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隱藏式把手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隱藏式把手裝置,包括把手、旋轉軸、把手座和安裝座,所述把手設置在所述把手座的正面上,所述安裝座呈中空結構,所述把手座樞接于所述中空結構內,所述安裝座背面沿所述中空結構的四周設置有與所述安裝座表面垂直的邊框,所述把手座一端上設置有一凸起,所述把手另一端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安裝座的邊框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與擋塊相對應的凹槽,所述安裝座的一端設置有與凹槽相對應的限位插銷。所述把手座的正面與所述安裝座的正面位于同一平面,轉動所述把手座180°所述把手座上的正面與所述安裝座背面邊框位于同一平面。本實用新型所述可隱藏式把手裝置具有可活動的限位插銷,方便推門和拉門,且可以固定隱藏后的把手。
【專利說明】一種隱藏式把手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把手裝置,具體地涉及一種可隱藏式把手裝置,屬于門窗零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把手廣泛應用于建筑物、箱包及機械設備等物體上。現有技術中,把手的結構一般包括安裝座以及固定在安裝座上的手柄。使用時,一般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門上,在關門后,把手仍然凸露在門外,影響門面的平整、美觀,也有可能阻礙門外部分設備的運動。
[0003]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國專利文獻CN101956482A公開了一種可隱藏式把手裝置,包括把手、旋轉軸、把手座及安裝座,所述把手裝設于所述把手座的正面,所述安裝座內嵌于所述門板的安裝口內并與所述門板固定,所述安裝座呈中空結構,所述中空結構形成旋轉腔,所述把手座樞接于所述旋轉腔內,所述旋轉腔的上端具有伸入所述旋轉腔內的上擋片,所述旋轉腔的下端具有伸入所述旋轉腔內的下擋片,所述上擋片及下擋片與所述安裝座的正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把手座的一端面的中央處具有凸出的擋塊,轉動所述把手座180°,所述擋塊與所述上擋片或下擋片相抵觸。
[0004]上述技術中的可隱藏式把手裝置通過在安裝座中旋轉一百八十度,即可將把手隱藏于門的另一側,當需要開門時,輕按把手座具有擋塊的一端,將把手完全旋轉出門外后即可通過把手拉開所需打開的門。但是,上述技術中所述隱藏式把手裝置由于將上擋片及下擋片與安裝座的正面設置于同一平面,且僅通過上檔片或下檔片與擋塊配合對把手進行限位,這樣就容易造成在將門推開時,擋塊無法固定而不易將門推開,此外,把手隱藏后由于只對擋塊進行了后限位,把手不能繼續向后旋轉,但是卻并未進行前限位,這樣很容易造成把手在隱藏過程中受到外力撞擊或其它突發情況時,把手自動向前翻轉至門另一側,猛烈撞擊而易受到損壞。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可隱藏式把手裝置不方便推門且易自動翻轉而受到損壞,進而提供一種可用于推門或拉門且隱藏后的把手不會自動翻轉的隱藏式把手裝置。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隱藏式把手裝置,包括把手、把手座、旋轉軸和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呈中空結構,所述中空結構形成旋轉腔;所述把手設置在所述把手座的正面上,所述把手座通過旋轉軸樞接于所述旋轉腔內;
[0007]所述把手上靠近把手座的一端設置有一凸起,所述安裝座背面的上端設置有與所述凸起相對應的第一凹槽,所述安裝座背面的下端設置有與所述凸起相對應的第二凹槽,所述凸起與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相抵觸限定所述把手座的背面與所述安裝座的正面位于同一平面;
[0008]所述把手上遠離凸起的一端設置有第三凹槽,所述把手座上靠近所述凸起的一端設置有第四凹槽,所述安裝座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三凹槽或第四凹槽相對應的限位插銷。
[0009]所述安裝座背面沿旋轉腔四周設置有垂直于所述安裝座背面的邊框,所述把手座通過旋轉軸樞接于所述邊框上,所述安裝座背面的邊框的上端設置有與所述凸起相對應的第一凹槽,所述安裝座背面的邊框的下端設置有與所述凸起相對應的第二凹槽。
