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領域車輛門的解鎖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交通領域車輛門的解鎖裝置,其由鎖鉤,鎖定板組成。通過鎖定板與鎖鉤的嚙合來限制鎖鉤的轉動或移動,鎖鉤的轉動或移動釋放對門扇的阻擋,從而實現門系統的鎖閉或解鎖。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解鎖力小,造價低的優點。
【專利說明】交通領域車輛門的解鎖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用于交通領域車輛單扇或雙扇門的解鎖裝置,屬于門系統鎖閉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采用主軸傳動的驅動機構的門系統,一直存在鎖閉和解鎖問題,常用各種制動器、或者由電磁、液壓、氣動等方式驅動的鎖進行門系統的鎖閉與解鎖,其解鎖往往需要另外的動力源。這導致整個機構復雜,費用高,可靠性差。
[0003]目前技術上存在一些無源鎖閉裝置,解鎖時基本上都是轉動驅動主軸,因驅動軸跟電機相連,轉動時需克服較大的力。
【發明內容】
[0004]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力小,故障率低鎖閉系統解鎖
>J-U ρ?α裝直。
[0005]技術方案: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加以實現:
一種交通領域車輛門的解鎖裝置,包括鎖鉤、滾輪、鎖定板、底板,滾輪設置在門扇上,鎖定板與鎖鉤通過軸設置在底板上且可在底板上自由轉動,在鎖定板上設置凸出部,鎖鉤的一端設置凹孔,另一端 設置鉤爪,當門處于關閉位置上時,鉤爪鉤住滾輪且凹孔嵌入鎖定板上設置的凸出部中。
[0006]在鎖定板與鎖鉤的軸上設置扭簧。
[0007]還包括定位銷,所述定位銷的一端固定設置在底板上,另一端設置在鎖鉤上設置的弧形槽中。
[0008]還包括觸發開關,所述觸發開關固定設置在底板上,當門關閉時,觸發開關與鎖定板接觸。
[0009]有益效果: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利用鎖鉤鉤住門扇上設置的滾輪對門進行固定,其結構簡單,解鎖力小,效果明顯,且利用鎖定板對鎖鉤進行進一步鎖閉,使得系統更
安全可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爆炸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述:
本發明涉及一種交通領域車輛門的解鎖裝置,包括鎖鉤5、滾輪3、鎖定板7、底板13,滾輪3設置在門扇上,鎖定板7與鎖鉤5通過轉軸設置在底板13上且兩者皆可在底板上自由轉動,在鎖定板7上設置凸出部,鎖鉤5為L型,其一端設置凹孔,另一端設置鉤爪,當門處于關閉位置上時,鉤爪鉤住滾輪3且凹孔嵌入鎖定板7上設置的凸出部中,達到鎖閉充分的效果。
[0012]本發明中,在鎖定板7與鎖鉤5的軸上設置扭簧,這樣鎖定板7和鎖鉤5在失去對其的作用力的時候可以回到初始的位置上。
[0013]本發明所述的解鎖裝置還包括定位銷8,所述定位銷8固定設置在底板13上,在鎖鉤5上設置有一道弧形的槽,定位銷8就設置在槽中,設置定位銷的目的在于限制鎖鉤5轉動的角度,使之不至于轉動過量導致門無法正常鎖閉。
[0014]本發明所述的解鎖裝置還包括觸發開關12,所述觸發開關固定設置在底板13上,當門關閉時,觸發開關12與鎖定板7接觸,然后觸發開關發出鎖閉到位信號。
[0015]下面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本發明:
開門解鎖時,轉動鎖定板7,使鎖定板7跟鎖鉤5脫離嚙合,跟門扇相連的滾輪3在膠條反彈力作用下推開鎖鉤5,實現開門。滾輪3離開鎖鉤5位置后,鎖鉤5在扭簧作用力下回復到鎖閉位置,此時,再松開鎖定板7,鎖定板7在扭簧9作用力下跟鎖鉤5重新恢復嚙合狀態。
[0016]關門時,轉動鎖定板7,使鎖定板7跟鎖鉤5脫離嚙合,而后門扇上的滾輪3撞進鎖鉤5的鉤爪中,鉤爪鉤住滾輪3,此時再松開鎖定板7,鎖定板7在扭簧9作用力下跟鎖鉤5重新恢復嚙合狀態,實現完全鎖閉。
[0017]本裝置還可以有不同的具體實施形式,不一定必須采用所示的結構。比如鎖鉤5和鎖定板7可以為移動式。此種裝置亦可使用于單扇門上。
【權利要求】
1.一種交通領域車輛門的解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鎖鉤(5)、滾輪(3)、鎖定板(7)、底板(13),滾輪(3)設置在門扇上,鎖定板(7)與鎖鉤(5)通過軸設置在底板(13)上且可在底板(13)上自由轉動,在鎖定板(7)上設置凸出部,鎖鉤(5)的一端設置凹孔,另一端設置鉤爪,當門處于關閉位置上時,鉤爪鉤住滾輪(3)且凹孔嵌入鎖定板(7)上設置的凸出部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領域車輛門的解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鎖定板(7)與鎖鉤(5)的軸上設置扭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領域車輛門的解鎖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定位銷(8),所述定位銷(8)的一端固定設置在底板(13)上,定位銷(8)另一端設置在鎖鉤(5)上設置的弧形槽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領域車輛門的解鎖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觸發開關(12),所述觸發開關固定設置在底板(13)上,當門關閉時,觸發開關(12)與鎖定板(7)接觸。
【文檔編號】E05B77/00GK103485613SQ201310380938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8日
【發明者】曾世文, 張曉娟, 王維 申請人:南京康尼機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