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防盜門,屬于智能家居建材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門是用于阻擋或封閉一區域的裝置,它主要由門本體和門框架組成,任何建筑物的建設都需要采用門,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門的生產廠家和設計者也在不斷針對門進行著改進與創新,諸如專利號:201110099065.2,公開了一種門,包括門框、門頁和開閉機構,所述門頁鉸接在門框上,門頁和門框間采用二次密封結構,所述門頁包括基體和隔熱層,所述開閉機構包括轉軸、連接法蘭、連桿和導向套,所述轉軸穿過貫穿門頁的光孔并可在所述光孔內轉動,在門頁的內側,所述轉軸與連接法蘭螺紋連接,所述連接法蘭上鉸接有連桿,連桿穿過設置在門頁上的導向套。上述技術方案設計的門,主要用作礦用救生艙的艙門,以解決現有礦用救生艙的艙門開閉機構結構復雜、密封及隔熱效果差的問題,還可用作船艙、冷庫等的門,具有開閉機構結構簡單、密封及隔熱效果好的優點。
不僅如此,專利號:201420389784.7,公開了一種門,包括門框及鉸接在門框上的門體,所述門框上設置有限制門移動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設置有橡膠層,所述凹槽上設置有三個第一磁鐵,所述門體上 對應三個第一磁鐵位置對應磁性相反的三個磁鐵,所述門框前端設置有第二磁鐵,第二磁鐵與設置在門體上的磁鐵磁性相反,所述門體內設置有一鋼板,上述技術方案設計的門的結構,門體與門框的撞擊動能通過橡膠層吸收,有效的避免的門與門框的剛性碰撞,同時也降低了噪音污染,另外,兩個磁性相反的磁鐵的相互作用,能使門被吸附在門框上,整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生產成本低。
從上述現有技術可以看出,現有的門,從結構入手進行改進與創新,針對各部件的連接、設置進行改進與創新,使之具有更流暢的轉動機構,以達到更好的使用效果,但是現有的門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依然能發現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防盜是一扇好門的重要指標,但是現在對于防盜來說,多從鎖具的結構入手進行改進,通過更加復雜結構進行防盜,但是該效果依然不好,所以現有技術門的防盜效果仍待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針對現有門結構進行改進,采用全新設計理念,設計自動化移動鎖具結構,隱藏鎖具位置,能夠有效提高防盜效果的智能防盜門。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智能防盜門,包括門本體,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門框,門本體的其中一條側邊通過鉸鏈與門框上對應的側邊相活動連接;還包括第一射頻模塊、滑道卡槽、滑桿、控制模塊,以及分別與控制模塊相連接的電源、第二射頻模塊、轉動電機、電控鎖本體;其中,電源 經過控制模塊分別為第二射頻模塊、轉動電機、電控鎖本體進行供電;第一射頻模塊與第二射頻模塊之間射頻信號相匹配,控制模塊和第二射頻模塊設置在門本體的背面;電控鎖本體包括盒體,以及設置于盒體內部、活動進出盒體側面的電控伸縮鎖舌,控制模塊與電控伸縮鎖舌相連接,并且電源經過控制模塊為電控伸縮鎖舌進行供電,電控伸縮鎖舌在控制模塊的控制下進出盒體;滑道卡槽的長度、滑桿的長度,以及門本體側邊的長度三者彼此相等,滑桿設置于門本體背面,且滑桿所在直線與門本體的側邊相平行,轉動電機與電控鎖本體的盒體相固定連接,轉動電機的驅動端連接齒輪,滑桿表面上沿其所在直線方向設置與轉動電機所連齒輪相匹配的齒輪槽,電控鎖本體的盒體通過套環活動套設在滑桿上,電控鎖本體在轉動電機所連齒輪與滑桿上齒輪槽的相互轉動下,沿滑桿上下移動,電控鎖本體中盒體上電控伸縮鎖舌進出所在面與門本體上相對所連鉸鏈的另一條側邊相平齊,且電控鎖本體上電控伸縮鎖舌的指向背向鉸鏈方向;滑道卡槽上槽口的寬度與電控伸縮鎖舌的寬度相適應,滑道卡槽設置于門框上相對所連鉸鏈的另一條側邊上,且門本體與門框閉合時,滑道卡槽上槽口的位置與電控伸縮鎖舌的位置相對應。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轉動電機為無刷轉動電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控制模塊為單片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電源為外接電源。
