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電動折疊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15094閱讀:576來源:國知局
一種電動折疊座椅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折疊座椅,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動折疊座椅。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研究出一種電動折疊座椅并將其應用于多種場合。電動折疊座椅的座板在電動機的驅動下能夠自動翻起或者放平。然而,現有技術中的電動折疊座椅往往不能手動對座板進行鎖閉,如果座椅出現斷電或者電氣故障,則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也不利于維修。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座板轉動過程中能夠實現全程鎖閉功能的電動折疊座椅。

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電動折疊座椅,包括電動機和能夠轉動的座板,還包括二級蝸輪蝸桿組件和離合機構;二級蝸輪蝸桿組件包括第一級蝸桿、第一級蝸輪、第二級蝸桿和第二級蝸輪,第一級蝸桿的端部連接電動機的轉軸,第二級蝸輪套設在第二級蝸輪軸上,第二級蝸輪軸一端設有輸出軸,輸出軸一端連接座板的轉軸;離合機構能夠使輸出軸與第二級蝸輪軸同時轉動,也能夠使輸出軸不轉動。

進一步,所述離合機構包括伸縮部件和移動部件,移動部件能夠在第二級蝸輪軸和輸出軸內部移動,伸縮部件一端固定在輸出軸內部;當伸縮部件長度小于預設長度時,移動部件的一部分位于輸出軸內,一部分位于第二級蝸輪軸內,此時第二級蝸輪軸與輸出軸能夠同時轉動;當伸縮部件長度不小于預設長度時,輸出軸不轉動。這樣當伸縮部件被壓縮到伸縮部件長度小于預設長度的程度時,移動部件會連接第二級蝸輪軸和輸出軸,并且第二級蝸輪軸與輸出軸能夠同時轉動;當伸縮部件回彈到伸縮部件長度不小于預設長度的程度時,輸出軸不轉動,此時即使第二級蝸輪軸轉動,也無法帶動輸出軸轉動。

進一步,所述移動部件外表面設有鍵,第二級蝸輪軸內表面與輸出軸內表面均設有與鍵相適配的鍵槽;當伸縮部件長度小于預設長度時,部分鍵與輸出軸內表面的鍵槽配合,部分鍵與第二級蝸輪軸內表面的鍵槽配合;當伸縮部件長度不小于預設長度時,鍵與輸出軸分離。這樣當伸縮部件被壓縮到伸縮部件長度小于預設長度的程度時,由于第二級蝸輪軸與輸出軸內都有鍵,并且鍵與鍵槽相互配合,因此移動部件連接了第二級蝸輪軸與輸出軸,使得第二級蝸輪軸轉動時能夠通過位于第二級蝸輪軸內部的鍵帶動移動部件轉動,移動部件通過位于輸出軸內部的鍵帶動輸出軸轉動,從而實現第二級蝸輪軸與輸出軸同時轉動;當伸縮部件回彈到伸縮部件長度不小于預設長度的程度時,由于鍵與輸出軸分離,因此第二級蝸輪軸轉動時無法帶動輸出軸轉動,也即輸出軸不轉動。

進一步,所述離合機構包括伸縮部件和移動部件,移動部件能夠在第二級蝸輪軸和輸出軸內部移動,伸縮部件一端固定在輸出軸內部;當伸縮部件處于壓縮狀態時,移動部件的一部分位于輸出軸內,一部分位于第二級蝸輪軸內,此時第二級蝸輪軸與輸出軸能夠同時轉動;當伸縮部件處于自然伸長狀態時,輸出軸不轉動。這樣當伸縮部件處于壓縮狀態時,移動部件會連接第二級蝸輪軸和輸出軸,并且第二級蝸輪軸與輸出軸能夠同時轉動;當伸縮部件回彈到處于自然伸長狀態時,輸出軸不轉動,此時即使第二級蝸輪軸轉動,也無法帶動輸出軸轉動。