[0010]所述把手座的背面與所述安裝座背面的邊框的上沿位于同一平面。
[0011]所述把手為半圓形、半橢圓形或長方形。
[0012]所述把手為金屬材料制備得到的。
[0013]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0014]本實用新型所述隱藏式把手裝置,通過設置第三凹槽、第四凹槽以及與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相對應的限位插銷,當把手轉到安裝座的正面時,將限位插銷向上插入第三凹槽內,可以實現對把手的固定,用力推或拉門都可以很方便地將門打開或關上;當轉動把手180°,將把手隱藏后,向上推動限位插銷使其插入第四凹槽內,可以實現對隱藏后把手的固定,避免了把手在隱藏過程中由于受到外力撞擊或其它突發情況而導致把手容易自動翻轉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隱藏式把手裝置在把手用于推或拉開門時的狀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隱藏式把手裝置安裝座背面設置有邊框且在把手用于推或拉開門時的狀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隱藏式把手裝置安裝座背面設置有邊框且在把手用于推或拉開門時安裝座被面的狀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隱藏式把手裝置安裝座背面設置有邊框且把手座旋轉時的狀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隱藏式把手裝置安裝座背面設置有邊框且在把手隱藏于門板后的狀態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說明:
[0021]1.把手;2.把手座;3.旋轉軸;4.安裝座;5.邊框;6.凸起;7.第一凹槽;8.第二凹槽;9.第三凹槽;10.第四凹槽;11.限位插銷。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具體描述,但不局限于此。
[0023]本實施例所述隱藏式把手裝置,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到,該隱藏式把手裝置包括把手1、把手座2、旋轉軸3和安裝座4,其中所述把手I可以為半圓形、半橢圓形或長方形,在本實施例中優選使用半圓形的把手;所述安裝座4的厚度與安裝把手的門的厚度相一致,所述安裝座4呈中空結構,所述中空結構可以選擇長方形、橢圓形等結構,本實施例中的中空結構選擇長方形結構,所述長方形的中空結構形成旋轉腔;所述把手I設置在所述把手座2的正面上;所述把手座2通過旋轉軸3樞接于所述旋轉腔內,具體地所述把手座2通過所述旋轉軸3樞接于所述旋轉腔內,所述旋轉軸從所述把手座2的中央處樞接地穿過且兩端與所述安裝座4連接,所述旋轉軸3能夠確保所述把手座2很容易地在所述安裝座4內的旋轉腔內旋轉。
[0024]所述把手I上靠近把手座2的一端設置有一凸起6,所述安裝座4背面的上端設置有與所述凸起6相對應的第一凹槽7,所述安裝座4背面的下端設置有與所述凸起6相對應的第二凹槽8 ;所述凸起6和第一凹槽7或第二凹槽8在把手座2旋轉過程中,對把手座2起到限位作用,保證把手座2可以180°旋轉,同時所述凸起6與所述第一凹槽7或第二凹槽8相抵觸限定所述把手座2的背面與所述安裝座的正面位于同一平面。
[0025]所述把手I上遠離凸起6的一端設置有第三凹槽9,所述把手座2上靠近所述凸起6的一端設置有第四凹槽10,所述安裝座4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三凹槽9或第四凹槽10相對應的限位插銷11;所述限位插銷11的結構主要由插銷和與之相配合的固定卡槽構成,插銷和固定卡槽可以選擇相互配合的齒形結構,用力向上推或向下撥至齒形相互配合后即可實現插銷位置的固定。在把手座旋2轉過程中,只要限位插銷11不被撥出,就不會對把手座2的旋轉造成影響。
[0026]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所述可隱藏式把手裝置,如圖2、圖3、圖4、圖5所示,所述安裝座4的厚度減少至與把手座厚度相一致,所述安裝座4背面優選沿旋轉腔四周設置垂直于所述安裝座4背面的邊框5,所述安裝座4與所述邊框5的總高度與安裝把手的門的厚度相同,所述把手座2通過旋轉軸3樞接于所述邊框上,具體地,所述旋轉軸3從所述把手座2的中央處樞接地穿過且兩端與所述邊框5連接。所述旋轉軸3能夠確保所述把手座2很容易地在所述安裝座4內的旋轉腔內旋轉。所述安裝座4背面的邊框5的上端設置有與所述凸起6相對應的第一凹槽7,所述安裝座4背面的邊框5的下端設置有與所述凸起6相對應的第二凹槽8,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座4背面設置邊框5后,可以減少安裝座自身的厚度,節省安裝座的用料。此外,還可以進一步優選使所述把手座2的背面與所述安裝座4背面的邊框5的上沿位于同一平面,如圖3所示,這樣可以保證把手裝置的外觀更加美觀、平整。