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智能防盜門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 相比,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1)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智能防盜門,針對門結構進行改進,采用全新設計理念,設計自動化移動鎖具結構,具體在門本體背面設置滑桿,設計電控鎖本體在轉動電機所連齒輪與滑桿上齒輪槽的相互轉動下,沿滑桿上下移動,并且配合電控鎖本體的上下移動,在門框上設計引入對應其側邊長度的滑道卡槽,使得門本體與門框閉合,且電控鎖本體上下移動過程中,電控鎖本體中電控伸縮鎖舌與滑道卡槽構成縮合結構,由此,在門本體的外面實現了電控鎖本體的隱藏,這樣在摸不清電控鎖本體具體位置的情況下,就大大避免了電控鎖本體被撬的可能性,有效提高了門的防盜效果;
(2)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智能防盜門中,針對轉動電機,進一步設計采用無刷轉動電機,使得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智能防盜門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能夠實現靜音工作,既保證了所設計智能防盜門具有高效的防盜效果,又能保證其工作過程不對周圍環境產生噪聲影響,體現了設計過程中的人性化設計;
(3)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智能防盜門中,針對控制模塊,進一步設計采用單片機,一方面能夠適用于后期針對所設計智能防盜門的擴展需求,另一方面,簡潔的控制架構模式能夠便于后期的維護;
(4)本實用新型所設計智能防盜門中,針對電源,進一步設計采用外接電源,能夠有效保證所設計自動化移動鎖具結構取電、用電的穩定性,進而有效保證了本實用新型所設計智能防盜門在實際應用中取電、用電的穩定性,最大限度保證了實際應用中的防盜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設計智能防盜門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門本體,2.門框,3.滑道卡槽,4.滑桿,5.控制模塊,6.電源,7.第二射頻模塊,8.第一射頻模塊,9.轉動電機,10.電控鎖本體,11.套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智能防盜門,包括門本體1,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門框2,門本體1的其中一條側邊通過鉸鏈與門框2上對應的側邊相活動連接;還包括第一射頻模塊8、滑道卡槽3、滑桿4、控制模塊5,以及分別與控制模塊5相連接的電源6、第二射頻模塊7、轉動電機9、電控鎖本體10;其中,電源6經過控制模塊5分別為第二射頻模塊7、轉動電機9、電控鎖本體10進行供電;第一射頻模塊8與第二射頻模塊7之間射頻信號相匹配,控制模塊5和第二射頻模塊7設置在門本體1的背面;電控鎖本體10包括盒體,以及設置于盒體內部、活動進出盒體側面的電控伸縮鎖舌,控制模塊5與電控伸縮鎖舌相連接,并且電源6經過控制模塊5為電控伸縮鎖舌進行供電,電控伸縮鎖舌在控制模塊5的控制下進出盒體;滑道卡槽3的長度、滑桿4的長度,以及門本體1側邊的長度三者彼此相等,滑桿4設置于門本體1背面,且滑桿4所在直線與門本體1的側邊相平行,轉動電機9與電控鎖本體10的盒體相固定連接,轉動電機9 的驅動端連接齒輪,滑桿4表面上沿其所在直線方向設置與轉動電機9所連齒輪相匹配的齒輪槽,電控鎖本體10的盒體通過套環11活動套設在滑桿4上,電控鎖本體10在轉動電機9所連齒輪與滑桿4上齒輪槽的相互轉動下,沿滑桿4上下移動,電控鎖本體10中盒體上電控伸縮鎖舌進出所在面與門本體1上相對所連鉸鏈的另一條側邊相平齊,且電控鎖本體10上電控伸縮鎖舌的指向背向鉸鏈方向;滑道卡槽3上槽口的寬度與電控伸縮鎖舌的寬度相適應,滑道卡槽3設置于門框2上相對所連鉸鏈的另一條側邊上,且門本體1與門框2閉合時,滑道卡槽3上槽口的位置與電控伸縮鎖舌的位置相對應。上述技術方案所設計的智能防盜門,針對門結構進行改進,采用全新設計理念,設計自動化移動鎖具結構,具體在門本體1背面設置滑桿4,設計電控鎖本體10在轉動電機9所連齒輪與滑桿4上齒輪槽的相互轉動下,沿滑桿4上下移動,并且配合電控鎖本體10的上下移動,在門框2上設計引入對應其側邊長度的滑道卡槽3,使得門本體1與門框2閉合,且電控鎖本體10上下移動過程中,電控鎖本體10中電控伸縮鎖舌與滑道卡槽3構成縮合結構,由此,在門本體1的外面實現了電控鎖本體10的隱藏,這樣在摸不清電控鎖本體10具體位置的情況下,就大大避免了電控鎖本體10被撬的可能性,有效提高了門的防盜效果。