進一步,所述移動部件表面設有鍵,第二級蝸輪軸內表面與輸出軸內表面均設有與鍵相適配的鍵槽;當伸縮部件處于壓縮狀態時,部分鍵與輸出軸內表面的鍵槽配合,部分鍵與第二級蝸輪軸內表面的鍵槽配合;當伸縮部件長度處于自然伸長狀態時,鍵與輸出軸分離。這樣當伸縮部件處于壓縮狀態時,由于第二級蝸輪軸與輸出軸內都有鍵,并且鍵與鍵槽相互配合,因此移動部件連接了第二級蝸輪軸與輸出軸,使得第二級蝸輪軸轉動時能夠通過位于第二級蝸輪軸內部的鍵帶動移動部件轉動,移動部件通過位于輸出軸內部的鍵帶動輸出軸轉動,從而實現第二級蝸輪軸與輸出軸同時轉動;當伸縮部件回彈到處于自然伸長狀態時,由于鍵與輸出軸分離,因此第二級蝸輪軸轉動時無法帶動輸出軸轉動,也即輸出軸不轉動。

進一步,所述鍵包括花鍵。

進一步,所述移動部件一端設有容納伸縮部件自由端的腔。

進一步,還包括轉動機構,轉動機構往一個方向轉動的過程中能夠推動移動部件,往相反方向轉動的過程中能夠放開移動部件。這樣可以通過操作轉動機構來實現第二級蝸輪軸與輸出軸的“離”與“合”。

進一步,所述轉動機構包括凸輪。

進一步,所述凸輪上設有限位凸起。這樣凸輪轉動到限位凸起處會停止轉動,更有利于控制凸輪的轉動行程,提高了離合的精準性與穩定性。

有益效果: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動折疊座椅,通過離合機構實現了第二級蝸輪軸與輸出軸的“離”與“合”,使得座板在轉動過程中轉動到任何位置都能實現鎖閉,也即實現了座板在轉動過程中的全程鎖閉,提高了座椅的安全性,也方便維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座椅的側視圖;

圖2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座椅的后視圖;

圖3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座椅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座板放平時鎖閉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座板翻起時鎖閉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上鎖閉裝置的主視圖;

圖7為圖6的A-A向視圖;

圖8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上鎖閉裝置的側視圖;

圖9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座板放平時隔離鎖閉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座板翻起時隔離鎖閉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上隔離鎖閉裝置的主視圖;

圖12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上隔離鎖閉裝置的俯視圖;

圖13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帶阻尼器的座椅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二級蝸輪軸與輸出軸處于“合”狀態時的二級蝸輪蝸桿組件及相關結構的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帶氣缸組件的座椅的結構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氣缸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介紹。

本具體實施方式公開了一種自動折疊座椅,包括椅背1和座板3,如圖1所示。椅背1和座板3之間設有座板轉軸21,如圖2所示,座板轉軸21從座椅軸承22中穿過,座椅軸承22與椅背1固定在一起。椅背1上設有上鎖閉裝置11、緊急操作裝置13、隔離開關14和控制器15。椅背1下方連接有下固定板4,下固定板4上設有下鎖閉裝置41、電動機44。其中,上鎖閉裝置11和下鎖閉裝置41共同構成了鎖閉系統。椅背1和下固定板4之間還設有隔離鎖閉系統1243,如圖2所示。椅背1下方還設有下擋板6,用于保護椅背1下方的各個裝置。此外,座椅上還可以設有阻尼器5,如圖2和圖3所示。圖13給出了阻尼器5的結構示意圖,圖13中未將椅背1畫出來。圖13中,座板3上設有第一過渡板531,第一過渡板531與座板3共面,第一過渡板531側部呈角度延伸出第二過渡板532,第二過渡板532上設有第二銷軸521,第二銷軸521連接阻尼器5的可伸縮端,阻尼器5的另一端通過第一銷軸511連接在安裝座52上。圖13示出了座板3處于放平狀態和翻起狀態的兩種情形。

