穿過下擺動部7上的開口槽13,并且其前端設置的拉絲頭14卡擋在下擺動部7外,所以拉動拉絲11時,前端的拉絲頭14就會帶動下擺動部7向后擺動,由于下擺動部7和卡板3設置在一起,而且下擺動部7和卡板3可以設置為一體結構,可以提高其同步擺動的靈活性,所以下擺動部7的擺動就會促使卡板3跟隨其一起擺動,這時候,卡板3與鎖鉤2之間脫離,完成了鎖具的開啟,當按下車子座椅后,座椅下面的觸塊也會帶動鎖鉤2,從而使其與卡板3卡合,完成了鎖具的閉合,另夕卜,為了使手動復位裝置8的復位效果更好,在所述手動復位裝置8的前端上套接有輔助拉簧15,并且所述輔助拉簧15另一端固定在鎖殼I上,這樣的設計,使得手動復位裝置8在缺乏其它鎖鉤拉簧力的作用下,也能夠實現自動復位,不會影響產品正常的使用。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其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復合鎖,包括鎖殼(1),所述鎖殼(I)上安裝有鎖鉤(2)和卡板(3),所述鎖鉤(2 )和卡板(3 )分別安裝在鎖鉤軸(4)和卡板軸(5 )上,所述鎖鉤(2 )和卡板(3 )連接有復位元件,所述卡板(3)的下擺動部(7)側端設有電控觸發裝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控觸發裝置(6)安裝在鎖殼(I)的背部,所述下擺動部(7)的下端有延伸到鎖殼(I)背部的頂板(17),與電控觸發裝置(6)的頂觸端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復合鎖,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元件為同時與鎖鉤(2)和卡板(3)連接的拉簧(9)。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復合鎖,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元件包括有一端連接在鎖v鉤(2)上,另一端固定在鎖殼(I)上的鎖鉤拉簧(16),以及一端與下擺動部(7)連接,另一端固定連接在鎖殼(I)上的復位拉簧(10)。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復合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3)與下擺動部(7)為一體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復合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擺動部(7)另一側端設置有手動復位裝置(8)。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復合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動復位裝置(8)包括拉絲(11)和拉絲套管(12),所述拉絲(11)穿過下擺動部(7)上的開口槽(13),并且其前端設置的拉絲頭(14 )卡擋在下擺動部(7 )外,所述拉絲套管(12)固定安裝在鎖殼(I)上。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任一所述的一種復合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動復位裝置(8)前端套接有輔助拉簧(15),所述輔助拉簧(15)另一端固定在鎖殼(I)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復合鎖,包括鎖殼,所述鎖殼上安裝有鎖鉤和卡板,所述鎖鉤和卡板分別安裝在鎖鉤軸和卡板軸上,所述鎖鉤和卡板連接有復位元件,所述卡板的下擺動部側端設有電控觸發裝置,所述電控觸發裝置安裝在鎖殼的背部,所述下擺動部的下端延伸到鎖殼背部,并與電控觸發裝置的頂觸端相對應。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布局合理,并且減小縱向高度以便于安裝的復合型鎖具,通過將電控觸發裝置設置在鎖殼背部,從而來減小鎖殼的縱向高度,以便于在摩托車或電動車座椅下面安裝使用,有效地節省了鎖具安裝所需要的空間。
文檔編號E05B47/00GK202359907SQ201120451030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5日
發明者鄧云漢 申請人:鄧云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