[0027]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把手裝置為金屬材料制備得到的,優選使用鐵合金制備得到。
[0028]上述實施例在使用過程中,把手裝置通過設置在門上的安裝口固定在門上,初始狀態時,如圖1、圖2、圖3所示,所述把手I位于門外,所述限位插銷11可以向上撥入第三凹槽9內,通過設置在限位插銷11內的齒狀的固定卡槽與齒狀的插銷配合作用將所述限位插銷11固定住,此時把手座2處于固定狀態,此時可以方便地將門推開或拉開;需要將把手I隱藏時,只需將限位插銷11從第三凹槽9內向下撥出后,輕按所述把手座2具有凸起6的一端,所述把手座2便會繞所述旋轉軸3旋轉,如圖4所示,所述凸起6離開所述第一凹槽
7,當所述把手I完全旋轉至門后,所述凸起6與所述第二凹槽8配合限制所述把手座2恰好旋轉180°,便出現如圖4所示狀態,所述把手座2的背面22與所述安裝座4的正面44位于同一個平面,使得平面平整,美觀,此時將限位插銷11向上撥入第四凹槽10內,通過設置在限位插銷11內的齒狀的固定卡槽與齒狀的插銷配合作用將所述限位插銷11固定住,所述把手I即同時被固定住,不會因外力碰撞等影響,而造成把手翻轉,延長了把手I的使用壽命。
[0029]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造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隱藏式把手裝置,包括把手(I)、把手座(2)、旋轉軸(3)和安裝座(4);所述安裝座(4)呈中空結構,所述中空結構形成旋轉腔;所述把手(I)設置在所述把手座(2)的正面上,所述把手座(2 )通過旋轉軸(3 )樞接于所述旋轉腔內;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I)上靠近把手座(2)的一端設置有一凸起(6),所述安裝座(4)背面的上端設置有與所述凸起(6)相對應的第一凹槽(7),所述安裝座(4)背面的下端設置有與所述凸起(6)相對應的第二凹槽(8),所述凸起(6)與所述第一凹槽(7)或第二凹槽(8)相抵觸限定所述把手座(2)的背面(22)與所述安裝座(4)的正面(44)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把手(I)上遠離凸起(6 )的一端設置有第三凹槽(9 ),所述把手座(2 )上靠近所述凸起的一端設置有第四凹槽(10),所述安裝座(4)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三凹槽(9)或第四凹槽(10 )相對應的限位插銷(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隱藏式把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4)背面沿旋轉腔四周設置有垂直于所述安裝座背面的邊框(5 ),所述把手座(2 )通過旋轉軸(3 )樞接于所述邊框(5)上,所述安裝座(4)背面的邊框(5)的上端設置有與所述凸起(6)相對應的第一凹槽(7),所述安裝座(4)背面的邊框(5)的下端設置有與所述凸起(6)相對應的第二凹槽(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隱藏式把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座(2)的背面與所述安裝座(4)背面的邊框(5)的上沿位于同一平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隱藏式把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為半圓形、半橢圓形或長方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隱藏式把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為金屬材料制備得到的。
【文檔編號】E05B5/00GK203374074SQ201320409501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0日
【發明者】張冬雨 申請人:燕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