圖13的阻尼器5還可以換成氣缸組件,氣缸組件包括氣缸和電磁閥,其中的電磁閥如圖15所示,氣缸如圖16所示。氣缸包括缸體81和活塞桿82,缸體81旋轉固定,活塞桿82一端設于缸體81內部,活塞桿82另一端連接座板轉軸21。

此外,控制器15對電動機44的電流進行檢測,電動機44轉動過程中,按照以下步驟執行防擠壓方法:

S1:判斷本次檢測到的電流是否超過預設電流:如果超過,則進行步驟S2;否則,則重復進行步驟S1;

S2:判斷是否連續N次檢測到的電流均超過預設電流,N為預設次數:如果是,則進行步驟S3;否則,則控制電動機44停止轉動,并在預設時間內維持停止狀態,預設時間結束后控制電動機44恢復轉動,并返回步驟S1繼續檢測;

S3:控制座板3返回本次運動的初始位置。

下面分別介紹鎖閉系統和隔離鎖閉系統1243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1、鎖閉系統

如圖4和圖5所示,鎖閉系統包括上鎖閉裝置11、下鎖閉裝置41以及設于上鎖閉裝置11與下鎖閉裝置41之間的鎖銷31。鎖銷31的一端固定在座板3靠近椅背1的端部,如圖3所示,鎖銷31的另一端為自由端,鎖銷31與座板3共面。鎖銷31包括兩根平行的縱桿,兩根縱桿之間平行設有多根橫桿。控制器15控制電動機44轉動后,電動機44帶動座板3轉動,鎖銷31隨著座板3轉動。

上鎖閉裝置11和下鎖閉裝置41的結構相同。上鎖閉裝置11包括上鎖閉驅動機構、上鎖閉觸發機構、上鎖閉機構、第一微動開關116和上鎖體1112,如圖4、圖5和圖6所示。其中,上鎖閉驅動機構包括上電磁鐵111和上吸合部件1113,如圖7所示,上電磁鐵111的外殼固定在上鎖體1112上,座椅上設有緊急操作裝置13,可以通過操作緊急操作裝置13啟動上電磁鐵111,上吸合部件1113可采用鐵磁性材料制成。上鎖閉觸發機構包括固定在上鎖體1112上的上鎖閉觸發機構轉軸114,上鎖閉觸發機構轉軸114上固定設有上撥爪112和第一開關板113,如圖6所示,上撥爪112的一端通過上連接部件1115連接上吸合部件1113,如圖7所示。上鎖閉觸發機構轉軸114上還套設有上鎖閉復位機構,上鎖閉復位機構可采用第一扭簧115。上鎖閉機構包括固定在上鎖體112上的上鎖叉轉軸118,上鎖叉轉軸118上固定設有上鎖叉117,上鎖叉轉軸118上還套設有第二扭簧119。上鎖叉117上設有上第一卡槽1110和上第二卡槽1111,上撥爪112的另一端能夠卡合在上第一卡槽1110中,鎖銷31自由端的橫桿能夠卡合在上第二卡槽1111中。為了提高上鎖閉機構的穩定性,使得上鎖叉117能夠精確地轉到某一位置,而不會左右晃動,上鎖叉117上還可以設有上第三卡槽1114,如圖7所示。第一微動開關116固定在上鎖體1112上,如圖8所示。

類似的,下鎖閉裝置41包括下鎖閉驅動機構、下鎖閉觸發機構、下鎖閉機構、第二微動開關416和下鎖體4112,如圖4和圖5所示。其中,下鎖閉驅動機構包括下電磁鐵411和下吸合部件(圖未示),下電磁鐵411的外殼固定在下鎖體4112上,座椅上設有緊急操作裝置13,可以通過操作緊急操作裝置13啟動啟動下電磁鐵411的開關,下吸合部件(圖未示)可采用鐵磁性材料制成。下鎖閉觸發機構包括固定在下鎖體4112上的下鎖閉觸發機構轉軸414,下鎖閉觸發機構轉軸414上固定設有下撥爪412和第三開關板413,下撥爪412的一端通過下連接部件(圖未示)連接下吸合部件(圖未示)。下鎖閉觸發機構轉軸414上還套設有下鎖閉復位機構,下鎖閉復位機構可采用第三扭簧415。下鎖閉機構包括固定在下鎖體4112上的下鎖叉轉軸418,下鎖叉轉軸418上固定設有下鎖叉417,下鎖叉轉軸418上還套設有第四扭簧419。下鎖叉417上設有下第一卡槽4110和下第二卡槽4111,下撥爪412的另一端能夠卡合在下第一卡槽4110中,鎖銷31自由端的橫桿能夠卡合在下第二卡槽4111中。為了提高下鎖閉機構的穩定性,使得下鎖叉417能夠精確地轉到某一位置,而不會左右晃動,下鎖叉417上還可以設有下第三卡槽(圖未示)。第三微動開關416固定在下鎖體4112上。