基于上述設計智能防盜門技術方案的基礎之上,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計了如下優選技術方案:針對轉動電機9,進一步設計采用無刷轉動電機,使得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智能防盜門在實際工作過程 中,能夠實現靜音工作,既保證了所設計智能防盜門具有高效的防盜效果,又能保證其工作過程不對周圍環境產生噪聲影響,體現了設計過程中的人性化設計;還有針對控制模塊5,進一步設計采用單片機,一方面能夠適用于后期針對所設計智能防盜門的擴展需求,另一方面,簡潔的控制架構模式能夠便于后期的維護;不僅如此,針對電源6,進一步設計采用外接電源,能夠有效保證所設計自動化移動鎖具結構取電、用電的穩定性,進而有效保證了本實用新型所設計智能防盜門在實際應用中取電、用電的穩定性,最大限度保證了實際應用中的防盜效果。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智能防盜門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包括門本體1,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門框2,門本體1的其中一條側邊通過鉸鏈與門框2上對應的側邊相活動連接;還包括第一射頻模塊8、滑道卡槽3、滑桿4、單片機,以及分別與單片機相連接的外接電源、第二射頻模塊7、無刷轉動電機、電控鎖本體10;其中,外接電源經過單片機分別為第二射頻模塊7、無刷轉動電機、電控鎖本體10進行供電;第一射頻模塊8與第二射頻模塊7之間射頻信號相匹配,單片機和第二射頻模塊7設置在門本體1的背面;電控鎖本體10包括盒體,以及設置于盒體內部、活動進出盒體側面的電控伸縮鎖舌,單片機與電控伸縮鎖舌相連接,并且外接電源經過單片機為電控伸縮鎖舌進行供電,電控伸縮鎖舌在單片機的控制下進出盒體;滑道卡槽3的長度、滑桿4的長度,以及門本體1側邊的長度三者彼此相等,滑桿4設置于門本體1背面,且滑桿4所在直線與門本體1的側邊相平行,無刷 轉動電機與電控鎖本體10的盒體相固定連接,無刷轉動電機的驅動端連接齒輪,滑桿4表面上沿其所在直線方向設置與無刷轉動電機所連齒輪相匹配的齒輪槽,電控鎖本體10的盒體通過套環11活動套設在滑桿4上,電控鎖本體10在無刷轉動電機所連齒輪與滑桿4上齒輪槽的相互轉動下,沿滑桿4上下移動,電控鎖本體10中盒體上電控伸縮鎖舌進出所在面與門本體1上相對所連鉸鏈的另一條側邊相平齊,且電控鎖本體10上電控伸縮鎖舌的指向背向鉸鏈方向;滑道卡槽3上槽口的寬度與電控伸縮鎖舌的寬度相適應,滑道卡槽3設置于門框2上相對所連鉸鏈的另一條側邊上,且門本體1與門框2閉合時,滑道卡槽3上槽口的位置與電控伸縮鎖舌的位置相對應。實際應用過程當中,第一射頻模塊8放置于用戶身上,當第一射頻模塊8與第二射頻模塊7位于彼此射頻信號交互范圍時,即第一射頻模塊8與第二射頻模塊7之間射頻信號相匹配,并由第二射頻模塊7將匹配信號發送至單片機當中,單片機據此判斷此時用戶位于門前,則單片機隨即控制與之相連接電控鎖本體10中的電控伸縮鎖舌收縮;反之當第一射頻模塊8與第二射頻模塊7沒有位于彼此射頻信號交互范圍時,即第一射頻模塊8與第二射頻模塊7之間射頻信號不能相匹配,則單片機無法接收來自第二射頻模塊7的匹配信號,單片機據此判斷此時用戶沒有位于門前,則單片機隨即控制與之相連接電控鎖本體10中的電控伸縮鎖舌伸長;基于上述實際應用操作過程中,當用戶離開時,將門本體1與門框2相閉合,然后用戶離開,第一射頻模塊8與第二射頻模塊7沒有位于彼此射頻信號交互范圍時,即第一射頻 模塊8與第二射頻模塊7之間射頻信號不能相匹配,則單片機無法接收來自第二射頻模塊7的匹配信號,單片機據此判斷此時用戶沒有位于門前,則單片機隨即控制與之相連接電控鎖本體10中的電控伸縮鎖舌伸長,即電控鎖本體10中的電控伸縮鎖舌伸入滑道卡槽3中,構成鎖合結構,然后單片機進一步控制與之相連接的無刷轉動電機開始工作,使得電控鎖本體10在無刷轉動電機所連齒輪與滑桿4上齒輪槽的相互轉動下,沿滑桿4上下來回移動,這樣從門本體1外面的角度,根本無法判別電控鎖本體10的具體位置,徹底杜絕了電控鎖本體10被撬的可能;與之相應,當用戶步入門前時,第一射頻模塊8與第二射頻模塊7位于彼此射頻信號交互范圍時,即第一射頻模塊8與第二射頻模塊7之間射頻信號相匹配,并由第二射頻模塊7將匹配信號發送至單片機當中,單片機據此判斷此時用戶位于門前,則單片機首先控制與之相連接的無刷轉動電機停止工作,使得電控鎖本體10停止上下移動,然后,單片機隨即控制與之相連接電控鎖本體10中的電控伸縮鎖舌縮短,即電控伸縮鎖舌由滑道卡槽3中抽出,則此時門本體1與門框2之間的鎖合結構被解除,用戶即可開門。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