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升降的床護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為了克服現有床護欄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萬能床護欄。一種可折疊、可升降的萬能床護欄,包括護欄立桿、護欄立桿升降器、護欄折疊器、底座立桿、底座立桿升降器、底座固定器、護欄橫桿、護欄輔助立桿組成。本發明在底座立桿和護欄立桿之間設置護欄折疊器,當護欄處于豎立防護時,向上向外提拉護欄,護欄即可進行折疊;當護欄折疊狀態時,向上向里提拉護欄,護欄即可進行豎立防護。為使底座立桿適應不同的床墊厚度,本發明在護欄立桿、底座立桿上設置立桿升降器,立桿的上半段和下半段插入一個箍套的孔內,進行滑動調節,通過螺釘固定。在底座的水平段上設置箍套,箍套可沿底座水平段滑動、調節,箍套同時套在一“L”形的固定桿上并可滑動,通過螺釘固定。L形固定桿的折彎插入床板縫隙或頂住床沿內側以固定護欄底座。
【專利說明】可升降的床護欄
【技術領域】
[0001]本專利涉及一種萬能床護欄,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防止小孩睡覺時滾下床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由于現在幾乎所有的床均無床沿,即使有,也很矮,無法防止小孩睡覺時滾下床。
[0003]因此,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 一些防止小孩睡覺時滾下床的護欄,但使用起來都很不方便。
[0004]有的護欄晚上、白天都豎立在床沿,不能折疊,給床的使用帶來了極大不便;
[0005]有的床護欄,盡管可以折疊,但要兩人配合才能折疊;
[0006]有的床護欄,盡管可以一個人折疊,但操作麻煩、裝置太過復雜,又容易損壞;
[0007]幾乎所有的床護欄,護欄折疊器下的底座立桿高度都不能調節,無法適應不同的床墊厚度;
[0008]幾乎所有護欄折疊器上的護欄高度也不能調節,無法在使用中根據護欄折疊器到地面的高度來調節護欄的高度以便于護欄能夠完全折疊到床側。
【發明內容】
[0009]為了克服現有床護欄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萬能床護欄。
[0010]一種可折疊、可升降的萬能床護欄,包括護欄立桿、護欄立桿升降器、護欄折疊器、底座立桿、底座立桿升降器、底座固定器、護欄橫桿、護欄輔助立桿。在豎立防護和折疊過程中不需扳動任何開關和按鈕,簡化了繁瑣的操作程過程。
[0011]優選的是,本護欄折疊器如“說明書附圖2護欄折疊器”,其拆解圖如“說明書附圖3護欄折疊器分解圖(仰視)”,“說明書附圖4護欄折疊器分解圖(俯視)”。
[0012]優選的是,構件5和構件6組成的長方形滑槽開口和圓形槽7開口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封閉滑槽。
[0013]優選的是,在封閉滑槽一側設置一個由構件4和構件5組成的立桿卡槽;在封閉滑槽內設置內筒8,內筒8內設置由構件9和構件10組成的“八”字形卡槽。
[0014]優選的是,在立桿卡槽中插入護欄立桿1,封閉滑槽中置入轉軸2,護欄立桿I和轉軸2通過構件3連接在一起。
[0015]優選的是,本專利設置2個折疊器,當護欄處于豎立防護時,向上提拉護欄,護欄立桿脫離立桿卡槽不受約束,折疊器轉軸脫離固定槽進入到上部圓筒內可旋轉的單向開口內筒槽中,并卡在內筒槽中;此時再向外推護欄,與之固定在一起的轉軸帶動內筒旋轉,當護欄立桿旋轉180°折疊時,內筒槽開口和固定槽開口是錯開的,阻止轉軸從內筒槽中滑入固定槽中,限制塊11也阻擋連接塊3向下滑動,護欄處于折疊和可旋轉狀態。當護欄處于折疊狀態時,通過向上向內提拉護欄使護欄立桿繞折疊器轉軸旋轉180°,內筒槽開口和固定槽開口重合,轉軸向下通道形成并向下滑入固定槽中,護欄立桿隨同滑入立桿卡槽中,立桿卡槽卡緊護欄立桿,護欄不能轉動,處于豎立防護狀態。
[0016]優選的是,為使底座立桿適應不同的床墊厚度,本專利設置了一個底座立桿升降器,底座立桿的上半段和下半段插入箍套的孔內,進行移動調節,通過螺釘固定。
[0017]優選的是,為使護欄既能完全折疊,又盡可能高一些,本專利設置了一個護欄立桿升降器,護欄立桿的上半段和下半段插入箍套的孔內,進行移動調節,通過螺釘固定。
[0018]優選的是,底座立桿護欄、立桿上排列一定間距的孔,以便于螺釘穿過孔洞固定住立桿。
[0019]優選的是,在底座的水平段上設置箍套,此箍套可沿底座水平段滑動,箍套同時套在一 “L”形的固定桿上并可滑動,“L”形固定桿的折彎插入床板縫隙或頂住床沿內側以固定護欄底座。
[0020]根據上述結構的本專利,其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快捷;1、實用于任何床型,用戶購買時不需要回家研究自家的床是什么樣子的,直接從商店或網上購買,回家安裝即可。2、方便使用:在使用時,不需扳動什么開關。床護欄處于豎直狀態時,一只手握住護欄橫桿向上往外提拉即可完成護欄的折疊;護欄處于折疊狀態時,一只手握住護欄橫桿向上往內提拉即可使護欄成豎直防護狀態,使用起來更方便。3、由于安裝了護欄升降器和底座升降器,底座高度和護欄高度可調節到恰到好處,護欄既盡可能高,起到防護的效果,又可完全折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進行詳細的描述,以使得本專利的上述優點更加明確。