下面介紹一下該鎖閉系統的工作過程:

當座板3處于放平狀態時,如圖4所示,鎖銷31自由端的橫桿卡合在上鎖叉117的上第二卡槽1111中,上撥爪112的另一端卡合在上鎖叉117的上第一卡槽1110中,下撥爪412與下鎖叉417的下第一卡槽4110脫離,下鎖叉417的下第二卡槽4111對著上方。如果下鎖叉417上還設有下第三卡槽4114,那么此時下撥爪412卡合在下鎖叉417的下第三卡槽(圖未示)中。當座板3需要由放平狀態變換至翻起狀態時,手動操作緊急操作裝置13,上電磁鐵111吸合上吸合部件1113,上吸合部件1113通過上連接部件1115帶動上撥爪112繞著上鎖閉觸發機構轉軸114轉動,使得上撥爪112的另一端脫離上第一卡槽1110,同時第一開關板113也隨著上鎖閉觸發機構轉軸114轉動而轉動,當第一開關板113轉動至與第一微動開關116接觸時,觸發第一微動開關116發送解鎖信號給控制器15,控制器15控制上電磁鐵111停止吸合的同時控制電動機44轉動,帶動座板3向上轉動,同時鎖銷31向下轉動并從上鎖叉117的上第二卡槽1111中脫離出來。上電磁鐵111停止吸合后,上撥爪112在第一扭簧115的作用下回到座板3放平時的位置,上鎖叉117在第二扭簧119的作用下繼續轉動一段時間后停止,使得上鎖叉117停止時上第二卡槽1111對著下方,這樣當鎖銷31再次向上轉動時能夠很順利地卡入上第二卡槽1111中。鎖銷31在控制器15的間接控制下向下轉動,直到鎖銷31自由端的橫桿卡入下鎖叉27的下第二卡槽211中,推動下鎖叉27轉動,直至下撥爪22卡入下鎖叉417的下第一卡槽4110中,鎖銷31停止轉動并且鎖定,座板3達到翻起狀態并且鎖定。如果上鎖叉117上還設有上第三卡槽1114,那么當上鎖叉117在第二扭簧119的作用下轉動到某一位置、上撥爪112在第一扭簧115的作用下回轉到某一位置時,上撥爪112能夠卡合在上鎖叉117的上第三卡槽1114中,使得上鎖叉117能夠精確地轉動到預設位置,這樣當鎖銷31向上轉動時,鎖銷31自由端的橫桿能夠準確地卡入上鎖叉117的上第二卡槽1111中。

當座板3處于翻起狀態時,如圖5所示,鎖銷31自由端的橫桿卡合在下鎖叉417的下第二卡槽4111中,下撥爪412的另一端卡合在下鎖叉417的下第一卡槽4110中,上撥爪12與上鎖叉117的上第一卡槽1110脫離,上鎖叉17的上第二卡槽111對著下方。如果上鎖叉117還設有上第三卡槽1114,那么此時上撥爪12卡合在上鎖叉17的上第三卡槽1114中。當座板3需要由翻起狀態變換至放平狀態時,操作座椅上的緊急操作裝置13,下電磁鐵411吸合下吸合部件(圖未示),下吸合部件(圖未示)通過下連接部件(圖未示)帶動下撥爪412繞著下鎖閉觸發機構轉軸414轉動,使得下撥爪412的另一端脫離下第一卡槽4110,同時第三開關板413也隨著下鎖閉觸發機構轉軸414轉動而轉動,當第三開關板413轉動至與第三微動開關416接觸時,觸發第三微動開關416發送解鎖信號給控制器15,控制器15控制下電磁鐵411停止吸合的同時控制電動機44轉動,帶動座板3向下轉動,同時鎖銷31向上轉動并從下鎖叉417的下第二卡槽4111中脫離出來。下電磁鐵411停止吸合后,下撥爪412在第三扭簧415的作用下回到座板3翻起時的位置,下鎖叉417在第四扭簧419的作用下繼續轉動一段時間后停止,使得下鎖叉417停止時下第二卡槽4111對著上方,這樣當鎖銷31再次向下轉動時能夠很順利地卡入下第二卡槽4111中。鎖銷31在控制器15的間接控制下向上轉動,直到鎖銷31自由端的橫桿卡入上鎖叉117的上第二卡槽1111中,推動上鎖叉117轉動,直至上撥爪112卡入上鎖叉117的上第一卡槽1110中,鎖銷31停止轉動并且鎖定,座板3達到放平狀態并且鎖定。如果下鎖叉417上還設有下第三卡槽(圖未示),那么當下鎖叉417在第四扭簧419的作用下轉動到某一位置、下撥爪412在第三扭簧415的作用下回轉到某一位置時,下撥爪412能夠卡合在下鎖叉417的下第三卡槽(圖未示)中,使得下鎖叉417能夠精確地轉動到預設位置,這樣當鎖銷31向下轉動時,鎖銷31自由端的橫桿能夠準確地卡入下鎖叉417的下第二卡槽4111中。

此外,緊急操作裝置13還包括上拉線盤和下拉線盤。上拉線盤上纏繞有線,線的一端露在座椅外面,線的另一端連接上撥爪112,這樣可以通過手動拉線使得上撥爪112轉動,從而使得上撥爪112的另一端從上鎖叉117的上第一卡槽1110中脫離出來,這樣座板3就達到了解鎖狀態,可以人為轉動座板3。下拉線盤上纏繞有線,線的一端露在座椅外面,線的另一端連接下撥爪412,這樣可以通過手動拉線使得下撥爪412轉動,從而使得下撥爪412的另一端從下鎖叉417的下第一卡槽4110中脫離出來,這樣座板3就達到了解鎖狀態,可以人為轉動座板3。

2、隔離鎖閉系統1243

如圖9和圖10所示,隔離鎖閉系統1243包括隔離鎖閉系統外殼43、上隔離鎖閉裝置、下隔離鎖閉裝置和轉動機構。上隔離鎖閉裝置和下隔離鎖閉裝置的結構相同,并且二者都固定在隔離鎖閉系統外殼43上。轉動機構為一端固定在座板3靠近椅背1的端部的座椅支撐桿32,如圖3所示,且座椅支撐桿32與座板3共面。控制器15控制電動機44轉動后,電動機44帶動座板3轉動,座椅支撐桿32隨著座板3轉動。

上隔離鎖閉裝置包括上隔離鎖體121、上移動機構、能夠轉動的上阻擋機構、能夠驅動上移動機構移動和發送信號給控制器15的上隔離驅動機構,以及能夠使上阻擋機構復位的上隔離復位機構,如圖9—圖12所示。上移動機構包括上拉桿127。上阻擋機構包括上擋塊128,上擋塊128中心設有旋轉固定在上隔離鎖體121上的上擋塊轉軸129,上擋塊轉軸129上套設有上隔離復位機構,上隔離復位機構可采用上擋塊扭簧1210。上隔離驅動機構包括上拉線盤122、第二開關板125、固定在上隔離鎖體121上的第二微動開關1211和兩個上調節器124。上拉線盤122中心設有旋轉固定在上隔離鎖體121上的上拉線盤轉軸123,第二開關板125的一端固定在上拉線盤轉軸123上,第二開關板125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斜坡1251,當上擋塊128位于阻擋住上拉桿127的初始位置時,第一斜坡1251的底部壓住第二微動開關1211的第二動作簧片1212。上拉桿127的一端通過上連桿126與上拉線盤轉軸123固定在一起。上拉線盤123上繞設有若干圈線,線的兩端分別由固定在上隔離鎖體121上的兩個上調節器124穿出。