[0022]圖1床護欄全貌圖
[0023]圖2護欄折疊器
[0024]圖3護欄折疊器分解圖(仰視)
[0025]圖4護欄折疊器分解圖(俯視)
[0026]圖5底座立桿升降器
[0027]圖6護欄立桿升降器
[0028]圖7底座固定器
[0029]圖8?13折疊器折疊演示
[0030]圖14上端圓形、下端方形的封閉滑槽設置于立桿兩側折疊器
[0031]圖15上端圓形、下端方形的封閉滑槽設置于立桿兩側折疊器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地說明。
[0033]實施例一
[0034]一 )、護欄折疊器:如“說明書附圖2護欄折疊器”、“說明書附圖3護欄折疊器分解圖(仰視)” “說明書附圖4護欄折疊器分解圖(俯視)”所示。護欄立桿I和轉軸2通過連接桿3固定在一起;單向開口的內筒8置于外筒7之內。當護欄處于豎立防護狀態時,向上提拉護欄,護欄立桿I和轉軸2上升,當立桿I上升至脫離4和5之間的立桿卡槽時,轉軸2脫離5和6之間的固定槽,進入9和10之間的可旋轉內筒卡槽中;再向外推護欄,轉軸2帶動內筒旋轉直至180°,此時由于9和10之間的內筒卡槽開口和5和6之間固定槽的開口錯開,阻止轉軸2從9和10之間的內筒卡槽滑入5和6之間的固定槽中,限制塊11也阻擋連接塊3向下滑動,護欄處于折疊和可轉動狀態。當護欄處于折疊狀態時,向上向內提拉護欄,護欄繞轉軸2旋轉180°時,帶動內筒8旋轉180°,9和10之間的內筒卡槽開口和5和6之間的固定槽開口重合,轉軸2在重力作用下滑入5和6之間的固定槽中,立桿I隨著滑入4和5之間的立桿卡槽中并被卡住,護欄處于豎立防護狀態。護欄從豎立防護狀態進行折疊演示如說明書附圖8至說明書附圖13順序所示,護欄從折疊狀態進行豎立防護演示如說明書附圖13至說明書附圖8順序所示。
[0035]二)、底座立桿升降器:如“說明書附圖5底座立桿升降器”所示。松開螺釘13,立桿14和立桿15可在升降器12中移動,將底座立桿高度調節至與床墊厚度相當時,扭緊螺釘13固定住立桿14和立桿15。調節底座立桿高度可使底座立桿高度適應任何厚度的床墊。
[0036]三)、護欄立桿升降器:如“說明書附圖6護欄立桿升降器”所示。松開螺釘17,立桿18和立桿19在護欄立桿升降器16中移動,將護欄立桿高度調節到護欄剛好能完全折疊到床側時,扭緊螺釘17。此時剛好能完全折疊,又能使護欄高度盡可能的高。底座立桿升降器也可使用護欄立桿升降器的形式,護欄立桿升降器也可使用底座立桿升降器的形式。
[0037]四)、底座固定器:如“說明書附圖7底座固定器”所示。松開螺釘21,底座水平段22與固定桿23可在底座固定器20中滑動,將固定桿上的卡板24滑動到合適位置時,扭緊螺釘21。通過卡板24卡入床板縫隙中或頂住床沿內側防止護欄底座向外滑動。此固定裝置可適應現有的所有床型。
[0038]實施例二
[0039]護欄折疊器:上端圓形、下端方形的封閉滑槽設置于立桿兩側,如說明書附圖14、說明書附圖15所示。
[0040]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專利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萬能床護欄,其特征在于:提拉護欄折疊器上的部分即可進行床護欄的折疊、豎立防護操作,并可自由調節底座立桿高度和護欄立桿高度的床護欄,含有護欄折疊器、護欄立桿升降器、底座立桿升降器、底座固定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設置帶開口的長方形滑槽和帶開口的圓環,兩開口連接組成一個上端圓形下端條形的封閉滑槽;在封閉滑槽旁設置立桿卡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在封閉滑槽的圓環內設置內筒,內筒帶單向開口八字形滑槽。
4.如權利要求2所述,在封閉滑槽一側設置限制塊。
5.如權利要求2所述,在立桿卡槽中插入護欄立桿,封閉滑槽中置入轉軸,護欄立桿和轉軸通過連接構件連接在一起。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床護欄,在底座立桿、護欄立桿上設置箍套,立桿分成上立桿和下立桿,上立桿和下立桿插入箍套的孔內,通過螺釘進行固定。
7.如權利要求6所述,底座立桿、護欄立桿上按一定間距排列同螺釘大小的孔洞。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床護欄,底座由底座水平段、箍套、"L"形固定桿組成。在底座的水平段上設置箍套,底座水平段和底座“L”形的固定桿插入箍套中,通過螺釘固定。
【文檔編號】A47C21/08GK103948263SQ201410206906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5日
【發明者】鐘劍 申請人:鐘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