類似的,下隔離鎖閉裝置包括下隔離鎖體421、下移動機構、能夠轉動的下阻擋機構、能夠驅動下移動機構移動和發送信號給控制器的下隔離驅動機構,以及能夠使下阻擋機構復位的下隔離復位機構,如圖9和圖10所示。下移動機構包括下拉桿427。下阻擋機構包括下擋塊428,下擋塊428中心設有旋轉固定在下隔離鎖體421上的下擋塊轉軸429,下擋塊轉軸429上套設有下隔離復位機構,下隔離復位機構可采用下擋塊扭簧4210。下隔離驅動機構包括下拉線盤(圖未示)、第四開關板(圖未示)、固定在下隔離鎖體421上的第四微動開關(圖未示)和兩個下調節器(圖未示)。下拉線盤(圖未示)中心設有旋轉固定在下隔離鎖體421上的下拉線盤轉軸(圖未示),第四開關板(圖未示)的一端固定在下拉線盤轉軸(圖未示)上,第四開關板(圖未示)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斜坡(圖未示),當下擋塊428位于阻擋住下拉桿427的初始位置時,第二斜坡(圖未示)的底部壓住第四微動開關(圖未示)的第四動作簧片(圖未示)。下拉桿427的一端通過下連桿(圖未示)與下拉線盤轉軸(圖未示)固定在一起。下拉線盤(圖未示)上繞設有若干圈線,線的兩端分別由固定在下隔離鎖體421上的兩個下調節器(圖未示)穿出。

下面介紹一下該隔離鎖閉系統1243的工作過程:

當座椅支撐桿32位于上隔離鎖閉裝置與下隔離鎖閉裝置之間時,上擋塊128位于初始位置,也即,上擋塊128擋住上拉桿127的自由端,第二開關板125的第一斜坡1251的底部壓住第二微動開關1211的第二動作簧片1212,此時上拉桿127無法向上擋塊128的方向移動;下擋塊428位于初始位置,也即,下擋塊428擋住下拉桿427的自由端,第四開關板(圖未示)的第二斜坡(圖未示)的底部壓住第四微動開關(圖未示)的第四動作簧片(圖未示),此時下拉桿427無法向下擋塊428的方向移動。

當上一級控制模塊發出座椅座板3放平的指令時,控制器接收到指令并控制座板3向下轉動,帶動座椅支撐桿32向上轉動。座椅支撐桿32向上轉動的過程中會推動上擋塊128繞著上擋塊轉軸129向上轉動,直到座椅支撐桿32轉動至水平狀態后座椅支撐桿32和上擋塊128都停止轉動。此時,座板3位于水平狀態,并且上擋塊128已經沒有擋住上拉桿127了,如圖9所示。這個時候如果座椅發生了故障,需要對座板3進行電隔離和機械隔離,以方便維修,那么可以手動操作隔離開關14,拉動一個上調節器124,使得上拉線盤122向一個方向轉動,帶動上拉桿127向靠近上擋塊128的方向移動,第二開關板125另一端的第一斜坡1251逐漸松開第二微動開關1211的第二動作簧片1212,當上拉桿127向靠近上擋塊128的方向移動到最大限度時會限制座椅支撐桿32向下晃動,實現對座板3的機械隔離,并且此時第二開關板125另一端的第一斜坡1251完全脫離第二微動開關1211的第二動作簧片1212,第二微動開關1211發送隔離到位信號給控制器15,控制器15自動切斷與上一級控制模塊之間的通信,實現座椅與上一級控制模塊之間的電隔離。當維修完畢,需要重新恢復控制器15與上一級控制模塊之間的通信時,可以手動操作隔離開關14,拉動另一個上調節器124,使上拉線盤122向相反方向轉動,帶動上拉桿127向遠離上擋塊128的方向移動,第二開關板125另一端的第一斜坡1251逐漸擠壓第二微動開關1211的第二動作簧片1212,當上拉桿127向遠離上擋塊128的方向移動到最大限度時會解除對座椅支撐桿32的限制,從而解除對座板3的機械隔離,并且此時第二開關板125另一端的第一斜坡1251壓住第二微動開關1211的第二動作簧片1212,第二微動開關1211發送恢復信號給控制器15,控制器15恢復與上一級控制模塊之間的通信,從而解除座椅與上一級控制模塊之間的電隔離。

當上一級控制模塊發出座椅座板3翻起的指令時,控制器15接收到指令并控制座板3向上轉動,帶動座椅支撐桿32向下轉動。座椅支撐桿32向下轉動的過程中會推動下擋塊428繞著下擋塊轉軸429向下轉動,直到座椅支撐桿32轉動至翻起狀態后座椅支撐桿32和下擋塊428都停止轉動。此時,座板3位于翻起狀態,并且下擋塊428已經沒有擋住下拉桿427了,如圖10所示。這個時候如果座椅發生了故障,需要對座板3進行電隔離和機械隔離,以方便維修,那么可以手動操作隔離開關14,拉動一個下調節器(圖未示),使得下拉線盤(圖未示)向一個方向轉動,帶動下拉桿427向靠近下擋塊428的方向移動,第四開關板(圖未示)另一端的第二斜坡(圖未示)逐漸松開第四微動開關(圖未示)的第四動作簧片(圖未示),當下拉桿427向靠近下擋塊428的方向移動到最大限度時會限制座椅支撐桿32向上晃動,實現座板3的機械隔離,并且此時第四開關板(圖未示)另一端的第二斜坡(圖未示)完全脫離第四微動開關(圖未示)的第四動作簧片(圖未示),第四微動開關(圖未示)發送隔離到位信號給控制器15,控制器15自動切斷與上一級控制模塊之間的通信,實現座椅與上一級控制模塊之間的電隔離。當維修完畢,需要重新恢復控制器15與上一級控制模塊之間的通信時,可以手動操作隔離開關14,拉動另一個下調節器(圖未示),使下拉線盤(圖未示)向相反方向轉動,帶動下拉桿427向遠離下擋塊428的方向移動,第四開關板(圖未示)另一端的第二斜坡(圖未示)逐漸擠壓第四微動開關(圖未示)的第四動作簧片(圖未示),當下拉桿427向遠離下擋塊428的方向移動到最大限度時會解除對座椅支撐桿32的限制,從而解除對座板3的機械隔離,并且此時第四開關板(圖未示)另一端的第二斜坡(圖未示)壓住第四微動開關(圖未示)的第四動作簧片(圖未示),第四微動開關(圖未示)發送恢復信號給控制器15,控制器15恢復與上一級控制模塊之間的通信,從而解除座椅與上一級控制模塊之間的電隔離。

電動機44帶動座板3轉動的方式可以有多種,可以電動機轉軸441直接與座板轉軸21相連,也可以電動機轉軸441通過一個二級蝸輪蝸桿組件再與座板轉軸21相連,如圖14所示。下面重點介紹一下二級蝸輪蝸桿組件以及其周邊的結構。

如圖14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的自動折疊座椅上還設有二級蝸輪蝸桿組件和離合機構。二級蝸輪蝸桿組件包括第一級蝸桿71、第一級蝸輪72、第二級蝸桿73和第二級蝸輪74,第一級蝸桿71的端部連接電動機44的轉軸,第二級蝸輪74套設在第二級蝸輪軸75上,第二級蝸輪軸75一端設有輸出軸76,輸出軸76一端連接座板轉軸21;離合機構能夠使輸出軸76與第二級蝸輪軸75同時轉動,也能夠使輸出軸76不轉動。

其中,離合機構包括伸縮部件和移動部件,移動部件能夠在第二級蝸輪軸和輸出軸內部移動,伸縮部件一端固定在輸出軸內部。伸縮部件包括一端固定在輸出軸內部的壓簧79,移動部件包括推桿77和花鍵軸78,花鍵軸78一端設有容納壓簧79的腔781。花鍵軸78外表面設有花鍵,第二級蝸輪軸內表面和輸出軸內表面均設有與花鍵相適配的花鍵槽。可推動推桿77向右移動,帶動花鍵軸78也向右移動。當壓簧79處于壓縮狀態或者壓簧79長度小于預設長度時,花鍵軸78的部分花鍵進入到輸出軸76內,仍有部分花鍵留在第二級蝸輪軸75內,此時位于第二級蝸輪軸75內的花鍵與第二級蝸輪軸75配合,位于輸出軸76內的花鍵與輸出軸76配合,第二級蝸輪軸75與輸出軸76處于“合”狀態,如圖14所示,此時如果電動機44轉動,則第二級蝸輪軸75與輸出軸76會同時轉動,也即座板3會轉動。當壓簧79處于自然伸長狀態或者壓簧79長度不小于預設長度時,花鍵軸78帶花鍵的部分脫離輸出軸76,所有花鍵均留在第二級蝸輪軸75內,第二級蝸輪軸75與輸出軸76處于“離”狀態,此時無論第二級蝸輪軸75是否轉動,都不會帶動輸出軸76轉動,也即座板3處于鎖閉狀態。

為了方便操作,還可以設置轉動機構,轉動機構往一個方向轉動的過程中能夠推動移動部件,往相反方向轉動的過程中能夠放開移動部件。如圖14所示,轉動機構包括凸輪710和設于凸輪軸7103上的把手711,轉動把手711可帶動凸輪710轉動。為了更好地控制凸輪710的轉動行程,提高離合的精準性與穩定性,凸輪710邊緣還設有用于對“合”狀態進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凸起7101和用于對“離”狀態進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凸起7102。

下面詳細介紹一下離合的過程:

(1)由“離”到“合”的過程:

順時針轉動把手711,使得凸輪710順時針轉動,推動推桿77向右移動,帶動花鍵軸78也向右移動,當花鍵軸78內腔781的側壁接觸到壓簧79后,隨著推桿77的繼續運動,壓簧79會逐漸被壓縮,當凸輪710轉動至第一限位凸起7101頂住推桿77時,推桿77受到第一限位凸起7101的阻礙而停止轉動,此時花鍵軸78的部分花鍵進入到輸出軸76內,仍有部分花鍵留在第二級蝸輪軸75內,此時位于第二級蝸輪軸75內的花鍵與第二級蝸輪軸75配合,位于輸出軸76內的花鍵與輸出軸76配合,第二級蝸輪軸75與輸出軸76處于“合”狀態,如圖14所示。

(2)由“合”到“離”的過程:

逆時針轉動把手711,使得凸輪710逆時針轉動,放開推桿77,壓簧79回彈,花鍵軸78和推桿77在彈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動,當凸輪710轉動至第二限位凸起7102頂住推桿77時,推桿77受到第二限位凸起7102的阻礙而停止轉動,此時花鍵軸78的所有花鍵都留在第二級蝸輪軸75內,第二級蝸輪軸75與輸出軸76處于“離”狀態。

由此可見,如果希望座板3在某一位置處鎖閉,可以當座板3轉動到該位置時控制電動機44停止轉動,然后通過轉動把手711使第二級蝸輪軸75與輸出軸76處于“離”狀態,這樣座板3就在該位置處鎖閉了。因此,本具體實施方式能夠實現座板3在轉動過程中任意位置處的鎖閉,這不僅提高了座椅的安全性,特別是在座椅斷電或者電氣故障時,能將座板3鎖閉起來,既提高了安全性,又方便維修。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